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且泥泞:线下商业数字化之路
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进程中,每一次大的科技革新都会迎来历史性的转折,越是优秀的企业,越敢冲在前列,抓住变革浪潮进行迭代更新。
各行各业都逐步意识到数字化管理的趋势必然性。对于传统零售、餐饮等重度依赖线下的企业,数字化道路的前路在哪,沿途又可能遭遇哪些泥泞?
近日,在2020华映资本年度大会上,以线下商业数字化的机会和未来为主题,微盟智慧商业事业群副总裁凌芸、美团餐饮系统产品负责人曹友维、商有网络创始人赵云进行了深度探讨,华映资本董事刘振宇担任本场圆桌论坛的主持人。
以下为各位嘉宾发言实录,经华映资本精编整理,有删减:
解读数字化
从经营商户到连接用户
但从2015年起,不少零售企业开始尝试在天猫以外布局全新的电商或者是全渠道的商业版图。这背后最核心的原因是——整个公域池获客成本的攀升。无论是天猫还是京东,所有的互联网平台都在享受中国互联网人口的红利,当这个红利退去的时候,平台本身的获客成本变高,企业的流量成本随之变高。比如天猫首屏价格从一天6万,变成一天20万,但实际获取的用户数字并没有太大改变。
所以我认为,流量成本攀升是零售企业开始探索积累私域流量池最根本的一个起心动念。建立私域流量池的好处在于可以非常低成本的连接用户,同时借助线下终端渠道和终端人员服务能力,提升品牌体验,进而实现留客用户的生命周期和单客价值的增长,最终达成企业生命力和业绩增长的向上局面。
再有,企业数字化能留下用户数据,这是更大的价值。以往零售主做经营决策的时候特别苦恼,当品牌开始成熟化想迎接未来市场的时候,是该往产品的年轻化走?还是该往品牌的年轻化走?但当我们有了数字化能力之后,可以通过用户在小程序、公众号的行为轨迹,来判定经营决策,这对企业的经营效率来说非常有利。
然后到2015、2016年,外卖的兴起带来第三轮餐饮改造,这也意味着从支付在线化转换成订单在线化。实际上从2010年智能手机兴盛起,餐饮业的数字化改造就没有停止过,而且会越来越快。下一个阶段,我们要针对每一个消费精准定位,争取做到千人千面,千店千面的服务。这也是美团最终希望给到各个餐饮店的精准解决方案。
从零售的概念来讲,人、货、场三样,货的数字化上非常容易,一个货从出厂打上码之后,所有的东西都可追踪、可量化,但餐饮行业每道菜都是非标,没法数字化。场呢?餐饮行业的场,不止有不同门店,门店分又分前厅、后厨,前厅叫号系统不一定有,有也是不打通的,外卖系统也不显示堂食订单。所以目前餐厅各个位置的信息化是割裂的,加上老板选系统的时候谁家便宜就选谁,不考虑能不能跟前厅打通,跟后厨打通,用了之后发现不行,再去换成本极高。而且各家基本线上、线下的运营上也是割裂的,外卖运营部跟整个门店运营部割裂,用户是同一个用户,中午吃外卖,晚上去门店,难以进行全面的用户画像的收集,从而无法对这个用户做精准营销,这就回到人上。通过门店数字化,完成从经营商品到经营用户的升级,餐饮企业目前只做到一半,但问题也代表机会。
刚才讲的是横向,纵向上我认为分四个阶段。
第一个叫运营的精细化阶段,过去三四年,我们这样的服务商去跟老板讲什么是精细化运营,这个大家都有这个概念了,现在已经有不少门店的精细化运营做得不错。
第二个阶段是门店的数字化,现在90%以上的餐饮企业,都在做门店的数据化,把流量装到自己的口袋里。
第三个阶段,外卖的私域化,这个是疫情给餐饮企业的深刻教训,外卖平台抽点太高,成本无法支撑,所以不得不干私域。
第四个阶段是餐饮零售化,如果只做餐饮,最多干5万亿的生意,和零售结合,可能是20万亿的生意。当前大多数还停留在第二阶段,所以我还是很看好未来的发展空间。
数字化转型
道阻且坚行
第一,协同。零售和餐饮有一个不一样的地方,餐饮的流量本质上都是属于品牌方,但零售企业,除了品牌商自有流量之外,还有一些非品牌方流量,比如有些可能是代理合作机制,代理店铺的流量并不属于品牌方。所以我们第一件事情是把信息聚合,聚合各方不同的利益归属者,有电商部门,有直营部门,还有代理商老板们的。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商业蓝图,但品牌方要做好跟各个流量归属方的利益协同、政策协同和供应量协同。这个是非常重要且第一个需要攻克的难关。
第二,这个业务运作部门在哪里?是要组织一个新部门,还是在原部门下孵化来得更好?你的数字化转型的大将,从哪个部门去出,这个是第二个需要去攻克的难点。
第三,是我预见进入第二个阶段的时候必然会爆发的问题,品牌方的供应链该做怎样的整合,可以让整个私域流量的用户长存?除了自己的主营品类之外,还能衍生出哪些跟主营业务相关,并且实现高频带低频的流动性,品类的扩容性,是未来零售企业在做数字化转型中会遇到的第三个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