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架的呼召(克罗尼)
“你们蒙召原是为此,因基督也为你们受过苦,给你们留下榜样,叫你们跟从他的脚踪行。”(彼前2:21)
在生活中,即使按照标好的旅游标记前行,你的安全也不会有绝对的保障。但是上帝已经把基督的脚踪向你显明。不要走属世的道路,不要去满足彼得在同一封使徒书信中所提到的“外邦人的情欲”。基督曾一次次地拒绝了撒但用来诱惑他的世界之道。多萝西·赛耶斯在她名为《生而为王的人》戏剧中,想象有个名叫巴鲁克上校的爱国者,他在凯旋进京的前一天晚上,要求基督从驴驹和拴在马棚里的战马中任选其一。他许诺说,如果基督选择马,就会有一千个拿着长茅跟随他进城;如果基督选取驴驹,他只能独自前行;巴鲁克将会继续等待一个更勇敢的救主。
基督的脚步是按照天父的呼召,一步步地迈向苦难和十字架。“因为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可10:45)他呼召门徒走同样的路,“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因为凡要救自己的生命,必丧掉生命;凡为我的福音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可8:34,35)
在引向死亡的呼召中,会有什么职业性的向导吗?当然死亡不可能是一个呼召,而是使所有的呼召终结。
人从其它各种的道路上转回,来跟随基督的脚步,基督的呼召是走向死亡的。这是天父赐给他的杯。他是伤心的人,常常忧伤。然而基督受苦并不是为了荣耀苦难,他受死也不是为了使“死亡冲动”圣化。他也不是呼召门徒去做一个受难的愚人,不为任何目的,毫无羞耻感地招揽一切攻击者的辱骂。
基督的受苦是有目的的。在同一段经文中,彼得提醒我们,我们的主自己“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使我们既在罪上死,就得以在义上活。因他受的鞭伤,你们便得医治。”(彼前2:24)
基督的受苦是救赎性的,并不是因为受苦本身是救赎性的,而是因为基督本身是救赎主。他所受的苦难是为别人受的,他不需要经受苦难来涤除罪,他是替罪人受鞭伤,使罪人得医治,他替罪人死,使罪人得生命。
他受难的目的完全成就了。当以赛亚描述主受苦的仆人的时候,没有描绘一幅痛苦忧伤的画面,而是讲述了受苦者的胜利。“耶和华以他为赎罪祭。他必看见后裔,并且延长年日,耶和华所喜悦的事必在他手中亨通。”(赛53:10)
为了将来的喜乐,基督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看轻了羞辱。他的呼召就是忍受这些苦难,进入他的荣耀里。
因此,他以王族的尊贵经历了苦难。他的沉默是威严的。希律、彼拉多、罗马士兵和各各他的人群,他们不论是用威胁,鞭打还是嘲笑,都不能战胜他的温顺。他们自己成了可鄙的人,而不是基督。
这就是彼得所见的尊贵的受难,这就是基督给我们留下的榜样,我们可以跟随他的脚踪而行。彼得用了一个很形象的词:“榜样”,是指学生用来描摹的范例,一笔一画引导初学者。彼得不能忘记那无罪的受难者的注视,他没有寻求复仇,而是把自已交托给那按公义施行审判的上帝(彼前2:22,23)。
在我们没有准备好跟从救主的脚踪之前,讨论基督徒的职分是徒劳无益的。当初如果职业顾问约见西门彼得,就会让他离开钓鱼行业。他的带领的恩赐浪费在了小渔船上。但他们不会推荐彼得追随拿撒勒人耶稣,从事这种被人视为宗教极端分子的行业。献身于这样的事业,可能会导致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而彼得也确实死在十字架上。
从十二使徒到我们当代的传教士,基督教会的历史是“浪费”生命的历史。基督徒也许会列出他个人所有的财产和他所喜爱的东西,但他把这一切都抛弃在基督脚前。他所寻求的不是满足,而是支出,他不把自己的生命视为宝贵,只是交托给基督。他的目标超越了坟墓;他来自天上的呼召的冠冕存留在复活的救主手中。
然而十字架的呼召并不是引向毁灭、弃绝和挫折的呼召。只有当天父的时间到了,基督在公众面前的服事该结束的时候,他才走向十字架。同样,上帝对我们的呼召也是有目的的,他赐给我们一个需要完成的使命。
我们的使命是天国的使命。跟随基督的脚踪的事奉必须是在他的国度里的事奉。这一事奉仍然是十字架的呼召,因为基督的国还没有在荣耀中降临。当耶稣开始他在世上的服事的时候,他继续宣告他的前驱者施洗约翰的话语,“日期满了,上帝的国近了!你们当悔改,信福音。”(可1:15)
在旧约的应许中,弥赛亚的到来和上帝公义统治的降临是联系在一起的。当然,先知明确地承认,上帝是创造天地的上帝,他是历史的主宰,他的主权统治万有。但是,他们宣称上帝拯救的大能就彰显在救赎的顶峰阶段。以赛亚用禧年的比喻对此加以描绘。上帝的子民的宗教历法是由一系列的“七”组成的:第七天是安息日,第七个月是宗教节期,第七年是安息年。七个七年过去,第50年的时候,律法就提供了一个复兴和释放年。债务都一笔勾销,被囚的都出监狱,每个人都在以色列的土地上得回自己的产业。以赛亚用这些话语描述了最后的救赎(赛61:1-23)。上帝的恩年将会由上帝所膏抹的人宣布出来。他会医好伤心的人,使被囚的得自由,被掳的得释放。
耶稣来到拿撒勒的会堂,他从以赛亚书中宣讲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教训。他在故乡那些熟悉他的人中间宣布:“今天这经应验在你们耳中了。”(路4:21)
因为日子已经满了,主已经来了,禧年的号角吹响了。上帝的国已经降临了,真正的王已经来了。基督能够藉着上帝的国赶鬼,他已经胜过了那个壮士——撒但(太12:28)。他的门徒不像约翰那样禁食,因为新郎自己与他们同在。在他的面前,天国的盛筵就要开始了(太9:15)。当样样都齐备,筵席摆开的时候,现在仆人一定要去邀请人来赴宴,不要再托延或推辞。(路14:17)
然而,先驱者约翰却陷入困惑的痛苦中。他曾在沙漠中为即将到来的主预备属灵的道路,预言自己给他提鞋也不配的主的降临:他说,上帝审判的斧子已经放在了树根上;当那将要来的来了,他要用火施洗(太3:10-12)。
但是,约翰被希律下在监里。在那里他听到了基督施行神迹医治众人的消息。如果这就是基督,为什么他不举起审判的斧子?在上帝悦纳人的恩年开始之前,上帝不先复仇了吗?(赛61:2;路4:19)
于是,约翰打发门徒带着令他困惑的问题去见耶稣:“那将要来的是你吗?还是我们等候别人呢?”(太11:3)
耶稣把约翰的门徒留在身边,见证他医治的神迹,然后打发他们回去向约翰讲述这些神迹,使他确信先知的预言必要应验。
上帝恩典的奇妙几乎超过传讲神国之道的人所能承受的。然而,如果基督像约翰期望的那样,举起审判的斧子,就没有一个能剩下的,因为所有的人都犯了罪。上帝差遣他的独生子,在日期满足了的时候临到,忍受审判的击打,而不是来施行审判。上帝恩典的国度的救赎大能,必在上帝荣耀的国度的审判之前显明。
或者以基督君王的职分来说,基督第一次来是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第二次来将会依照天父赐给他的权柄向全地施行审判。在这期间,他救赎的福音会被传遍地极。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复活的主从天上赐下圣灵来。
简单地说,当基督在忍耐等候的时候,当人们被从世界各地请来赴上帝的盛宴的时候,基督的呼召降临了。基督已经进入他的荣耀里,但他呼召我们参与他的受苦。我们不能为他人受苦担当他们的罪,但我们必须为别人的缘故受苦,因为所有的这些人将要组成基督的身体——他的教会。
保罗把这件事描述得很简洁:“我虽是自由的,无人辖管,然而我甘心做了众人的仆人,为要多得人。”(林前9:19)在保罗的谦卑中没有奴性,有的只是对目的的执着。保罗就像末世马上就要临到那样活着。
正如希伯来书的作者所说的那样,“我们在这里本没有常存的城,乃是寻求那将来的城。”(来13:14)天国对于基督徒的呼召有她自己的特点。基督徒在世人的城中是外乡人和朝圣者,他走出营帐,忍受基督的耻辱。
正是因为基督的国度要求绝对的委身,门徒必须听从他的呼召,“‘你们务要从他们中间出来,与他们分别,不要沾不洁净的物,我就收纳你们。我要作你们的父,你们要作我的儿女。’这是全能的主说的。”(林后6:17,18)
世人的城市需要偶像崇拜。偶像崇拜的要求也是全方位的,所有的人都必须在它的标记面前顶礼膜拜。当宗教支持国家、政党或机构的主张的时候,就会受到宽容。但是那些宣称“我们听从上帝而不听从人”的人,总是被当作叛国者定罪,或被视为外邦人流放。
然而基督的呼召不仅仅是使一个人从世界中分别出来,它也把这个人差派到世界中去。在上帝之国的此时此刻,我们只是朝圣者而已,因为基督统治的圣山是在天上的锡安:但在上帝之国的使命中,我们是大使,因为我们受国王的派遣,到背叛他的国度去传讲和平的条款。
基督所说的“来”,使我们与世界分别,归向他的名;基督所说的“去”,就是差遣我们奉他的名到世界各地。
选自《蒙召事奉》,王志勇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