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打开毕节这本书丨丁道衡和白云鄂博铁矿的故事!

毕节发布
2024-12-28


本期书目|


《人文毕节》





历史名人丨

贵州历史上著名的地质学家 —— 丁道衡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位人物,他如一颗璀璨的星星,在地质学界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他就是丁道衡,一个来自织金县的杰出学者。


丁道衡的幼年是在私塾中度过的,经过刻苦学习,1919年,他从贵阳省立模范中学毕业后,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甲部,随后又升入本科地质系。在北大的校园里,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为未来的学术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26年,丁道衡以出色的成绩毕业,并留校任助教,开始了他的地质古生物研究之旅。1927年,应西北科学考察团的邀请,他肩负起了地质古生物及沿途矿产考察的重任。因当时一些欧洲国家没有参加这一考察团,驻华外交使团中便有人狂妄地散布流言,声称中国无法理解大沙漠,考察团定将无功而返。这些流言如同一把把利刃,刺痛着丁道衡和考察团成员的心。 
他们深知,这是对国家和科学工作者的莫大侮辱。于是,他们下定决心,要在这次考察中取得卓越的成果,回击那些狂妄之徒。1927年5月,考察团从北京出发,踏上了充满挑战的征程。一路上,气候恶劣、工作苦累、征程艰险,但他们毫不畏惧,横穿戈壁、翻越天山,直至新疆塔什库尔干。他和同事们用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历时3年,终于完成了西北科学考察任务。
在这次考察中,丁道衡首次发现了白云鄂博铁矿,绘制了100多幅地质图,采集了35箱地质实物标本。此外,他们还在经过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等地时,收集了3箱当地风土物品,为祖国的西北开发留下了珍贵的资料。那些流言蜚语在他们的成果面前不攻自破,丁道衡用实际行动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科学的荣耀。 
1930年10月,丁道衡回到北京大学继续担任助教。次年3月至8月,他兼任北京女子师范学院讲师,同时整理发表了西北考察资料《新疆矿产志略》等论著。他的研究成果一经问世便引起轰动,如同璀璨的星光,照亮了地质学界的天空。 
1934年8月,丁道衡踏上了留学德国的征程。他在柏林大学地质系师从斯梯勒教授,专攻地质构造。1935年,他又转至德国马堡大学,跟随卫德肯教授研究无脊椎动物化石。在德国的日子里,他夜以继日地钻研,不断探索地质科学的奥秘。终于,他完成了古杯海绵、十字珊瑚、波哈特贝及鹗头贝等研究,并获得了博士学位。他的成就令英国皇家学会瞩目,将他聘为会员。 
1937年12月,丁道衡担任云南省建设厅技正。1939年9月至1940年3月,他作为川康科学考察团专家,深入四川、西康一带实地考察,途中遭遇土匪,他的财物被洗劫一空,但这并没有动摇他继续探索的决心。1940年3月,他受聘于武汉大学任矿冶系教授。时值抗日战争时期,武汉失守,武大迁到四川乐山,矿冶系仅有一名绘图员,没有助教。丁道衡一人承担了所有地质课程的教学任务,他上午教课,下午带领学生实习,数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教书育人。 


在此期间,他发表了论文《十字珊瑚之意义》,为地质学界作出了重要贡献。1942年8月,丁道衡回到贵州,目睹家乡的落后状况,他立志要通过教育来培养家乡的人才。于是,他在安顺创建了工农学院,并附设工业职业学校,亲任校长。学院后来迁到贵阳,并入贵州大学工学院,丁道衡担任院长。他与教授乐森璕积极建议设地质系,为贵州的地质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6年,贵州大学地质系成立,丁道衡任文理学院院长兼地质系主任。他为创建地质教育事业四处奔走、亲力亲为,不仅亲自任课,还对西南石炭纪、二叠纪岩层中的铝矾土矿进行了首次研究,确定了其层位和初步远景。他的努力和付出,为贵州的地质教育事业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1948年,丁道衡被选为贵州大学教授会主席。1949年初,应重庆大学地质系邀请前往讲学。当时正值重庆人民反饥饿运动,他回校后,师生们邀请他介绍赴重大讲学的情况。当他讲到“社会存在各种黑暗必须铲除”“师生温饱应该得到保障”“内战应该停止”时,听众们的掌声经久不息。随后,由贵州大学联系国立贵阳医学院(今贵州医科大学)、国立贵阳师范学院(今贵州师范大学)师生在贵阳举行示威游行,开展罢教、罢课活动,引起了国民党政府仇视。他们以“鼓动学潮”和“宣传共产主义”的罪名,于1949年8月8日将丁道衡秘密拘留于贵州绥靖公署。 
丁道衡的弟弟丁道谦当时在贵州企业公司任职,他致书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翁文灏(翁文灏与丁道衡系北大同学)及英国皇家学会,请求他们帮助。经过多方营救,丁道衡才于同年10月24日恢复自由。 
贵阳解放后,丁道衡被任命为贵州大学接管会主任委员,当选为贵州省人民委员会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成立后,他担任委员兼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1952年12月,他担任重庆大学地质系主任、教授。1953年,他当选为重庆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重庆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兼重庆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地质学会重庆分会理事长。1954年,他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然而,命运却对他不公。1955年2月21日,丁道衡病逝于重庆,年仅55岁。他的生命如流星般短暂,但他的贡献却如恒星般永恒。他被安葬在重庆市小龙坎平顶山巅,他的精神将永远与这片土地同在。 
1987年,在发现白云鄂博60周年之际,丁道衡的雕像在内蒙古包头落成。时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手中黝黑的地质锤与文静儒雅的衣装相貌竟是那么和谐,举目远眺的神情定格在天地之间,一副眼镜后面似乎还透出永不磨灭的光芒。从此,丁道衡永远留在了包头,成为这个城市不朽的坐标和难以逾越的丰碑!当地人认为,如果说白云鄂博因矿成城,那么最响亮的名字还是丁道衡!




 更多新闻 


打开毕节这本书丨全国最大的半夏生产基地,在这里……

断崖式下跌!毕节明天开始……

毕节一学院正式揭牌!


来源:磅礴乌蒙系列丛书之《人文毕节》

编辑:徐冰洁     责   编:梁慧颖

编审:谭   虎     总监制:张晓佳


毕节发布投稿邮箱:bjrbxbj@bjrb.cn

看完点亮下方

“赞”和

分享给更多人知道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毕节发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