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性学习 | 对学生表现给出评价,就是表现性评价吗?这个研究中心给出的答案是……
近十年来,美国斯坦福评价、学习与公平中心通过开展学生表现性评价的专题研究形成了大量研究成果,并指导美国12 个州开展表现性评价的合作研究与实践,设计了表现性评价导向的综合课程。
什么是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导向的综合课程可行吗?本文以一门综合性科学课程“多维世界的探索”为例,全面探析斯坦福表现性评价导向的课程。
本文原载于《上海教育·环球教育时讯》2019年4月刊。更多信息,详见杂志。
“请问有没有同学看过电影《饥饿游戏》(The Hunger Games)或读过同名书籍?这部电影讲述了北美洲在一场大战中被摧毁,人们建立了新的家园, 但是新的家园有新的政策,辖区内的12 个区必须选出一男一女共24 名选手参加‘饥饿游戏’。
在‘饥饿游戏’中,参与者不仅要对抗各种野兽,而且必须要杀死其他选手,最后一名幸存者可以获得巨额奖金。为开展这场游戏,游戏制作者创造了一个像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看到的生物圈一样的竞技场,它看起来就像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下面是两个不同的竞技场图片:图1 是真实的数字图片,图2 是带注释的地图。”
图1 数字化的竞技场
图2 带注释版本的竞技场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猜想这是一位教师在阅读课或历史课上介绍一部影片或一本书籍。其实,它是美国斯坦福评价、学习与公平中心为七年级学生所研发的科学课程中《平衡的生物圈》这一单元的导入语。你可能会疑惑,哪里能看出这是科学课程呢?看看紧随其后的这段话就明白了。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同学们的任务是利用你所知道的地球生态系统的构成方式,为这部电影设计一个新的竞技场作为比赛舞台,你的竞技场要尽量模拟地球上所能见到的生态系统。作为舞台设计团队的成员,你来决定地质构成、自然资源、生物间的相互作用等。
在本单元结束时,你所在的小组将向电影导演介绍舞台设计,可以选择用立体模型或海报大小的地图来呈现你们所设计的舞台;还可以用小册子或传单的形式为舞台制作一份个人导览手册,以便导演在做出决定时有足够的材料可参考。”
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是指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表现(操作、表演、展示、写作等) 做出的评价,而这里的任务通常是复杂的真实性任务。如“设计一个竞技场”是该单元的表现性任务,完成此任务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本单元相关知识的过程,同时,教师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估,即开展表现性评价。
近十年来,美国斯坦福评价、学习与公平中心(Stanford Center for Assessment, Learning and Equity, 简称SCALE)通过开展学生表现性评价的专题研究形成了大量研究成果,并指导美国12 个州开展表现性评价的合作研究与实践,设计了表现性评价导向的综合课程,供12 个州的中小学教师和学生使用,同时通过研究检验评价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斯坦福评价、学习与公平中心的核心指导原则之一是:表现性评价系统的设计应该具有“教育性” 意义。所谓“教育性”意义是指:学生在表现性评价引导下的学习过程即为完成表现性评价的过程, 评分规则要有助于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表现、提高学生解决真实性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提供关于如何改进学习的有效反馈,从而让他们学会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要实现这种“教育性”,就不能仅提供评价,而是要围绕评价来设计课程。因此,斯坦福评价、学习与公平中心开发了一套完整的表现性评价系统。该系统包括“设计与发展”“实施”“反思与修改”三个关键性要素(如图3 所示),三要素循环推进,保障了该表现性评价系统的动态迭代。
图3 学生表现性评价系统
当前,斯坦福评价、学习与公平中心已为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设计与开发了一系列表现性评价导向下的课程,并建立了课程资源库。这些资源已开始在美国中小学学校中落地实施,同时,根据实践中的发现,斯坦福评价、学习与公平中心团队也在对系统进行持续的反思、修改与完善。
下面以一门综合性科学课程——“多维世界的探索”(An Exploration of a Multidimensional World)为例,具体分析斯坦福评价、学习与公平中心所做的表现性评价导向下的课程设计。
“多维世界的探索”课程是斯坦福评价、学习与公平中心根据美国《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Next Generation Science Standard,NGSS),为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学生研发的一门综合性科学课程。表现性评价贯穿于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资源等组成部分。
在“多维世界的探索”课程中,研发团队为每个单元提供了单元问题,并在对应单元中设计了团队和个人两种单元表现性学习任务。
这些单元表现性学习任务又由若干子任务构成,通常为一个导入任务和3~5 个子任务。学生在完成这些子任务的基础上,逐渐完成最终任务(见表1),通过层层落实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值得一提的是,斯坦福评价、学习与公平中心的课程目标带有整体性,一方面它不局限于某门学科,如“多维世界的探索”课程就整合了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工程学等知识模块及相应的学习目标;另一方面,充裕的学习时间保证课程目标螺旋上升的设计,如“多维世界的探索” 课程在七年级和八年级连续开设两年。
学生正在实验室上“多维世界的探索”课程
5E 模式是美国科学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
20 世纪80 年代末,该模式由美国生物科学课程研究会(Biological Sciences Curriculum Study, BSCS)最先提出,具体包括“吸引(Engage)、探究(Explore)、解释(Explain)、迁移(Elaborate)、评估(Evaluate)”五个教学环节。
5E 教学模式自提出以来在美国生物科学课程研究会的课程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推广至其他综合课程及学科课程中。
斯坦福评价、学习与公平中心在课程设计中也运用了5E 模式,通过完成一个个表现性任务,解决单元问题。以下分别以七年级第一单元《平衡的生物圈》和八年级第二单元《穿越太空》中的教学子任务为例加以说明(见表2)。所选子任务分别以“自然资源”和“日地月系统”为学习主题。
图 4 “ Mark it Up !”注释策略
“多维世界的探索”课程在表现性评价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与单元表现性任务相一致。一方面,评估的主体是多样的,既有教师、个人,也有同伴,其中,同伴评价必须提供正面评估和建设性评估,以加强同伴互学;另一方面,被评估的对象,既有团队也有个人。为了确保评价的精准性,研发团队还开发了标准和量规,供评估主体参考。
以《平衡的生物圈》单元为例,团队成果是要“提交关于竞技场地图的演示文稿”,评估标准分为内容标准(是否具有以下成分:在竞技场地图中应当包括竞技场所在的大陆和周边大陆的环境、相关的地理特征、占有最多和最少的自然资源、在场上生活所需的必备品等)和展示标准(口头陈述竞技场的功能,需有逻辑性和趣味性)两块。而个人成果的成功标准则为:竞技场的个人导览小手册中需包含地理特征、自然资源、非生物、生物、人类影响这五个方面的信息,上述五个方面又可分为四个不同层次的量规(见表3)。
在表现性评价系统中,还配有各种支持性的课程资源。其中,斯坦福评价、学习与公平中心特别关注语言发展的课程资源,因为在表现性评价中语言表达不可或缺,无论是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多维世界的探索”课程在通过教学完成单元表现性任务的过程中,应用了5 项语言发展策略(见表4),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与应用技能。
作者 | 徐玲玲 刘徽(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学习科学系)
编辑 | 谢然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