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未来科学大奖的炼成

2016-09-16 未来论坛 中国物理学会期刊网
写在前面
科学发展在中国向来是国家事业,如今迎来了民间力量最大力度的助推。

2016年9月19日,首届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即将发布。在此前的未来论坛2016年会上,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先生公布了未来科学大奖成立一事,并提纲挈领地总结了这个新兴奖项的特色: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以“未来”命名、着眼和强调未来的奖项;是植根于中国大陆民间的第一个科学大奖;并非由一个家族或个人设立,而是集中国众多实业家之力合力设置的奖项。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1988cpiv4&width=500&height=375&auto=0杨振宁评价未来科学大奖


可想而知,这样一项科学大奖背后,凝聚着众多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心血与期待。酝酿过程中的种种挑战与付出,本身便已是足以令人坐下来细细聆听上许久的好故事。

 


 大奖:为了激励



6月的北京,阳光正好。科学委员会的成员在数月的分别后,重新集聚在一起。历经两个月的提名收集,这一天他们要审查一份来自几百位提名人的初始名单,并拟定入围名单。


科学委员会由9人组成,是未来科学大奖中重要的一环,为大奖评选提供科学专业和学术支撑。兼顾到目前科学大奖已经设立的两个奖项:生命科学奖(捐赠人:丁健、李彦宏、沈南鹏、张磊)和物质科学奖(捐赠人:邓锋、吴鹰、徐小平、吴亚军第一任科学委员会包括两位数学家(夏志宏、田刚)、两位物理学家(丁洪、文小刚)、两位化学家(何川、谢小亮)、两位生物学家(饶毅、王晓东)和一位计算机学家(李凯)。


绿荫掩映的中式建筑,为这次科学届的聚会提供了一个静心讨论的环境,也为未来科学大奖带来了一抹历史的厚重感。从最初的一个单纯念头,到渐趋成形,及至最终发布,未来科学大奖的诞生历经两年时间。两年,或许算不上长久,但在这700多个日子里持续发酵的,却是中国人追求科学强国的百年梦想。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181yezsfp&width=500&height=375&auto=0知名科学家和企业家寄语未来科学大奖


谈到未来科学大奖对于中国科学发展的意义,饶毅认为:科学是大国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像中国这样的大国,是不可能避开科学而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强国的。”他说。没有科学,就不能理解世界的起源和人类的起源。科学有一部分和人类的需求是没有关系的。这种理性的追求很超然,要允许人类追求一时甚至长期看不出用处的理性的探索。”


民间发起的科学奖项在国际上早已比比皆是。目前知名科学奖项如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科学突破奖等,都是由个人或家族发起的。国家主导的科技奖项,更为关注国家战略需求或社会民生需求。相比之下,未来科学大奖则更关注突破性的基础科学研究。



未来论坛2016年会上正式宣布启动未来科学大奖


科学委员会的成员们一致表示,希望未来科学大奖能够对年轻人投身科学起到激励作用。丁洪、王晓东也表达了同样的期待:“希望这个科学大奖能激发年轻人对科学的热爱,对科学的追求。”田刚频频点头,称“希望通过这个奖,提高我们的科学研究水平,提高整个这个社会对科学的重视,使得我们真正成为世界强国。”谢晓亮则对大奖的可持续性提出的期待:“我希望未来科学大奖可以持续下去,成为一种常态,而不是一个短期行为. 为中国科学发展作出独特贡献。”

 


初心:致敬科学


 

我们这一拨人都是60后,成长的年代物质非常贫乏,但人都很纯粹,都有点理想主义加英雄主义”,未来论坛秘书长武红回顾未来科学大奖发起的初心时,这样介绍说。


在“六零后”和“七零后”的成长记忆中,科学是个闪闪发光的词汇。华罗庚、李四光、钱三强、钱学森等科学家的名字耳熟能详。作为中国第一代科学家,他们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之际,怀抱着满腔热情回国,为中国薄弱的科学奠定了基础。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1982ri6fe&width=500&height=375&auto=0杨振宁谈科学的意义


在我们少年时代,最重要的梦想是成为科学家。在科学家里,最重要的梦想是获得诺贝尔奖。这个梦想,今天我们是想通过设立未来科学大奖来实现。”丁健表示。在未来论坛创始理事中,不乏像他这样,少时以成为科学家为梦想的人。多数理事都拥有顶尖名校理工科背景。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对科学十分推崇,并认为未来的一切基础都是科学。


对比他们成长时的环境,理事们一致感觉,目前中国整个社会对于科学的关注变少了。“要有一系列的宣传,让我们大家重拾80年代我们爱科学的社会风尚。”这是他们对未来论坛的期许。


基于共同的情怀,创始理事们很快就成立未来科学大奖一事达成共识。为能保证评审的专业性,需要成立科学委员会,秘书长武红和未来论坛理事、水木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方方开始频繁拜访田刚、饶毅、丁洪、王晓东等科学家。原本以为达成共识需要一定时间,没想到双方一拍即合。就大奖设立、评审等诸多问题,科学家们与大奖的创始理事一同进行了多次专题讨论,初审、复审的章程也经过科学委员会几轮严谨讨论后最终敲定。这些顶尖科学家所组成的科学委员会的加入,使得未来科学大奖的创立具有了专业上的保障。



科学家与企业家合力打造属于中国的未来科学大奖


作为中国首个民间科学大奖,未来科学大奖有着自己的“野心”:“我们要做全世界公认的大奖,这是我们的一个终极目标”。不过,武红也表示,未来科学大奖的短期目标还是以推动在大中华地区,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作出卓越研究的科学家。


目前,“未来科学大奖”的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2016年9月19日,未来科学大奖的首届获奖名单将隆重揭晓。未来,于这群理想主义者而言,正在一天天明朗起来。

 


附录:未来科学大奖Q&A



1、未来科学大奖目前有哪些奖项?捐赠人是谁?


未来科学大奖今年将颁布两个奖项:生命科学奖及物质科学奖。生命科学奖捐赠人为丁健、李彦宏、沈南鹏、张磊;物质科学奖捐赠人为邓锋、吴鹰、徐小平、吴亚军。


日后将根据捐赠状况决定新增奖项。


2、未来科学大奖对被提名人有什么要求?


未来科学大奖的被提名人,不限国籍,但要求所获提名的工作主要在大中华地区(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完成。


3、未来科学大奖是奖给个人还是团队?


被提名人可以是个人或团队,按同一项工作最突出为准,原则上每个奖项不超过五人。


4、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由哪些成员组成?


(以姓氏拼音为序)

丁洪,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

何川,芝加哥大学讲座教授、北京大学长江讲座教授

李凯,美国工程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饶毅,北京大学终身讲席教授

田刚,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晓东,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百济神州创始人、美国科学院院士

文小刚,理论物理学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

夏志宏,数学家,美国西北大学终身教授、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与博士生导师

谢晓亮,哈佛大学Mallinckrodt 讲席教授、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主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十大热门文章

1.   天宫二号发射成功

2.   中秋节嫦娥话月球

3.    时间的沙漏

4.    谷电子自由度电学调控的首次实现

5.    追忆恩师王竹溪先生和我的机缘 || 李荫远

6.    二维半导体中的能谷电子学

7.    转瞬九十载

8.    从乌蒙山到念青唐古拉——百年宇宙线研究的中国故事

9.    物理学咬文嚼字之七十八:Reciprocity——对称性之上的对称性

10.  纳尼,室温超导体来了!?


END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号:cpsjournals


长按指纹 > 识别图中二维码 > 添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