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她在上虞坚守三十多年,只为做好这一件事~

2017-10-09 虞味——小鹿 新媒微上虞


修鞋匠╱


在老一辈的眼中

觉得坏了的东西是可以修的

如今,东西坏了就换就丢



随着时代的发展,修鞋这门老行当,开始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还有为数不多的修鞋匠仍然坚守在街头巷尾,寂寞地期盼着匆忙的脚步中能有人驻足。


一个老旧的工具箱,一架用得油光发亮的老式补鞋机,就是他们谋生的行头,他们的工作平庸乏味,却总能将我们带回儿时难忘的小时光。


东关老街历经时间的淘洗,仍保留着一些老行当。在建东路较为安静的一段,我遇到了一位正在修鞋的阿婆。她眯着眼,皱着眉,透过厚厚的镜片仔细打量着手中的鞋,低头专注地磨着、擦着。对于现代快速的生活节奏,她不紧不慢,生活仿佛繁琐又格外精致。



对于鞋匠而言,从来没有什么一劳永逸的事情,总是需要不停的修补、矫正、调整、维护。尽管工作平淡无奇,但她把自己修的每双鞋子都当作“艺术品”去对待。


阿婆如今58岁,从事这一行当三十多年。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纯补鞋手艺,从她娴熟的动作和说话都不抬头的专注力,让人强烈感受到三十多年来岁月的积淀。


阿婆早年靠自己摸索习得这一身手艺,从业的几年里坚持每天出摊,风雨无阻,每天清晨7点开始便与各式各样的鞋打交道。与她相伴的是铺子里的一台老式缝补机,一些零碎的工具,皮钉、钳子、剪子、锤子、铁拐子等等。




为了维持生计,阿婆的老伴也从事一些手艺活——裁裤、制锁等。店铺里还有一些生活用品,像个岁月静淌的小杂货铺。



这里修鞋的价位有1元的,2元的,还有5元的。“现在生意不好做。修鞋的人少了,年轻人鞋坏了就扔了。”对阿婆而言,修鞋不像从前,它是件碰运气的事。一天的收入好时可能有几百块,生意冷清时,只能赚一二十块。攒下的收入里其中一部分还要用来付房租。


期间有行人路过,开玩笑说:“被采访了,要出名了!”不善言辞的阿婆被说得有些不好意思,低头继续修手中的鞋。“你在阿婆这修过鞋吗?”我问。“修啊,我的布鞋年年都到这来修!”原来阿婆是被老顾客调侃了。


阿婆此时正拿着锉刀磨高跟鞋的鞋跟,待会儿她要取出鞋跟里的钢钉。修鞋也是个费力气的活,得手劲好。老茧是岁月的积淀,工匠精神最好的印记。




牛津、轮胎等是这个行当常用的材料。她拿出一张牛津放在鞋跟下,倚着它画了一圈,剪下一块,留作根底用。



拔出里面的钢钉后,又开始手拿小木棍往鞋跟里戳。娴熟的动作,说话也不抬头,脸上写满了认真和严肃。



在阿婆的巧手中有修过多少双鞋子,她自己也记不清了,如果真要算算,这个数字大到她自己都惊讶。



“修鞋匠这个工作不但辛苦挣的钱还少,如今已经没有年轻人愿意学修鞋,现在有这个手艺的人越来越少!以后估计都找不到了”,她感叹到。


印象中自己第一次见识修鞋匠神奇的双手,是小时候妈妈带我去修心爱的粉色小皮鞋,只要把皮鞋放在那,等逛完街就可以从修鞋匠手中拿到一双“新鞋子”。


留言区说说你对修鞋和其他老行当的记忆吧!


浙江微上虞

文:小鹿

图:波波

浙江微上虞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目前5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