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碑:凝聚在空间中的永恒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内外之间 Author Neiwai
纪念碑,是浩瀚历史的缩影。小到纪念已逝亲属的墓碑,大至历史事件的纪念碑塔,不管是生命的须臾一刹,还是浓墨重彩的历史拐点,人们总是以此来记录刻骨铭心的记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凝聚在空间中的永恒。
01
Writ in Water
Studio Octopi
Writ in Water是Trust New Art为英国国民托管组织(英国保护名胜古迹的私人组织)设立的第一个常设委员会,旨在提供一个反思《大宪章》及其重要性和影响的空间。
项目坐落在历史悠久的生态景观区Runnymede中,周边环绕着葱郁的橡树。设计团队一致认为应该从周边的环境中提取材料,让空间能够嵌入当地景观。因此他们采购了本土产出的骨料和沙子,将其压碎制成了具有特殊纹理的墙体。手工制作的粗糙质感与环绕水池的喷砂不锈钢形成鲜明的对比。
建筑的屋顶由52根花旗松制成的房椽组成,内门和外门之间设置了一个简单的迷宫,并通过走廊底部的洞口来捕捉光线。水池内雕刻了宪章第39条的内容,低矮的深度鼓励游客与其产生互动,思考大宪章的意义。
02
加拿大国家大屠杀纪念碑
StudioLibeskind
加拿大国家大屠杀纪念碑位于加拿大战争博物馆对面的街道拐角处,在占地0.79英亩的场地上有许多现浇混凝土体块,这些体块在平面上组成了一颗星星。这颗星星正是大屠杀时期纳粹用来标记犹太人的图案。
纪念碑分成了两个高度不同的平台,较低的平台是引导游客反思与纪念的区域,包括一个中央聚集场地、三个沉思空间、加拿大屠杀历史讲解空间和以火焰为装饰物的特殊记忆空间。上层平台则通过一面倾斜的高墙与下层相连,狭长的楼梯通向希望与和平的未来。
设计师在纪念碑中引入了大量有关集中营、万人冢的绘画作品,通过与混凝土墙面的结合,将这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展现在游人眼前。
03
Jazigo
Phyd Arquitectura
坟墓是一种独特的空间,在这个包含着生与死的命题中,空间的设计必然要承载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沉重记忆。Phyd Arquitectura的负责人Paulo Henrique认为他所设计的坟墓象征着永恒,虽然生命的生老病死和季节时令的变化是一个轮回,但是他想通过这个坟墓空间来留住记忆,留住片刻的永恒。
倘若每个人都是时间长河里的一滴水,那么记忆就是水流冲刷过后留下的结晶。设计师从一块3x2x1的石材开始,将87块独立设计的石块像拼图一样组装在一起,每一个凹口和接头都经过精细处理,通过这种方式将生命注入到石头中。通过两者的转换,令记忆成为随时代打磨而依然挺立的存在,从而达成永恒。
04
Freedom Square
De_earth Architects
印度科泽科德的自由广场上曾有一个举行文化表演和政治会议的海滩舞台,现如今,老化的结构和破旧的设施让本该充满历史意义的场地逐渐没落,因此De_earth Architects受到委托,重建这片区域,纪念民族为了自由和解放而进行的英勇抗争和历史运动。
设计师将舞台和广场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让整片海滩成为新的历史地标,重新焕发活力。现有舞台被改为一个多功能空间,朝南的主舞台专为政治活动和大型活动准备,朝北的舞台则作为文化表演的场所。两者之间的中央步行道竖立着错落有致的石墙,印刻着科泽科德历史文化的金属板材被固定在墙上,向游人讲述这座城市的“根”。
带有咸味的海风和波浪翻涌的声音唤醒了人们的感官,将历史与记忆通过质朴的设计传递给每一个人。
05
荷兰大屠杀纪念碑
Rijnboutt + Studio Libeskind
由 DanielLibeskind 设计的荷兰大屠杀纪念碑位于阿姆斯特丹的Weesperstraat,便利的交通和周边林立的犹太文化建筑奠定了此地浓厚的历史基调,项目旨在通过可持续、高质量的材料,将纪念碑融入到周边环境中,和冬宫花园组成一个连贯的公共绿色空间。
纪念碑的墙体上刻满了遇难者的姓名,设计师还另外空出了部分空白的砖块,用以纪念未曾留下姓名的受害者。相比于沉重且具有历史感的墙体,公园内的铺装和绿植更加低调。被碎石覆盖的地面不需要额外设置排水沟或其他干预措施,使整个地面能够保持平坦,让游人将更多地注意力集中在砖墙上。
砖墙上独特的不锈钢结构将周边的现代城市景观反射到场地中,让历史与当下通过这种方式连接在一起,为这个纪念性场所注入活力与希望。
06
苏联时期的纪念碑
摄影:JanKempenaers
这组特殊的照片出自于比利时摄影师Jan Kempenaers的影集Spomenik系列,其中展示了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苏联在前南斯拉夫领土上建造的一系列二战纪念碑,此外,在伦敦Breese Little画廊举办的摄影展中,Kempenaers还收录了德国和法国的建筑影像。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頻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推荐热门文章
凯旋门变得“有生命有呼吸”?这对大地艺术家竟用“塑料”达成~
中秋节,了解一下与月亮有关的设计
欢迎购买艺术与设计最新杂志
7、8月刊现已发行
扫码获取购买链接
艺术与设计(理论)投稿方式
艺术与设计(理论)欢迎您的来稿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东街2号
【电话】010-68583578
【邮编】100054
【E-mail】 lihongfei@vip.163.com
【官网】www.artdesign.org.cn
【投稿平台】点击阅读全文跳转投稿平台
【投稿须知】在微信中回复“投稿”可获得投稿须知
欢迎下载艺术与设计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