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把这本书讲给更多人(中):两次历史上著名的谋杀案?

图灵教育 2023-01-24

Editor's Note

小枣君的《通信简史》出版后,我给浩子寄了一本。浩子觉得有意思,在一天睡前,把书中的通信故事讲给了儿子荣同学,荣同学说通信真好玩儿,“爸爸,我们一起把它讲给更多人吧!”


我想,这就是我们坚持生产好内容的意义。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我们是爸爸 Author 永不止步的浩子

上一篇:爸爸,我们一起把这本书讲给更多人吧!

3


1845年1月1日晚,伦敦,帕丁顿车站,雾。

从斯劳开往伦敦的列车刚刚进站,一位行色匆匆的中年男人从二等车厢的最后一节车厢走下火车,他右手把手提箱放到站台,直起腰,左手和右手举起,把长到他脚的棕色大衣衣领竖起挡住脸,缩回脖子,右手提起手提箱,向站外走去。

在他身后五米左右的距离,一个戴黑帽子的男子,右手把帽檐往下拉了拉,紧紧跟上他。

站外,中年男人稍稍顿足,从前门登上一辆蒸汽公共巴士。巴士开动的瞬间,黑帽男子紧跑两步,右手抓住后门扶手,右脚踏上踏板,右臂用劲,左脚蹬地,从后门上车。

下车后,中年男人去一家咖啡馆,接着去一家旅馆。黑帽男子在旅馆外的碎石路上等了一个小时,确认中年男人不再出门,从伦敦午夜清冷的路口消失了。

第二天一早,中年男人刚坐到咖啡馆,几名男子走上前围住他,中间那个男子正是昨天的那个黑帽男子。黑帽男子说:先生,你被捕了。

中年男人的故事要从25年前的1820 年 7 月 21 日说起,那一天,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Hans Christian Oersted,1777—1851)在一篇由四页拉丁文组成的小册子中发表了他的研究结果,该小册子私下分发给物理学家和科学团体。论文的结论很简单:电流产生磁力。

在4月21日那个著名的实验中,奥斯特在设置他的仪器时注意到,当他将导线连接到电池的两端接通电流时,导线附近的罗盘指针发生了偏转。

奥斯特实验

导线中电荷的移动产生磁场。磁铁的磁场同样是电荷移动产生,在其原子内部,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激发磁场。

磁铁的磁场由其原子内部电子的旋转产生

奥斯特打开电磁学的大门。4年后,安培发现电流在线圈中流动的时候表现出来的磁性和磁铁相似,制造出第一个螺线管,将磁针放入螺线管中制造出电流计;再过1年,英国物理学家威廉·斯特金(William Sturgeon,1783 – 1850)在螺线管中插入铁芯发明电磁铁。

1836年,决定这个中年男人命运的威廉·福瑟吉尔·库克(Sir William Fothergill Cooke)在德国海德堡大学学习解剖学时,偶然看到俄国人帕维尔·席林(Paul Schilling)发明的电报机。这是历史上第一台电磁式电报机,它利用奥斯特发现的电磁感应效应,使用6根导线传送信号,1根导线传送开始时的呼叫,1根导线作为电流返回的公共线,共8根导线。接收信号的导线通电后,它所对应的磁针发生偏转,6个磁针偏转的组合表达不同的信息,完成32个俄文字母的编码。席林于1837年去世,没能继续完善他的电报机。

席林发明的历史上第一台电磁式电报机

库克(Sir William Fothergill Cooke)1806年出生在英国的米德尔塞克斯,他20岁时进入英国在印度的军队服役,5年后,没有获得任何荣誉,黯然退役回到家乡。当他看到席林的电磁式电报机后,立刻返回英国,准备制造自己的电报机。

由于基础知识的匮乏,库克在工作中遇到许多电学方面的困难,为此他专门找到物理学家惠斯通(Charles Wheatstone,1802—1875)教授。1837年6月,惠斯通和库克两人研制出比席林电报机更加先进的电报机。基于英文字母比俄文字母数量要少,他们的电报系统由西林格设计的6根磁针减到了5根,导线由8根减到6根,并申请了第一个电报专利。这种电报机有5根并列排成一行的磁针,磁针偏移的方向受来自远方的电流控制,磁针上、下两边各有一幅网格状的字母表,发报员按照文稿字母顺序按键,电流便使收报机上的磁针按规律摆动,根据接收机上磁针偏转的方向,就可以知道对方发送的是什么字母。

库克和惠斯通的五针六线电报,需要六根电线连接收发机

两个磁针同时指向字母G,表明此时发送的信号是字母G

1837年7月25日,在伦敦和伯明翰铁路公司的尤斯顿车站和卡姆登车站,库克安装他们的实验电报系统,两个站点的实际距离一英里半。线路安装完毕已经是深夜,库克在卡姆登车站,惠斯通坐在尤斯顿车站售票处旁边的一间昏暗的小房间里,发送电报的桌子上燃着一根牛油蜡烛,他给库克发送出第一条消息,库克回复这条消息。惠斯通后来回忆说:“我以前从来没有过如此混乱的感觉,就像我独自一人在一间静谧的房间里,听着磁针发出的咔哒声,当我将回复的字母拼成单词时,我觉得自己超越了时空,这项发明是完全可行的。”

伦敦和伯明翰铁路公司最后拒绝了库克和惠斯通的电报,理由是他们的系统太复杂,他们自己通过汽笛发出信号就能解决问题。库克在日记中写道:祝贺我自己,未来六个月的生活费飞走了。

库克被屡次拒绝的这一年,乔治三世的孙女,18岁的维多利亚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女王;安德鲁·杰克逊(Andrew Jackson)正处在他最后一个美国总统任期内;尼古拉一世统治着俄国;遥远的东方,林则徐出任湖广总督,御史朱成烈上奏道光皇帝,指出鸦片导致白银流出严重国内钱币急剧贬值,严查刻不容缓。

维多利亚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

1838年9月17日,世界第一条现代铁路线路伦敦到伯明翰开通,蒸汽动力铁路的繁荣就此开启,人类的旅行彻底改变。迅速增长的铁路线急需方便的信令系统,为了防止火车追尾,人们将铁路线划分成一个接一个的区间,一个区间内同一时间只能允许一列火车运行,这样就需要当火车驶出车站时及时将消息告知上一个车站。巨大的需求下,库克和大西部铁路公司签订他的第一份电报商用合同。库克在一封信中写道:“就在今天,我为对大西部铁路公司提供服务感到非常自豪!这段时间我一直在一个十六见方的房间里不停徘徊,所幸这段日子已经结束,我准备好了,我已经迫不及待!”

尤斯顿火车站台,1838年

一座又一座车站在英国土地上建起,喷着浓烟的火车头穿过城市、乡村和田野,一根又一根的电线杆立起,库克和惠斯通电报跟随疾行的火车连接起一个又一个车站。

中年男人的命运就此注定。

1月1日白天,他来到盐山,在和情人共度新年后,他毒杀了她。随后他穿上长到他脚的棕色大衣,在斯劳火车站买下一张到伦敦的车票。追踪而至的当地警察在车站给他们在伦敦的同事发出电报,随后在他下车之前,威廉警官已在帕丁顿车站恭候他多时。

被捕的中年男人正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罪犯塔维尔(John Tawell)。

因为他是历史上第一个被电报追捕的罪犯,荣登各个报纸的头版头条,不过报纸的标题是:“电报真的比火车还快!”帕丁顿火车站使用的电报正是库克和惠斯通电报。

塔维尔在艾尔斯伯里地方法院受审

6年后的1851年,一名德国青年来到英国,他得知消息,英国多佛到法国加莱之间的电报电缆即将开通,在伦敦,他租下一间不起眼的办公室。同年11月,他第一个租下这条电报电缆的使用权,使用电报在两个国家之间传递消息。14年后这间办公室扩张为股份有限公司,改名为路透社电报公司,这名德国青年叫保罗·朱利乌斯·路透。

路透有句名言:跟着电报走。

路透社、哈瓦斯社、沃尔夫社,通讯社巨头们的竞争已变成对电报线路资源的竞争,谁能更快的获取消息,谁就能获胜。到1855年,仅仅在英国,电报线路已经达到6700英里。

先是时代造就了电报,接下来电报造就了时代。

但在这个大时代里,库克掉队了。

诗人倒下了,这声誉的俘虏!

他受尽了流言蜚语的中伤,

胸饮了铅弹,渴望着得分,

垂下了高傲的头颅身亡!

这是俄国诗人莱蒙托夫著名诗篇《诗人之死》的开篇,这首让尼古拉一世暴怒的诗写的是普希金。

1837年2月8日下午4点刚过,在彼得堡近郊“黑溪”的一片开阔林间空地,普希金与丹特士在各自的证人陪同下,持枪见面了。

在公证人的监督下,随着发令声落地,普希金和丹特士都转过身来。只听“砰砰”两声枪响,丹特士率先开枪,而且是连续扣动板机。丹特士的第一枪打偏,但第二颗子弹击碎普希金前胸的铜扣之后进入他的身体,洞穿了普希金的腹部。

普希金先是躺倒在地,然后艰难地坐了起来。浑身颤抖的他,在公证人发令后打出他的第一枪,也是生命中的最后一枪。

普希金的最后一枪,阿德里安沃尔科夫绘画作品

普希金为个人名誉而死。4年之后,26岁的莱蒙托夫以同样宿命的方式死于决斗。

1840年10月16日,《泰晤士报》发表了以下文章:惠斯通教授是目前在大西部铁路上工作的电报的发明者,目前他正在布鲁塞尔尝试在他的设备中引入新改进。惠斯通先生成功简化了他的设备,他将使用的电线数量减少到了两根。

再往前几个月,铁路通信特别委员会邀请惠斯通演讲电报的原理,尽管库克在委员会门外独自一人站了好几个小时,但直到结束委员会也没有邀请他。

库克被看成电报的商业推广者,而不是发明者。

这件事情后,库克给惠斯通发出一封措辞严肃的信,在信中,库克要求惠斯通对他在电报发明中的贡献做出说明。惠斯通没有回信。惠斯通是个腼腆的人,小时候,他最喜欢做的事是一个人在阁楼上看书,成为教授后,他的第一堂关于声学的讲座完全失败了。在讲台前,他结结巴巴,神色紧张,背对听众,他喃喃自语,但是一旦回到实验室,他马上变得才思敏捷,自由自在。

1841年,库克和惠斯通就电报发明的荣誉进行仲裁,尽管仲裁结果是两人对电报发明的贡献是一人一半,但分裂已经不可避免。

同一时期,大西洋对面那个曾经的画家,他发明的电报机,比库克惠斯通电报使用更少的电线,更简单的设备,并具有更全面的符号表达(库克惠斯通电报不能表达字母C、J、Q、U、X 和 Z)。而产生这一切差别唯一的原因就是编码,一套二进制编码。

塔维尔是幸运的,他不仅是第一个被电报抓捕的罪犯,同时也是第一个坐火车逃跑的罪犯,于是,1845年3月28日,在艾尔斯伯里的集市广场,他被处以绞刑。

4


公元前90年,西汉征和三年,燕然山。

城南和城北,到处都在进行战争,到处都是流血和死亡。大地上横七竖八,躺满了尸体,成群的乌鸦,“呀呀”地叫着,争啄这些无人掩埋的士兵。清凉的河水缓缓流淌,茫茫的蒲苇瑟瑟拂动,一匹身受重伤的战马,仍然徘徊在死去的勇士身旁,悲鸣着不肯离去。

汉武帝的最后一役,燕然山之役,汉军大败。

此役过后,武帝下轮台诏,汉王朝对匈奴重新采取守势。

居延地区的一个塞外烽燧里,年轻的燧长正和手下一起看一份木简,这是一册烽火传递手册,手册里有四种信号标识物。

居延汉简里的信号标识物

他抬头看营房外的烽火台,观察四种信号标识物所在的位置。

居延烽燧遗址

木简定义了4种不同情况下发出信号的方式:如果敌人在10人以下,白天升起一个烽,晚上点燃一束苣火;如果敌人在10到500人,白天升起两个烽加点燃一垛积薪,晚上点燃两束苣火加点燃一垛积薪;如果敌人在500到1000人,白天升起三个烽加点燃两垛积薪,晚上点燃三束苣火加点燃两垛积薪;如果敌人在1000人以上,白天升起三个烽加点燃三垛积薪,晚上点燃三束苣火加点燃三垛积薪。情况越严重,信号发出的数量越多。

汉代烽火编码

这就是编码。编码就是交流,它是一种在人和人之间传递信息的方式。烽火编码是戍边士兵之间远程传递军情信息的方式。

当有一个烽燧发现敌人,燃起烽火,其他的烽燧依次接力燃起同样的烽火,从而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但居延地区有上百个烽燧,如何判断匈奴是从哪个方向入侵的呢?答案是使用表。木简规定东部的烽燧发出信号时要悬挂一个表,西部的烽燧发出信号时不悬挂表,以此来区分敌人来自何方。

历史总是相似,1900年后的1794年,8月中旬,从法国巴黎到里尔的第一条光学电报(optical telegraph)开通。和汉朝的烽燧相同,法国人每隔12到25公里树立起一座信号塔,塔顶高高树立一个桅杆,桅杆的末端是称为调节器的横臂,调节器末端是两个称为指示器的小臂。调节器可以固定4个不同的位置,指示器可以固定7个不同的位置,调节器和指示器可能的组合总数为:4*7*7=196。每个组合代表一个字母或一个单词。当一个信号塔开始发送信息时,下一个信号塔同步传递信息,很快,所有的信号塔都跟着摆动起来。

在《基督山伯爵》里,基督山对维尔福夫人说道:“哦,我的主啊,没错,电报站。有时候在大路一头,我登上小山丘,望着远处那几条乌黑的折臂,犹如一只大甲虫的细肢,在明媚的阳光下高高举起,这时我总是,我得向您承认,心情很激动,因为我想,这些奇怪的讯号,凭着一个无所不能的大人物的意志力量,那么准确地划破长空,掠过灰暗的云层或湛蓝的晴空,把坐在办公桌跟前的这位大人物的意愿,传送到三百里外线路的另一头,让另一位坐在办公桌前的大人物知晓,这有多奇妙啊。”

法国的光学电报

法国光学电报对0-9数字的编码

当对手们还在使用马背传递消息时,拿破仑已经使用光学电报传递军事情报和调动军队。他在巴黎发出命令,三四个小时后命令即抵达全国。1855年,光学电报发送的最后一条消息是塞瓦斯托波尔已被攻克,随后它被电缆电报代替。

烟雾、火、光、旗帜,自古以来,人类都使用它们来编码传递远程信息。

这些信息需要眼睛来接收,对于失去视力的人来说,他们又该如何传递信息呢?

1809年,路易斯·布莱叶(Louis Braille)出生于法国的库普雷,这是一个距离巴黎市东只有25英里的小镇。布莱叶的父亲是一个马具匠人。在布莱叶3岁的时候——一个本不该在父亲的工作间玩耍的年纪——他不小心被一个尖锐的工具刺伤了一只眼睛。伤口感染也影响到了他的另外一只眼睛,最后使他的双目完全失明。按常理,布莱叶将在无知和贫困当中度过自己的一生(就像当时大部分盲人那样),但是小路易斯对知识的渴望让他同其他孩子一样在镇上的小学上学,他10岁的时候,在小镇牧师和一名学校老师的帮助下,布莱叶前往巴黎皇家盲人学校学习。

瓦伦丁·霍伊(1745-1822),巴黎皇家盲人学校的创始人,发明一种在纸面上印下凸起文字的系统,这样盲人就可以通过触摸的方式来进行阅读了。但是这种文字系统使用起来很困难,用手指感知所有凸起的字母,这个太困难。

霍伊先生视力健全,他被自身的感知模式所禁锢。对他来说,一个字母A就是一个A,而且字母A在记录时也必须看起来(或者感觉起来)像一个A,正如我们之前介绍的大多数电报系统,当传递字母A时,就必须在字母A处冒出气泡/摆动,或者用指针指向字母A。霍伊先生或许没有意识到,有一种完全不同于印刷字母的文字系统可能更加适合盲人阅读。

查尔斯·巴比尔(Charles Barbier),法国军队的一位军官,在1819年发明了一种他自称为“écriture nocturne”(也叫“夜间书写”)的文字系统。他在厚纸上使用凸起的点和划的组合来表示文字,这样当部队需要无声交流的时候,即使光线很暗,士兵们也可以通过这些符号互相传递信息。他们使用一个锥形的铁笔在厚纸的背面书写,这样纸的正面就会有相应的凸起。然后人们就可以使用手指触摸这些凸起的点和划来进行阅读了。

巴比尔文字系统的缺点是太过复杂了。该系统并非使用与字母表相对应的点划编码串来表示字母,而是用与读音相对应的编码串表示,因此有时仅仅是为了表示一个单词,就不得不使用很多的码字。如果只是传递简短的消息,这个系统用起来倒还不错;但是在表示长文本的时候,就明显力不从心。

布莱叶在12岁的时候就很熟悉巴比尔的这种文字系统了。他特别喜欢使用凸起的点,不仅仅因为凸起的点通过手指就可以很容易实现阅读,还因为它们“写”起来也很简单。在教室里,一个盲人学生如果有了纸张和铁笔,他就可以做笔记,而且同时还能阅读记下来的文字。路易斯·布莱叶开始改进这个文字系统,3年以后(那时他15岁)就创建成了自己的系统,而这个系统中的一些基本规范,直到今天仍在被人们所使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新的文字系统只被他们学校内部的人们所熟悉,但是渐渐地,布莱叶盲文传播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

在布莱叶盲文中,每个在书写文字中用到的符号——具体来说就是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都被编码成为2×3的点码单元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凸起的点。这个点码单元包含的点通常使用1到6的数字来编号。

布莱叶盲文点码单元的数字编号

我们使用大点表示这是一个凸起的点,小点则表示其对应的位置是平的。下面的布莱叶盲文表示第1、3、5点是凸起的,而第2、4、6点的位置是平的。

第1、3、5点是凸起的,而第2、4、6点的位置是平的

是的,这是历史上第一个二进制编码。一个单独的点不是平的就是凸起的。每个点码单元有6个点,每个点有平和凸两种状态,因此6个可平可凸的点的组合数就是 2×2×2×2×2×2,即2的6次方,也就是64。因此,布莱叶盲文系统能够表示64个不同的码字。

这是布莱叶盲文表示的小写字母表。

小写字母的盲文编码

一个单词中每个字母所对应的点码单元之间都用一小块空白分开;而单词之间则用一个大的空格(实际上是没有凸点的点码单元)所分隔开来。

布莱叶盲文表示词组“you and me”

这就是路易斯·布莱叶制定的布莱叶盲文的基本规范了。

布莱叶一生备受病痛煎熬,1852年,43岁的他因肺结核逝世于巴黎;他的遗体于1952年被法国政府迁往巴黎先贤祠。

路易斯·布莱叶

两个不同的事物,只要经过适当的组合,就可以表示所有类型的信息。

莫尔斯码正是使用“点”和“划”,这两种长度不同的标记,来表示所有类型的信息。

字母和数字的莫尔斯编码

简单且短促的编码,被分配给字母表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字母,例如E和T。不太常用的字母,比如Q和Z则被分配以较长的编码。数字由5个“点”和“划”的组合序列表示,标点符号则由5个、6个或7个“点”和“划”的组合序列表示。

当我们接收到莫尔斯码时,我们可以方便使用下面的二叉树解码。

莫尔斯码的检索二叉树

莫尔斯码让电报机变得非常简单。对我们来说,发报机本质是一个电路开关。当我们按下开关一小段时间,就会产生一个“点”的莫尔斯码;按下开关保持更长一段时间,就会产出一个“划”的莫尔斯码。

莫尔斯电报的电键

电报的接收器,它由一块电磁铁拉动一根金属杆构成的。金属杆控制一支钢笔。当发报机电键按下一小段时间,电路接通,电磁铁产生磁性,吸引金属杆落下,钢笔在拉动的纸上留下一个“点”;当发报机电键按下更长一段时间,电路接通,电磁铁产生磁性,吸引金属杆落下,钢笔在拉动的纸上留下一个“划”;当发报机电键松开,电路断开,电磁铁失去磁性,金属杆弹回,钢笔也弹回,在纸上留下的就是空白。

莫尔斯电报接收器

电键、接收器、电池,它们用电线连接在一起,就构成了完整的莫尔斯电报系统。

莫尔斯电报系统

当我们加大电压,使用地球作为导体时,整个电报系统的电线就只剩下一条。

使用地球作为导体

更少的电线(只需一根),更简单的设备(开关、电磁铁、简单电路),更全面的符号表达,创造性的编码让机器变得简单,这就是编码的魅力。

编码,不再只是一种在人和人之间传递信息的方式,也是一种人和机器的交流。

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坐在华盛顿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会议厅中,用激动得发抖的手向64千米之外的巴尔的摩发出了人类历史上距离最长的一封电报,电文内容是《圣经》中的一句话:“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

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1844年

仅仅7年之后,1851年,莫尔斯电报成为欧洲电报的标准。此时只有英国固执保留了库克和惠斯通已停止改进的针式电报,随后,随着库克电报公司的国有化,英国也采用安装更简单、成本更低的莫尔斯电报。

年轻的燧长登上烽火台,在他眼前展开的是壮丽的河西走廊。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20年后,公元前72年,汉军六路出击,西汉和匈奴的百年战争即将迎来高潮的最终章。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莫尔斯发出他第一份公开电报的10年后,1854年,年轻的费尔特站在纽芬兰的港口,在他眼前展开的是壮阔的大西洋。这一次,他又将面对什么呢?

5


即将迎来高潮的最终章......(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