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映资本曹霞:互联网金融领域短期难现寡头,政策监管下将现三大趋势

2017-11-14 36kr 华映资本

来源:36kr 作者:陈之琰


近期,趣店赴美上市引发了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强关注。华映资本董事曹霞接受36氪专访,就这一领域的新趋势进行解读。华映资本自2013年起围绕新金融进行布局,截至目前已投出包括e家保险、名策数据、有路、直通万连、360财富等20余个金融科技公司。在曹霞看来,未来一段时间,新金融领域将呈现以下趋势:


  • 互联网金融公司上市会带来更强监管的可能性;

  • 行业已呈现“从资金端转向资产端”、“从to C转向to B”、“从金融到科技”三大趋势;

  • 看好技术驱动型的金融类项目,以及部分优质的资产端项目;

  • 互联网巨头布局金融有天然的优势,但短期难现行业寡头。




 

行业三大趋势

资金端到资产端,to C到to B,金融到科技


Q:近期,互联网金融公司轮番上市引发了很多的关注,这些上市的案例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未来发展有怎样的意义和影响?


曹霞:上市之后公司的信息披露会更加透明,相关业务被监管的可能性也会更大。以往,行业内往往有这样一种现象,一旦某个细分领域内有一家公司上市,该细分领域短期内就会格外受到投资机构的关注。但从近期来看,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这样的情况并不常见,一方面是因为其他同类型的项目大多已进入后续轮次,甚至有不少公司也已经在上市准备中,另一方面投资人也变得更为理性。


最近,互联网金融成为热点话题,一方面是因为众安上市,另一方面是围绕趣店的争议,但我个人认为:互联网金融很难再像过去这两年一样的火爆,甚至目前有一些机构明确表示短期内不会在该领域继续布局。


这主要是从政策监管,以及退出路径等方面考虑。长远来看,互联网金融行业依旧是不容错过的投资领域。监管加强是为了行业更好地发展,监管思路越明确,对于创业企业来说,风险反而越小,他们会更加清楚哪些坑不能踩。单纯因为监管而不投这个领域是不理性的。此外,上市的限制也不止在金融领域,并且对于一家投资机构来说,上市也并不是唯一的退出路径。


Q:互联网金融概念出现到现在已经有好几年的时间,期间你观察到这个领域的行业变化呈现哪些趋势?未来的新机会在哪里?


曹霞:2013年被称之为互联网金融元年。最早火起来的是资金端,也就是P2P,创业者很多都是互联网行业出身,进入壁垒比资产端低。但我们认为,不止中国,放眼全球,最缺少的还是优质的资产,所以华映资本在金融领域的投资策略是:先投资产端,即与车、房、股票等相关的方向。此外,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早期阶段,很多项目都是针对C端的。


经过几年发展,目前互联网金融已经进入调整阶段,监管思路也在一步步明晰。近一两年的趋势:一是从资金端向资产端转移,二是从to C向to B的转变。以互联网保险为例,to B的创业方向,主要服务保险公司、保险中介,以及想通过保险业务来变现的互联网流量端平台。


在to B方面,我们也深入研究过企业理财类型的项目,但在和创业者沟通之后,发现这一领域创业难度很大。企业理财与个人理财有很大差别,相对来说,个人理财缺乏话语权,而企业则不同。企业理财首先要求安全性,其次要求流动性好,同时企业有比较强的议价能力,给创业项目的空间比较小。另外,目前很多针对企业理财的项目还没有深入到产业链中去做。所以涉及to B的、企业方面的互联网金融项目,我们更希望寻找深入产业链条上的创业项目。


个人认为,所谓的Fintech,过去几年偏重金融属性,接下来随着AI等技术的应用,互联网金融领域会越来越多看到偏技术驱动型的项目。例如,AI在保险领域的应用,包括产品定价、反欺诈等。这对创业团队的要求比较高,要解决“如何获得理赔数据?”、“选择事前、事中、事后哪一个环节切入?”等问题。与此同时,从技术切入,传统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也是趋势。


例如,目前很多的县域级、乡镇级的银行,无论从资产端配置,还是理财端的布局来看,都急需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此外,直销银行的互联网化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留给第三方创业公司的机会有两个:一是封闭体系内单个银行的内部系统提升,另一个就是多家银行相关业务的串联。对于用户而言,此前我是一家银行的客户,我只能买这一家的理财产品,而现在,通过第三方机构,能够把一笔钱同时匹配到多个银行的理财产品。对于银行来说,这种模式可以为自己带来新的客户,同时又能增加销售业绩。


此外,互联网保险领域我们依然看好,到目前为止,华映在保险方面已经投资了4个项目。


Q:与此前火热的现金贷项目相比,互联网保险项目的特点是什么?


曹霞:保险行业的特点是“慢”,很难有“爆发性的成长”。与之相对的理财平台,无论从投资频次、单个用户贡献的投资金额、需求的刚性程度等,都要优于保险行业。在理财平台上,随着用户对平台信任度的增加,单个用户的投资金额可以从几百、几千到几万,而保险则不同,同一险种一年的购买次数基本只有1次,除了高端的寿险产品及车险外,大多数保险产品的客单价都比较低,而且保险是被动型销售,这些特点决定了保险行业的创业项目很难有“爆发性的成长”。但保险是一个大市场,天花板高,当前还存在着诸多行业痛点,需要创业者在这个行业中找到好的切入点。


现金贷与保险相比,很容易上量,但上量的同时要保证风控却比较难。对于借贷金额在1000元上下的蓝领贷,各平台的风控水平并没有太大差异,基本都是高利息覆盖高风险的逻辑。现金贷是属于息差空间很大、离钱很近的模式。所以上线没多久就可以盈利。目前,整个行业都在谈论现金贷共债的问题,系统性风险何时会爆发等。资金端永远在找好的资产,不论是纯信用的现金贷还是有抵押的车贷、房贷,关键是要有好的风控能力,资金能够正常回收。而资产端又需要资金,双方存在协同性。所以,像离钱近的现金贷也好,房贷、车贷也好,只要本身项目好、风险可控,资金端是有很大的需求去投资、收购的。


Q:此前你接受采访时也有提到优质资产端是华映资本布局互联网金融行业很重要的一环。在资产端上,具体看好的项目方向是什么?


曹霞:经历了过去两年互金领域的投资浪潮,资产端部分细分领域短期内已经很难再出优质的项目。房产领域,因其重资产、区域化的属性,以及房市易受政策的影响等因素,导致该细分领域很难成为机构关注的重点。其他与场景结合的消费金融领域,如3C、医美、教育、旅游等,部分市场格局已定,部分已被证明被场景端把控,留给第三方创业的机会不多。


目前,我们依旧关注汽车领域的金融服务,市场规模大、天花板高、格局分散。目前的玩家有三类,传统的金融机构,如平安银行;互联网背景的公司,如优信、易鑫等;其他第三方创业公司。汽车消费金融的市场很大,但竞争也很大。一方面拼风控,另一方面也在拼资金成本,尤其是今年银根整体偏紧的情况下,资金反而成了各平台最大的瓶颈。虽然很多人觉得这个行业已经成为红海,但我们认为市场仍然很大。有好的背景团队出来做的项目,我们仍然愿意投资。


此外,我们投资的“有路”是聚焦海外房产置业的一站式平台,月交易额三四亿,涉及买房也可以视为优质资产端的项目。


 

互联网金融短期难出现寡头


Q:未来在这个领域中判断项目的主要标准有哪些?


曹霞:互金领域的创业,首要的原则是合规。我们要求被投企业,能拿到牌照一定要去拿牌照,在这方面,华映也是不遗余力的联合被投企业一起参与牌照的申请或购买。未来,政策监管只会越来越严,对这个领域的创业者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我对于互金领域项目的判断标准:首先,团队要有金融背景。金融行业对专业性要求很高,更需要有金融相关背景的创业者。团队因素是占我们投资决策七八成的考量因素。其次再看商业模式,例如资产端的项目要求离钱相对近,如果长期大面积亏损的话,必定是模式或团队的执行力有问题。与此同时,我们还会考虑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未来的潜在竞争对手会是谁。国内的大玩家们现在不做,不代表未来不做,这些会是我们考虑投资与否的因素,但并不是决定性的。


目前,互金领域的投资,机构会越来越关注未来的退出路径。上市不再是主要的退出方式。近期越来越多的并购发生,尤其是资金端对于资产端的并购。华映2015年投资的现金贷项目“功夫贷”,近期也成功退出。收购方就是一家体量交大的资金端,与功夫贷在业务上有高度的互补性。


Q:你提到项目的未来买家,的确近年互联网巨头们也加深了对于金融方面的布局。巨头林立时,创业者的机会是什么?


曹霞:原来互联网的变现方式是广告、游戏、电商,而现在,最佳的变现方式有可能就是金融。互联网巨头,本身拥有大量C端用户,并且他们所拥有的用户都已经沉淀了一段时间,用户对平台的粘性和信赖度比较强。所以这些平台去做理财、个人信贷等,上量会非常快。但是,金融市场太大,这个行业很难一家独大,永远都有机会留给其他的公司。例如现金贷,目前依旧没有寡头。前几大现金贷公司规模已经很大,但也没有出现一两家遥遥领先、其他公司都很小的情况。所以,在这种环境下的关键是如何沉淀数据、利用数据创造优势。平台沉淀下的数据后,是否能够利用这些数据创造进一步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