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如何带企业穿越不确定?19位华映系创始人给出11个创业锦囊

华映资本 华映资本 2019-04-12

上周末,理想三旬——2018华映资本年度大会在上海落下帷幕。2天,17场重磅主题演讲,4场巅峰对话,300位华映挚友齐聚上海,共话理想。



在第一天的议程中,多位重磅嘉宾聚焦全球税改与网络视听发展等新趋势,解读热点,直击发展脉络。华映资本金牌投资人们也从各自细分赛道切入,洞悉不确定时代的商业本质。


第二天,华映资本团队与“新芽”企业亮相。我们也用整整一天的时间,和华映系创始人们一起,就文娱创业、消费升级、科技+商业以及企业共性焦虑等议题,进行了充分的分享与探讨。


华映资本团队


华映大家庭“新芽”伙伴


文娱新势

致敬“内容者联盟”


内容创业正经历“淘汰期”。资源向头部集中、流量焦虑愈发明显、监管全面升级……一面是中小玩家的机会变少,另一面是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崛起带来新风口。大浪淘沙下,如何找到内容创业的第二条上扬曲线?多位被投创始人分享了他们的体悟。


聚焦影视内容,再谈内容回归


蓝白红影业创始人周亚平看来,内容并没有精品化与非精品化之分。“内容就是内容,是正常的内容、合格的内容。内容不能标准化,这是我们中国影视人的难题,中国影视人要做成内容,自己得要先做好内容评判官和内容审查官,活还没干,先当官了。”在周亚平看来,在“大时代”的背景下,更需防止大而不当,“认真做剧最要紧,一切都混不过去。”



在网剧网大领域深耕的淘梦创始人阴超,则分享了他的看法。“除了迎合观众想要的,还得做观众可能想不到的,除了重视题材以外,更要注重价值观的输出、人物的立体、情感的共鸣,这才是真正商业片的灵魂。”在他看来,互联网影视比院线更“短平快”,当其具备更高的质量、有更高的价值观输出的时候,便有机会成为一个IP输出源,实现更好的影游与文学联动,以及影剧联动与院网联动。



知识付费变局

值得付费的是服务而非知识本身


当大众的消费形态从“物质”消费逐步转移为“精神”消费,人们开始愿意为信息与知识买单。


服务数千万用户、2017年带动超过150万人读完5+本书的有书,其创始人雷文涛认为,在知识付费领域除了提供“知识”之外,“内容+服务”可以让价值倍增,包括:

 

1、激发愿力,转变行为;

2、指明方向,跨越障碍;

3、引导陪伴,克服惰性;

4、交流探讨、分享心得。

 

在他看来,知识服务的边界也会不断拓展,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知识需求,需提供不同品类的内容来满足多元化的需求。

 


Chic原醉CEO施旸表示,知识付费首先是对用户的把握,并要结合体系化的设计,要体系化地去切割内容,让难以说清的问题变得清晰可见。


从内容变现到版权保护

寻找新的商业平衡点


谈起内容创业,不得不面对变现问题,也是衡量IP价值与用户价值的重要标准。


关于如何平衡变现与粉丝粘性的问题,乐播足球联合创始人兼CEO郭盛斌认为,通过线下营造深刻的参与感,有助于筛选出更精准、更狂热的粉丝人群,找到品牌的自发传播者。


在具体变现的方式上,快美妆CEO陆昊认为,内容创业者在探索商业化的过程中,追求体量与效益没错,但需要根据不同属性的平台进行差异化策略:如社交属性平台利于吸引用户,而电商属性平台更适合做交易转化。


关于时下热议的版权保护问题,冠勇科技创始人兼CEO吴冠勇认为,伴随移动互联网发展而出现的国际化、社交化、移动化趋势,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更严峻的版权问题,越好的内容越容易出现盗版。在动态平衡过程中,以科技为驱动,才是打击盗版推动“正流量”可行的方式。



解码消费

万亿消费市场,孰来撬动?


如果说传统零售是围着“货”来转,如今站上风口的“新零售”无疑是围着“人”来转的。对于创业者来说,在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驱动下,新兴消费品牌还有哪些“必杀技”?怎样带来品牌效应的升维跃迁?又该如何切割线下流量,玩转新零售?以上种种,皆是核心关注点。

 

解码年轻人消费

身份、品味、地位与自我认同


作为当前市场的主力消费人群,旅行箱品牌ITO CEO宣瑾友认为,撬动他们心智并催发购买行为有以下几个要素:品质、颜值、原创设计、明星同款。品牌也应该从这几方面发力,去贴近他们所认可的价值观,引导其靠近自己向往的理想生活。


对此,轻奢女鞋品牌Laber Three创始人兼主理人邓佳慰也表示认同,“在时尚消费领域,其实也存在二八定律,20%潮流人士的决策影响了其余80%的人的购买行为。很多年轻人并不确切地知道自己要什么,我们的品牌逻辑是前期并不影响大众消费市场,而是从潮流人士切入,通过他们去影响大众消费。”


品牌+内容

价值观营销之外,要有温度与情感


在新消费趋势下,如何创造品牌与消费者的情感交流更为关键。买手电商平台火球买手CEO王博认为,通过内容传递更多品牌文化与精神层面的特质是较好的办法。“所谓‘内容营销’,其实就是给用户一个下单的理由,当这些理由高度非标准化,品牌就越发需要展示自己的风格和特性。”

 

又该如何展示特性?抹茶食品品牌关茶创始人兼CEO小关也分享了她所洞察到的趋势。“当下消费创业,需要从消费者的角度去理解产品,去反向思考,站在消费者的立场做他们的捍卫者。”在消费的背后,隐藏的是阶层归属的符号,依靠的是品牌的内在情感与价值“密码”在人群中寻找同类。



科沃斯机器人品牌中心总监诸强则分享了在新零售、新媒介环境下,如何管理并打造酷炫的品牌。他给出消费品牌可以参考的4点品牌打造方法论,包括:

 

1、竭尽全力,让交易关系得以保存、延续、再激发;

2、不要回避预算与目标管理谈媒介,无论新旧;

3、建立一支有内容自生产力的品牌营销团队;

4、做个把消费者放在“主语”的品牌。


线下场景生意

核心是塑造以用户为中心的消费体验


在注意力涣散的时代,线下场景的沉浸式体验有助于缓解消费者的“逃离心态”。要做 “新一代年轻人的消费场”,伍德吃托克联合创始人兼CEO张琦表示,做线下流量组织和运用的时候,要战胜消费者分分钟想要逃离到手机端或是短视频上,核心在于以用户为中心的消费体验塑造。


快闪场地短租平台铺天地联合创始人易宗元分享了线下场景营销闭环的四步法则:

 

1、线下流量场景化:传统业态是店包货,如今的新玩法快闪店、买手店等是货包店;

2、线下流量数据化:对场地选择、客流判断、人物画像要求高;

3、线下互动数字化:消费者喜欢和智能终端、自己以及商品发生关系;

4、重视“全渠道营销闭环”:打通营销与销售。

 


前沿科技

站上技术+商业“山头时代”


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等技术不断成熟和发展,当这些前沿科技遇上商业场景,制造出令人澎湃的市场空间。


技术+商业的本质

改变商业实践的结构


随着大数据积累、算法迭代、计算能力的提升,新兴技术落地商业场景有迹可循。算法到底能做什么?只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吗?天云大数据CEO雷涛表示,算法更多是改变商业实践的结构。“每一次技术的前进和迭代,都应该很快的普世化,就像人类第一次发现刀子、斧子,第一次使用火、指南针。技术不应该固化阶层,AI和机器智能,应该像读书一样简单。”



Boss直聘CEO赵鹏结合产品梳理了技术与商业结合的路径:“在用户模式中,基于新的技术和新的产品理念,以及对于这件事更深的商业洞察,需要提炼出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密码,而不是到最后只是传统的广告变现。”


赵鹏表示,BOSS直聘开创了招聘的MDD时代。Mobile(移动)让人们联结在一起,Data(数据)决定跟谁联结在一起,Direcruit(直聘)是比较胆大的做法,还原了事情的本质,同时基于匹配引擎的底层技术,通过提高人才招聘的效率来实现商业变现。



技术驱动:不止于工具与解决方案


技术如何落地到具体的商业场景中,华映系3位创始人也结合各自服务领域,给出了答案。


“IT与互联网的发展,技术进步永远都是时代进步的第一步,技术解决问题后,社会的商业体系才可以产生飞跃性的发展。”VR技术提供商众趣科技CEO高翔认为,在大行业中把握技术前沿关键点,助力商业解决更多现实生活的问题,才是科技发展、社会发展的必经途径。

 

全球不动产在线配置平台有路创始人兼CEO分享了他对于技术驱动的看法,“我们深信两个理念,一是用技术引领增长,二是技术驱动业务。高效的传统公司把技术当工具;优秀的服务型公司把技术当解决方案;还有一类公司打造以技术为核心底层的新场景,提供服务满足用户需求,真正做到了技术驱动。这是需要不断沉淀、探索的过程。”

 

零眸智能创始人樊凌云表示,技术发展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解决商业问题,技术只是实现的手段。他以零售行业为例指出,“零售的本质就是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合适的商品给到合适的人,核心是数据匹配。而在零售行业,面临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数据采集,现在我们用AI提升了数据采集的效率。”



创业方法论

治愈企业"焦虑症"


无论是文娱、消费、还是前沿科技,不同领域的创业者有着各自的方法论,但“焦虑”似乎是共通的主题。在当天大会最后一个版块中,来自资本市场以及品牌营销领域的3位嘉宾,从宏观政策到具体实践,分享了对抗焦虑的“锦囊”。

 

穿透资本市场表象

解读香港上市的策略与要点


4月24日,港交所正式公布《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上市制度》的咨询总结。这意味着香港市场讨论4年之久的上市制度改革,尘埃落定。对于创业者来说,港交所IPO新规将带来怎样的影响,又有哪些利好?海通国际企业融资部董事总经理、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陈继文分享了5点展望:

 

1、美元利率上升,全球资本市场继续上涨的动力减小,香港难以独善其身,特别是A股整体状况不乐观,所以整体市场会出现波动;


2、新经济公司对于传统产业的颠覆和改造将是未来资本市场重要的主体;


3、面向新经济锐意进取的港交所新政 ,将为香港市场带来长期的制度活力;


4、香港逐步替代美国成为中国新经济公司上市最主要聚集地的大趋势不会改变;


5、投资者会变得更加挑剔,新经济IPO将接受考验:投资者对独角兽们的看法将回归理;中型规模、快速成长、拥有细分市场领导地位的优质公司将更受欢迎;无收入或持续亏损的新经济公司的新股发行的难度会加大。

 


“时间稀缺”之下的注意力获取法则


在这个“时间稀缺”的时代,用户的注意力愈发碎片化。在极度碎片化的时间里,品牌想要展现在更多人面前,舞刀弄影创始人兼CEO吴瑾旻认为是短视频是一种可选择的载体,“讲好故事”是最终触达用户心智的方式。


“影像、文字都只是一种载体,品牌与内容的底层逻辑就是更好地讲故事,跟受众好好聊天,达到沉浸与互动的体验,同时要具有超越价值观的底层哲学,受众可以在里面感受到温度与情感。”



关于“钱”:对抗周期

高点融资,低点建立壁垒


在当天最后一个版块中,光源资本合伙人、首席执行官郑烜乐针对创业者关心的融资问题也给予了分享。“所有企业都会面临周期,没有经历过周期的公司不是好公司。人们应该拥抱周期,在周期中寻找高点和低点,高点融资,低点建立壁垒,通过收集人才、整合资源等,越过周期才有机会成功。”



以上嘉宾更多完整分享,#华映资本#公号后续将逐一发布。欢迎持续关注,获取有关创投新形势的全景剖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