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席】欧阳应霁「你吃了没」

2015-01-08 欧阳应霁 一席

欧阳应霁,香港跨媒体创作人,同时从事漫画制作、平面及室内设计、电台电视节目主持、生活饮食专栏等工作,并出版多种关于生活方式的畅销书籍。

「你吃了没」

欧阳应霁是一席第二百二十八位讲者

2014.09.07 上海

(点击查看完整演讲视频)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d0144ni6s40&width=500&height=375&auto=0

首先比较不礼貌地跟大家分享一件特私人的事,昨天晚上半夜的时候,三点、四点一刻和五点三十分,我被逼起床了,因为我拉肚子。

我昨天早上从北京飞过来,在飞机上喝了一点酸奶,吃了几口白粥,然后到了上海。大概中午的时候,我吃了葱油拌面和两三个冷了一点的生煎包。晚饭之前喝了热巧克力,晚饭的时候跟朋友吃了两三片生鱼片,再喝了一点梅酒。到睡觉之前,不小心又喝了一瓶酸奶。我居然这么喜欢喝酸奶?从前我都不晓得。

我想,糟糕了,今天要跟大家谈吃的,我自己居然是这个状态,究竟能不能站到台上?但是我们的生活偏偏就是这么真实,又这么美好,我没事了,我可以站在台上了。

但这也忠实地反映出一个外面看来所谓的美食家,一个跟食物这么大关联的人,其实他一天里头吃的也是乱七八糟的。我先不怀疑这些食物有什么状况,我的身体和这些食物会发生什么化学作用?确实,我自己也不太了解。

其实每天有12到16个小时,我们的交往都是跟食物直接有关系的。比方说,我们要去开一个会,一个肯定很闷或者很长的会。我通常就会买一些蛋挞、西饼啊,带去放在桌上。那个会就会开的要好一点,因为大家心情比较轻松。

不晓得大家有没有买中秋的月饼?我昨天还特意经过了老大房,哇,排队排得很长。或者是特意去苏州的胥城大厦那边买鲜肉月饼,那是我吃过最好的鲜肉月饼。

端午、过年,任何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节日都是跟食物有关的。想想看我们去过那么多地方旅行,在许多许多年之后,可能会忘了看过什么风景。但是我们会印象深刻地记得,在哪一个城市,哪一条街,就像Google map的红点,噔~就知道,我在那里吃过一个什么。

尤其是我,起码代表了我自己。我对城市方位的了解,是因为这个炸酱面、那个葱油拌面、那个生煎包,或是什么什么加起来,形成了我对一个城市的认识。

因为这样,也因为自己的家庭、教育、过去和现在,我逐渐被大家认定为一个跟食物再也不能分离的人。在03年的时候,我写了我第一本跟食物相关的书叫《半饱》;接着的两年,我写了一套书叫《香港味道》。

一路下来,我因为食物跟大家相识。无论是写食谱,还是我带着一块桌布,跑老远到朋友家买菜、做饭、做记录。一路下来,也因为食物,因为想认识那个城市,认识那个城市的朋友,我就住在那个城市两个月、三个月、四个月,为了好好地吃一遍这个城市。这几年都是这样过来的。

下面要跟大家分享一个视频,是我今年的一个很好的经验:今天是春分,是为了春分的一个活动。春分是为了温凌和烟囱,我最喜欢的两个漫画家,他们的联展。

因为他们是最最接地气,又最可以带我们去到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有很多梦想、很多幻想、很多奇奇怪怪想法的两个朋友。我希望能为这个春分展览的开幕做一点什么,就替他们做一顿饭吧!

虾仁、玉米片,这个比较接近美式。这顿饭当然也不是一两个人的饭,我们今天邀请了五十个朋友。那这顿饭究竟该做什么?好吧,我们做一点好玩的东西,要能吃到很接地气的东西。所以大家看到这个很熟悉的摊子就知道,诶,我们今天晚上可以吃到煎饼果子。


还有就是我请了一个好朋友,当然我这个朋友很厉害,他把本来他的音乐里的一些元素,现场给我们做。“师傅的手法就是会有节奏,有那种铿铿嚓嚓嚓铿铿。”

这个跟我们的摊饼师傅现场做这些煎饼,其实是同一个概念。反正今天晚上就是一个很好玩的晚上。

大家饿了没?下一趟我建议就这样吃,现场500人来吃一顿好吃的,好不好?

那天晚上留下来的口味,我希望不光只是:噢,吃饱了。或者吃到这个好哎、那个好吃,而是在结束之后想一想,我们那么传统那么简单的煎饼果子,其实是有很多包容和开放的可能性的。希望在这顿饭后,能启发大家有稍微多一点点的想法。

从平面出版、图文处理,一路走到最近这大半年,我一直希望办这些活动,希望有这个环境,让大家进到主场里去感受, 我和我的团队在说的食物和分享,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所以我一直在争取这些机会,让体验不光只是可以看,还可以进来,可以真正地和大家一起分享。

前天北京的大声展开幕。这一次的大声展,我是今年的才增加的食物单元的策展人。除了现场的一些版面的展示以外,我还特意办了两场,也是这样比较立体的活动。

开幕的时候,我做了一个「串儿趴」。这个串是烤串的串,是我们特意为一百二十个来宾做的。我在北京找了六家我挺喜欢的餐厅,他们的主厨要为这个party设计一个比较独特的代表他们餐厅或者代表他们餐厅菜系的串儿。

那总共就有六串,有冷的、热的、烤的,也有放在杯子里水水的,各种创意。那天晚上的开幕就做了一个这样的串趴。

从开幕那天一直到大声展结束,在这两个礼拜里,我还做了一个小小的动作:找了六位艺术家和六家社会餐厅的主厨,互相碰激,做好一个创意。而观众朋友就可以拿着一个小小的海报,晚饭时间到这几个餐厅,吃到艺术家跟主厨的创意菜式。

所以我希望,可以从展览厅到社会餐厅,再到我们的生活里头。我们说的食物、创意,艺术也好,设计也好,其实都是贯通连接的,没有什么界限。

我还有一个比较商业的身份,就是替一些我喜欢的品牌,尤其是餐具、厨具,或者厨电品牌,特意给他们做VIP的gala dinner,就是一些比较特殊的晚宴。

但是我也会特搞怪。我现在有替一个德国的品牌在做事,做了镜花水月一系列的主题晚宴。镜子那一场是,五六十个嘉宾坐在一个像烤箱的镜面空间里吃整顿饭。他们吃的餐盘也有大量的反射,镜面或者透明,食物在上面就出现几个影。然后一边吃,一面看周围也会看到很多自己。

总之就是挑战那种很高雅、很高大上、很fine dining的状态。我就故意要营造一个这样的环境,看看大家的底线在哪,看看我的客户底线在哪?一过可能就不行了,但是还没过。碰着那个底线,就是最敏感、最暧昧、也最好玩的一种状态。

这一类的晚宴,我在去年年底,南京一个私人美术馆开幕的时候也做过一场。因为那是在南京,那天的两百个来宾,都是全世界飞过来的,什么博物馆的馆长啊,画廊的主人。

我就跟负责人说,哎呀,这些朋友有什么没吃过,什么没看过?我们该怎么办呢?当然,一个最靠谱也最有把握的方法就是做南京小吃。回到最接地气的东西,回到我们底气最足的原点。

我花了五六天待在南京,从早到晚吃吃吃吃吃。其实很多我之前都吃过,但我这一趟就再吃一遍。有一些据说是很传统很厉害的,实在很难吃;有一些呢就在街头,你觉得好像不怎么敢进去,但是一吃居然很OK。

食物我们定了十八种,为这十八种南京小吃,我跑景德镇,跑福建德化,跑很多地方,特意为这些小吃找餐盘,要那种小小的,居然也给我们找到了。

我们那天晚上特强调仪式感:坐一个圆桌,在每个人面前放了二三十件大大小小的餐盘杯碗碟,但都是空的。小吃是一个一个上来,吃完拿走。所以一直到最后甜汤的时候,你面前只有一个小碗,一个小碟,用来吃那个甜汤。

所以整个过程就是你跟人跟器物的关系,慢慢食物进来了,吃完这些东西都走了。一路一路一路,就剩下最后的一个。但我们吃饭不是中间会摆盘吗?就中间有一个所谓centerpiece,我们那天就全都是白瓷堆得像山一样在中间,没有花,没有什么其他的东西。

再来说一点点,因为这些活动一直在不同的城市,在不同的地方,很多时候是临时搭建场地,我也觉得挺浪费的。所以这一年来我觉得在几个我特喜欢的城市,该是需要有自己的主场。

当然我没有这个资源,我没有强大的财力,我没办法在这个城市有一个房,那个城市有一个什么。所以我在好几个城市找到了合作方,像我在香港已经有一个项目开始,叫「味道图书馆」。

这个图书馆是在一个新的创意园区里,有五个房间,过去是警察宿舍。这五个房间连起来之后呢,就有四个是图书馆,一个是厨房。为什么叫图书馆呢?因为我把我过去二三十年一直收集的那三四千本跟食物相关的书和杂志,放在了那个地方,是向公众开放的,只收象征性的会员费。

然后大家在阅读的同时也可以租用厨房,或者是我们也会在厨房里主办很多跟食物、跟饮食文化相关的一些活动,所以这是一个例子。十月份就会出来了,在香港。

在北京,在刚才大家看到新空间的那个画廊,包括在上海,也有类似的项目一直在进行。因为我觉得有了自己的主场,有了一个自己参与度比较强的地方,那这一切的活动都会比较好组织,并邀请大家来参与。

常常说我一直做跟食物相关的东西,走到现在我就很清楚地知道食物,我很相信食物,我很相信厨房,很相信餐桌。因为在这个地方有很多理想中的创意可以得到发挥,尤其是通过食物。

我觉得人跟人的交往,朋友跟朋友的再一次认识了解是很深刻的。我常开玩笑说要跟食物有关系,做一辈子也肯定做不完。所以如果我有下辈子、再下辈子的话,肯定都是在做跟食物相关的东西。

只不过我这一辈子可能作为一个人,体验这所有食物的美好,但是下辈子回来,可能就是一头猪;再再下一辈子,可能就是一棵菜或是什么,反正就要回馈社会,回馈这整个食物链嘛。

我们老祖宗常常说什么,民以食为天。坦白说,现在天不可测,所以民以食为天这个不是那么容易说的。如果换一个说法,民以食为地好像比较踏实一点。

随着我们对农业、对复耕,对所有这些原产地的尊重、了解、认识,有更多传统农业的一些技巧,或者一些方法可以被重新再利用、再发掘。

我觉得也是当今大家在交流、在讨论的一些内容。我们有各种情绪,所以也绝对可以说,民以食为喜,民以食为乐。但是同时我们不要忘掉,常常出现的很多状况会让我们真的觉得,民以食为悲,或者是民以食为哀,甚至是民以食为耻,就是可耻的那个耻。

所以食物,它不光光只是吃饱,它不光光只是风花雪月的享受。它其实是可以回到很严肃的社会议题的,政治、经济种种的大问题,可轻、可重。就看我们怎么一步步地去理解、去认识。

版权声明:微信公众账号如转发须保证文字、视频和图片的完整,并在显著位置注明“转自一席演讲(微信号yixiclub)”。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