查看原文
其他

研究生学历“入主”中小学,是“光环”还是“压力”?

刘子琦,李开萍 质化研究 2019-06-06

编辑推荐

研究生正逐渐成为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的新群体,其入职适应也日益受到各方的关注。入职之后的生活究竟是一帆风顺,还是起起伏伏,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视野一起进行探讨。


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入职适应现状及过程

                                ———基于“文化适应理论”的质性研究

刘子琦  李开萍  贵州师范大学

《当代教育科学》,2018年第4期 


摘要


研究生正逐渐成为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的新群体,其入职适应也日益受到各方的关注。本研究以文化适应理论为分析框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入职适应的状况及过程进行了调查,从宏观上勾勒了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入职适应的总体状况,同时在具体维度上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的整体入职适应状况较好,深层次的人际关系、人文环境、外显行为、内隐观念、教学实践是几个较难适应的维度;入职适应过程表现为U 型、J 型、水平线型三种类型,而非单一类型。在对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入职适应过程的“新U型”理论,认为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在入职适应过程中会经历期待与兴奋、震惊与拒斥、探索与调试、顺应与融入四个阶段。

关键词

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入职适应;文化适应;质性研究;


初任教师的入职适应一直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领域所关注的核心议题。诸多已有研究表明,教师在入职初期(一般教龄在3年以内)往往会遭遇“现实冲击”(reality shock)现象,能否顺利实现入职适应是专业发展目标实现中的关键影响因素。[1]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对基础教育师资的高标准与高要求。与之相应,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开始进入中小学工作,成为教师队伍中的一个新群体。进而,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的入职适应理应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点话题之一。进一步说,学术界需要研究以下三个相关且层次不同的问题: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入职适应现状如何?具体经历了怎么样的过程?遇到了哪些问题与困难,又该如何应对困境以顺利实现入职适应?


一、文献回顾



(一)初任教师入职适应的研究    纵观国内外关于初任教师入职适应的已有研究,主要聚焦于以下两大主线:对初任教师入职适应中遇到的困境的研究;对初任教师入职适应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维恩曼(Veenman)在对1960-1983 年间关于教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的近百项实证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后,提出了24 个初任教师最常遇到的困境。维恩曼还对教师的“社会化”过程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初任教师在此过程中往往会遭遇“现实冲击”,从而使得原本心中理想的教师信念逐步瓦解,转而关注更为现实的问题。[2]盖德(Gaede)的研究则发现除了上述困境,初任教师还需面对诸如经济上的压力以及孤独感等精神问题,而当面对困境时,他们却缺少相应的支持与引导,大多以“个人试误”的方式独自应对各种压力与烦恼。[3]我国学者戴锐的研究则发现初任教师的入职适应不良主要表现在:1.教师职业价值观与职业信念的缺失;2. 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迟滞;3.从业功底不足;4.缺乏协调的职业关系。[4]对此,戴锐还指出了传统师范院校对入职适应困境教育的缺失,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学者陈海凡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对初任教师经历的负面心理状态进行了总结,采用了诸如沮丧、焦虑、孤独、自我怀疑等语词进行了描述。[5]而学者张燕的研究认为这些不良心理在相当多的初任教师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使得初任教师的职业活动呈现为消极与低效,通常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慢慢调试修复[6]


除了初任教师入职适应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国内外诸多学者还对导致这些困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费斯勒(Fessler)认为初任教师所处的个人环境组织环境是影响其入职适应的关键因素。其中个人环境的影响包括家庭影响、承认与发展的影响、临界事件和危机、性格特征等;组织环境的影响则包括公众信任和社会期待、学校规章制度、管理方式、教师专业组织等。[7]与此类似,我国学者孙式武同样从初任教师个人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其入职适应的因素,其中个人因素关涉对自身的职业期待和发展动机,外部环境因素则指向事务性工作、师徒制度、学校文化等。[8]张睿则进一步将外部环境因素划分为社会环境、学校环境、自身成长环境三个层次,其中,职业压力、舆论环境和职业声望属于社会环境因素;学校物质条件、学校人际关系、学校管理制度、学校领导的影响力、指导教师、入职支持体系、福利待遇、工作自主权等属于学校环境因素;家庭态度、朋友参照、专业教育属于自身成长环境因素。当然,张睿同样也考察了教师的个体因素对入职适应的影响,包括个性、教育能力、职业价值观、职业动机、职业信念等[9]


整体而言,已有研究多是对初任教师入职适应状况的描述,鲜有涉及入职适应的过程。此外,笔者尚未发现专门针对日益成为初任教师主体的研究生群体的研究。基于此,为了构建起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入职适应现状和过程的研究思路,笔者参考了国外针对移民的文化适应研究。因为研究生求学期间的学习、科研生活环境与入职之后的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活环境存在着迥异的文化,从此种意义上来讲,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的入职适应也是一种文化适应。


(二)文化适应的研究    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可以发现文化适应的研究已相当成熟和系统。


就文化适应状况的研究而言,研究者们普遍将社会学习理论和压力应对理论作为文化适应的理论框架,前者指向社会层面的适应,而后者则指向心理层面的适应。某一个体或群体只有在两个层面上均适应良好,才算是顺利实现了文化适应。[10]与之相应,文化适应状况研究的测量工具较为一致,一般采用沃德(Ward)编制的社会文化适应量表评价社会文化层面的适应,采用胡布纳(Huebner)编制的总体生活状况满意度量表考察心理层面的适应。[11]由于具有明确、统一的理论框架及测量工具,使得我们便于对各项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对某一群体的文化适应状况作出较为一致的判断。


就文化适应过程的研究而言,最具权威性与影响力的当属U 型理论(U-curve Theory)。当人进入某一全新的文化环境中生活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会经历一个U 型轨迹的文化适应过程:甜蜜期(honeymoonstage)——为新文化所吸引,兴奋于周遭的新鲜事物;文化震惊期(cultural shock stage)——时刻需要应对新环境,开始产生挫败、焦虑甚至恐惧等情绪;调适期(adjustment stage)——在震惊过后,开始学习新环境中的行为准则,并逐渐融入;掌控期(mastery stage)——已经完全适应新环境,感到应对自如。[12]U型理论的提出为研究文化适应的过程提供了参照框架,此后,诸多研究者据此展开了大量实证研究,有的研究结果与U型理论的契合程度较高,而比科什(Bikos)等学者的研究则发现人的文化适应过程并没有经历甜蜜期,而是擎始于文化震惊期,然后逐渐好转,最终实现适应。[13]据此,他们提出了J型论的观点。另有研究还发现少量群体的适应过程呈现出水平线(flatline)的特征,即适应成效并没有随时间的推移而出现明显的提升或下降。尽管后续研究的结果并不统一,U型理论统领下的研究思路与框架依然为许多研究者所认同和采用[14]


本研究即是在参考与借鉴文化适应研究的已有成果基础上,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A省S县的15位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勾勒出他们的入职适应状况及过程,进行一些思考并提出建议,以期对硕士学历初任教师入职适应的理论建设与实践工作有所裨益。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选取研究对象时,主要出于以下考虑进行:其一,研究对象的取样需经过其本人许可;其二,笔者与该区多位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熟识。故此,本研究遵循方便取样的原则,在Z省H市X区选取15位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如下表1所示。当然,在研究过程中,笔者通过三角互证的方式,尽量避免因与研究对象的熟识关系对研究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研究工具  在参照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对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的了解及亲身经历,编制了半结构访谈提纲,主要围绕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入职适应的状况和过程两个方面展开。在对5 名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不属于正式研究对象)进行预访谈后,确立了研究的正式访谈提纲,具体如下表2 所示。



(三)访谈与转录    访谈与转录半结构式访谈的优势在于灵活便捷,有效地获取受访者对过往生活经历的深度反思。本次访谈均采用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进行,并在受访者许可的情况下对访谈过程进行录音。访谈开始前,向受访者介绍、解释研究目的,强调研究的匿名性和保密性,访谈时间在30分钟到90分钟,在访谈结束后向受访者表示感谢并解答受访者的疑问。完成访谈后,将所有访谈录音及时转录成文本文件,并对照录音资料对文本文件进行核查与校正,以保证转录的还原性和转录信度。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    本研究以文化适应理论作为数据分析的理论框架,以质性研究的类属和情境分析法作为研究结果的分析方法,以计算机辅助质性分析软件Atlas.ti5.0 作为编码分析的工具。

1.分析框架的建构    本研究在参照沃德(Ward)编制的社会文化适应量表和胡布纳(Huebner)编制的总体生活状况满意度量表考的基础上,形成了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入职适应状况指标(详见图1),在参照U 型理论基础上,形成了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入职适应过程对照表(详见表3),以此作为数据编码及分析的框架。之所以选择参照上述已有研究成果来建构本研究的数据编码及分析的框架是出于以下考虑:首先,社会文化适应量表、总体生活状况满意度量表以及U 型理论曾经在多个文化群体内得以应用,均表现出较高的信效度,[15]且可以根据研究对象群体的特点对其进行修改;[16]其次,本研究选取其中两位研究对象的访谈文本材料进行了预分析,发现社会文化适应量表、总体生活状况满意度量表以及U 型理论所评价的内容符合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入职适应指标编码与分析的结果。



2.入职适应状况分析    在对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入职适应状况进行分析时,首先找到文本文件中描述“总体适应状况”的语词,如“我很适应”、“我很不适应”等,将其编码为“总体适应状况”。接着寻找研究对象评定自身状况的理由,并将有关理由的语词参照拟定的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入职适应状况指标进行编码,归入“具体维度适应状况”,并以此作为总体适应状况的特征。以研究对象N4 为例,笔者:“您觉得自己适应教师生活了吗?”N4:“挺适应的。”(总体适应状况-适应)。笔者:“怎么才算适应呢?请您具体说说。”N4:“因为我觉得自己可以融入进来了。首先,我觉得这里的同事都挺好的,同事之间相处的很融洽(具体维度适应状况-社会文化层面-人际关系)。再比如说上课,我师傅怎么上课的,我去听课之后基本上也能上的和他差不多(具体维度适应状况-社会文化层面-教学实践)。”根据上述分析方法,描述出每位研究对象的总体适应状况及适应特征,并据此对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群体的适应状况及特征做出评价。


3.入职适应过程分析    在对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入职适应过程分析时,首先根据文本文件中出现的时间关键词将研究对象的整个适应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最初(“刚来时”等);中间(“几个月”、“一年”、“两年”等);现在(“目前”、“现在”等)。然后,再次应用拟定的适应指标对每个阶段中呈现的具体内容进行编码,以此作为每个阶段的适应特征。以研究对象N12为例,N12:“刚来这个学校时,我就被教工宿舍吓了一跳(具体维度适应状况-心理层面-心境),实在是太差了,又脏又小又乱(具体维度适应状况-社会文化层面-适应环境)!所以当时就到处找人,想合伙租房子住。后来看大部分新老师还是选择住进来,自己简单装修一下也还不错,也就咬咬牙住下了。


[最初阶段]后来,慢慢和同住教工宿舍的同事就熟了起来(具体维度适应状况-社会文化层面-人际关系),而且大家都是年轻人,在一起相处的既开心又融洽。[中间阶段]现在让我搬出去住都不愿意去了,因为已经和大家相处习惯了,甚至有一种家的温暖(具体维度适应状况-心理层面-心境)。[现在阶段]接着,描述出每名研究对象所呈现的适应阶段和阶段特征。最后与表3进行比对,归纳出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群体入职适应所经历的发展阶段和特征。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入职适应状况


研究结果显示,15位研究对象中,达到适应状态教师为11名(N2、N3、N4、N6、N7、N9、N11、N12、N13、N14、N15),比较适应的2名(N5、N10),不适应的2名(N1、N8)。可见,参与本研究的教师整体入职适应状况较好。


1.总体适应状况分析    


(1)适应    在社会文化层面表现出如下特征:顺利建立起了新的人际关系网络,习惯了新的人际交往方式;对新的生活、工作环境很熟悉;习得了教师职业生活所需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观念;教学实践表现趋于稳定。①从第二学期开始,我就感觉和办公室的老师们越来越亲近了,大家总是会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聊聊八卦新闻,一起分享美食。(N4)②我现在对学校周边很熟悉了,哪里有好吃的好玩的,我都一清二楚。(N12)③一开始的时候,早起对我来说真的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后来慢慢也就习惯了,现在都不用闹钟,每天6 点40 准时醒。(N9)④再比如说上课,我师傅怎么上课的,我去听课之后基本上也能上的和他差不多。(N4)在心理层面表现出以下特征:情绪稳定,保持愉悦、高兴等正面积极的心境特征;个性自信、开朗。⑤我现在越来越开心了。(N11)⑥师傅经常表扬我上课越来越好,我现在对上课甚至公开课都很有自信。(N14)


(2)比较适应    在社会文化层面上表现出以下特征:初步建构起人际关系网络,但支持度一般;依然难以适应一些教师生活所需的外显行为。①平时和一起住在教工宿舍的年轻同事交流比较多,但要好的也就几个,有时候还是会有些孤独。(N5)②这里好多人都习惯于讲方言,和一些同事、家长交流时,他们说着说着就会不自觉地说起方言来,很多时候听不懂。(N5)在心理层面上表现出以下特征:情绪状态较好,但有时会出现一些孤独、想家的情绪。③刚来时心情不好,很想家,现在心情好多了,但是有时候还是觉得孤单,一放假就想着回家。(N10)


(3)不适应    在社会文化层面表现出如下特征:没有建立起基本的人际关系网络;对周遭的生活环境不适应。①因为我是外地人,大学也不在这儿上,除了个别同事之外,都不认识什么人。(N1)②我到现在都对周边不怎么了解,除了上班,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寝室里。(N8)在心理层面表现出如下特征:不满意、孤独、怀念学生时代以及想家情绪居主导地位。③我还是很怀念读书的日子,大伙成天在一起上课、玩耍,觉得工作以后大家都各顾各的了。(N1)④我还是觉得不习惯这里的生活,因家离的不远,我现在每周末都回家。(N8)


2.具体维度适应状况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对象在各个具体维度上的适应状况并不一致,有些维度对于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来说较易适应,而有些维度则适应起来相当困难。


从人际关系来看,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可能很快就会找到新的同伴:“我们新来的教师很快就熟了,都是年轻人嘛,还有就是入职培训、新教师培训大家都会在一起。”(N15)但要建立起如同原先生活圈子中的社会支持网络则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同事之间的关系很难达到与老同学那样的亲密程度:“在大学里有很多同学、朋友天天在一起玩,打球啊、看书复习啊,有几个要好的真可以说是亲密无间。工作了就不一样了,同事之间关系再好也还是没有以前在学校时的感觉了。”(N6)此外,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的人际关系网络呈现出一定的倾向性,也即,在诸如同龄人、老乡、校友、同办公室、同年级组、同学科组等同质性较多的群体中的人际关系发展相对较好。


从适应环境来看,物理环境相对容易适应:“我现在对学校周边很熟悉了,哪里有好吃的好玩的,我都一清二楚。”(N12)而人文环境的适应则需要较长时间:“应该是在第二年吧,我才对我们学校的文化风格,行为处事的方式有了了解,很多场合、情形都知道自己该怎么去想,怎么去做了。”(N13)


从外显行为来看,较为简单、浅表的外显行为适应起来比较容易,如作息习惯:“一开始的时候,早起对我来说真的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后来慢慢也就习惯了,现在都不用闹钟,每天6 点40 准时醒。”(N9)而一些需长期养成的深层次外显行为则适应起来比较困难,如饮食习惯:“我是北方人,从小就吃馒头、包子长大的,在这里早餐还好,食堂也有馒头、包子,但是午餐和晚餐就没有了。我就会在吃早餐时打包一些馒头、包子,留在午餐和晚餐时吃。”(N3)


从内隐观念来看,这个维度是最难发生改变的,一般都需要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来适应,如自我身份认同感:“直到现在我都还没缓过来,总是想起在大学里的事情,潜意识里觉得自己还是一名学生。”(N8)作为一名教师,教学实践维度上的适应情况显得特别重要。有几位研究对象都提到了刚开始进课堂上课时有点不知所措,但一般最多一个月之后就会对教学流程、教学方法、课堂规范等技术性层面适应良好。“因为我入职前没有实习过,所以一开始进教室上课真是有点手足无措,不过慢慢就好了,大概上了一个月就感觉顺多了。特别感谢我师傅,教给了我很多上课的小绝招,很管用。他们实习过的会适应的好很多。”(N5)至于教学成效方面,大部分受访者所教班级的成绩处于中游水平,而且通常会有一个逐渐提升的过程。“我教的两个班一开始是一个班中等,另一个班中等偏下。现在初二了,变成一个班中等偏上,一个班中等,还是有进步的。”(N4)这样的研究结果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在教学实践方面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及较大的提升潜能。


从心境和个性两个心理层面的适应维度来看,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都或多或少经历过一些波动,且通常与社会文化层面的适应状况呈现正相关的关系。若社会文化层面适应良好,则教师一般会处于愉悦、高兴、兴奋等正面情绪状态,个性也会趋于自信和开朗;与之相反,倘若在社会文化层面无法顺利适应,则教师就会出现失望、焦虑、担心、害怕等负面情绪,个性也会趋于自卑和封闭。“一开始,我的课上的很糟,领导时常盯着我,时常来推门听课,有几次还对我提出了批评。那段时间,我真是一点自信都没有,一直处于担惊受怕的状态。还好我师傅一直鼓励我,经常来给我听课、磨课,帮我分析上课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甚至细致到提问时的一词一字。在师傅的帮助下,我慢慢找回了自信,现在上课效果越来越好,领导也表扬了我的进步,我现在的心情好多了,不再害怕上课,一有上公开课的机会,我都会积极主动地去争取。”(N12)


此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15位研究对象中有12位(除N7、N12、N15之外)均表示感受到了“高学历光环”所带来的压力,诚如N2所言,“刚来这个学校,校长第一次找我谈话时,就向我提出了极高的期待和明确的要求,校长对我说,我是学校目前为止学历最高的教职工,他对我的要求就是至少成为同批次进来的新教师群体中最优秀的一个。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激励,但同时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我一度为此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


(二)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入职适应过程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的入职适应过程呈现三种类型:其中4名为U 型,7名为J型,2名为水平线型,其他两名教师由于尚未达到适应状态,暂时无法判断其适应过程。以下对每类适应过程进行具体分析:


1.U 型适应过程    此类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N4、N7、N12、N14)的入职适应经历了甜蜜期、文化震惊期、调适期、掌控期四个阶段。以N4为例:刚来这个学校的时候我很兴奋,一是因为当老师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现在终于实现了,二是因为S中学是H 市最好的公办初中,这里有着优秀的教师队伍和优质的生源。所以,能来这个学校工作,真的很开心也很期待。但是开始工作以后,还是有很多不适应的,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是班主任工作,面对学生倒还好,学生都还喜欢我,我也乐于与学生相处,问题就是家长,刚开始不知道怎么和家长打交道。第二个问题是,我们学校采用的是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教室里的座位是小组围坐的,教学过程也主要以小组活动和讨论的形式展开,一开始我真不知道该怎么组织课堂,有很长一段时间还是用传统的教授法进行。那段时间特别困扰,但一时不知道怎么应对。


后来这两个方面的情况都慢慢好转了,家长方面是后来接触多了,自己慢慢摸索出了一些门道,当然我也会经常和搭班的老教师互通信息,向他们请教如何应对家长。至于小组合作,其实也是有方式方法的,教师培训时多花点精力好好琢磨琢磨,平时在课堂上多演练演练,也就习以为常了。现在我对教师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体会,尽管与我最初的认知有些不同,但我挺适应的,也依然喜欢当老师,感觉当初的理想和选择没有错。


2.J 型适应过程    此类初任教师(N2、N3、N6、N9、N10、N13、N15)的入职适应经历了文化震惊期、调适期、掌控期三个阶段。以N6为例:刚来时挺失望的,工作环境、工资待遇、住宿条件等等,这里的一切似乎都低于我的预期。说实话,在来的第一年我悄悄在外面找过其他工作,想着换单位、换工作。所以一开始别说适应良好了,就连尝试着去适应的心情都没有。可以说到了第二年,我才真正尝试着主动去适应。一来是没找到其它满意的新工作,二来家人、朋友都劝我,哪里都一样,或许尝试尝试留在这里,会发现也有很多好的方面。后来慢慢发现,人的心态一旦不同,眼里的世界也完全不同了。我开始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真诚对待学生和同事,总之做什么都不再消极应付。慢慢的,我竟发现这里也没我原先想的那么糟糕,开始慢慢喜欢上这里了。现在我觉得适应的不错,与这里的人相处得很好,工作也算是得心应手。


3.水平线适应过程    此类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N5、N11)的入职适应过程没有明显的变化。以N11为例:这两年的教师生活与我原先的预期差不多,和我之前实习那个学校的情况也基本相同。每天就是上课、改作业,与学生、家长、领导、同事相处,只要认真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OK了,还是很好适应的。至于心情嘛,还可以,也没什么大的烦恼,当然,当老师就是这样,工作的重复性较强,所以也没有什么特别开心或者兴奋的事。总的来说,我觉得自己这两年适应的挺顺畅的,心情也很平稳。


4.尚未完成适应过程    N1和N8两名研究对象尚未达到适应的状态,因此还无法判断其入职适应过程的类型,只对其已经经历的阶段进行描述。


(1)N1在入职适应过程中已经历了甜蜜期和文化震惊期。当初找工作时就一直觉得H 市挺好的,就是冲着这个城市来的。能进这个学校工作也很开心,心情一直很不错。开始正式工作以后,心情就慢慢不太好了,而且是越来越糟,很多时候想换个地方、换个环境。最主要的一点是遇到什么问题或者困难,找不到人帮着一起分享,一起想办法,只能自己独自去面对。可能跟我自己的性格有关吧,我这人没啥主见,有什么事情也喜欢与人交流,找朋友一起讨论解决。可是在这里,似乎大家都很忙,各忙各的,找不到能倾心交流的朋友,挺寂寞的。


(2)N8 在入职适应过程中已经历了文化震惊期和调试期。刚来的时候我就特别担心,因为自己在实习时,课堂纪律一直有问题,有时候遇到学生吵闹,一直处理不好。来这里的前几个月,这个问题还是困扰着我,有好几次在课堂上都被学生气哭了。慢慢的,我发现这个问题可能很大原因是我自己的心态造成的,一开始总是没自信,总是认为我内向腼腆的性格是天生的,改变不了,对于纪律问题总是想着如何去逃避,而不是怎么去解决。后来我开始正视这个问题,开始尝试各种方法去应对这个问题。现在,虽然课堂纪律问题对我来说还是存在的,但比以前好多了,至少我不会想着去逃避了,出现状况的时候也会大胆去处理了。


四、研究结果讨论


(一)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入职适应状况


1.总体适应状况  


研究结果显示,参与本研究的15位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中有13位已达到适应或者比较适应状态,表明总体适应状况较好。笔者对适应和不适应的研究对象进行了比较,发现可能存在以下因素对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的入职适应产生影响。


(1)社会支持    从两位尚未适应的研究对象访谈材料来看,一个共同的特征是社会支持不足。当谈及遇到困难怎么解决时,N1和N8均表示都是自己去面对,或是自身选择独自解决,或是找不到能给予自己帮助与支持的路径。


而从适应状况较好的研究对象来看,其社会支持往往较为丰富,如N4、N5、N12等都提到了在入职适应过程中,得到了领导、师傅、同事等给予的莫大帮助与支持。因此,社会支持可能是一个会对入职适应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这提示我们应丰富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的社会支持。可以在区域内开设关于教师入职适应的课程,一方面,让教师教育者明悉初任教师所具有的特点和需要的帮助,以更好地关注与支持他们实现入职适应;另一方面,让初任教师获得一些寻求社会支持的方法和途径,在其需要帮助时能合理适恰地找到帮助。


(2)入职时间    入职时间较短是两位尚未达到适应状态的研究对象所具有的另一个共同特征,他们都处于教师生涯的第一年,而已经处于适应或比较适应的13位研究对象中,有11位(除N5、N14之外)均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在各方面的适应状况都在逐渐好转,诚如N3所言,“我觉得从学生变为老师,总是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的,我自己的适应能力一向不太好,不过时间长了,也就慢慢适应了,总不能一直活在象牙塔里。”由此可见,入职时间可能也是教师入职适应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同时这也提示我们,在对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入职适应进行研究或给予干预和支持时,应重点关注那些入职时间较长但适应效果不佳的教师个体。


(3)个性特征    一些适应状况较好的研究对象往往都提及了自己开朗的性格、积极融入的态度。如N6说,“我天生就是一个喜欢热闹,爱跟人打交道的人”;N15则说,“尽管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我总是让自己积极地去适应这个新环境”。而尚未适应的N8的表现则有着明显不同,“我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人,平时不管上班还是下班,就喜欢一个人待着,很多时候不知道跟同事交流些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去交流。”因此,个体的个性特征也可能对其入职适应产生影响,这提示我们需要重点关注那些较为内向的初任教师的适应状况,积极主动地帮助、支持其人际交往等适应、发展的需求。


2.具体维度适应状况  


从具体维度适应状况的结果来看,较深层次的人际关系、人文环境、外显行为、内隐观念、教学实践是硕士学历初任教师较难适应的几个方面,同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完成融入,从而真正适应教师职业生活。因此,在提供支持和帮助的过程中,我们都应正确看待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的种种状况,允许他们有一个渐进的入职适应过程。当他们在上述维度上表现不佳时,我们要积极为其顺利实现适应创造条件。


同时,我们还需关注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对这些维度适应状况的真实感受。因为很多维度在适应过程中会存在一些表象,如很多初任教师可能在一开始就和同事、学生、家长相处的火热了,但这些表象距离其真正建立起深层、牢固的人际关系往来还相去甚远。所以,要充分认识到在上述具体维度适应的困难性和长期性,应根据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的真实感受对适应状况进行判断,而不是依据一些简单、浅层的表象进行评定。


(二)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入职适应过程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在入职适应过程中,其经历可划分为U 型、J 型、水平线型三种类型。如果进一步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在研究生初任教师入职适应中,总体上更加接近U 型过程理论。这主要是因为三种入职适应过程均经历了U 型理论的某些阶段。但如若仔细分析,材料反映的入职适应过程又有一些新的特点出现。那该如何界定这种入职适应过程?我们认为,这种适应过程,是一种“新U型”的过程。在“新U 型”过程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就是“新U 型”适应过程理论。以这种过程理论来分析中国的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入职适应过程,可以更好地反映整个群体的入职适应状况。



在确定将“新U 型”理论作为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入职适应过程理论后,笔者根据研究对象在入职适应过程中所呈现的具体特征对各适应阶段进行重新命名,并进一步对阶段特征进行更为细致的表述,从而形成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入职适应阶段特征参照表(详见表4)。据此可以对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的入职适应过程进行评价与定位,并给予相应的干预和支持。当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入职适应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理论上的阶段划分并不意味着限制与框定某些特征出现的次序节点,也即,处于某一入职适应阶段的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除了表现出该阶段的特征之外,还可能带有其它阶段的特征,也无法排除一些更为个性化的特征出现。


五、研究反思与展望


与已有的初任教师入职适应研究相比,本研究除了是专门针对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这一群体之外,还具有以下优点:其一,入职适应的判断与评价具有系统、成熟的理论框架作为基础。以文化适应理论为指导,参照其派生出文化适应指标体系建构了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入职适应的分析框架。这样的研究有利于进行重复验证,也便于各研究结果之间的横向比较。其二,本研究不仅描述了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入职适应的整体状况,还从多个具体的维度细致详实地探讨了不同适应状况下可能存在的特征,具有较强的实践参考与借鉴价值。其三,以往研究缺乏对初任教师入职适应过程的关照,而本研究在U 型理论基础上,建构了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入职适应过程理论,这对现有研究而言是一重要的拓展与丰富。


当然,本研究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由于研究条件的限制,在选取研究对象时采用的是方便取样的方式,再者,研究对象的数量也较为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样本的代表性。此外,在后续研究中可根据本研究的结果编制相应的测量工具,对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的入职适应进行量化研究,从而进一步弥补和丰富了解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入职适应状况及过程的视角与依据;也可以尝试对研究生学历初任教师与本科(或专科)学历初任教师的入职适应进行比较研究,以进一步发掘不同学历初任教师在入职适应上表现出的差异性与独特性。


参考文献

[1] 殷玉新.社会经济地位与新教师发展期待的关系研究[J].基础教育,2014(6):53.

[2] Veenman S. Perceived problems of beginning teachers[J].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84,54,(2):143-178.

[3] Gaede O F. Reality shock: A problem among first-year teachers[J]. The Clearing House,1978,51,(9): 405-409.

[4]戴锐.新教师职业适应不良及其防范[J].教育探索,2002,(4):95-97.

[5]陈海凡.初任教师的适应与思考[J].学科教育,2003(4):11-15.

[6]张燕.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5-67.

[7]【美】拉夫尔·费斯勒. 教师职业生涯周期:教师专业发展指导[M]. 董丽敏,高耀明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80-82.

[8]孙式武.小学初任教师职业适应困扰个案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6:3-35.

[9]张睿.中小学新教师职业适应的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学位论文,2009:31.

[10]Cox J B.The role of communication,technology,and cultural identity in repatriation adjustment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2004,(28):201-219.

[11][18]Berry J W,Phinney J S,Sam D L.Immigrant youth:Acculturation,identity,and adaptation[M]. Applied Psychology:An International Review,2006(3):303-332.

[12]Black J S,Mendenhall M.The U-curve adjustment hypothesis revisited: A review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91(22):225-247.

[13]Bikos L H.The longitudinal,naturalistic inquiry of the adaptation experiences of the female expatriate spouse living in Turkey [J]. Journal of Career Development,2007(34):28-58.

[14]Ward C.The U-curve on trial:A longitudinal study of psychological and sociocultural adjustment during cross-cultural transi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1998(22):277-291.

[15] [16]Ward C.The measurement of sociocultural adaptation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1999(23):659-677.


本期编辑

云航,旅途中的逆行者。

今日推荐公号

考博圈

考博成功经验的分享,

各种论文、学科干货不时发放,

揭秘考博中不常为人所知的事情

学术版延禧攻略:从博士宫女到院士皇后的晋升之路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博士申请经验谈

扫码关注可获取更多文章及考博经验指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