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中关村

其他

中关村示范区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怎么建,实施方案来了→

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北京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北京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知识产权局关于印发〈北京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银发〔2023〕98号)等要求,为加快推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建设,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和有效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前提下,充分发挥本市金融资源集聚和基础研究力量雄厚的优势,增强中关村在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支撑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二、工作目标力争通过5年时间,构建金融有效支持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形成全国领先的科创金融发展环境,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一)科创金融组织体系更加健全科创金融专营化发展特征更加明显,形成一批科技金融特色支行和科技金融事业部,银行、保险机构服务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专业投资者健康发展,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功能充分发挥。(二)科创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适应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创新型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进一步优化,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北京市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等撬动作用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水平和可持续性明显提升。(三)科创金融政策和机制更加完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北京、天津、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改革创新试点政策进一步叠加发力,科创融资风险分担、政银企对接、信息合作等机制更加健全。(四)科创金融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人才、技术、资本和数据等创新要素流动更加顺畅,跨境投融资更加便利,金融与科技进一步融合发展,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特征更加明显,科创金融治理体系持续完善,风险防控水平进一步提升,金融法治环境进一步优化。三、主要任务(一)加快完善科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1.加大对科技创新型企业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银行机构积极开展信用贷款、研发贷款、流动资金贷款、知识产权和股权质押贷款等业务,为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开辟信贷绿色通道。推动银行机构提高创新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首贷率、获贷率、信用贷款率,降低贷款综合成本,合理控制不良贷款率。鼓励在京银行机构实现科技创新型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2.用好用足货币政策工具。推动“京创通”“京创融”增量扩面,进一步优化申请流程和使用条件。充分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再贴现窗口作用,加大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精准支持力度。推出“京制通”再贴现产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3.建立完善科创金融考核激励和尽职免责制度。鼓励银行机构制定科技金融业务考核方案,延长科技信贷人员绩效考核周期,细化落实激励约束机制和尽职免责要求,适当提高对科技创新型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4.满足不同时期科技创新型企业资金需求。充分运用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开展“补贷保”联动试点。引导金融机构为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创业投资、担保增信,为成长期科技创新型企业设计灵活多样的信贷产品,为成熟期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多元融资方式。依托中关村科创金融服务中心,探索提高并购贷款占并购交易价款比例、扩大并购贷款用途、丰富承贷主体的可行性。5.支持长期资本投资科技创新型企业。支持保险资金投资中关村未上市科技创新型企业。支持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与证券、基金管理、信托、创业投资等机构开展股权投资业务合作。鼓励符合条件的在京资产管理机构受托管理保险等长期资金,推出资产管理产品,积极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长期资金支持。充分发挥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作用,支持中关村初创期和成长期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推动公募基金机构和产品入选个人养老金名录,吸引长期资本参与科创类主题公募基金投资运作。6.提升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和基础性研究金融服务水平。鼓励增加对先进制造业的中长期资金支持,引导银行机构支持前沿领域企业的创新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升级,提供更多中长期贷款。鼓励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根据职能定位,更好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为符合条件的科技研发和重大项目提供资金支持。7.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探索依托中关村科创金融服务中心,丰富对科技人才的信贷支持范围,有效满足科技人才创新创业金融需求,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探索为入选国家人才计划的高端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中长期信用贷款。8.引导科创金融专营化发展。培育专注服务科技创新型企业的专营组织机构,鼓励银行机构加快建设科技金融专业团队。探索完善差异化管理机制,通过适当下放授信审批权限、调整银行机构内部绩效评价结构、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实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等方式,引导、激励专营组织机构加大科创信贷投放力度。9.优化科技金融服务模式。依据资本监管规定,合理确定银行机构股权投资风险权重。鼓励银行机构充分发挥与集团内相关子公司的协同作用,与各类资产管理机构优势互补、开展合作,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持续资金支持。鼓励银行机构探索“贷款+外部直投”模式,在科技创新型企业生命周期中前移金融服务。(二)优化科创金融市场体系10.发展壮大创业投资行业。鼓励社会资本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保险资金加大对创业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力度。支持创业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债务融资工具等,募集资金专项用于科技创新领域股权投资。吸引主权基金等境内外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开展科技创新领域投资。建立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被投企业服务机制。推动S基金(Sec-ondaryFund)发展。继续用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公司型创业投资企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11.增强政府资金引导能力。积极发挥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作用,带动社会资本参与股权投资,发挥对长期投资和投早投小的引导带动作用。建立健全国有创业投资机构容错免责机制,探索按照基金全生命周期进行考核。12.发挥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作用。在发行上市、交易机制、产品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落地。推动一批市场认可度高、符合板块定位的优质企业在北交所上市。支持北交所加强制度规则解读和政策培训,鼓励具备条件的区、园区建立北交所上市培育基地。支持机构投资者加大北交所投资和资产配置。加强政策激励,引导投资银行、证券经纪、资产管理等专业机构参与北交所业务,营造良好市场生态。13.深化新三板改革。持续探索更加包容、适应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规律的制度安排,结合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优化调整新三板股票挂牌财务标准,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新三板。推动社会资本发起设立多层次资本市场联动私募股权基金。鼓励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参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改革。14.支持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开展创新业务。支持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建设“专精特新”专板,探索私募债券融资服务、“公示审查”白名单制度等。支持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建设私募股权转让平台,深化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服务在京央企、市属国企出资的基金份额在平台转让交易。强化北交所北京基地运营服务能力。依托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开展认股权综合服务试点,探索开展认股权、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的登记存证。开展私募基金综合研判会商等工作。15.鼓励科技创新型企业利用债券市场融资。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适用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即报即审、审过即发”的“绿色通道”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注册发行双创专项债务融资工具。鼓励非上市科技创新型企业发行含转股条件的创新创业公司债券,引导资产管理产品依法合规参与投资。推动信用增进业务规范发展,加大对民营企业和科技创新型企业发行债券的支持力度,支持信用评级行业研究适用于科技创新型企业特点的评级标准和评级方法体系。支持金融机构发行创新创业金融债券,加强银行间市场发债辅导和融资对接。16.支持开展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重点支持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以及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高科技产业园区、特色产业园区等领域符合条件的项目申报发行REITs,鼓励回收资金用于扩大科技创新领域投资。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发行REITs。(三)完善科创保险和担保体系17.建立健全科创保险体系。鼓励保险机构开发科创保险产品,推广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新材料首批次保险、产品研发责任保险。鼓励保险机构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贷款保证保险。支持建立科技创新型企业保险理赔绿色通道。支持更多科技创新型企业购买科创保险产品。18.优化科创融资担保体系。用好北京市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发挥资本金总规模超过200亿元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增信分险作用。通过市、区两级支持政策,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逐步将政策支持范围内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平均融资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持续开展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绩效评价工作,适当提高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损失的风险容忍度,健全完善尽职免责和绩效考核制度,选择运行规范、政策效果发挥充分、绩效评价结果业内领先的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进行资本金补充。19.完善科创融资风险补偿和分担机制。用好中小微企业首贷业务补助资金,对符合条件办理首次贷款业务的中小微企业,给予100BP贷款贴息或担保费用补助。研究建立普惠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对符合条件的银行机构发生逾期的贷款本金进行一定比例补偿。(四)夯实科创金融基础设施20.深化科创金融政银企对接机制。完善贷款服务中心功能,加强与银企对接系统协调联动,鼓励社会资本探索设立企业续贷转贷基金。提升北京小微企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能力,建立全市统一的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本市供应链平台、金融机构和企业与供应链票据平台对接,鼓励银行机构提供供应链票据贴现等融资服务。依托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推动政府采购合同线上融资。21.建设北京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支持打造集登记、交易、运营等为一体的北京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有序规范市属国企等知识产权进场交易。鼓励探索以专利权等为标的的知识产权收储交易,逐步完善质物处置机制。探索建立公允的知识产权评估机制,鼓励开发知识产权智能化评估系统,研究科技创新型企业高价值知识产权评估标准。规范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22.完善知识产权融资服务机制。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布局,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建设综合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鼓励创新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委托方式开展知识产权精细化管理。优化版权质押登记流程,提升版权融资服务便利化水平。23.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建立工作联席会,为企业提供全类别、全链条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按年度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评估费、担保费补贴及风险补偿。支持扩大银行机构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线上办理试点范围。开展银行机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内部评估试点。24.构建信息合作长效机制。推动政府涉企信用信息共享,建设和完善本市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在符合信息保护和数据管理要求前提下,向金融机构提供科技创新型企业基础信息以及信用、生产运营、企业研发等信息。推动“创信融”与“京云征信”一体化融合发展。(五)推动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25.优化完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机制。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在京设立的金融科技子公司参与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测试,持续推动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探索优化完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机制,推动底层关键技术创新。26.丰富金融科技应用场景。培育一批金融科技领军企业,形成金融科技创新集群。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在身份识别与反欺诈、投资顾问、客户服务、企业融资和投资研究等领域的应用。支持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在业务与客户管理、信用与风险管理、数据管理、企业融资和投资研究等领域的应用。研究探索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27.加快发展数字金融服务。持续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加强受理环境建设,丰富应用场景和产品,推动移动支付产品协同发展。推广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出口信保保单融资”应用场景试点。鼓励金融机构探索开展数字化都市型普惠金融服务。拓展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功能,探索开展数字贸易统计监测。引导金融机构加强数字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支持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建设基于真实底层资产和交易场景的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建立社会数据专区并开展数据资产全链条服务。建设数字版权交易平台,带动知识产权融资业务发展。28.加强监管科技应用。完善监管数据采集机制,丰富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指标系统,实时获取风险信息,精准识别、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支持安全技术等底层关键技术在金融监管领域的应用,提高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支持建设国家金融科技风险监控中心。(六)推进科创金融开放交流与合作29.实施科技创新和绿色创新“双轮驱动”发展。充分发挥碳减排、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货币政策工具的激励作用,支持金融机构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绿色公司债(含碳中和公司债)、绿色资产支持证券等。探索建设服务绿色技术交易的相关平台。推动科技创新型企业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框架下开展海外技术并购。支持北京绿色交易所建设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构,建设和完善绿色企业(项目)库。30.推动京津冀科创金融协同发展。支持银行机构为京津冀科技创新型企业合作提供并购贷款、银团贷款、供应链融资,为加强京津冀地区技术市场融通做好资金市场融通。优先在京津冀地区搭建科创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场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鼓励融资担保公司支持京津冀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鼓励“京津冀征信链”在商业化应用、跨区域产品调用等方面持续探索。开展京津冀守信联合激励试点,推动相关信用信息在金融领域应用。31.打造国际一流的跨境金融服务体系。优化经常项目外汇业务办理,支持银行机构按照相关规定,便利外籍人才在京取得的知识产权转让、科技成果转化、工资薪酬等合法收入购汇汇出。深化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和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支持北京地区QFLP试点企业实行额度余额管理,除另有规定外,取得QFLP试点资格的管理企业可在试点基金之间调剂单只基金QFLP规模。扩大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范围。开展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跨国公司本外币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业务试点。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在严格履行安全合规程序前提下到境外上市、发债、并购等。32.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率先营造以人民币跨境自由使用为基础的新型互利合作关系。鼓励银行机构设计符合科技创新型企业特点的跨境人民币金融产品,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开展跨境人民币金融业务。发挥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作用,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走出去。按照相关规定扩大人民币资本金专用账户资金使用范围。(七)优化科创金融生态环境33.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广本市机动车、船舶、知识产权等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信息统一查询服务。深化“畅融工程”“钻石工程”和“育英计划”,加大融资对接和上市服务工作力度,对不同成长阶段、不同类型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更加包容、精准的市场服务。充实上市后备企业数据库,加强对上市后备企业的培育、筛选。建设市、区两级企业上市综合服务窗口,以市场主体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证明,为拟上市企业提供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平台。34.完善科创金融中介服务体系。支持会计、审计、法律、评估以及创业辅导、市场推广等专业中介服务机构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服务,形成门类齐全、功能完善的科创金融中介服务体系。鼓励辖内征信机构规范创新征信产品和服务,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35.提升金融机构风险防控水平。推动金融机构严格落实金融风险防控主体责任,建立科创金融风险报告制度,加强风险信息披露和共享,健全科技创新型企业风险监测预警机制。督促金融机构严格执行科创金融的前、中、后台分离,充分落实贷、审、投分离。支持金融机构建立科技创新型企业风险评价模型,健全金融风险应急处置机制。36.加强科创金融法治建设。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宣传教育和政策解读,增强科创金融从业人员法治观念与职业操守。坚持以改革的方式化解金融风险,促进科创金融服务模式规范发展。充分发挥北京金融法院作用,优化金融法治环境,为试验区建设提供法治保障。37.健全金融风险协同防范体系。依托平安北京、扫黑除恶、打击非法集资等工作机制,压实各方责任,严厉打击金融传销、非法集资、内幕交易、地下钱庄、跨境洗钱、非法证券期货活动等非法金融活动,强化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和涉税犯罪监测预警。做好跨境资金流动监测分析。加强金融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保障金融信息系统稳定运行。四、保障措施38.强化组织领导。在市长领导下成立专项工作小组,负责组织领导、统筹协调试点工作,成员单位为本实施方案相关责任单位。专项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市金融监管局、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承担日常工作,负责研究相关领域试点工作并推动任务落实。建立信息共享和工作联动机制,及时磋商解决科技创新型企业遇到的金融服务问题。做好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确保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取得实效。改革试验过程中如遇重大政策突破事项,按照“一事一报”原则按程序报批。39.加强政策支持。优化财政资金的归集使用,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支持、放大和引导作用,用好高精尖产业发展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和上市补贴资金。推动贷款贴息、融资担保费补贴、融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等财政支持政策工具与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协同运用,提升政策传导效能。支持试验区复制推广其他成熟试点经验,其他地区已出台及今后出台的各项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符合北京实际的,可按程序报批后在试验区内试点。40.优化人才政策。积极吸引科技人才开展创业创新,率先研究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完善科创金融人才及其配偶、子女在居住、教育等方面的配套服务保障。支持符合条件的、具有境外职业资格的金融相关领域专业人才经备案后依规办理工作居留证件,进一步压缩办理时限。服务国家实验室数据开放,支持部属院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优化人才研究环境。41.加强评估考核。建立健全中关村科创金融发展统计指标体系,为决策分析提供依据。建立工作台账,制定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分工,定期跟踪落实情况,总结改革经验和典型案例。适时组织开展第三方绩效评估,加强对试点工作的跟踪、评估、纠错,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政策解读北京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北京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现就《实施方案》解读如下:一、出台背景
2023年10月27日
其他

优质技术成果集中发布 这场活动为跨国技术转化搭建平台

10月25日下午,2023中关村论坛系列技术交易活动——国际技术转移对接系列(人工智能与信息通信领域专场)在朝阳区国际创业投资集聚区举办。意大利Aindo公司“面向创新创业公司的人工智能数字化转型的合成数据台解决方案”、德国MotionsCloud公司“图像识别技术和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技术智能理赔解决方案”、芬兰Solved清洁技术公司“定制化企业海量绿色技术领域专家开放创新生态系统与难题招标精准人才对接匹配解决方案平台……活动现场,来自德、意、比、芬、日、韩、新加坡等11个国家的创新企业团队的20项优质技术成果进行了集中发布推介,现场路演7项。这些创新企业团队期望通过中关村论坛平台来京寻求更多技术与商业化合作机会,推动成果转化落地。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一级巡视员侯云在致辞中表示,北京始终高度重视全球科技创新协作,我们诚挚欢迎各国企业家来京发展,将以更加开放、合作共赢的姿态,加强国际协同创新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吸引全球优质项目、人才、资本、服务等创新要素集聚,推动技术创新成果来京转化落地,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活动现场,芬兰Solved清洁技术公司、北京高创天成国际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解网Solved@China,以及北京国际技术交易联盟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深化合作。活动期间,主办方组织与会国际企业代表分赴朝阳区、亦庄经开区、顺义区等园区和企业参访交流,深入了解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氛围与国际化营商环境。在朝阳了解了望京科技园数字生态平台、国际创业投资集聚区数字经济产业布局,在亦庄参访了京东集团、亦庄人才集团和经开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专班,在顺义考察了后沙峪镇海创城、国际青年创新人才集聚区并明确合作需求和落地意向。关于中关村论坛中关村论坛创办于2007年,以“创新与发展”为永久主题,是我国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论坛由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由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贸促会、自然科学基金委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支持举办。论坛主要包含论坛会议、技术交易、展览展示、成果发布、前沿大赛、配套活动等六大板块,在主会期外,举办贯穿全年的常态化系列活动,高位链接全球创新资源。往期精彩•
2023年10月27日
其他

@你,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评委专家开始招募了

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是中关村论坛的赛事板块,旨在密切跟踪前沿科技新趋势,面向全球公开选拔一批拥有世界领先前沿技术的初创企业和团队,搭建中关村论坛对外交流的高水平国际前沿科技竞技平台,营造更加有利于前沿科技发展的创新生态,有力支撑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自2017年启动以来,大赛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大数据与云计算、智能制造与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吸引了海内外10000多个前沿科技项目报名参加,600多个优秀初创企业和创业团队脱颖而出,累计带动社会融资790亿元,为175家优质前沿技术企业提供8亿多元政府资助,并精准提供投融资、空间落地、场景需求对接、创业辅导等系列配套服务。目前,已有22家企业成长为全球独角兽企业,14家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为进一步提高大赛专家的领域覆盖范围和参与度,现面向全球征集大赛评委专家。评委领域范围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大数据与云计算、移动通信与物联网、互联网3.0(含虚拟现实、元宇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含健康服务)、智能制造与新材料、智能汽车、绿色低碳、新能源、金融科技等12个产业领域。评委类型
2023年10月27日
其他

动员部署任务目标,中关村分园三年提升行动进行时→

10月26日,中关村示范区分园三年提升行动工作动员部署会在中关村朝阳园召开,北京市副市长于英杰出席并讲话。市政府副秘书长韩耕主持会议。会上,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主任张继红通报2023年度中关村示范区分园创新发展综合评价结果排名情况,重点部署分园三年提升行动任务目标。海淀园、亦庄园、东城园、昌平园、房山园、延庆园、密云园围绕落实分园三年提升行动进行交流发言。于英杰会议强调,一是要深刻认识中关村分园三年提升行动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抓手、推动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围绕三年行动方案绘就的路线图、时间表,全面落实各项任务目标。二是要坚持产业定位是源头、体制机制是关键、考核评价是抓手、服务生态是基础,准确把握分园提升发展方向,完成好三年提升行动各项任务。三是各区要扛起提升发展的主体责任,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严格落实季度评估、半年调度、年度考核的工作机制,市区合力推动重点任务、重点项目、重点指标“三张清单”落地见效。四是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发展理念,认真汲取“4.18”重大火灾事故教训,切实抓好各园区安全生产工作,守住发展底线。张继红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各区政府及分园管委会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往期精彩•
2023年10月27日
其他

将增发1万亿元国债!怎么用?权威回应

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增加发行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议案。10月25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有关情况。吹风会要点:●此次增发1万亿元国债的主要目的,是落实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的部署,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项目建设,是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的重要安排。●虽然今年的赤字率有小幅提高,但我国政府的负债率仍处于合理区间,整体风险可控。●此次增发的1万亿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使用,全部列为中央财政赤字,还本付息由中央承担,不增加地方偿还负担。●增发的国债资金初步考虑在2023年安排使用5000亿元,结转2024年使用5000亿元。●抓紧组织开展项目筛选审核,尽快选定项目并下达项目清单和安排金额。●国债转移支付资金全部纳入财政直达资金范围,全部导入直达资金监控系统,实施全流程跟踪监控,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置发现的可能影响资金使用效益的问题。对挤占挪用国债项目资金等问题,将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责。●此次国债优先支持建设需求迫切、投资效果明显的项目,坚决避免安排一般竞争性产业项目、楼堂馆所、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等,把国债资金用在刀刃上。关于增发国债资金规模和投向增发国债是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的重要安排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特别是三季度以来,整体回升的态势更趋明显,多个领域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这次增发1万亿元国债的主要目的,是落实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的部署,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项目建设,是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的重要安排。当然,国债资金投入使用后,客观上也会有利于带动国内需求,进一步巩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资金规模结合灾后恢复重建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需要,并统筹财政承受能力,决定在今年四季度增加发行2023年国债1万亿元,作为特别国债管理。按此测算,2023年全国财政赤字由3.88万亿元增加到4.88万亿元,中央财政赤字由3.16万亿元增加到4.16万亿元,预计财政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资金投向主要用于8个方向:第一,用于灾后恢复重建,支持以京津冀为重点的华北地区等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促进灾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发展恢复到灾前的水平。第二,是以海河、松花江流域等北方地区为重点的骨干防洪治理工程。支持大江大河大湖干流防洪治理、南水北调防洪影响处理、大中型水库建设以及蓄滞洪区围堤建设,加快完善防洪工程体系。第三,是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支持实施预警指挥工程、救援能力工程、巨灾防范工程和基层防灾工程,加强各级应急指挥部体系,提升防灾避险能力。第四,是其他重点防洪工程。支持主要支流、中小河流、山洪沟治理和重点区域排涝能力建设,水文基础设施、小型水库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及安全监测,海堤治理,整体提升水旱灾害的防御能力。第五,是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支持灌区建设改造修复、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丹江口水库水土流失治理,提高灌溉供水、排水保障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第六,是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支持构建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推动系统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第七,是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支持开展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森林防火应急道路建设、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灾害防治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第八,是用于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我国政府的负债率仍处于合理区间,整体风险可控虽然今年的赤字率有小幅提高,但我国政府的负债率仍处于合理区间,整体风险可控。国债资金投入使用以后,也会积极带动国内的需求,进一步巩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关于增发国债资金的安排使用在增发国债资金的安排使用方面有什么具体考虑?一是中央承担还本付息。此次增发的1万亿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使用,全部列为中央财政赤字,还本付息由中央承担,不增加地方偿还负担。二是今明两年安排使用。当前已进入四季度10月下旬,根据相关工作进展和项目储备等情况,增发的国债资金初步考虑在2023年安排使用5000亿元,结转2024年使用5000亿元,能够以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工作落实。三是适当提高补助标准。为了减轻地方财政配套压力,将一次性适当提高相关领域中央财政补助标准或补助比例,加大对地方支持力度,确保项目能够顺利实施。四是单设转移支付项目。为保持预算年度间衔接,将参照以往做法,在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中单设“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补助资金”项目,与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并列,集中反映增发国债安排的支出。在加强资金监管方面,财政部将采取哪些措施?为保障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财政部将加强资金的全流程监管:一是纳入直达资金机制。财政部将充分利用直达机制,将国债转移支付资金全部纳入财政直达资金范围,全部导入直达资金监控系统,实施全流程跟踪监控,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置发现的可能影响资金使用效益的问题。二是开展常态化资金监管。财政部将充分发挥各地监管局属地优势,组织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专门制定监管方案,明确监管任务要求,确保资金按规定用途使用,严查挤占挪用国债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压实地方监管责任。财政部将督促各地将国债资金使用情况作为财会监督工作的重点,推动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压实地方主体责任,层层传导压力,盯紧盯牢国债资金使用。关于增发国债项目实施此次增发国债对项目主要有哪些要求?一是符合规划或实施方案。此次国债优先支持“十四五”规划,国务院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复的重点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以及地方重点规划中明确的项目,确保项目建设符合实际需求,避免超标准建设、重复建设等问题。二是满足投向领域要求。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应符合此次国债资金支持范围,精准聚焦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优先支持建设需求迫切、投资效果明显的项目,坚决避免安排一般竞争性产业项目、楼堂馆所、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等,把国债资金用在刀刃上。三是前期工作比较成熟。对于在建项目,要求各项手续完备。对于新开工项目,要求前期研究论证比较充分、具备扎实的前期工作基础,能够尽快开工建设,特别是一些急需项目能够在明年汛期前建成投用。对于部分前期工作较为复杂的重大项目,原则上也不得晚于明年6月底开工建设。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此次国债主要安排灾后重建和防灾减灾救灾项目,更要高度重视前期工作质量,在开工前对地质条件、生态风险、工程难度、建设方案、群众需要等研究到位,避免仓促上马,导致建设实施中遇到重大困难问题,造成资金无法使用、严重影响工期,甚至影响经济社会效益等问题的出现。四是资金需求与建设进度相匹配。项目的国债资金需求要根据国债资金支持标准,结合项目建设进度合理提出,确保资金拨付到位后能够尽快投入使用,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在增发国债项目实施方面,如何推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将会同有关方面,积极做好增发国债项目实施各项工作。一是抓紧建立工作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将抓紧与教育、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卫生健康、应急管理、审计、气象、林草、地震、消防救援等部门,建立增发国债项目实施工作机制,加强部门配合和央地协作,统筹做好国债项目各项工作,形成工作合力。二是组织做好项目筛选。抓紧组织各地方,依托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梳理报送一批符合投向领域、前期工作成熟、经济社会效益较好的项目。抓紧组织开展项目筛选审核,尽快选定项目并下达项目清单和安排金额。三是加快推进项目实施。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加快推进国债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强化用地(用海)、环评等要素保障。会同各行业主管部门,指导地方加大项目推进力度,确保新开工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在建项目能在今明两年形成较大实物工作量。四是着力抓好监督管理。通过在线监测、现场督导等方式,加强对国债项目开工建设、资金使用等情况的监督检查,推动项目顺利建设实施,恢复和提升受灾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增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对挤占挪用国债项目资金等问题,将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责。往期精彩•
2023年10月27日
其他

京津冀共推节能新技术 中关村技术交易与推广推介对接活动上新

为深化京津冀产业协同联动,10月24日,2023中关村技术交易与推广推介对接活动(绿色节能专场)走进中关村环保园,携手北京节能环保中心、天津市节能环保中心、河北省绿色发展服务中心,以及11家节能技术单位,共同发布推介节能技术产品、应用案例、改造需求。本月,我市发布《北京市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力争率先实现技术突破,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科技力量。活动现场推介的11项新技术、新产品和案例,均来自《北京市节能技术产品推荐目录(2023年本)》,在工业、建筑等行业均有广泛应用,为推动京津冀地区低碳发展提供新思路。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天津帕克耐科技、河钢集团就节能降碳技术、绿色能源降成本、废热高效利用等方面,提出迫切合作需求。活动现场,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北京智能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易科智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方案供应商单位与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天津帕克耐科技、河钢集团等用能单位精准对接,寻求进一步合作。此次活动还发布了市发改委《关于征集北京市节能技术产品的通知》,面向建筑、工业、交通和公共机构等领域的节能技术和产品发出邀请。往期精彩•
2023年10月26日
其他

通知!​2023年第一批首都科技创新券开始领取啦

2023年第一批首都科技创新券发放工作已启动相关事项一起来看通知详情关于开展2023年第一批首都科技创新券领取工作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盘活首都优势科技资源,降低中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科研创新成本,激发中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的科技创新活力,按照《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与科技创新券实施办法(修订版)》(京科发〔2023〕16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见附件1)的要求,我委现开展2023年第一批首都科技创新券(以下简称“创新券”)发放工作。符合管理办法规定的中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可基于诚实信用原则自主领取创新券,用于在开展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创新项目研发过程中,购买开放单位基于科研设施与仪器开展的分析、测试、检验、研发等专业服务,以及租用开放单位算力资源开展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创新券服务事项目录见附件2)。按照法律法规或者强制性标准要求必须开展的强制检测和法定检测等其他商业活动,不纳入创新券的支持范围。中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请登录“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网络服务平台”(网址:https://www.ncsti.gov.cn/kcfw/cxq)进行注册,确认符合创新券申报条件和需要使用创新券的服务事项后,按照工作流程(见附件3),自主提交相应材料后完成创新券的领取,并用于与开放单位开展合作使用创新券。创新券额度由系统按照管理办法规定标准审核确定,实行先到先得。联系人及咨询电话:刘老师,010-88827102。附件:1.
2023年10月26日
其他

事关社会救助和老年助餐,多部门发布最新消息!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3年10月25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民政部、教育部、财政部、商务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和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有关情况。一起来看——发布会速览——
2023年10月26日
其他

前店后厂 中关村这个特色园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体系

带柔顺臂的机器人穿针引线、无人驾驶汽车在路上安全行驶、灭火无人直升机进行扑火训练……在中关村房山园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这样科幻感满满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三年前,北京正式启动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北京新的发力点。作为“两区”建设的重要载体,“两区”重点园区(组团)也是成果展现的重要窗口。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一探究竟。园区名片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是专注于高端制造领域的中关村特色产业园。近年来,围绕新能源、高端制造、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和重点领域,基地吸引了一批头部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入驻,目前已成为房山区高精尖产业发展最具活力的前沿创新策源地和创新发展主战场。提供“管家式”全周期服务京东方生命科技产业基地项目是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北京市“3个100”重点工程项目之一。“在推进落地过程中,房山区深入落实‘两区’建设任务,提供了管家式全周期服务,精准解决了我们项目推进的难点和痛点。”京东方科技集团智慧医工事业群生命科技产业BU总经理辛艺回忆,自项目决定落户起,就得到了北京市和房山区的高度重视。京东方生命科技产业基地项目正在建设中“我们希望依托本项目,重点围绕医工交叉领域,打造一个全球顶尖资源的医工融合创新基地。”辛艺介绍,未来,京东方生命科技产业基地将以医工融合为特色,聚焦生命科技与智慧健康,整合全球顶尖资源,研发创新平台、医工转化平台、教育培训平台、云算力平台。聚焦项目核心创新方向,打通从需求提出到创新研发、成果转化、直到最终产业化的端到端的创新转化体系,为京东方智慧医工及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的产业发展支持,构建全球一流的“医教研产用”健康创新生态。京东方生命科技产业基地部分工程已完工据了解,作为房山区“两区”建设的重点园区,近年来,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不断提升园区服务水平,构建了具有房山特色的“全周期、一站式、管家式”集成服务体系。同时,加强与资源平台合作,围绕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培育孵化、产业生态营造等完善产业服务,赋能优势产业加快发展——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房山区高精尖产业投资基金助力企业发展,首期规模2亿元;利用人才微中心组织宣讲活动,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指导,
2023年10月25日
其他

中关村高品质科技园区观摩调研系列活动走进东升科技园

为进一步加强中关村分园、特色园之间的创新交流合作,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开展“中关村高品质科技园区观摩调研”系列活动,组织分园管委会、平台公司、园区建设运营单位到代表性园区开展实地调研,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促进业务交流协作。第三站,我们走进东升科技园,探寻特色产业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10月24日,观摩调研团走进东升科技园。东升科技园是北京市第一个由乡镇自主建设的科技园区,“东升模式”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园区占地面积29.32公顷,规划面积104.19万平方米,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共有入驻企业180家,2022年园区实现总产值350亿元。中关村各分园的管理机构、园区建设运营单位的200余人参加了观摩调研。调研团参观了东升科技园一期的i站服务中心、孵化器、园区商业广场等配套设施。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东升科技园负责人以“以人为本的价值型园区”为主题,介绍了东升科技园发展历程、园区数字化建设实践及降低企业创新成本、降低人才生活成本,实现企业高价值成长的“两低一高”服务生态搭建情况,并就园区运营服务、商业配套等话题进行了研讨交流。观摩调研结束后,大家一致认为,东升科技园为科创人才打造专属生活圈、通过产业基金发挥0-1过程中耐心资本作用、通过数字化服务实现专业化运营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值得借鉴。大家表示,要学习东升科技园等高品质园区的经验做法,在提升园区运营管理服务水平上下功夫,打造专业特色鲜明、配套服务完善、创新生态优良的新型园区,更好适应园区入驻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生产、生活需求,促进高精尖产业集群发展,更好支撑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往期精彩•
2023年10月25日
其他

创事纪丨这家企业让科研人员站在AI的肩膀上做创新

当科技创新挺进“深水区”,基础研究成为实现突围的一大利器。如何通过底层技术创新推进基础研究,进而为产业发展注入突破动能,成为当前各界关注的焦点。AI(人工智能)技术与科研领域及多学科交叉融合诞生的“AI
2023年10月25日
其他

就在今天下午!20个国际项目将在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发布

2023中关村论坛系列技术交易活动——国际技术转移对接系列(人工智能与信息通信领域专场)将于今天下午举办。本次活动聚焦“人工智能与信息通信”领域,深度链接国内外人工智能与信息通信产业资源,搭建国际技术转移对接平台,推动人工智能与信息通信产业合作交流。活动时间10月25日(今天)
2023年10月25日
其他

2023年“创意城市蓝皮书”发布!这场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亮点纷呈→

10月22日,2023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创意城市发展论坛在京举办。该论坛以“创意创新创造美好生活”为主题,由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民主建国会北京市委员会和中国经济出版社主办,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第26届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重点学术活动。论坛上,2023年“创意城市蓝皮书”——《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23)》和《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23)》由北科院发布。《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23)》以“文化创意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将文化乡创融入农村农业生产活动中,让文化创意赋能乡村振兴。报告指出,文化创意赋能乡村振兴形式多样,乡村旅游魅力经久不衰,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方兴未艾,科技创新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文化艺术下乡提升了乡村品位,产业发展激发了乡村文化的内生动力。加强农文旅深度融合,既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进更高水平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23)》重点跟踪研究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态势。报告指出,北京市坚持“科技为文化赋能,文化为城市赋能”的总体思路,聚焦精品生产,推动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越来越多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文化消费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文化体验。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传统文化复兴、数字技术注入新活力、文化新消费不断涌现等特色亮点。发布会后,与会专家学者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相关议题发表了演讲,为北京市文化中心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建言献策。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梅松提出,北京中轴线保护及其延长线发展,既延续了历史文脉,展示了传统文化精髓,又通过有机更新体现了现代城市的文明魅力。北科院情报所所长张士运表示,基于北京的城市更新不仅是千年古都的更新,更是注重文化保护和文化引导的更新。北京设计学会创始人宋慰祖认为,北京在推进“设计名城”建设中要发挥国家首都、世界文化名城、科技创新中心的资源优势。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教授王齐国从理论上阐释了创意如何赋能城市发展,并提出了基于价值驱动和审美驱动构建的中国城市文化创意指数评估模型。关于中关村论坛中关村论坛创办于2007年,以“创新与发展”为永久主题,是我国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论坛由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由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贸促会、自然科学基金委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支持举办。论坛主要包含论坛会议、技术交易、展览展示、成果发布、前沿大赛、配套活动等六大板块,在主会期外,举办贯穿全年的常态化系列活动,高位链接全球创新资源。往期精彩•
2023年10月24日
其他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旨演讲精神,研究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前三季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等事项

10月23日上午,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精神并听取我市服务保障工作情况汇报,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和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1—3季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并部署下一步工作,研究《北京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行动方案》,通报北京市党政代表团赴新疆对接对口支援工作情况。市委书记尹力主持会议。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总结了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10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充分展现了“两个大局”之下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必将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迎来下一个更加富有成效的十年,为实现世界各国现代化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新的更大动力。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主旨演讲精神,服务国家工作大局,充分发挥首都优势,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找准发力点,研究提出北京落实“八项行动”的措施,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首都和重点城市友好交往,搭建更多交流合作平台,发挥航空“双枢纽”优势,积极参与空中丝绸之路建设。深化地方务实合作,加快推进“两区”建设,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提升经贸规模和质量。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加强与各方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产业数字化等领域交流合作。总结固化成功办会经验,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重大国事活动服务保障能力,加强国际交往重要设施建设,精心设计体现北京特色、首都风范的活动路线和文创产品等,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会议强调,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和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本市实际抓好贯彻落实。进一步增强区域协同发展的自觉,抓好非首都功能疏解、“新两翼”建设、重点领域率先突破等任务落实。加大创新引领发展工作力度,充分把北京的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积极扩大制度型对外开放,深化“两区”建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接诉即办为抓手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坚持底线思维,切实防范发展中面临的各类风险隐患。推动主题教育向纵深发展,学习推广“四下基层”,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会议强调,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聚精会神抓经济,全力以赴推动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应予充分肯定。四季度是决战收尾阶段,要一鼓作气、奋力冲刺,抓实抓细各项工作,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努力争取更好结果。咬紧年度目标任务不放松,继续抓好经济运行调度,推动一系列稳增长政策举措更好落地,加快恢复和扩大消费,稳住投资规模。健全指标体系,强化月调度、周调度机制。下功夫培育新优势、新动能、新增长点,进一步发挥首都功能引领作用、“五子”联动叠加效应,强化京津冀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用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两区”“三平台”成果。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统筹落实好营商环境6.0版改革,进一步提振企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兜住民生和安全底线,多措并举稳定重点群体就业,做好生活必需品和供暖保障,积极稳妥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深入推进大排查大整治,守好水电气热运等城市生命线。抓紧提前谋划明年工作。会议强调,党中央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今年以来作出一系列新的决策部署。要带头抓好贯彻落实,多措并举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用好首都资源优势,让民营企业全面参与“五子”联动发展,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完善金融支持措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服务水平、提振民营企业信心。坚持无事不扰、有事必到,完善“服务包”、12345热线等企业服务机制,及时精准回应诉求。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强民营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强化制度保障,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全面提高市场综合监管服务效能,为民企创造公平发展环境。会议要求,带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从讲政治的高度谋划和推进对口援疆工作,努力走在全国前列。以首善标准落实好各项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深入推进产业援疆、教育援疆、文化润疆,扎实抓好民生工程,深化全方位交流合作。完善对口支援工作机制,各区和相关部门主动担当作为,形成合力。认真学习借鉴新疆的好经验好做法,从新疆干部群众扎根边疆、奉献边疆的“胡杨精神”“沙海老兵精神”中汲取干事创业精气神,激发更好履行首都职责使命、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强大动力。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往期精彩•
2023年10月24日
其他

周四,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认定项目推广推介活动来啦!

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认定项目推广推介活动(高端医疗器械专场)将于2023年10月26日举办。本次活动旨在进一步加强对三新认定企业的宣传和服务,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现场将推介一批高端医疗器械技术应用需求以及新技术新产品。活动时间2023年10月26日(星期四),14:00-16:00。举办形式线下会场:朝阳区电子城集团5号楼A座1508会议室。线上渠道:京科平台、创新创业中关村、新浪微博、映客直播、微赞直播等平台。活动议程参与方式扫描二维码报名参与活动线上直播观看方式
2023年10月23日
其他

京津冀协同助力绿色节能发展,这场活动邀您参与

中关村技术交易与推广推介对接活动——新技术新产品首发推介系列(绿色节能专场)将于2023年10月24日举办。本次活动将集中发布京津冀地区绿色节能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推动三地节能、用能主体协同发展,共同打造“绿水青山”。活动时间2023年10月24日(星期二)
2023年10月23日
其他

一周园区要闻盘点⑥丨最新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排名发布,中关村示范区蝉联榜首;拜耳医药国内布局的首个创新中心落地中关村亦庄园

3第九届中国虚拟现实产学研大会成功举办,聚力打造石景山虚拟现实产业集群及世界级科技园区⬇
2023年10月21日
其他

产学研深度融合!这16家技术创新中心交出亮丽成绩单→

近日,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2022年首批支持的16家技术创新中心完成第一年度验收。在项目周期内,16家技术创新中心共申请专利500余项,与50余家高校签订合作协议,与70余家上下游企业开展协同攻关,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机制进一步完善。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工作部署,以及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关于“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的要求,有序推进北京市创新联合体组建工作,2022年,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支持领军企业和硬科技独角兽企业牵头组建首批16家技术创新中心,其中,小米、美团、快手等8家领军企业建设技术创新中心,银河航天、星河动力、第四范式等8家硬科技独角兽企业培育建设技术创新中心,覆盖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智能制造、航空航天、先进储能等重点高精尖产业领域。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机制都有哪些提升首批支持的16家技术创新中心交出了哪些成绩快随小编一起来看技术攻关实现新突破未来城市复杂场景自动配送技术创新中心(美团牵头)自主研发了具备L4级自动驾驶能力的自动配送车。未来高新媒体智能技术创新中心(快手牵头)利用超高清渲染,在杭州亚运会击剑赛事的转播中,在3秒内输出比赛的精彩瞬间。先进垂直回收液氧/煤油运载火箭技术创新中心(培育)(星河动力牵头),研制了“火鸟一号”垂直回收技术验证器,完成了首次基于凸优化的百米级机动软着陆制导控制算法验证。连续变推力液氧甲烷运载火箭推进技术创新中心(培育)(星际荣耀牵头),圆满完成“百吨级”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首次全系统试车,该发动机是目前为止国内成功完成试车考核的推力最大、技术先进的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未来空天商业通信卫星技术创新中心(培育)(银河航天牵头),发射我国首款使用柔性太阳翼的平板式通信卫星-银河航天灵犀03星,此次发射也是我国首次在轨对多星堆叠发射技术进行验证,将为我国低轨通信卫星星座的快速部署提供技术支撑。未来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融合技术创新中心(培育)(第四范式牵头)研发实现国内首个集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多种前沿技术深度融合的框架和产品。未来智能城市物联网技术创新中心(培育)(特斯联牵头)发布全球首个支持全域、全量、全时数据智能驱动的城市物联网操作系统。未来公共空间高精度感知技术创新中心(爱笔智能牵头)通过自研高精度3D建模机器人,实现对超大复杂线下空间的厘米级3D重建,实现人、车等动态要素的数字化。未来虚拟数字人神经网络技术创新中心(培育)(红棉小冰牵头)研发采用大模型小样本技术,完全可依靠CPU运行,大大缓解市场上GPU算力供给不足和成本高昂的痛点。产学研机制创新实现新融合3C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中心牵头单位小米与天津大学联合开发装备参数智能动态调优技术,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通过机器学习模型替代,将一次不良率与最终不良率下降30%以上,为业内首创新工艺。广联达通过牵头未来建筑数字孪生技术创新中心,已与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建工等10余家单位开展人工智能技术与数字建筑技术融合创新,创先开展下一代智慧工地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相关研发成果已在20余个项目中应用。未来电化学储能系统集成技术创新中心牵头单位海博思创联合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卫蓝海博研制了大容量、本质安全、长寿命储能固态电池,完成了固态电池、储能变流器、控制、安全等底层设备的有机整合和安全构建技术研发。区域合作展现新作为液氧甲烷运载火箭控制系统及整机设计技术创新中心(培育)牵头单位蓝箭航天与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合作,并于2023年3月,揭牌天津中德-蓝箭航天运载火箭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中心,进一步赋能京津冀协同发展。未来智能城市物联网技术创新中心(培育)牵头企业特斯联与滨海新区共同设立规模10亿元的产业基金,重点围绕城市智能、产业智能和低碳智能等重点领域,针对性地引入拟落地企业资源,协同构建产业生态。创新效能稳步提升小米作为3C龙头企业,通过牵头组建3C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中心,形成中长期科技攻关任务,遴选优势创新资源,签署联合协议共同攻关。同时小米以自建智能手机工厂为应用验证场景,能够向OEM工厂、生态链企业制造工厂、3C电子制造行业实现辐射推广,形成3C智能制造生态系统。未来高新媒体智能技术创新中心(快手牵头)自主研发智能媒体专用处理芯片SL200,集成独立自研编解码KVC协议标准,具有“高编码质量+高密度”的特性,可极大限度降低带宽成本,同时提供行业领先的编码质量,夺得MSU世界编码器大赛16项第一。未来数智化供应链技术创新中心(京东科技牵头)自主研发了数智化供应链可解释性预测技术,销量预测准确率提升6%,自动化水平提升20%,入选全球权威咨询机构Gartner2022年全球技术创新奖。未来城市复杂场景自动配送技术创新中心(美团牵头)“美团买菜+城市公开道路+自动配送车”的创新应用模式在北京顺义验证落地,并成功在深圳坪山复制。自主可控网络安全技术创新中心(奇安信牵头)全面开展国产化适配工作,已形成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网络安全能力体系,研发了信息创新产品70类200余款型号,并应用于各级政府和企业用户,近期牵头单位奇安信正式签下中国网络安全出海最大一单。智能物流机器人集群系统技术创新中心(极智嘉牵头)自主研发了多元异构自主移动机器人集群大规模动态调度算法,机器人调度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加速我国物流行业智能化进程并推动国产物流机器人产业走向价值链高端。下一步,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将围绕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推动建设高水平创新联合体,进一步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往期精彩•
2023年10月20日
其他

累计资助74项,总经费超亿元!小米联合基金助力重点产业发展

10月18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与小米集团、小米公益基金会共同举办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小米创新联合基金(以下简称“小米联合基金”)2023项目启动会暨成果展示会。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龚维幂,市财政局科技文化处副处长胡威,小米集团副总裁屈恒出席了本次活动。会上,来自50余个项目团队的科学家围绕前沿技术领域发展、项目成果转化应用进行研讨交流。△小米联合基金2023项目启动会暨成果展示会全体参会人员小米联合基金自2022年设立以来,结合北京重点产业应用场景,市基金组织专家将产业技术需求“翻译”为自然基金项目指南,面向社会“发榜选贤”,共有超5000位科研人员关注并参与“答题”,已累计资助项目74项,资助总经费1.08亿元,获资助项目负责人中,国家级科研人才近20位,既有聚焦理论创新的基础科学专家,又有深耕细分领域的技术专家;资助项目围绕智能汽车、芯片、6G、可穿戴设备、仿生机器人等北京市重点领域开展前瞻性研究,为北京市重点产业技术创新升级提供基础研究支撑。△小米联合基金2023项目启动会暨成果展示会会议现场2022-2023年小米联合基金支持的6位项目负责人代表围绕项目研究领域进行专题报告:北京大学蔡一茂教授介绍了AI时代下的存算一体技术及未来展望;北京理工大学沈国震教授介绍了基于低维纳米结构的柔性可穿戴传感系统研究进展;北京邮电大学周安福教授分享了毫米波智能感知技术在健康认知计算中的应用;中国人民大学文继荣教授分享了关于大语言模型的最新研究,并探讨了其在各类任务中的通用性;清华大学张强教授分享了团队在快充型高能量密度软包锂离子电池及关键材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石油大学陈晓禾教授分享了智能手机电磁兼容国内外研究进展、现阶段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方案。△小米联合基金2022-2023年项目负责人代表专题报告龚维幂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围绕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举措,旨在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和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支持力度。此外,通过市基金联合基金等工作,今后将持续加强企业“出题人”和科学家“答题人”的交流合作,进一步畅通基础研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融合。△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龚维幂致辞此次活动有力地促进了不同创新主体的深度融合,增进了项目负责人之间的了解与合作,为市基金联合基金后续发展提供了前进的动力和宝贵的经验。往期精彩•
2023年10月20日
其他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国办发〔2023〕3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2023年10月17日(本文有删减)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为贯彻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大力推动专利产业化,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开展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大力推动专利产业化,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有效利用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供给和技术供给的双重作用,有效利用专利的权益纽带和信息链接功能,促进技术、资本、人才等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和有机聚合。从提升专利质量和加强政策激励两方面发力,着力打通专利转化运用的关键堵点,优化市场服务,培育良好生态,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和转化动力,切实将专利制度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的强大动能,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到2025年,推动一批高价值专利实现产业化。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产业化率明显提高,全国涉及专利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8000亿元。一批主攻硬科技、掌握好专利的企业成长壮大,重点产业领域知识产权竞争优势加速形成,备案认定的专利密集型产品产值超万亿元。二、大力推进专利产业化,加快专利价值实现(一)梳理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建立市场导向的存量专利筛选评价、供需对接、推广应用、跟踪反馈机制,力争2025年底前实现高校和科研机构未转化有效专利全覆盖。由高校、科研机构组织筛选具有潜在市场价值的专利,依托全国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体系统一线上登记入库。有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按产业细分领域向企业匹配推送,促成供需对接。基于企业对专利产业化前景评价、专利技术改进需求和产学研合作意愿的反馈情况,识别存量专利产业化潜力,分层构建可转化的专利资源库。加强地方政府部门、产业园区、行业协会和全国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体系等各方协同,根据存量专利分层情况,采取差异化推广措施。针对高价值存量专利,匹配政策、服务、资本等优质资源,推动实现快速转化。在盘活存量专利的同时,引导高校、科研机构在科研活动中精准对接市场需求,积极与企业联合攻关,形成更多符合产业需要的高价值专利。(二)以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活动,帮助企业对接更多优质投资机构。推动专项支持的企业进入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规范化培育和投后管理。支持开展企业上市知识产权专项服务,加强与证券交易所联动,有效降低上市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风险。(三)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以重点产业领域企业为主体,协同各类重大创新平台,培育和发现一批弥补共性技术短板、具有行业领先优势的高价值专利组合。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建立关键核心专利技术产业化推进机制,推动扩大产业规模和效益,加快形成市场优势。支持建设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组建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遵循市场规则,建设运营重点产业专利池。深入实施创新过程知识产权管理国际标准,出台标准与专利协同政策指引,推动创新主体提升国际标准制定能力。面向未来产业等前沿技术领域,鼓励探索专利开源等运用新模式。(四)培育推广专利密集型产品。加快完善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认定平台,以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企业等为重点,全面开展专利产品备案,2025年底前实现全覆盖,作为衡量专利转化实施情况的基础依据。围绕专利在提升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中的实际贡献,制定出台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国家标准,分产业领域开展统一认定。培育推广专利密集型产品,健全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核算与发布机制,加强专利密集型产业培育监测评价。三、打通转化关键堵点,激发运用内生动力(五)强化高校、科研机构专利转化激励。探索高校和科研机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新模式,健全专利转化的尽职免责和容错机制,对专利等科技成果作价入股所形成国有股权的保值增值实施按年度、分类型、分阶段整体考核,不再单独进行个案考核。对达成并备案的专利开放许可,依法依规予以技术合同登记认定。推动高校、科研机构加快实施以产业化前景分析为核心的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强化职务发明规范管理,建立单位、科研人员和技术转移机构等权利义务对等的知识产权收益分配机制。加强产学研合作协议知识产权条款审查,合理约定权利归属与收益分配。支持高校、科研机构通过多种途径筹资设立知识产权管理资金和运营基金。推动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专利代理等服务招标机制。(六)强化提升专利质量促进专利产业化的政策导向。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在涉及专利的考核中,要突出专利质量和转化运用的导向,避免设置专利申请量约束性指标,不得将财政资助奖励政策与专利数量简单挂钩。在各级各类涉及专利指标的项目评审、机构评估、企业认定、人才评价、职称评定等工作中,要将专利的转化效益作为重要评价标准,不得直接将专利数量作为主要条件。出台中央企业高价值专利工作指引,引导企业提高专利质量效益。启动实施财政资助科研项目形成专利的声明制度,加强跟踪监测和评价反馈,对于授权超过5年没有实施且无正当理由的专利,国家可以无偿实施,也可以许可他人有偿实施或无偿实施,促进财政资助科研项目的高价值专利产出和实施。(七)加强促进转化运用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强地方知识产权综合立法,一体推进专利保护和运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四、培育知识产权要素市场,构建良好服务生态(八)高标准建设知识产权市场体系。完善专利权转让登记机制,完善专利开放许可相关交易服务、信用监管、纠纷调解等配套措施。创新先进技术成果转化运用模式。优化全国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体系,支持国家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机构链接区域和行业交易机构,在知识产权交易、金融、专利导航和专利密集型产品等方面强化平台功能,搭建数据底座,聚焦重点区域和产业支持建设若干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形成线上线下融合、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知识产权运用网络。建立统一规范的知识产权交易制度,推动各类平台互联互通、开放共享,实现专利转化供需信息一点发布、全网通达。建立知识产权交易相关基础数据统计发布机制,健全知识产权评估体系,鼓励开发智能化评估工具。建立专利实施、转让、许可、质押、进出口等各类数据集成和监测机制。2024年底前,完成技术合同登记与专利转让、许可登记备案信息共享,扩大高校、科研机构专利实施许可备案覆盖面。(九)推进多元化知识产权金融支持。加大知识产权融资信贷政策支持力度,稳步推广区域性股权市场运营管理风险补偿基金等机制安排,优化知识产权质物处置模式。开展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内部评估试点,扩大银行业金融机构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线上办理试点范围。完善全国知识产权质押信息平台,扩展数据共享范围。探索创业投资等多元资本投入机制,通过优先股、可转换债券等多种形式加大对企业专利产业化的资金支持,支持以“科技成果+认股权”方式入股企业。探索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探索银行与投资机构合作的“贷款+外部直投”等业务模式。完善知识产权保险服务体系,探索推行涉及专利许可、转化、海外布局、海外维权等保险新产品。(十)完善专利转化运用服务链条。引导树立以促进专利产业化为导向的服务理念,拓展专利代理机构服务领域,提供集成化专利转化运用解决方案。培育一批专业性强、信用良好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专家型人才,参与服务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助力核心技术攻关和专利转化运用。加大知识产权标准化数据供给,鼓励开发好使管用的信息服务产品。面向区域重大战略、重点产业领域、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深入开展专利转化运用服务精准对接活动。加快推进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优化升级,到2025年,高质量建设20个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十一)畅通知识产权要素国际循环。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不断扩大知识产权贸易。加快国家知识产权服务出口基地建设。推出更多技术进出口便利化举措,引导银行为技术进出口企业提供优质外汇结算服务。鼓励海外专利权人、外商投资企业等按照自愿平等的市场化原则,转化实施专利技术。建立健全国际大科学计划知识产权相关规则,支持国际科技合作纵深发展。探索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金砖国家等开展专利推广应用和普惠共享,鼓励国际绿色技术知识产权开放实施。五、强化组织保障,营造良好环境(十二)加强组织实施。坚持党对专利转化运用工作的全面领导。成立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牵头的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工作专班,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相关决策部署,研究重大政策、重点项目,协调解决难点问题,推进各项任务落实见效。各地区要加强组织领导,将专利转化运用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落实好专项行动各项任务。2023年启动第一批专利产业化项目,逐年滚动扩大实施范围和成效。(十三)强化绩效考核。各地区要针对专利产业化项目中产生的高价值专利和转化效益高的企业等,定期做好分类统计和总结上报。国家知识产权局要会同相关部门定期公布在专项行动中实现显著效益的高价值专利和企业。将专项行动绩效考核纳入国务院督查事项,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十四)加大投入保障。落实好支持专利转化运用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各地区要加大专利转化运用投入保障,引导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带动社会资本投向专利转化运用。(十五)营造良好环境。实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健全便民利民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实现各类知识产权业务“一网通办”和“一站式”服务。加强宣传引导和经验总结,及时发布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专利转化运用的良好氛围。往期精彩•
2023年10月20日
其他

最新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排名发布 中关村示范区蝉联榜首

10月18日至20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举办的“2023中国生物技术创新大会”在成都高新区举行,现场发布最新版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竞争力评价及分析报告。在2022年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排名中,中关村示范区综合竞争力蝉联第1名,其中,环境、技术、人才、合作等4个单项竞争力排名均位列第1名。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是由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组织评价,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和转型升级,持续提高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和发展质量,全面提升产业竞争优势。排名前5名的园区分别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苏州工业园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本次报告基于39项主题的237项数据,对204家园区进行了评价。评价指标中,一级指标为环境竞争力、产业竞争力、技术竞争力、人才竞争力、合作竞争力5个维度;二级指标设置了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及增幅、生物研发投入、研发人员等39项,根据贡献度和重要性赋予不同权重。从报告可以看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依然稳健,支柱产业地位稳固。园区依然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各园区针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保障力度不断增大、相关政策数量稳步增加。生物医药产业成为各地园区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生物医药园区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往期精彩•
2023年10月19日
其他

工业互联网领域新技术新产品供需对接会邀您参加

中关村技术交易与推广推介对接活动——新技术新产品供需对接系列(工业互联网专场)将于10月20日在朝阳区电子城举办,现场将推介一批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需求以及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本次活动旨在助力工业互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加速融合。活动时间10月20日(星期五)
2023年10月19日
其他

北京科创基金② | 北大元培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为原始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专业支持

编者按有力推动一大批高校院所原始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是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以下简称“北京科创基金”)一个突出亮点。成立五年来,北京科创基金通过创新性与高校院所、科学家合作成立15支基金,成为了一大批顶级人才、科学家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助力。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北大元培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投硬科技、投原始创新”等特色鲜明的北京科创基金,一推出就吸引了北京众多高校的目光。北京科创基金成立不久,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受北京大学委托,就与北京科创基金共同筹建成立一支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由方正和生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担任基金管理人。基金名为“北京元培科技创新投资中心”(以下称“北大元培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一为纪念北大老校长蔡元培先生,二取元培之培育原始创新之意。北大元培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规模10亿元人民币,存续期12年。成立两年多来,北大元培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已累计投出项目38个,投出金额超6.76亿元,其中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相关项目占比超60%。目前,被投项目中1个项目已成功实现IPO,15个项目完成后续融资,实现了良好回报的同时,有力促进了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以耐心资本,承担“副驾驶”定位北大元培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与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紧密合作,全面对接北京大学校内33个实验室与研究中心、41个双一流学科、101位两院院士及众多优质前沿科技创新项目。“初创期、早期项目估值较低,投资回报空间大,但是风险较高。”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北大元培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不要求早期项目做到面面俱到,但会要求它有足够长的“长板”,有领先的技术,或者能够解决某个“卡脖子”问题。在早期项目的投资中,北大元培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首先看重人,对于创始人,有创业热情是首要的,同时也看重创始人在精力和资金方面的投入程度,以便判断创始人的能力和企业的可靠性。其次,专注于企业本质,坚持低风险原则,评估企业的投资价值,关注该企业是否具有技术壁垒和解决“卡脖子”问题的能力。同时,根据宏观环境和微观情况,对企业的成长保持合理的预期,而不是要求企业都实现高速增长。至于其他一些方面的因素,如项目的商业模式可行性,在早期阶段是很难确定的。北大元培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倾向于支持满足前述标准的创始人,支持企业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陆续完成产品开发、验证和市场开拓等事项。投早、投小、投科技、投创新智能物联网(AIoT)芯片设计公司——微纳核芯,是北大元培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最具代表性的投资之一。微纳核芯专注于AIoT
2023年10月19日
其他

创事纪 |这把最薄的“刀”让治疗大脑深部肿瘤无需开颅

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脑部的神经、组织、血管密集,解剖结构复杂而精细。在大脑上动刀的神经外科手术,其难度系数在各类外科手术中无疑要位居前列,只有经验极为丰富的神经外科医生,才有勇气拿起这把穿越“生命禁区”的手术刀。而现在,脑出血、脑肿瘤、癫痫等疾病的患者有了新希望——替代开颅的精准微创的“利特刀”获批临床应用和上市。“利特刀”全称为“磁共振引导下颅内激光消融治疗系统”(LITT)。手术时,医生仅需将一根直径只有1.8毫米的激光光纤准确送到病灶中央,利用光热效应把预消融的区域温度提升到预定范围,病灶组织或者肿瘤在几分钟内即可被灭活。由华科精准(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天坛医院、清华大学等单位联合研发的这套神经外科手术设备,堪称一把最薄的“刀”,手术过程中患者甚至不会出血,创口小到不需要缝合,贴上一张创可贴即可。华科精准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刘文博介绍,这套“北京创造”的设备,已经为500余名患者提供了神经外科微创治疗领域的创新解决方案。今年4月,“磁共振监测半导体激光治疗设备”及配套的“一次性使用激光光纤套件”通过国家药监局审查,获批上市,该成果还入选了2023中关村论坛发布的20项重大科技成果。刘文博在调试设备“利特刀”对患者脑部病灶实现精准消融,实际消融区域与预期完全一致挥之不去的哭喊声十多年前,在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的刘文博,曾观摩过一场令他终生难忘的癫痫手术。神经外科最常规的手术治疗方式是开颅,但在难治性癫痫、脑肿瘤、放射性脑坏死等神经外科疾病中,有相当比例的患者病灶位于颅内深部或功能区,仅依靠医生的双手很难实现准确定位,并进行完整安全的切除。同时,开颅手术耗时长、禁忌症与并发症相对较多,许多患者往往因为不满足手术指征而错失治疗机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种能够辅助医生确认病灶位置的立体定向框架诞生,它就像是戴在头上的“游标卡尺”,能帮助医生确定病灶在患者头部的精确坐标。认准了目标,大开颅就可以转化为小切口,开展精准的微创手术也有了可能。“那是一套很笨重的架子,需要用4个钉子把框架牢牢钉在患者的颅骨上。”刘文博介绍,戴好架子后,患者再进行一次CT检查,医生根据数据计算出相应参数,将立体定向框架的坐标系与患者头部对应起来,找到微创手术器械的合适操作角度和路径。“在整个调试过程中,患者都必须保持清醒的状态,虽然医生能提供一些局部麻醉措施,但疼痛在所难免。”那次观摩时,一名年仅十一二岁的小患者的哭喊声,在刘文博的脑海里一直挥之不去,并鞭策着他进军神经外科医疗器械领域。“我的父亲是医生,母亲是护士,从小对医学领域也算是耳濡目染。而当我真切地感受到患者的痛苦,特别是很多癫痫患者还是小孩子,就格外希望能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帮助他们减轻病痛。”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刘文博便在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执行系主任王广志的指导下,开展了神经外科手术导航系统的研究。2015年,国内第一家聚焦神经外科医疗器械研发的公司——华科精准在京成立。作为该公司联合创始人之一的刘文博,把首个研发目标瞄准了“怎样减轻患者手术痛苦”的问题,“其实当时的想法很朴素,就是因为临床上有需求,我们希望能解决它。”他和研发团队攻关的第一个产品,便是立体定向框架的“无痛”替代品。精准定位“西瓜籽”在颅内开展微创手术有多难,刘文博用西瓜打了个比方,“就像是在不切开西瓜的情况下,精准取出一粒特定的西瓜籽,这个难度可想而知。”平日里开车上路,导航软件能帮助我们规划最合适的路径,而神经外科手术常用的立体定向框架,就是一种“手动引导”下的导航,通过人工计算来规避神经、血管等关键部位,直达“目的地”。刘文博和研发团队的目标,便是要在不增加患者负担的前提下,让这个“导航”过程更智能、更精准。其中最关键的一环,便是患者注册——将患者的CT检查等影像空间信息和术前规划的手术路径,与手术室中的患者本人进行映射重合。在研发之初,他们处在“跟跑”的位置,因为类似的产品已有国外企业研制成功——就在华科精准成立的前一年,神经外科手术导航机器人已经进入我国市场,并已从第一代标记点注册技术升级为第二代激光注册技术,即机器人识别患者的方式,从特定的标记点识别转为激光扫描,用激光“画”出患者头部的轮廓,再与CT图像叠加,使得“导航”精度大幅提升。“我们自主研发的第一款机器人,就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2017年,刘文博和团队仅用时半年,就完成了神经外科手术导航机器人的样机设计,样机采用激光注册技术,无论是扫描效率还是数据精度都与进口同类产品水平相当。不过,他们有着更远大的目标,要实现产品从“并跑”到“领跑”的超越。神经外科手术的关键词之一便是“精准”,这也正是刘文博和团队的追求。事实上,激光注册技术依然存在比较明显的缺陷,激光扫描得到的面部轮廓是由数千个点位勾勒出的。听起来,几千个点的数量似乎不少,但刘文博将这个过程比作盲人摸象:“摸几千次和摸几十万次,最终描述出的形态肯定相差甚远。”要实现更快、更精准的定位,在注册环节就必须打破激光注册精度的制约。在尝试了多种技术路线后,研制团队选中了3D结构光技术。“这个技术现在大家都很熟悉了。”刘文博介绍,“它几乎是智能手机人脸识别解锁的‘标配’技术,原理是通过条纹编码目标对象,再进行采集,属于计算机视觉领域采集的3D点云采集技术。”不过,把这项技术引入到医疗行业,这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独一份。用激光扫描数千个点需要5至10分钟,而3D结构光只需几十秒,机械臂摆动拍摄几张照片,就能重建出覆盖几十万个点位、精度达0.5毫米的面部图像。将面部图像与CT图像结合,患者脑部的精细结构便在显示屏上直观呈现出来,再经过系统的一番计算,一条最便捷、最安全的手术路径显现出来——“西瓜籽”在哪里、怎样取出“西瓜籽”,都一目了然。直径1.8毫米的“刀”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的出现,让微创手术更精准、便捷,但它依然只是一套辅助实现微创手术精准定位的工具,不能治疗疾病。并且在实践中,为了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神经外科医生采用微创手术的比例并不高,大约只占到20%,大量患者仍需实施开颅手术。2016年,国际上就已有医疗器械厂商利用激光消融技术治疗脑肿瘤、癫痫等疾病。通俗地讲,就是用激光将特定区域升温至60至90摄氏度,把肿瘤在颅内直接“烧”掉。这项研制需求来自天坛医院教授贾旺团队,刘文博带领团队“揭了榜”,开始了研发探索。听起来并不艰深的技术原理,实践起来却困难重重。传导激光的光纤需要做哪些特殊处理?如何判断光纤的位置是否到位?激光消融的温度和范围怎样控制?……一连串的问题摆在了研发团队面前。医生要在微创手术过程中,通过系统“看见”患者颅内的变化,就需要建立一套全新的算法。那段时间,科研团队几乎住在了天坛医院核磁室,每天的工作便是“烧猪脑”。在不同条件下反复实施消融,结合核磁扫描结果和解剖情况,历时3个月,他们终于得到了激光温度与消融范围的算法关系,隔着颅骨,医生也能通过屏幕实时确认病灶区域的消融温度、范围等情况。在全新算法的支持下,一套国内首创的磁共振引导激光消融治疗系统出炉。神经外科手术导航机器人与“利特刀”牵手,根据前期手术路径的规划,医生将一根直径仅1.8毫米的激光光纤准确送到病灶中央,利用光热效应把预消融的区域温度提升到预定范围,病灶组织或者肿瘤在几分钟内即可被灭活。设备的温控精度在1摄氏度以内,操作精度则可达到亚毫米级,全流程的智能化、可视化,让机器人从“好帮手”升级成为“治疗师”。59岁的杜女士已被癫痫病折磨了30年。2020年,她来到天坛医院就诊,医生发现她的右侧海马已经硬化。通常来说,这类患者需要通过开颅手术切除病灶。“大开颅手术的创伤大、并发症多、恢复周期长,对年纪较大的患者来说,每一项都是‘不可承受之重’。”刘文博回忆,经过医生评估,杜女士符合“利特刀”技术的治疗条件,她和家属也都十分认可这项新技术。于是,杜女士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说不紧张是假的。虽然前期我们做过了大量的动物实验,都很成功,但这次真要在人脑上‘动刀’,总是要问问自己,这场考试,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站在手术室一角,刘文博紧盯着屏幕上患者脑部的磁共振图像。一根顶端泛着红光的光纤,通过颅骨上一处直径约3毫米的小孔,被缓缓推入杜女士脑中,国内首台“利特刀”手术就这样开始了。出于对患者负责的态度,这台手术的主刀医生、天坛医院癫痫外科病区主任张凯格外谨慎,在消融病灶的过程中,他不时会停下来反复确认。时间一点一滴地流逝,经过5个多小时的手术,张凯终于缓缓将光纤抽出。“交卷”的时刻到了。手术的效果究竟如何,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再对杜女士进行一次磁共振检测,观察病灶区域的实际情况。“别看这短短的10分钟,每一秒都是忐忑和煎熬。”刘文博说,当检查结果传回,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实际消融的区域与预计完全一致,手术十分成功!手术过程中,患者没有发生出血,创口小到甚至不需要缝合,贴上一张创可贴,手术便告一段落。杜女士的恢复速度也十分惊人,术后第二天,她就能在护工的搀扶下下床走动了。从首例手术成功至今,这把“刀”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500余例手术,其中包括了国内首例脑转移瘤激光间质消融术,首例双靶点、磁共振阴性癫痫病灶激光间质消融术等多个突破性成果。大多数手术在2小时内即可完成,患者术后1天就能下床,3至5天即可出院。从“能用”到“好用”“参与到我们临床试验中的,很多都是开颅手术模式下的‘高危’属性患者。”刘文博说,这些患者的病灶位置较深、位于关键的功能区或者重要核团附近,或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不适合进行开颅手术的疾病,“技术再高超的医生也不是魔术师,如果想切除深部的脑肿瘤,在操作过程中势必要‘挖地道’,穿过一系列正常脑组织,不可避免地会造成额外的创伤,这就需要医生拥有极为丰富的经验。而细细的光纤,能通过组织间的缝隙钻进大脑深部,不会破坏其他组织,青年医生经过学习也能快速上手。”一个更可喜的消息是,综合测算下来,“利特刀”手术的整体费用仅比常规开颅手术高20%左右,相当于国际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与国外对标产品相比,其温控误差、温度监控刷新率等指标提升了近一倍,表现更优。经国家药监局的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半年前,华科精准“磁共振监测半导体激光治疗设备”及配套的“一次性使用激光光纤套件”已获批上市,目前正由天坛医院提交新增医疗服务申请,预计未来每年服务患者上万人。“一款产品从能用到好用,还需要根据医疗实践中的实际需求反复打磨。”屡屡创下第一,刘文博和团队却并未止步。常见的脑肿瘤形态多为球形,激光可消融的范围也是以光纤顶端为圆心的球形,只要准确将光纤置入病灶中心,就能将其均匀消融。但也有部分胶质瘤的形态并不规则,医生在手术过程中需要频繁调整光纤位置和消融强度,保证病灶被全部灭活。现在,刘文博和团队正在研发的新一代“利特刀”产品将能实现“指哪打哪”,并借助机器人精准控制光纤的旋转、移动,做到定向适形消融。前不久,这款新产品刚刚在贾旺团队的带领下完成了第一例临床试验,两处前后交错的脑肿瘤,恰好能让它大展身手。一根光纤从中间插入,先消融右侧肿瘤,再旋转方向微微后退,消融左侧肿瘤,患者术后状态良好,目前仍在长期随访中。在攻克疑难杂症的同时,刘文博还关注到更广泛的基层医院需求:与脑肿瘤、癫痫等疾病的择期手术不同,脑出血是神经外科领域的常见疾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患者发病后必须就近送医救治。如果出血量较大,就需要医生开展急诊手术,尽快进行穿刺引流,这考验着基层医院的诊疗能力。虽然有前期的CT检查结果可供参考,但在穿刺过程中,医生无法直接看到患处,更多地要依靠技术和经验将引流管徒手送到血肿位置。如果出血点在特殊区域,一旦穿刺失误,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失语、偏瘫甚至死亡的严重后果。在这种情况下,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成了好帮手,可以帮助医生规划穿刺路径,但作为一款大型医疗器械,其价格不是基层医院能承担的。于是,研发团队对它进行了“瘦身”,研发出了全球最小、总重仅1.4千克的微型定位机器人,保留了最重要的功能——自动导航定位装置,帮助医生实现快速精准穿刺。今年8月,这个“小家伙”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立了功。一个早产2个多月的新生儿出生几天后突发脑出血,影像检查显示出血量达到14毫升。“这个孩子的头还没有医生的拳头大,脑出血的面积就占到了他一侧大脑的一半。真的很难想象,医生在微型定位机器人的帮助下,竟然将血肿完全清除了。”在刘文博看来,微型定位机器人的意义更为重大,结合5G技术,能真正地把发达地区的优质医疗资源带到偏远地区和最基层的医疗机构。目前,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已在国内150多家医院实现了癫痫、帕金森病、颅内肿瘤、脑出血等疾病的手术治疗应用,在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华科精准公司的技术人员正在开足马力进行生产。“让我最有成就感的,就是来自医生和患者发自内心的认可,期待我们的产品能惠及更多患者。”刘文博说。往期精彩•
2023年10月19日
其他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地方合作专题论坛在京举行,张国清、尹力致辞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地方合作专题论坛10月18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出席并先后致辞,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出席。张国清表示,10年前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以来,中国持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各国地方合作走深走实,有力促进了全方位多领域互联互通。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总结了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宝贵经验,宣布了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中国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精神,愿与各方携手同行,不断完善合作机制,优化政策环境,拓展合作领域,密切经贸往来,加强人文交流,让地方合作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各国人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力量。尹力致辞说,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全面总结10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郑重宣布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进一步描绘了美好愿景和前进方向,让我们倍加鼓舞。北京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参与者、推动者、受益者。期待同各方朋友一道,迎来更加富有成效的下一个10年。让我们深化开放合作,共同拓展互联互通新空间;深化创新合作,加强科技创新成果共享,共同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深化产业合作,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共同打造互利共赢新亮点;扩大人文交流,共同构建文明互鉴新格局。开幕式后,地方合作专题论坛举行全体会议,殷勇围绕“智能化建设与城市治理”议题作演讲。他说,北京市以首善标准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构建规划管控、平台支撑、数据治理三大工作体系,深化“七通一平”共性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技术创新和场景开放,健全完善安全保障机制,城市智慧治理能力稳步提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智慧城市建设带来持续发展机遇,我们将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深入推进城市智慧化转型,努力建设让人民满意的新型智慧城市。本次地方合作专题论坛是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六场专题论坛之一,主题为“深化地方合作
2023年10月19日
其他

北京6个上榜!2023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公布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23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以下简称《通知》),北京市丰台区轨道交通智能控制产业集群、大兴区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海淀区集成电路设计产业集群、顺义区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集群、房山区安全防护装备产业集群、怀柔区仪器装备产业集群等6个北京集群榜上有名。《通知》指出,集群要进一步聚焦主导产业,畅通协作网络,增强创新活力,深化开放合作,推进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发展,完善治理和服务水平,加大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力度,提高产业链关键环节配套能力,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关于公布2023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的通告工信部企业函〔2023〕283号按照《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暂行办法》(工信部企业〔2022〕119号)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推荐2023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通知》(工信厅企业函〔2023〕44号),经各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组织申报推荐、专家评审和公示,确定了2023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见附件,以下简称集群),现予以通告,并提出有关工作要求。
2023年10月18日
其他

拜耳医药在国内布局的首个创新中心落地北京

10月17日上午,拜耳医药在国内布局的首个创新中心——拜耳·亦庄开放创新中心在北京经开区运行启动,继9月启用影像诊断北京工厂后,拜耳再次加码在京投资。拜耳是北京唯一一家连续11年产值过百亿的生物医药企业,也是唯一在北京设有产品供应中心和研发中心“双中心”的外资药企,拜耳·亦庄开放创新中心的建设旨在加快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拜耳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周晓兰表示,未来,拜耳医药将充分发挥“链主企业”作用,与清华、北大开展科研战略合作,推动早期科研进展及研究成果转化,并依托创新中心进一步集聚知名专家智库资源,与经开区和北京医学会共同推动研究型病房建设,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和星空学园系列培训和交流活动,搭建从创新研发到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释放平台“磁吸效应”,聚合全产业链资源,赋能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当前,北京经开区正在集中力量打造全球“新药智造”产业高地,拜耳·亦庄开放创新中心的建设,将推动政企双方合作取得新的更大成效,也有望成为经开区未来产业引领者、交叉融合先行者、三医联动的推动者,加速带动经开区在合成生物学、脑机接口等生物医药产业新赛道的布局,加速促进数字技术与医药研发、器械制造等产业交叉融合发展,推动临床数据的跨境流通和国际互认,为北京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往期精彩•
2023年10月18日
其他

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全文)

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2023年10月18日,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2023年10月18日
其他

重磅!习近平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10月18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的主旨演讲。开幕式上,习近平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01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中方将加快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参与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办好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会同各方搭建以铁路、公路直达运输为支撑的亚欧大陆物流新通道。积极推进“丝路海运”港航贸一体化发展,加快陆海新通道、空中丝绸之路建设。02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中方将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同更多国家商签自由贸易协定、投资保护协定。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主动对照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入推进跨境服务贸易和投资高水平开放,扩大数字产品等市场准入,深化国有企业、数字经济、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等领域改革。中方将每年举办“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未来5年(2024—2028年),中国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有望累计超过32万亿美元、5万亿美元。03开展务实合作中方将统筹推进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将各设立3500亿元人民币融资窗口,丝路基金新增资金800亿元人民币,以市场化、商业化方式支持共建“一带一路”项目。本届高峰论坛期间举行的企业家大会达成了972亿美元的项目合作协议。中方还将实施1000个小型民生援助项目,通过“鲁班工坊”等推进中外职业教育合作,并同各方加强对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和人员安全保障。04促进绿色发展中方将持续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合作,加大对“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的支持,继续举办“一带一路”绿色创新大会,建设光伏产业对话交流机制和绿色低碳专家网络。落实“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到2030年为伙伴国开展10万人次培训。05推动科技创新中方将继续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举办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未来5年把同各方共建的联合实验室扩大到100家,支持各国青年科学家来华短期工作。中方将在本届论坛上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愿同各国加强交流和对话,共同促进全球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安全发展。06支持民间交往中方将举办“良渚论坛”,深化同共建“—带一路”国家的文明对话。在已经成立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艺术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联盟的基础上,成立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继续实施“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07建设廉洁之路中方将会同合作伙伴发布《“一带一路”廉洁建设成效与展望》,推出《“一带一路”廉洁建设高级原则》,建立“一带一路”企业廉洁合规评价体系,同国际组织合作开展“一带一路”廉洁研究和培训。08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中方将同共建“一带一路”各国加强能源、税收、金融、绿色发展、减灾、反腐败、智库、媒体、文化等领域的多边合作平台建设。继续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成立高峰论坛秘书处。往期精彩•
2023年10月18日
其他

在“一带一路”播撒北京科创“种子”——写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之际

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是新时代全面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北京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枢纽,“科技创新合作”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北京科技领域始终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发挥首都资源优势和排头兵作用,深化科技创新合作,在共建联合实验室、加强科技园区交流合作、促进国际技术转移、推动科技企业支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繁荣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探寻国际科技合作新模式10月12日晚上9点,位于北京大学内的中俄数学中心,一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术报告正在举行。线上作报告的科学家是来自莫斯科国立大学的阿列克谢·图日林教授。在此前的2022年秋季学期,阿列克谢·图日林还与其他两位同事,不远万里抵达中俄数学中心,开启为期三个月的交流访问。中俄数学中心中俄数学中心,是北京市推动建设的“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之一。为进一步落实“一带一路”国家倡议和《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在2019年制定实施了《“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北京行动计划》。“行动计划”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重、引智引技引资并举、共商共建共享并进,逐步构建北京与“一带一路”沿线及相关参与国家的创新共同体,使北京成为“一带一路”创新合作网络重要枢纽。2020年6月,中俄数学中心正式成立。中心汇聚了北京大学、莫斯科国立大学等两国数学界精英,旨在培育若干国际合作团队,建设数个国际合作基地,打造中俄学术合作的新高地。3年来,中俄数学中心先后举办了150余场学术交流活动,258位中俄优秀数学家受邀作报告。在几何与数学物理、代数与数论、方程与动力系统等研究方向上,双方联合团队产出了多项重要成果,累计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70多篇。瞄准青年人才培养,中心邀请俄罗斯知名高校的数学家开设了20门线上课程,同时,与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签署学生交换协议,开展学生联合培养。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与荷兰莱顿大学共建的中国—荷兰中医药防治重大感染性疾病“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致力于推进中药材及相关产品在欧洲落地,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及相关国家的疫情防控和疾病防治。双方以南葶苈子、南五味子两种中药材为例,建设了欧盟认可的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平台,促进2种以上中药材(配方颗粒)标准纳入德国药品法典,并已在中药材评价标准建立、中医药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在京的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也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合作。北京交通大学参与了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伊朗、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10余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项目或出口产品的技术开发与合作,为俄罗斯高铁、印尼雅万高铁、伊朗德黑兰机场等提供关键技术研究,并与荷兰伊拉斯姆斯大学共建中荷全球供应链和物流研究所。首都创新大联盟积极协助成员联盟大力拓展全球创新资源,参与“一带一路”合作工作,提升国际化水平。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首都创新大联盟成员单位与俄罗斯、马来西亚、巴基斯坦等16个国家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60余项。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与中国―东盟中心联合主办“一带一路”“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专题培训,为东盟国家与中国合作伙伴搭建起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的合作交流桥梁,实现交流互鉴、成果共享,共同应对数字经济的机遇与挑战。科技合作,是“一带一路”发展的核心内容和重要驱动力。北京的科技资源,为共建“一带一路”注入了新动能,是助力未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力量。打造国际科技交流“大舞台”开放合作、共享未来——今年5月25日-30日,2023中关村论坛隆重举行。论坛期间,邀请了包括津巴布韦、纳米比亚、索马里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参会,并组织了南非约翰内斯堡、白俄罗斯明斯克、阿联酋迪拜、新加坡、韩国首尔等海外分会场线上参会。借助中关村论坛等平台,北京积极打造国际科技交流“大舞台”,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科技交流合作。2023中关村论坛期间,“新加坡绿色智能科技论坛”等多场平行论坛,以及“中白智能制造创新发展论坛”等2场海外平行论坛,以特色领域为切入点,围绕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主线,通过主旨演讲、圆桌对话、政策推介等多元方式,加强双边、多边对话,推动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作为2023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之一,第五届国际综合性科学中心研讨会于10月12日-13日在京召开。国家科学中心国际合作联盟在会上发出倡议,呼吁推动全球科技设施平台开放合作,打造开放合作创新生态。也是在此次研讨会上,由白春礼院士牵头,10位院士、专家组织编写的《“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报告——科技创新与科技合作》发布。报告聚焦“健康”“绿色”“数字”“创新”领域,探讨重点发展方向,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助力。“驻华科技外交官创新资源对接活动”,是北京打造的又一项特色国际科技交流活动。截止到2022年,对接活动共邀请到意大利、塔吉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内的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外交官和外国驻华机构代表,通过主题演讲、高端论坛等形式,介绍各国科技发展经验、科技创新资源状况、优惠政策等,有效推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节能环保等领域的国际先进技术与成果“引进来,走出去”。9月2日-6日,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在北京开幕。通过“一带一路”服务贸易合作,有力促进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服务业发展,服务贸易合作也为“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增添新的活力和动力。在2023“服贸会”上,北京科技企业的“数字时代网络威胁应对专家”“纳米闭孔柔性材料”“多模态虚拟人”等项目和产品精彩亮相,吸引了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内的各国参观者的目光。9月14日,在卢森堡举行的国际科技园区协会(IASP)第40届世界大会上,北京获得了IASP2025年世界大会举办权。这是北京第四次获得IASP世界大会举办权。IASP成立于1984年,现有科技园区会员350个,园区企业11.5万家,会员分布于77个国家和地区,是目前全球唯一一个以科技园区为主要会员的协会。北京再次成功申办IASP世界大会,是北京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里程碑,将进一步激发科技园区创新动力,推动与伊朗、葡萄牙、卢森堡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科技园区的交流合作。“北京将为国际科技园区提供更广阔的交流平台和更值得期待的丰硕成果。”
2023年10月18日
其他

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第七次会议,尹力主持

10月16日上午,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第七次会议,审议《北京市以实践教学为主题的“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方案》《北京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北京市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实施方案》等事项。市委书记、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尹力主持会议,市委副书记、市长、委员会副主任殷勇出席。会议指出,我市以实践教学为主题建设“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把准实践教学的主题,确保我市“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要彰显首都特点,用事实、数据和身边的变化说话,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转化为思政课教学的鲜活教材,推动思政课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将“四个中心”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大思政课”建设的强大动能,形成具有首善标准、首都特点、首创精神的全国示范性“大思政课”建设模式。要深化课程改革,强化对实践案例的课堂应用,重点考察学生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加强工作统筹,整合各方资源,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发挥统筹作用,建立校地结对合作机制,强化家庭、学校、社会协同,汇聚育人合力。会议强调,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支持中关村开展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任务,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又一有力政策支持。要以服务科技创新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金融有效支持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促进金融与科技进一步融合发展。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创新型企业的不同需求,进一步优化科创金融产品和服务。发挥好中关村的标杆示范效应,与“中关村24条”和“两区”政策做好衔接、增强合力,形成全国领先的科创金融发展环境,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监测预警能力,有效防控金融风险。会议强调,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要高度重视古籍工作,促进全市古籍事业发展,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新时代首都发展凝聚精神力量。提高古籍保护水平,深入开展古籍存藏情况摸底排查工作,持续推进古籍抢救性修复,完善分级分类保护机制。促进古籍有效利用,提升古籍整理研究和编辑出版能力,深入挖掘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和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推进古籍数字化,抓好数据库开发与安全管理,加强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古籍智能化转化利用。加大古籍宣传普及力度,将阅读经典纳入书香京城建设内容,让古籍出版物走进普通读者。会议还审议了深化北京市属国有文化资产监管体制改革的方案(试行),书面审议了《北京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1—2025年)》《关于促进本市农民增收若干措施》《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经费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
2023年10月17日
其他

近距离 | 走进星际荣耀,探秘商业航天发展之路

走进科技园区,探访科技创新企业和科研机构,感受科技魅力。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政务新媒体推出《近距离》专栏,带大家通过实地探访,与高科技进行亲密接触。今天,我们来到第二十一站: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星辰大海,逐梦蓝天。探索宇宙是中华民族千百年的美好愿望。几十年间,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了跨时代的历史性飞跃。在以“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为特点的航天赛道上,我国航天不仅有喜报频传的“国家队”,同时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民间队”。通过多年的锐意创新、自主研发,这些商业航天企业不断刷新着中国民营商业航天的新纪录,源源不断为中国航天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已成为我国航天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曲线一号遥六(SQX-1
2023年10月16日
其他

一周园区要闻盘点⑤丨北京市副市长于英杰带队到中关村通州园调研座谈;重点任务已部署!中关村分园提升发展有了新一轮三年行动方案

China终极PK总决赛;虚拟投资金额获得第二高的企业,将成为终极PK的黑盒企业,挑战成功,同样可以获得晋级终极PK总决赛资格。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奇鲸科技获得本场大赛冠军,直接晋级Demo
2023年10月16日
其他

习近平在江西考察时强调 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扬长补短固本兴新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

习近平在江西考察时强调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扬长补短固本兴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蔡奇陪同考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江西考察时强调,要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江西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立足江西的特色和优势,着眼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等新要求,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扬长补短、固本兴新,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上善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10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在江西省委书记尹弘和省长叶建春陪同下,先后来到九江、景德镇、上饶等地,深入长江岸线、企业、历史文化街区、农村等进行调研。10月10日至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江西考察。这是10日下午,习近平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考察时,冒雨沿江堤步行察看沿岸风貌。新华社记者
2023年10月14日
其他

技术市场政策权威解读,​4场专题宣讲等你报名!

权威解读技术市场政策助力“三城”科技成果更好在“一区”落地转化4场课堂线上线下,等你报名!活动详情,请看通知关于开展“技术市场政策解读云课堂”的通知各有关单位及企业:为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促进技术市场高质量发展,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联合“三城一区”主管科技部门组织开展4场专题宣讲活动。本次宣讲活动以“技术市场政策解读云课堂”为主要载体,结合各区“科技政策服务包”,市区联合发力,助力“三城”科技成果更好在“一区”落地转化,具体活动安排如下:活动时间及内容活动参与方式创新主体可扫描二维码填写报名表并提交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2023年10月14日往期精彩•
2023年10月14日
其他

张继红:奋力打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阵地

近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张继红在《前线》杂志2023年第10期发表署名文章《奋力打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阵地》,全文如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关心中关村的创新发展,多次对中关村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23年5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3中关村论坛致贺信。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强调,北京要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优势,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持续推进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进一步加快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在前沿技术创新、高精尖产业发展方面奋力走在前列。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根本遵循,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坚持先行先试,坚持创新引领,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充分发挥中关村创新发展的旗帜作用,积极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中关村创新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2013年9月30日,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把“课堂”搬到了中关村。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集体学习时指出:“面向未来,中关村要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度,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为在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10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坚持“四个面向”,坚持“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把中关村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阵地,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优势,推动中关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跨越式发展。持续开展重大先行先试试点,改革“试验田”作用不断增强。颁布实施《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出台促进在京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方案、中关村国际人才20条等一系列先行先试政策,率先落地公司型创业投资企业所得税、技术转让所得税等优惠政策试点,已有约40余项试点政策在全国推广实施。近年来,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报备即批准”、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发展、标杆孵化器培育等方面,出台实施新一批创新举措。2021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行先试改革的若干措施》,部署实施24项重大改革措施,截至目前,国家和北京市已配套出台50余项政策,在中关村示范区核心区先行开展试点基础上,正加快向示范区全域推广,让政策惠及更多创新主体。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原始创新策源能力持续提升。推动国家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壮大,涌现出新一代256核区块链专用加速芯片、长寿命超导量子比特芯片、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超大规模智能模型“悟道3.0”、国内首个自主可控软硬件技术体系“长安链”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在服务“科技抗疫”“科技冬奥”等重大需求中贡献力量,中关村企业200多项新技术在北京冬奥会应用,7款新冠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其中2款灭活疫苗全球供应超过55亿剂。2022年,中关村示范区企业专利授权量9.9万件,是2012年的6.4倍;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2万件,是2012年的11倍。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世界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加速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双发动机”作用凸显,人工智能产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大数据、信息安全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聚集了1800余家企业,2022年创新医疗器械、AI三类医疗器械上市品种和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先进制造、现代交通、新材料、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四大重点产业亮点纷呈,福田康明斯、三一重工入选世界经济论坛“灯塔工厂”,小米“黑灯工厂”成为世界级行业标杆,自动驾驶测试车辆数、安全行驶总里程等居全国前列。2022年,中关村示范区企业总收入8.7万亿元,是2012年的3.5倍,约占全国高新区1/6,10年来年均复合增长达到13.3%。持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科技型企业发展领跑全国。设立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专项资金,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筑基扩容”“小升规”“规升强”三大工程,健全培育和支持服务体系。2022年,中关村示范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万家;年收入亿元以上企业由2012年的1897家增加到2022年的4245家,超千亿元企业从无到有,2022年达到11家;累计上市企业由2012年的224家增加到2022年的487家。涌现了一批硬核头部企业,京东、小米等9家企业入选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93家企业入围国际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拥有独角兽企业102家,独角兽企业数量位居全球前列。优化升级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世界一流创新生态加快形成。不断完善市场化创新创业服务体系,2022年,中关村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5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144个、国家技术转移机构51家。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稳步推进,2022年中关村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318人次,是2015年的9.1倍,占全国近3成。国家相关部委支持建设中关村科创金融试验区,开展并购贷、科技人才贷、认股权贷等重要试点。风险投资持续活跃,2022年股权投资案例1646起,披露投资金额约1613.3亿元,均占全国约1/6。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全球创新网络枢纽地位持续提高。中关村论坛规格进一步提升,习近平主席先后3次向中关村论坛致贺信或视频致辞,指出中关村论坛是“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论坛全球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关村示范区聚集了300多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在海外设立了19个联络处,上市企业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近千家。加快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等合作园区建设成效显著,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挂牌运营,中关村示范区企业累计在津冀地区设立分支机构超过9500家。对新时代科技园区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至新水平
2023年10月14日
其他

重点任务已部署!中关村分园提升发展有了新一轮三年行动方案

10月7日,中关村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分园三年提升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指示精神,推进实施《关于加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分园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等文件,全面推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中关村示范区”)分园提升发展,有力支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行动方案》提出,利用三年时间在中关村示范区分园组织实施新一轮提升发展行动,建立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责任化落实机制,确保行动取得实效,有力支撑“一区多园”高端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确定三年发展目标,明确分园重点提升方向《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中关村示范区各分园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基本形成组织有力、权责清晰、协调顺畅、运转高效的管理体制机制;分园主导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主导产业对分园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作用更加凸显;园区空间承载能力有效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全面加强,创新资源要素进一步集聚,创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国际化水平加速提升;一批重大平台、重大工程、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大活动在分园加快落地。《行动方案》对标《指导意见》里的“八个优化提升”,坚持整体谋划、系统推进,具体细化任务,明确分园提升发展的重点方向。一是着力优化提升分园管理体制机制,做强做优分园管理机构;二是着力优化提升空间集中连片发展质量,进一步引导园区集约节约发展;三是着力优化提升平台公司运营服务水平,实现区级平台公司在各个分园全覆盖;四是着力优化提升产业集群发展能级,持续壮大园区企业规模;五是着力优化提升平台载体建设布局,实现特色产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各个分园全覆盖;六是着力优化提升高端要素资源集聚优势,持续提升园区对科技成果落地承接能力;七是着力优化提升公共服务配套保障能力,促进生产、生态、生活协调发展;八是着力优化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主动链接全球创新资源。部署分园重点任务,实施提升发展具体行动《行动方案》综合考虑各区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发展短板,在引导各分园按照整体提升方向加大改革力度的同时,聚焦分园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一园一策”提出各个分园三年提升发展的重点任务,并结合各个分园自身实际,提出针对性、个性化的行动任务,共部署实施56个具体行动。17个分园均部署体制机制提升行动,在优化重组分园管理机构职能、组建做强区属产业平台公司、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推动改革创新。17个分园均部署产业发展提升行动,按照1个分园原则上布局不超过3个主导产业、1个产业原则上在不超过3个分园布局的原则,在推动分园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聚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等方面持续发力,形成差异化发展态势。9个分园部署空间载体提升行动,东城园、西城园等3个分园盘活利用存量空间资源,丰台园、石景山园等4个分园打造高品质特色产业园,顺义园、平谷园加快空间规划编制。11个分园部署创新生态优化提升行动,朝阳园、海淀园、昌平园、大兴园等4个分园实施国际化优势升级、“类海外”环境建设行动,房山园、亦庄园等4个分园专项部署人才引进、基金设立、应用场景建设等任务,通州园、怀柔园、密云园等3个分园部署承接“三城一区”成果溢出等任务。制定保障措施,确保行动任务见行见效《行动方案》围绕加强组织领导、做好推进落实、加大支持服务、营造良好氛围制定了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中关村示范区领导小组机制作用,统筹协调分园提升发展的重大事项,研究解决工作推进当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做好推进落实。每年开展监测评价,评价结果将作为分园创新发展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对分园提升发展工作推进成效明显的分园,优先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对推进不力的分园,督促进行整改;对整改不力的分园,不再享受市级支持政策。三是加大支持服务。市级相关部门围绕园区发展需求,建立“园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主动做好指导服务和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门支持。四是营造良好氛围。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现场推进会,鼓励分园交流改革提升经验,研讨重大问题,加强信息沟通分享。往期精彩•
2023年10月13日
其他

习近平: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原标题:习近平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李强蔡奇丁薛祥出席10月12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江西省南昌市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2023年10月13日
其他

@北京各科普基地及中小学校,这场活动正在报名中→

@北京各科普基地及中小学校“科普基地-学校”协同助力教师成长培训活动启动研讨会诚邀您报名活动详情,请看通知“科普基地-学校”协同助力教师成长培训活动启动研讨会报名通知北京市各科普基地及中小学校: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科普专项经费支持的“北京特色科技教育课程开发与科技教师能力提升工作”项目,拟于2023年10月-11月期间组织开展“科普基地-学校”协同的科技项目学习课程资源开发和科技教师能力提升系列培训活动(本期共一场启动研讨会和四场培训活动,每场培训半日-一日),培训不向参与人员收取任何费用。活动将充分发掘北京市科普基地的优质科普教育资源,拓展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资源和场景,增强科普基地服务青少年科技素养培养的质量,提升科普基地教师与中小学教师能力。活动启动研讨会1.面向群体基地科普工作部门负责人/核心成员、中小学校科技处/课程建设部门/校外活动部门的负责人/核心成员、中小学科学类学科教研员、对后续活动感兴趣的中小学科学类教师2.会议时间2023年10月19日14:00-17:003.会议地点线下:北京师范大学南院京师科技大厦A座15楼1503线上:腾讯会议(会议号:996-526-961)4.会议议题整体介绍四场培训活动的设计思路与组织方式、交流讨论基地和学校对于培训活动的需求和期待、商议承办单位并后续安排5.报名方式请各单位推荐基地科普工作部门、中小学校科技处/课程建设部门/校外活动部门的负责人/核心成员、中小学科学类学科教研员等参与研讨会,并请参与人员填写下方的报名链接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报名信息。报名链接:https://www.wenjuan.com/s/EnERZj3/#扫码报名:往期精彩•
2023年10月13日
其他

高精尖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北京已培育2个万亿级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作为全国首个提出高精尖产业构想的城市,北京已经培育出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以及医药健康等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昨天,《北京高精尖产业创新生态指数报告》发布。北京高精尖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综合得分逐渐提升,高精尖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2023年10月13日
其他

创事纪 | 告别“白色污染”,看这家中关村企业以生物造万物

聚焦前沿科技,展现中关村示范区企业风采,“创新创业中关村”微信公众号开设原创专栏《创事纪》,展示企业科技产品,讲述企业创新创业故事。“以生物造万物”的合成生物学是当前产业界炙手可热的赛道。合成生物产业的核心是将现代生物技术和数据科学相结合,设计和改造特定的生物细胞,使其成为合成各种物质材料的“细胞工厂”。可以说,合成生物学是属于未来二十年的“天工开物”,它是一种可以实现新分子、新材料创新的先进制造技术,以此来打破石化行业创新停滞的困局,以满足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来自中关村的北京蓝晶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晶微生物”)是一家基于合成生物技术进行分子与材料创新的企业。作为国内合成生物学领域的领军企业,蓝晶微生物致力于设计、开发、制造和销售新型生物基分子和材料,其中以海洋降解天然材料——蓝晶™
2023年10月12日
其他

19个合作需求发布,2023京港技术供需对接会暨第六届“京港青创杯”香港专场举办

2023京港技术供需对接会暨第六届“京港青创杯”香港专场于10月10日下午在京港两地会场举办。本次对接会是在“京港科技协同创新平台”下开展的供需对接活动,在北京与香港设立双会场,切实推动京港两地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助力京港两地企业加速发展。本次活动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香港贸易发展局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主办。活动现场不但发布了19个方向的创新技术或科研合作需求,还进行了5个京港科创项目的技术分享。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一级巡视员侯云,香港贸易发展局华北、东北首席代表陈嘉贤等领导出席活动并致辞。香港驻京办首席贸易主任杨翠萍、香港投资推广署投资推广副总监李明茹、京港地铁工程总管刘其明、三博脑科医院副院长周健等嘉宾现场出席活动。两地会场共计约160家企业200余名观众到场参会,约700余名观众通过线上平台观看。侯云在致辞中表示,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自2021年启动“京港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工作以来,已推动京港两地开展科研合作11项,市场合作21项,金融合作5项,为80余家京港科创企业提供政策解读与咨询服务。在年底的京港洽谈会科技专场中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还将与香港科创界、投资界的同仁围绕创新技术和科技金融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应用开展交流与合作,并将推动一批京港科创合作项目签约,诚邀京港两地科创界的朋友可以共同参与,共话合作。陈嘉贤表示,京港供需对接会是一种集中展示需求的方式,希望通过这个活动吸引京港两地企业开展市场合作,搭建优质的交流平台。随后,中关村京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中心常务副总经理张凯向与会观众介绍了“京港科技协同创新平台”的相关情况。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绿色生活与创新部总经理都永海分享了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科创发展情况,并详细介绍了香港智慧城市领域的创新需求,希望中关村科创技术可以参与解决香港城市管理问题。在供需对接交流环节,共邀请了京港两地9家机构现场介绍了19个方向的创新技术或科研合作需求。(点击图片,放大查看)技术分享环节,香港高迪飞有限公司的“基础设施智慧监测解决方案”、香港库瓦有限公司的“人工智能物联网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北京爱化身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元宇宙智能科技服务解决方案”、中则科创技术有限公司的“ZKC一站式云原生机器学习平台”以及几何科技有限公司的“基于先进传感器的居家健康检测与管理系统”等5个京港科创项目进行了分享。往期精彩•
2023年10月12日
其他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审议通过《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 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等

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和《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
2023年10月11日
其他

开讲啦!2023中关村国际讲堂10月专题培训班邀您报名

各创新创业主体2023中关村国际讲堂10月20日、10月26日两期专题培训班开始报名啦一起来看看吧各创新创业主体:中关村国际讲堂是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立足提升创新创业主体国际化发展能力,服务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创新成果全球应用、增强机构国际创新交流合作的重要工作安排。中关村国际讲堂创办于2013年,已连续成功举办9年,助力企业扩大了国际视野、提升了国际化发展能力、扩大了国际市场。2023中关村国际讲堂10月两期专题培训班已准备完毕,真诚期待您的参与!10月专题培训班安排(一)主题第一期:企业跨境投资及境外上市第二期:企业技术出海与跨国技术转移(二)时间10月20日、10月26日,下午13:30(三)地点清华园紫荆会议中心(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号院清华科技园科技大厦b座1层)(四)课程安排NEXT(五)报名方式欢迎京津冀区域创新主体报名入班,参加学习讨论。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报名信息,我们将根据您的报名信息,安排工作人员联系您!为保证授课互动性与课程质量,9月起讲堂将以线下为主,不提供直播频道,后续我们将在课程结束后上传部分录播视频以供大家学习,您可以关注“科威国际COWAY”视频号学习相关课程。(六)答疑如果对2023中关村国际讲堂有任何疑问或想要了解的内容,或是对我们的建议意见,请致电或邮件联系我们的负责老师。电话:010-62795180转303邮箱:nancy@ittc.com.cn
2023年10月11日
其他

中关村综保区政策解读小视频,你想问的都在这!

作为全国首家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有保税、免税、退税、免证等惠企政策下面就跟随小视频的讲解详细了解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的惠企政策吧↓↓↓往期精彩•
2023年10月11日
其他

风采一线⑧|规划处:赓续前行,全力投身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编者按:为激励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系统党员和干部职工担当干事热情,充分展示党员干部珍惜机遇、直面挑战,担当作为、攻坚克难的精神,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政务新媒体开启“风采一线”专栏宣传,引导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先进,争先创优,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奋斗姿态,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第八篇: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发展规划处的故事。团队小档案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发展规划处(以下简称规划处)深入贯彻上级决策部署,坚持党建引领强根基,牵头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落实推广、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方案编制、“一计划两规划”统筹实施机制、市科技战略咨询制度建设等重大任务,因工作业绩突出,2022年被评为“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团队事迹规划处以党建促业务推进、以业务促党建提升,将“抓战略、抓改革、抓规划、抓服务”落到实处,强化工作作风的“硬朗”,持续增强党员干部敢啃硬骨头“干成事”的责任意识,努力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贡献力量。坚持党建引领强根基,以党建促业务推进规划处强化责任制落实的“常态”,持续增强党员干部“想干事”的自觉。一是坚持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深入基层开展“求是”对话,围绕重点调研课题,积极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深入企业了解发展现状与需求,梳理形成问题清单及对应优化措施;开展调研联学党日活动,与部市区部门开展联学联建活动,邀请智库专家参与研讨交流;创设青年党员讲堂,围绕《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论述摘编》《论党的自我革命》等书籍开讲,开展“青年说党史”,推动学习教育入脑入心。二是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常态化。形成月初支委会、月中党日活动、月末处务会、季度支部全体会,以及半年支部书记讲党课等有机联动,实现处室阶段重点工作有共识、内部信息有互通、思想动态及时了解、不足问题及时检视。三是坚持践行上级最新决策“微行动”。定期集中学习党中央以及市委最新决策部署,创设“支部党员群”等学习平台,形成线上线下互动互联的党员学习平台。规划处强化能力培养的“实招”,持续锤炼党员干部更多“能干事”的本领。一是坚持亮点工作复盘机制。结合全市重点工作以及工作亮点,复盘推演,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引导互相启发思考、总结,共同提升工作能力。二是坚持“一人一方向”跟踪机制。围绕市领导交办重点研究、规划布局及落实、战略领域研究三大方面部署10余项研究任务,处内明确到人,“以管促研”,既要服务研究任务推进,又要深入参与课题,党员干部合作撰写的相关研究成果曾先后获得全市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以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是坚持“微积累”“微分享”活动。突出“每日有梳理、每周有心得、每月有总结”,引导党员干部日常交流“微积累”习惯,促进合作提升。规划处强化正风肃纪的“严肃”,牢牢把住党员干部“不出事”的底线。一是明确职责压实廉政责任。实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全程记实,全体人员签订《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做到管理工作拓展与党风廉政建设职责延伸并行。二是完善内控机制严明规矩纪律。强化内控制度,梳理内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从源头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三是专题学习研讨加强廉政教育。定期组织观看贪腐案件等警示教育专题片,通报委系统违法违纪案件,运用身边人身边事提醒教育警示,促进党员干部自觉提高廉洁自律意识。四是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机制。组织研究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加强意识形态的主动引导和风险防控工作。奋楫笃行,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谋划蓝图在委党组坚强领导下,按照部市有关部署,提前布局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顶层设计,谋划未来战略方向和重点,编制《“十四五”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战略行动计划》与《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围绕“全市一盘棋”统筹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相关规划落实落细。建立部门协同、市区联动的落实机制,扎实推进规划任务落地。会同有关部门成立部市工作专班团队,研究编制《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方案》,坚持“边研究、边访谈、边调研、边沟通”等工作原则,围绕“世界领先”目标,突出目标导向、使命导向、问题导向,系统谋划新发展阶段下中关村创新再出发的纲领性文件。倾注全力,推进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加快落地规划处牵头,会同委内处室,积极对接部、市、区相关部门,有力、有序、有效推动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政策落地,国家和市级配套政策先后出台50余项,推出100%加计扣除、递延纳税期限、基础研究税收试点、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等一批突破性政策措施。让众多创新主体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红利,用改革落实落细让中关村改革创新“金名片”越擦越亮。同时,规划处进一步深入落实国家创新发展和深化改革总体部署,研究提出下一批先行先试改革若干政策建议,为中关村创新发展进一步扫清政策障碍持续发力。多措并举,落实重大科学决策咨询制度规划处牵头,落实市政府要求,推动成立北京市科技战略决策咨询委员会。制定《北京市科技战略决策咨询委员会工作规则》与《北京市科技战略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工作细则》等制度性文件;举办系列主题沙龙活动,组织专家委员协同部门委员围绕高水平及自立自强、高质量科技供给、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和高效能创新生态和治理,启动近三十项重点决策咨询课题研究,先后报送多篇科技决策咨询专报,获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智力支撑。规划处还积极发挥中关村企业家顾问委员会智力支撑作用。组织企业家对《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中关村示范区“1+5”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建言献策;调研形成《新一轮疫情下中小企业经营困境》报告,提出相关应对措施纾解企业困境,助推创新创业发展的举措建议。集聚优质资源,组织开展“经纬科创汇”项目,赋能科学家创业。规划处联合首都高端智库拓宽科技战略研究领域,持续优化国外科技政策跟踪研究工作体系,形成“每日实时跟踪、双周科情速递、每月专题分析”成果报送机制。围绕“十四五”时期规划统筹、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等开展重点专题研究,一年多来,报送研究专报、信息百余篇,其中30余篇被北京办公室简报、“两刊”信息采纳,10余篇专题报告、信息获市领导批示。此外,规划处还不断强化服务基层工作,持续激发党员干部“为民办事”热情。疫情期间,派遣处室干部下沉社区参与疫情防控,全员积极参加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为创新主体送改革政策解难题,努力为创新主体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开展宣讲活动,使创新主体对相关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党员干部参与国家重要活动并做好市政府专家咨询委员观礼组织服务,相关保障服务工作获委党组通报表扬。往期精彩•
2023年10月11日
其他

尹力到高校联系点清华大学调研,强调积极融入新时代首都发展,在教育强国建设中争当表率

10月10日下午,市委书记尹力到高校联系点清华大学调研。他强调,清华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和对清华大学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推动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不断提升办学质量水平,积极融入新时代首都发展,在教育强国建设中争当表率,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了解集成电路学科建设情况IC装备超精密机械及测控实验室以高端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和核心零部件研发为主要研究方向。尹力察看实验室科研成果,详细了解技术研发进展。随后来到集成电路学院了解学科建设情况,察看代表性研究成果展示。他指出,要瞄准国际前沿,从国家发展需要和产业需求出发,汇聚多学科资源,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清华贡献。各相关部门和海淀区要全力支持学校创新发展,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随后,尹力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清华大学服务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有关情况介绍和教师代表发言,感谢清华大学长期以来对北京工作的大力支持。他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5月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深刻阐释了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怎样建设教育强国重大课题,并对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对清华大学十分关心、寄予厚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两次来校考察,勉励学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希望大家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尹力强调,清华大学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基础研究深厚、学科交叉融合。希望清华大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和支持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上发挥更大作用,深度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发展,继续主动承接重点科研任务,多出原创性、引领性成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加强原始创新、基础前沿探索,建好创新平台,突破更多“卡脖子”技术。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上发挥更大作用,把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科研优势与北京高精尖产业优势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校市合作,加强与在京科技企业对接,深化产学研融合,推动科研成果在北京落地转化,强化京津冀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为地区发展塑造新动能新优势。在引进国际化人才上发挥更大作用,面向全球引进战略科学家、高水平科技人才和团队,打造世界顶尖人才聚集的高地,成为北京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重要平台。清华大学学科齐全,很多学科在国内具有突出优势,也契合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希望清华大学发挥学科优势,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文化建设、生态环境、社会民生等方面全方位支持北京发展。尹力要求,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继续在加强高校党的建设上当标杆。以钉钉子精神打好党的政治建设攻坚战,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持续巩固和深化主题教育成果。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坚决守好意识形态阵地,确保校园安全稳定。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希望广大青年师生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奋发有为、不负韶华,在新征程上书写无愧于国家、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自己的青春华章。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校长王希勤,市领导游钧、赵磊、于英杰参加。往期精彩•
2023年10月11日
其他

北京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等事项

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等事项市长殷勇主持会议10月10日下午,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等事项。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主持会议。会议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新时代首都发展的根本要求。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加快推进“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紧紧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持续强化创新发展内生动力,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大民生服务保障力度,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扎实推进区域间协调发展,加快形成具有首都特点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以实干实效交出高质量发展优异答卷。会议研究2022年度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绩效评价工作情况时指出,对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开展绩效评价,是完善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机制、规范投资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制度。要不断提高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绩效管理能力,进一步优化考评指标体系,增强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和约束力。更加注重结果导向,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将评价结果作为完善工作的对照,持续提升政府投资质量效益,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会议听取智慧城市建设重点任务工作进展及第三季度“月报季评”情况汇报时指出,要坚持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思路和总体框架,深化规划管控、平台支撑、数据治理三大工作体系,夯实“七通一平”等数字基础设施,以“京通”“京办”“京智”为牵引,推动“一网通办”惠民服务便捷高效,“一网统管”城市治理联通协同,“一网慧治”科学决策精准智能,深化创新场景开放和技术创新产业培育,全面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水平。要完善数据治理体系,推动数据汇聚、开放、共享和利用。统筹发展和安全,严格落实部门主体责任,加强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建设。会议研究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分园创新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年度评价结果时指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北京的金字招牌,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阵地。要把各分园建设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找准自身定位、明确竞争优势,进一步优化管理体制机制,盘活空间资源,提升园区管理水平,持续培育特色创新产业生态,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高品质科技园区。会议研究《北京市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3年)》时指出,要按照国家有关要求,结合北京实际,全力抓好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进一步明晰行政权力边界、规范行政权力运行,营造公平高效的营商环境,激发经营主体创新创业的动力活力。各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密切配合、协同联动,加快行政许可实施规范、办事指南等编制工作,做好政策解读宣传,推动行政权力规范高效运行。会议听取有关安全生产事故情况汇报时指出,安全生产和火灾防范须臾不可放松,必须警钟长鸣。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按照“三管三必须”的要求,压实单位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属地管理责任,紧盯基层一线,确保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每名员工。要深入开展火灾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和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加快推进各项硬措施落实落地,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要严格事故倒查追责,加大典型事故案例曝光力度,形成有效震慑警示。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往期精彩•
2023年10月11日
其他

邀您报名,这场前沿科技沙龙聚焦再生医学与高端医疗器械

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是国家级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平台——中关村论坛的赛事板块,由教育部、科技部等部委和北京市政府全程指导,旨在密切跟踪前沿科技发展趋势,按照“全球邀约、自由探索、公开路演”的方式,集聚拥有国际领先前沿技术的企业和团队,打造国家级高水平国际前沿科技竞技交流平台,构建更加有利于前沿科技发展的创新生态。中关村前沿科技沙龙作为大赛的活动之一,已成为各前沿领域创新项目交流、展示、互动的主要平台。为提升我国医学前沿领域原创水平,加快再生医学等生物治疗前沿技术的转化落地,现计划于2023年10月19日举办中关村前沿科技沙龙再生医学与医疗器械专场活动。中关村前沿科技沙龙再生医学与高端医疗器械专场活动旨在围绕免疫细胞、干细胞、组织工程、基因工程、生物材料等再生医学领域,瞄准医药健康、高端医疗器械、数字经济等前沿科技新趋势,选拔一批全球首创、世界领先的前沿技术初创团队和企业,推动再生医学优质科研成果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国际再生医学产业园转化落地,有力支撑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01时间2023年10月19日,下午14:00-17:1002地址中关村医疗器械园下沉广场多功能报告厅(大兴区生物医药基地永旺西路26号院)03活动主题自由探索
2023年10月10日
其他

9700余家分支机构,中关村科技企业这样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滔滔运河水,奔腾润两岸,科技创新是最闪的浪花。记者国庆节前夕走访发现,京津冀三地创新突破“做闯将”,产业协同“一条链”,优化营商环境“见真章”。科技“振翅”助力腾飞“新两翼”天安门向东20余公里,北京城市副中心重大工程建设不停工。在即将对公众亮相的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中,北京艺术中心建设难度最高。9月27日晚,北京艺术中心音乐厅举行首场测试演出。一曲《大厦落成》序曲在剧院中回荡,一流声学效果令人惊艳。“极致的视听场景,绝不能有管线运行的杂音‘入戏’。”北京建工集团项目总工程师付雅娣说,建设者创新编写建筑版“查重软件”,确保设备设施不越“声学红线”。“坚持创新驱动,尊重科技、尊重人才,是城市副中心建设应有的精神气质。”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胡九龙说。天安门向南100余公里的河北雄安新区,“城市大脑”高速运行、智能化场景梯次亮相,边缘计算等算力设施托起云端上的“未来之城”。走进雄安城市计算中心,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划分为综合数据平台、物联网平台、视频一张网平台以及CIM平台四个板块,科技感扑面而来。“数字城市发展离不开算力支撑。”中国雄安集团雄安云网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袁晓东介绍,这里规划安装3600多台服务器机柜,将连接雄安新区每一个传感器,不仅分秒记录建设进程,更保障新区到2035年数字城市建设算力需求。今年8月底,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正式揭牌运营。未来,这里将重点围绕空天信息、现代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等高新细分领域,加速集聚创新要素。“科技创新已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变量。”北京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累计9700余家,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超2300亿元。精细“落子”蓄能产业高精尖国庆节前夕,入驻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的易度河北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内,工作人员操作手术机器人,将导管、导丝送入模拟人体动脉血管。今年3月,公司研制的“脑血管介入手术辅助操作系统”获批上市,实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医疗装备系统产业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团队主导研发的项目,由易度科技在河北保定实现产业化。这是京津冀布局高精尖产业的生动写照。”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负责人张曙光说,作为中关村在京外设立的首家创新中心,该中心运营8年多来,已吸引360余家科技型企业入驻。在位于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科芯(天津)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让天下没有难种的地”几个大字格外醒目。公司董事长胡建龙向记者展示的操作界面上,大棚内的气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一目了然,数据上传到算法中枢后,经过大数据分析,能形成种植建议、预估产量。“公司来到天津后,营收不断上涨,去年已突破1500万元。”胡建龙说。产业加速融合,京津冀地区创新成效显著。北京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京津冀三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达到1117家,培育带动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000余家。优化营商环境同塑科创“软实力”推动区域营商环境均衡优化,京津冀三地携手同行,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软实力”。位于河北石家庄高新区的河北智昆精密传动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工业大学合作攻关,打破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技术垄断,实现高精密减速机国产化,成为北京科技成果在河北孵化转化的成功案例。为吸引更多京津人才、技术、成果等高水平创新要素向石家庄集聚,石家庄制定措施,支持该市企业以技术转让和技术许可方式吸纳京津科技成果,最高补助50万元。“真金白银的支持让我们有更多底气开展研发。”智昆科技董事长陈绍龙说。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河北省持续推进审批便利化改革,推动1171项事项实现“全流程网办”,网办率达82%。今年1到8月,河北省新登记经营主体97.83万户,同比增长22.44%。筑巢引凤的故事也在天津滨海新区上演。“我们来考察的当天就决定落户,当月就办理了工商注册手续。”天津威努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总监王方立说。数据显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企业已突破4600家,累计注册资本金近2000亿元。在北京,今年发布的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中,首次将京津冀营商环境一体化发展作为单独篇章,从区域协同发展角度进行系统谋划,围绕商事制度、监管执法、政务服务、跨境贸易、知识产权等5个方面,提出27项任务,共同营造京津冀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加强区域商事制度协同改革,推进电子营业执照三地互认互通;强化京津冀政务服务合作,新增19项“跨省通办”事项……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正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往期精彩•
2023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