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体辐射公式的多种推导及其在近代物理构建中的意义(Ⅷ)
|作者:曹则贤(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本文选自《物理》2022年第6期
Cum grano salis,这是看问题的正确方式。
——作者
”
( 接51卷第5期 )
15 爱因斯坦再次出场
爱因斯坦此前的工作表明,黑体辐射是辐射场的涨落,黑体辐射分布函数 1/(ehν/kT-1) 中的 “-1” 在辐射—双能级分子模型中明确来自受激辐射机制。爱因斯坦一直对热力学、统计力学感兴趣,我甚至觉得爱因斯坦并未区分什么物理的领域,他只是研究物理而已。前面说过,阅读爱因斯坦论文时每一个字都不可以漏过。我不敢说其中的每一个字都包含物理,但我感觉其中的每一个字都对我理解物理有帮助。
玻色的黑体辐射推导勾起了爱因斯坦的兴趣,估计他在给玻色翻译论文的过程中就完成了自己的推导。爱因斯坦果断中断了当时占据他脑海的统一场论研究,转过来谈统计问题,而这本是他的拿手好戏。结果是,爱因斯坦迅速两篇论文出手,其中第一篇分两部分发表:
(1) Albert Einstein, Quantentheorie des einatomigen idealen Gases (单原子理想气体的量子理论),Sitzungsberichte der Preussischen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Physikalisch-mathematische Klasse, 261-267 (1924).(2)Albert Einstein, Quantentheorie des einatomigen idealen Gases, zweite Abhandlung (单原子理想气体的量子理论之二),Sitzungsberichte der Preussischen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Physikalisch-mathematische Klasse, 3-14 (1925).(3)Albert Einstein, Zur Quantentheorie des idealen Gases (理想气体的量子理论),Sitzungsberichte der Preussischen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Physikalisch-mathematische Klasse, 1825 (1925).爱因斯坦这两篇文章之后的统计力学有了量子统计的面貌。
这两篇论文,因为题目相似,其1925年的“理想气体的量子理论”一文连wikipedia的Bose—Einstein statistics和Bose—Einstein condensate条目都是忽略的。爱因斯坦的第一篇(分为两部分的)文章,表述中连字母使用都有点儿忙乱,不是很好懂。笔者愚鲁,一时不能拿捏准确。
玻色的推导方式,提供了得到单原子理想气体量子理论的途径。系统组成单元(原子)的相空间可分成h3大小的相空间单胞,许多个基本单元组成的体系的热力学由系统基本单元在这些相空间单胞里的分布所决定。宏观状态的概率由实现该宏观状态的微观状态数表征,这样的体系满足玻尔兹曼定律。体积为V 的物理空间里色散关系为
在这篇文章的第二部分,爱因斯坦注意到普朗克谱分布与维恩分布之间的偏差,同他得到的理想气体统计规律与经典玻尔兹曼理论之间的偏差 {退化,见下} 有些类似。{爱因斯坦这里用到的是Entartung这个词,这个词后来在统计物理里一概汉译成简并,故有些句子不好懂。Entartung这个词儿按照退化理解比较好,比如从普朗克分布回到维恩分布就可以理解为退化,这也是Entar‐tung,degeneration,在数学中的本意。简并在物理里有相同能量的能级,矩阵有相同的几个本征值的语境下才是没有歧义的} 爱因斯坦觉得作为量子气体的辐射和分子气体之间的类比应该是全面的。由上篇的结论,对于给定温度T和V,最大粒子数为
在1925年的另一篇文章中,爱因斯坦重新对玻色统计的问题进行了梳理。爱因斯坦觉得光量子,先不论那个偏振的事情,和理想气体的差别就是量子质量为零的事儿。因为大家对此前的推导不认账 (指另一位统计物理大拿艾伦菲斯特有异议),我只好再寻找不包含任意假设的考量。给定体积V内质量为m的分子,设温度为T,求其分布函数,
针对
爱因斯坦1926年和1927年的两篇与光子有关的文章也值得关注,分别是:
(1) Albert Einstein, Vorschlag zu einem die Natur des elementaren Strahlungs-emissions-prozesses betreffenden Experiment (关于与基本辐射发射过程之本质有关的实验的建议),Naturwissenschaften 14,300-301 (1926).
(2) Albert Einstein. Theoretisches und Experimentelles zur Frage der Lichtentstehung (光产生问题的理论与实验考量), Zeitschrift für angewandte Chemie 40,546 (1927).
行文至此,笔者以为就黑体辐射而言,爱因斯坦的研究是最深刻的,也是收获最大的。爱因斯坦的黑体辐射研究收获总结如下:
(1) 解释了光电效应、斯塔克效应等;
(2) 建立了固体量子论;
(3) 发展了涨落理论,认识到光的波粒二象性;
(4) 得出delta函数和用Dirac-comb表示的态密度分布;
(5) 得出e与h的内在关系;
(6) 提出受激辐射概念;
(7) 导出玻色—爱因斯坦统计;
(8) 提出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有趣的是,基于受激辐射概念人类实现了激光,多年后激光冷却技术让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成为可能,而它们都是推导黑体辐射公式之努力的结果。黑体辐射是第一个相对论统计研究,在狭义相对论出现之前,后来又引出了量子力学。黑体辐射之意义,由此观之,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玻色和爱因斯坦的1924—1925年间的工作算是建立起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理论。推导玻色—爱因斯坦统计的微正则系综 (microcanonical ensemble)16)模型考虑的情景是gi个能量为εi的能级上放ni个粒子,这个状态的多样性为
巨正则系综(Grand Canonical ensemble). 配分函数
正则系综(Canonical ensemble). 这个推导很长,且只在大粒子数的渐近极限下得到玻色—爱因斯坦分布。假设粒子有用 i 标记的简并度为gi、能量为εi 的能级。则ni个玻色子的分布方式
(1) C. G. Darwin, R. H. Fowler, On the partition of energy, Philosophical Magazine Series 6, 44, 450-479 (1922).
(2) C. G. Darwin, R. H. Fowler, On the partition of energy. Part II. Statistical principles and thermodynamics, Philosophical Magazine Series 6, 44, 823-842 (1922).
(3) R. H. Fowler, Statistical Mechan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52).
与玻色—爱因斯坦统计对应的还有费米—狄拉克统计。费米—狄拉克统计是1926年由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和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独立提出的。费米 (Enrico Fermi,1901—1954) 1926年3月提交的一篇论文,题目和爱因斯坦1924年的论文几乎一模一样 [Enrico Fermi,Zur Quantelung des idealen Einatomigen Gases (理想单原子气体的量子化),Zeitschriftfür Physik 36,902-912 (1926) ]。{费米的这篇论文是一篇标准的外国人写的德语论文。请注意,德语很诡异,德国人自己一般都写不好,非德国人更是很难写得像样。希腊人Κωνσταντίνος Καραθεοδωρή (Constantin Carathéodory,1873—1950) 的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公理化表达那篇文章是外国人写的真德语,格外稀罕}费米指出,低温下分子运动量子化,其行为同经典理论有偏差,{前面的退化。费米用了Entartung,Entartungserscheinung,Entartungstheorie等词,对应德语动词abweichen,偏差} 解释这些偏差的理论会采用这样或那样的假设,而作者发现只需要假设系统里不可以存在量子数相同的两个等值单元(nie zwei gleichwertige Elemente vorkommen können,deren Quantenzahlen vollständig übereinstimmen)即可。{是不是从数学得来的考虑呢?}
关于理想气体的行为,由分子间完全独立而得到的分子运动的量子化还是不够的(当体积足够大时,由边界条件约束而来的能量值的量子化问题实际上消失了)。为此可参考泡利1924年引入的不相容原理[Wolfgang Pauli, Über den Zusammenhang des Abschlusses der Elektronengruppen im Atom mit der Komplexstruktur der Spektren(原子中电子群体的闭合同谱线复杂结构之间的关系),Zeitschrift für Physik 31(1),765-783 (1925) ]。{闭合,Abschuss,指电子壳层的闭合问题}作者的技巧是将分子置于一个力场下获得周期化的运动,{由此赋予量子数?}但知道统计与外加力场无关。费米施加力场使得分子成了一个振子,频率为ν,相应的势能为u=2π2ν2mr2。振子的量子数有三个s1,s2,s3。泡利原理此处可理解为,“对应一组量子数(s1,s2,s3)只有一个分子。”这样,对应能量εs=s⋅hν=(s1+s2+s3)hν,最多有Qs=(s+1)(s+2)/2个分子。这样,在绝对零度时,此中气体的分子从能量上构成一个壳层结构。这样,设能量为s⋅hν的粒子数为Ns,平衡态对应
顺带说一句,
狄拉克在量子力学语境里讨论理想气体 [P. A. M. Dirac, On the theory of quantum mechanics, Proc. Roy.Soc. London A 112,661-677 (1926) ]。在1926年8月提交的这篇文章里,他就用到了Ein‐stein—Bose Statistics一词。狄拉克统计从狄拉克一方一开始是从多电子体系波函数开始的。{黑体辐射带来了普朗克分布和光辐射能量量子化。研究原子的辐射问题,谱线位置和强度,有了量子力学。玻色关于黑体辐射的工作经过爱因斯坦到理想气体的推广有了玻色—爱因斯坦统计。而狄拉克得到费米—狄拉克统计来自对多电子体系的考虑,即多粒子体系波函数的对称性问题。为了让系统的运动积分是矩阵,满足矩阵的乘法,那多粒子体系的波函数要么是对称的,要么是deter‐minantalform (保证反对称性)。量子力学,从开始就是统计的。不要把统计和量子力学分开。量子统计出现在量子力学之前,至少是在薛定谔1926年的波动力学之前。愚以为,量子统计是个不恰当的概念,统计从来就是基于可数性、分立性,用的是整数。}
现在来找寻本征函数反对易体系的气体之状态方程,也就是一个分子只联系一个波。把波分成一定的集合 (即ensemble),每个集合里的波只联系具有相同能量的分子。设As是某集合里的波的数目,{在谈论波函数呃。这里The number of wave真是波的数目}而εs是相应的每个分子的能量,则Ns个分子同这个集合里的波相联系的分布数(相应的反对称波函数的数目)为
有关系式
和
消去参数α,使用关系式
费米—狄拉克统计可以从 grand canonical ensemble,canonical ensemble,and microcanoncal ensemble 推导。
微正则系综 (Microcanonical ensemble). 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分析系统的多重性。设系统有i标记的能级,能量为εi,简并度为gi,{即有gi个子能级。这个量的引入容易区分 0 和 1 ,见下}按照泡利不相容原理最多只有一个粒子可以占据这样的子能级。设能量为εi的粒子有ni个,占据方式有
正则系综 (Canonical ensemble). 粒子数固定的一个多粒子体系,对应某个粒子数分布ni,系统能量为∑εi ni = ER,但是,系统处在这样的总能量为ER的概率为
其中
,记
巨正则系综 (Grand canonical ensemble). 由于粒子间没有相互作用,每一个单粒子能级都是一个单独的巨正则系综,对应每一个单粒子能级系统都只有两个能量态,E=0,E=ε,故配分函数为Z=1+e-β(ε-μ),故单粒子态上的平均占据数为
如今的文献提起费米—狄拉克统计,会谓之为量子统计,言明是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的粒子的统计。这个考虑是用单粒子能量状态来描述几乎没相互作用的多粒子态,但没有两个粒子处于相同的那种多体状态中。这个费米子无相互作用的统计前提让我非常十分很困惑。如何将电子纳入无相互作用体系的图像的呢?或者是在将相互作用纳入了背景以后的问题中才使用的统计?
据信,费米—狄拉克统计是1925年由约当 (Pascua lJordan,1902—1980)先推导出来的,并且他称之为泡利统计[Jürgen Ehlers,Engelbert Schücking,Jordan, Pauli,Politics,Brecht,and a Variable Gravitational Constant,Physics Today 52(10), 26-31 (1999); Jürgen Ehlers, Engelbert Schücking,Aber Jordan war der Erste (约当才是第一个),Physik Journal 1(11),71-74 (2002)]。约当把论文投给了Zeitschriftfür Physik,而主编玻恩老师把稿件往抽屉里一塞去了美国,半年后回来再拿出这篇论文,费米的论文已经发表了(图26)。在约当的《量子基础上的统计力学》(Statistische Mechanik auf quantentheoretischer Grundlage,Vieweg (1933))一书里,约当提到这个统计,但不提任何人的名字,其中悲愤,估计别人是无法体会的。此外,波动力学最关键的关系式 p→iℏ∂ 也是约当于1925年及时提出来的。没有这个关系式,哪有1926年薛定谔的方程用于氢原子问题,即把一个形式方程转化成一个具体的二阶微分方程?
(未完待续)
注:
16) Ensemble被汉译成系综,割裂了统计物理同其它数学的联系。哪有什么系综,就是简单的集合而已,可按法语中的ensemble来理解,见Nicolas Bourbaki,théorie des ensembles (集合论),Springer (2006).物理学史钩沉
《物理》在淘宝店和微店上线,扫码即可购买过刊和现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