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来看这些重磅演讲,专家都说了什么?


9月26日,2021中关村论坛举行“量子科技发展与未来论坛”“碳达峰碳中和科技论坛”“全球未来城市发展论坛”等十场平行论坛。多位业内大咖发表重磅演讲,吸引众多观众参会,许多会场座无虚席,交流互动十分热烈。




丁仲礼:

碳中和目标给科技界带来新考验



“碳中和”是2021中关村论坛的重要主题之一。


在平行论坛之“碳达峰碳中和科技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表示,碳中和目标给科技界带来新的考验,针对未来需求,要真正进行原始创新、颠覆性创新;与此同时,碳中和过程将会是经济社会的大转型,需要在能源结构、能源消费、人为固碳“三端发力”。


要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需要科学规划和强大技术支撑。针对碳中和问题中的科技需求,中国科学院学部设立了重大咨询项目“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项目按照排放端、固碳端、政策端三方面组织实施,围绕非碳能源技术研发迭代需求等九个专题开展研究。



作为该项目主要牵头人之一,丁仲礼概括提出了“三端发力”的体系。其中,第一端是能源供应端,尽可能用非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发电、制氢,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或能源供应系统”;第二端是能源消费端,力争在居民生活、交通、工业、农业、建筑等绝大多数领域中,实现电力、氢能、地热、太阳能等非碳能源对化石能源消费的替代;第三端是人为固碳端,通过生态建设、土壤固碳、碳捕集封存等组合工程,去除不得不排放的二氧化碳。


丁仲礼认为,“技术为王”将在实现碳中和的进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国家要力争以技术上的先进性获得产业上的主导权。科技界要转变思维方式,从传统的引进、吸收、再创新,转到真正进行原始创新、颠覆性创新。



  


郭光灿:

加快营造量子计算“研发-应用”生态



量子科技是现代社会的基石,当前量子信息技术成为全世界瞩目的新兴战略技术焦点。


在平行论坛之“量子科技发展与未来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在演讲中表示,量子计算机是国际竞争的重要焦点,为了我们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必须加快建设量子计算发展的循环生态。


郭光灿在量子光学、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的理论和实验方面,作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他表示,近年来量子计算机发展非常迅速,正从实验室的基础研究走向企业的研发和应用过程中。比如美国的IBM公司,到2021年已经拥有28台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最终的目标是做出通用机,但现在离做出通用机还非常遥远,大概仍处在“量子霸权”的阶段,也就是说量子计算机有能力超过最好的超算中心,但是这种“量子霸权”机仍然是个专用机,还不能起到全面代替超算中心进行问题计算。


而我国量子计算机的应用生态还处在早期的探索阶段,多数公司都希望量子计算机先做成了我再用,这跟现在量子计算发展模式不相符合。郭光灿表示,我们应该践行“一边用一边改”的模式。


郭光灿建议,我国要研判发展趋势、制定长期规划,分析量子计算的软硬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前景,制定整体发展战略,明确近期中长期目标。同时,要重视合成组件,自主研发共性关键技术,提升器件和系统层面上自主研发和工程化集成能力;要补齐配套的短板,强化应用研究;要布局学科建设,加强人才培养。



杜祥琬:

双碳目标支撑高质量发展



“双碳目标”带来的是“危”还是“机”?


“对于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我国来说,双碳目标将引领我国及时实施低碳转型,以低碳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社会文明的形态会由工业文明逐步走入生态文明。”在平行论坛之“智能+能源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如是说。


杜祥琬表示,200多年前,人类逐步实现煤油气的发现和利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人类由农耕文明进入了工业文明。现在非化石能源的大力发展,正在推动人类由工业文明逐步走入生态文明。能源是文明形态进步的基础。



杜祥琬指出,双碳目标会倒逼产业结构的调整,会及时抑制发展高耗能产业的投资。我们应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的进步,这样双碳目标会拉动绿色金融投资,带来新经济增长点和新的就业机会,支撑高质量发展。


“双碳目标是能源革命的两个里程碑。”杜祥琬表示,双碳目标会大幅度推进节能和提高能效,这方面我国的潜力很大。同时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逐步减少化石能源,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体系。“概括来说就是把纵向的发、输、配、送、用和源、网、荷、储协调规划,横向多能互补。”


杜祥琬强调,现在我国煤炭比例仍比较高,煤炭消耗比较大。“从现在开始实施低碳转型,可以使我们在能效方面获益更多,因为煤炭的利用率比较低,应该用更绿色和更高效的能源来保证能源的供需安全和环境安全。”





李灿:

积极发展绿色氢能与液态阳光



近年来,绿色氢能与液态阳光受到广泛关注。在平行论坛之“中以碳中和创新合作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指出,发展绿色氢能与液态阳光,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技术路径。


李灿指出,把二氧化碳、水作为中介,利用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合成液体燃料,即为液态阳光;这就把可再生能源储存在液体燃料甲醇里,实现了减排二氧化碳,是可再生能源切实可行的新的技术。


而现在,我们已能够规模化应用光伏发电、风力发电,通过光伏风电产生的电能,开展电解水制氢,已经到了应用的阶段。利用可再生能源产生的氢气,可称之为“绿氢”。绿氢与二氧化碳处理问题结合起来,二氧化碳通过加氢反应,就可以转化成各种燃料和化学品。


李灿指出,绿色氢能是减排二氧化碳最基本的条件,可以从源头上解决绿色化、低碳化;液态阳光甲醇又可以与可再生能源电力耦合互补,通过液态阳光甲醇的储能过程,既可以适应能源周转和缓存体系的下游随机间歇性,也可以适应上游的随机间歇性。


“现在大家越来越认识到,煤、石油、天然气这些化石资源是宝贵的资源,不应该作为燃料资源烧掉。目前主要拿它用于发电、做燃料,必然要排放二氧化碳。”李灿表示,我们人类要直接降低化石资源作为燃料资源的程度,如果把这个资源切断、这个路径切断的话,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就基本上解决了。

往期精彩

 2021中关村论坛召开全体会议,蔡奇讲话并颁发突出贡献中关村奖! 联结中外,沟通世界——2021中关村论坛彰显国际化特色 来2021中关村论坛展览(科博会),亲历“三城一区”发展成就 视频!五项重大创新成果在2021中关村论坛发布 打造科创信息通,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网络服务平台升级版正式上线

出品丨创新创业中关村编辑丨颉昀
编校丨张涛
公众号又改版了,怕你们找不到我们建议大家将「创新创业中关村」设为星标★(安卓用户可设置为「置顶」)

点点分享点赞在看,给我充点儿电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