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打开毕节这本书丨万物皆可“烙”的快乐 ,不允许你不懂!

毕节发布
2024-12-28


本期书目|


 《风物毕节》





毕节味道丨

毕节烙锅‍‍‍‍‍‍‍





毕节,美在山水、韵在人文,独特的地域风情孕育了丰富的饮食文化,“万物皆可烙”便是其中一种美食文化。

烙锅,即把荤素各种食材置于烧热的锅上焙熟。烙,既不像“烤”那样容易过火焦糊,又不像“炸”那样油量超标。香而不干、油而不腻,是“烙”的迷人之处。从乡村地摊到夜市街区,再步入餐厅门店,烙锅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追求。


在毕节,不同地方的烙锅,锅具、蘸水(蘸料)、食材、副食不尽相同,逐渐形成特有的“烙锅谱系”。


烙锅的锅具一定要选择耐高温的,这样才能在烙制过程中,经过火力和菜油的双重作用将美味释放,“锁”住食材原味。锅具主要分为平底铁锅和拱背砂锅两种,平底铁锅正中间凹下去,传热迅速,方便实用,食材倒进去,翻动两下即能享受,烙出的食物外皮酥香、焦脆;拱背砂锅导热均匀,周边低、中间高,形成“拱背状”,让多余的菜油自动流下,在边上形成一个沟槽,还可反复将沟槽里油料浇回食材,减轻食物油腻度,轻松找到“润”与“腻”之间的巧妙平衡。


“辣”是毕节人孜孜以求的特殊味觉体验,五香辣椒面、蒜香辣椒面、折耳根蘸水、烧青椒蘸水……各家的蘸料成分差不多,如何将材料重新搭配成香辣爽口的蘸料才是秘诀。如,拱背砂锅烙锅,最高处开了一个火眼,放上一只小碗,加入辣椒、黄豆、蒜末、葱花、酱油、醋等调料和一小块猪油,便是极具特色的“活油烙锅”。
早期的毕节烙锅,仅有洋芋片和臭豆腐搭配简单的辣椒面,以街边摊贩售卖和家庭自制为主。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烙锅食材日渐丰富,逐步发展到如今丰盛的“一锅容天下,万物皆可烙”。鸡鸭牛羊、蔬菜菌菇……一一放到锅中,热气伴随着美食的香味瞬间将人俘获。



豆干是不能错过的烙锅搭档,包浆小豆腐,小小四方块,整齐排列锅边,不一会儿就变得微微鼓胀,咬破带着韧劲儿的表皮,娇嫩、滚烫的芯就与鲜美的豆香一起流淌进口腔,让食客直呼“好烫”,却也忍不住一口接一口。大方六龙豆干与织金八步豆干各有千秋,当表皮被烙出微焦的印子时,豆香扑鼻而来,让人食欲大增。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传统的炸锅主食已不能满足人们对味蕾的追求,如果还意犹未尽,不妨来一碗酸汤饭,红豆煮到软烂,米饭浸在黏糊的豆汤里,酸菜的味道刺激味蕾,夹一筷子烙好的菜放在碗里,混合吃下去格外满足。又或是,夏天在热辣的滋味中吃一碗又香又甜的玫瑰冰粉,冬天搭配一碗热腾腾的甜酒二块粑。


往锅具里倒入适量的菜籽油,油温适中后,将食材放入锅具中,热油“嗞嗞”作响,食材逐渐变得金黄诱人。随着热度上升,猪油熔化,翻滚冒泡,蘸水的香味被油脂激发出来,美味度瞬间翻倍。


吃过的人总忍不住称赞一句:烙锅好,好就好在它的包容、大方、随意,想象力有多丰富烙锅的菜单就能有多长。


近年来,各式各样的烙锅愈发层出不穷。大家偶尔也爱打一打嘴仗,争一争自己家乡的烙锅才是风味最正宗的。


对于黔西人来说,烙锅可能要在那没有本地人带、外地人一定找不到、堪称深巷中的花红树脚(地名)去吃,才算正宗。在这个充满诗意名字的地方,吃着荞灰豆腐再就着啤酒,就是黔西人最怀念的夜生活。


作为纳雍人的最爱,三天不吃烙锅,纳雍人便会感觉生活里少了点什么。所以你会看到30多家烙锅店排成两排,彻夜营业。一眼望去,帐篷阵列、招牌林立,这里被誉为“烙锅一条街”,一家名为桃林烙锅的店是本地人常常会领外地游客来的地方。


而对于织金人来说,烙锅得在夏天的冒沙井吃,火热的烙锅再配上在水井中自然冰镇过的啤酒、饮料还有西瓜,与好友伴着“锅气”谈天说地,这种逍遥的快意能一直流淌到天明。


…………


城市里,烙锅店星罗棋布;乡场上,烙锅“摊摊”人头攒动,毕节,就这样被烙锅包围着。对每一个毕节人来说,心底,大抵都刻画着一个对烙锅最深刻的印记,犹如乡愁那般,浓得化不开。


城市里,人潮交织,喧嚣的烙锅店,变换的霓虹灯,三两好友围坐,烙一锅美食,畅饮几杯人生起落。


烙锅,是毕节人的惬意,更是毕节人的烟火。




 更多新闻 


中国西部百强!毕节两地上榜

速看!事关职称评审

毕节发布倡议!


来源:磅礴乌蒙系列丛书之《风物毕节》

编辑:张河源     责   编:罗红叶‍‍

编审:王   韵     总监制:张晓佳‍‍‍‍‍‍‍‍


毕节发布投稿邮箱:bjrbxbj@bjrb.cn

看完点亮下方

“赞”和

分享给更多人知道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毕节发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