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成效如何,这场发布会告诉你!


4月26日下午,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新闻发布会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新闻中心召开。会上,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介绍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总体情况。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二级巡视员张志松,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昂,海淀区常务副区长岳立,未来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昌平区副区长柳强,怀柔区政协副主席、怀柔科学城管委会设施平台处处长杨昊天,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彭锐锋分别介绍科技成果转化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许心超在介绍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总体情况时指出,北京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化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打破科技成果转化堵点,为北京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3年,北京技术交易实现“双突破”,全市认定登记技术合同突破十万项,成交额突破8000亿元大关。2024年一季度,全市认定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090.9亿元,同比增长10.3%。“三城”落地“一区”技术合同成交额9.7亿元,同比增长93.8%;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190.7亿元,同比增长106.5%。


这一系列成效的取得,首先得益于全市持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法规体系:一是健全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律制度保障;二是开展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三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其次得益于较为完备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体系:一是建立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议事协调机制并设立联席会;二是建设各类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提升转化效率;三是打造技术经理人队伍;四是设立科技创新基金,助力小微科技企业发展;五是开展中关村“火花”系列活动,促进供需精准对接。


许心超进一步指出,刚刚开幕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通过技术交易板块为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等搭建了交流合作平台,持续打造“全球买、全球卖”的技术交易盛会。


近年来,北京市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举措,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打通转化难点堵点,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围绕下一步北京市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举措,张志松表示,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将从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落实、强化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各区转化承接配套能力、推动“三城一区”协同联动、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社会氛围5方面入手,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北京这片创新沃土实现从1到100的突破。


李昂介绍了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多措并举、贯彻落实《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的情况。2023年度,北京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实现科技成果转化409项,合同金额15.4亿元,成果转化项目数及合同金额均创历史新高。其中,大力推进医学创新和成果转化改革,2022年10月,北京市启动天坛医院和安定医院医学创新和成果转化改革试点工作。目前,转化研究院已为天坛医院4个项目、安定医院5个项目,通过科技成果使用权作价入股的形式成立了5家公司。首批9个项目总计孵化推进15款创新医疗器械、体外诊断、创新药和数字疗法产品。本月,市卫生健康委已启动第二批试点工作。


岳立介绍了海淀区科技成果转化总体情况。2023年海淀区技术合同登记6.5万余项,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3550.4亿元,输出额度位居全市第一位,占全市四成。2017年,海淀区联合区内领军企业,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申请,共同成立了海淀原始创新联合基金,在全国范围内首次采用“企业-区-市”三级共同出资方式,出资比例分别为1:1:0.5。联合基金依托自然科学基金的品牌和优势,采用企业“提问题”,遴选优势科研力量“做答案”的方式,解决区内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共性瓶颈问题和基础前沿问题。至今海淀联合资金累计出资2.764亿元,资助了428个项目,转化了一批前景好的公司。


柳强介绍了昌平区科技成果转化情况。昌平区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创新成果转化机制体制,完成未来科学城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生命园管理体制改革升级,建立央企推进会、沙河高教园理事会等机制,形成全域服务科技创新的合力。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畅通“基础研究-应用研发-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围绕高精尖产业领域,聚焦研发、中试等关键环节,搭建高水平专业平台,为创新成果落地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加强创新政策保障,系统构建“1+1+N”的创新政策体系,出台产业政策措施34项,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近期,昌平区将出台《昌平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办法》,包括5个方面14条举措重点支持医药健康、先进能源、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等高精尖产业企业以及在昌高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事业单位的创新成果转化。


杨昊天介绍了怀柔区及怀柔科学城科技成果转化情况。自2017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联合批复至今,怀柔科学城城市框架扎实起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成效初步显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加速形成;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初具规模;国际影响力逐步增强;科学设施开放共享成效显著。目前,怀柔科学城已累计产出200余项重大科技成果,形成重大发明专利263项。2023年,科技部等十二部门印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 加快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要推动怀柔科学城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为了高标准推动这项任务的落实,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和怀柔区人民政府联合设立了“北京自然科学基金-怀柔创新联合基金”,强化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提升企业的原始创新能力,加速科技创新、人才成长,为怀柔科学城、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提供源头支撑。


彭锐锋介绍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成果转化情况。近年来,经开区锚定首都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的功能定位,不断深化与“三城”协同联动,加强与高校院所对接合作,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近三年累计承接“三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超过500项,区内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技术合作超700项,技术交易额达7.8亿元。近期,为进一步强化金融赋能科技创新,支持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经开区探索设立了种子基金。基金秉承“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原则,是一支由财政资金出资设立的专门投资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企业的市场化子基金。此外,经开区每年安排4亿元科技创新专项资金,以股权投资形式支持创新型企业接续发展。截至目前,已成功支持了近80家硬科技企业,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往期精彩

• 突破!中国首个Sora级视频大模型发布

• 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平行论坛在布鲁塞尔举行

• 北京在全球百强科技集群中名列第四

• 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50人论坛举办

• 中国将成世界未来产业重要策源地



出品丨创新创业中关村编校丨张涛公众号又改版了,怕你们找不到我们建议大家将「创新创业中关村」设为星标★(安卓用户可设置为「置顶」)

点点分享点赞在看,给我充点儿电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创新创业中关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