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触网”进城难?“南橘”高调助力农特产品冲出重围!
推动“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是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肩负的双重使命。而相比于在农村市场卖出多少产品,农村的特色农产品如何“走出去”,才是更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近年来,京东、苏宁、顺丰、本来生活等各路企业纷纷试水生鲜电商,农垦系统、供销社系统也纷纷引入电子商务,带动梅州金柚、四会砂糖橘、增城迟菜心等广东的特色农产品纷纷“触网”进城。
然而,记者连月来在英德、肇庆、韶关等地采访时发现,各地在发展农产品电商方面仍然遭遇了不少的烦恼,“农产品上行”之路的畅通还需要打通若干瓶颈。目前,生鲜农产品保质期短、难以实现标准化生产和认证、品牌化程度低等,成为农产品进入电商平台的三大难题。
统一标准难
农产品仍处于粗加工阶段
农产品标准缺失是农产品上行过程中的一只“拦路虎”。记者在英德、南雄、新会等多地采访时,听到农产品电商从业者谈得最多的就是这个话题。农产品的品种多样,产品个体之间差异大,品质难以控制,很难像日用品、服装、家电一样全国可以划定统一标准。比如一箱水果,大小、重量、色泽不可能完全一致,口味酸甜程度也有差别。同时,农产品难以标准化认证,引发了农产品电商在定价、运输、质保和售后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
在采访过程中,南雄市经信局副局长李宇多次将农产品溯源系统和进城农产品的标准问题挂在嘴边:“工业品都有着成熟的制造程序,但是农产品一般都处于粗加工阶段,没有一个标准的生产流程,并且农户的种植手法和种植过程又各不相同。”
英德市供销社副主任陈建华也向记者坦言:“目前多家电商的后台已对英德市供销社开放,但除茶叶外,本地大部分农产品还处于初加工阶段,没有QS(食品质量安全)认证,不满足电商平台上架销售的条件。”
以农户制作的蜂蜜、藕粉、菇类等为例,大多都是粗加工农产品。这类农产品实际上是纯天然的,如果拿到农贸市场去销售甚至会受到城市消费群体的热捧。如果想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就必须拿到QS(食品质量安全)认证。但要通过第三方检测来获得QS认证,对于农户来说,成本又太高。
据了解,为了破解这一难题,英德市供销社联合全市10多个专业合作社共同成立联社,一方面推进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另一方面可以注册统一商标和完成QS认证,逐步将大量农产品推上电商平台。
而南雄市的做法是,政府牵头建设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一揽子解决这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记者在南雄市新建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看到,这里设有专门的溯源室、打包室、检测室等,并且引进运营特色馆的第三方公司从事专门的服务工作,进驻的网店卖家可以一条龙申办这些服务。
产品保鲜难
流通腐损率达12%—30%
生鲜农产品通常价值低、易耗损,特别是蔬菜、水果和肉类的保质期相当短,这就导致了生鲜产品进城难。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的流通腐损率高达12%—30%,大大高于美日等发达国家2%—5%的水平。虽然当前不少电商平台打着“全程冷链”的口号,却往往是在最后的环节用泡沫箱加冰块配送,未能根本解决冷链配送的问题。为了闯过这一关,几乎所有的生鲜电商企业都在进行不断的探索和试错改进。
在解决保鲜这一难题时,肇庆“菜篮子服务快线”的做法是:全程冷链覆盖到“最后一百米”。“要保证配送的农(副)产品保质保鲜,整个配送环节都需要完善的冷链物流作支撑。”肇庆供销社副主任谭国雄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据介绍,肇庆供销社建成配备了恒温冷藏库、15辆恒温配送运输车,并在城区73个住宅小区安装了近500个智能保鲜配送柜。
相比之下,农垦系统的电商企业佳鲜农庄则选择开设社区门店直面消费者,从配送速度上突破产品保鲜难题。据了解,佳鲜农庄所做的社区生鲜O2O,类似餐饮外卖平台,客户在线上下订单后,由佳鲜农庄在该社区的实体直营门店负责配送。这样一来,门店的员工既是店员又是快递员,能够在门店所辖地区的客户下单后及时将最新鲜的食材送到客户家中,效率高而且物流成本低。
同样,生鲜电商先行者“本来生活”也通过O2O模式破解了产品保鲜的问题。据本来生活副总裁戴山辉介绍,他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与便利店合作,一种是自建微仓。“两种模式的覆盖范围均为2至3公里,基本能在1小时以内送达。与传统B2C配送相比,O2O的最大优势是突破了冷链物流配送的难点,这或许是生鲜电商末端配送的最佳解决方案。”
据了解,“本来生活”初期时退货率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像草莓、香蕉一类的易腐水果,保存难度非常大,而且要严格把握成熟度,一旦过度便极易腐烂,成熟度不够又会影响口感。在付出巨大成本之后,“本来生活”才慢慢开始了解生鲜的特性。
戴山辉表示,B2C业务往往需要6—12小时才能配送,冷链控制就成为难题。而在O2O模式下,仓库建在距离消费者最近的地方,配送时间与消费者去大卖场或者超市的时间相近,因此冷链要求不那么高。
建立品牌难
产品丰富,强势品牌少
广东农村名、优、特土特产丰富,“老字号”的农产品也为数不少,但由于没有建立自己的强势品牌,遇上丰年还可能烂市,出现贱价伤农的惨况。广州从化每年都有几万吨砂糖桔销往全国,但很少有人知道“从化砂糖桔”;已占了国内果蔗市场半壁江山的榄核果蔗,滞销的消息去年底在网络朋友圈大范围传播,一度发生了“甘蔗5元任砍”的闹剧……
砂糖桔
随着中国消费能力的提升,农产品品牌化成为必然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生鲜电商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近日举行的国内知名果品品牌建设方法路径“华山论剑”专场,多名生鲜电商平台“掌门人”均提出,品牌打造的前提与基础是商品品质,唯有稳定的品质和供应链体系才能维持品牌的生命力,并支撑品牌的长期发展。可见,“保证稳定品质”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可能还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
为打造更多的农产品品牌,“本来生活”今年新提出了“供应端升级”战略,其一是标准化,与生产端一起,逐步建立从生产、加工、储运、包装等环节的标准;其二是金融支持,为供应端升级提供金融支持;其三是品牌打造与品牌溢价,利用新媒体矩阵、明星名人资源,打造特色品、大品的品牌。
“ 而作为一家涉农媒体,南方农村报反向整合产业链,打造出了一种农产品品牌新模式。南方农村报推出了国内首个由媒体创建的优质农产品生产推广的通用平台——“南橘”,通过互联网连结上下游产业,把生产端和消费端有效对接起来,打造农业全闭环,倒逼农业标准化建设,实现农产品溢价。
去年底,南方农村报以从化砂糖桔试水,首次发起“南橘”行动,71小时卖掉60吨砂糖桔;
所谓“南橘”,并不是指某一个柑橘品种或者农产品品牌,而是国内首个由媒体创建的优质农产品生产推广的通用平台。“南橘”通过互联网连结上下游产业,把生产端和消费端有效对接起来,打造农业全闭环,倒逼农业标准化建设,实现农产品溢价。
媒体搭建平台
71小时卖掉60吨砂糖桔
作为岭南有口皆碑的优质柑桔品种,砂糖桔是广东经济价值最高、最有代表性的水果产业。从化种植砂糖桔的面积5万多亩,产值近3亿元。然而,由于没有建立自己的品牌,虽然从化每年都有几万吨砂糖桔销往全国,但很少有人知道“从化砂糖桔”。
为了提升特色农产品品牌,增加农业附加值,从化民间到政府都主动求变,想方设法创新农产品的销售模式,希望实现从化农业的再次大跨越。与此同时,深耕农业53年的南方农村报,也一直在思索如何才能助力岭南名优特农产品走向全国。
双方一拍即合,“南橘”应运而生。古人有南橘北枳之说,“南橘”既为岭南佳果代表,恰好也是“南方农村报+橘子”的简称,这个名字的诞生意味着,围绕砂糖桔,南方农村报除了新闻报道的鼓与呼之外,还想为服务“三农”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
2015年12月,从化区政府、南方农村报、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发起南橘行动,从化砂糖桔作为“南橘”首推的爆款高调登场。从化砂糖桔高调登陆淘宝网,淘宝网首页顶通、手机淘宝首页、聚划算、农村淘宝乡甜、淘宝网·特色中国等位置全被南橘占据,这是淘宝网给予“南橘”极高的待遇,也是目前为止,广东唯一一个登陆淘宝网首页顶通的农产品。
“南橘”登陆淘宝网首页顶通
活动期间,南方农村报专业采编人员化身“店小二”,砂糖桔的采摘、包装、品控、物流和售后,均全程亲力亲为,力求给到消费者最好的体验。同时,南方农村报推动了100名记者用一句话力挺“南橘”,他们不仅在朋友圈发出了与从化砂糖桔的合照,还送上了许多祝福,力挺“南橘”。
南方农村报专业采编人员化身“店小二”
百名记者力挺“南橘”
据统计,在短短的71小时,南橘从化砂糖桔在淘宝网卖出了24211件,总重量超过60吨,总交易额接近100万元。经此一役,藏在深闺从化砂糖桔通过“南橘”推广平台一炮而红,在全国打响了品牌。
反向整合产业链
打造农产品品牌新模式
而今秋尝试的“驮娘柚”、“山瑶脆柑”销售,是南方农村报实施的又一波“南橘”行动,让“驮娘柚”、“山瑶脆柑”一夜爆红。
入秋以来,梅州的“驮娘柚”迅速蹿升为今年的农产品“网红”,近两万名用户通过网络下单订购,点赞、好评率高达95%……让“驮娘柚”一夜爆红的网络操盘手,正是南方农村报及其创办的农财网。
从化砂糖桔尝到甜头后,今年,南方农村报又早早地开始操盘“驮娘柚”的营销,短短2个月就收到了近2万个用户订单。“驮娘柚”的营销还没有收尾,南方农村报又紧锣密鼓地筹划起了“山瑶脆柑”的推广工作。
山瑶脆柑
在惠东县白盆珠镇,几十位来自云南文山州的过山瑶与当地汉族合作种植贡柑,靠种柑卖柑的钱脱贫致富、建设家乡。他们种出的贡柑品质不错,得到袁隆平“好甜好脆”的称赞,但一直以来,他们的贡柑价格随行就市,市场风险大,管理水平也亟待提升。了解实情后,南方农村报联合农财大数据公司将惠东县的山瑶种柑人列入“智造品牌农业”项目的合作对象,并将其命名为“山瑶脆柑”进行品牌传播。
惠东县的山瑶种柑人
“ “通过互联网连接上下游产业,把生产端和消费端有效对接起来,打造农业全闭环,倒逼农业标准化建设,实现农产品溢价,这也是农业结构性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南方农村报总经理张璐如是说。
”
除了在下游的营销推广上突出发挥媒体专长,南方农村报还在上游生产领域打造了一个“百万种植大户互动特区”——农财网。目前,农财网在梅州和惠州各有一个控股子公司,前者主要是为柚子种植户提供技术服务和农资产品,后者主要是以柑橘种植大户为服务对象,各自对应的农产品品牌分别为驮娘柚和山瑶脆柑。
媒体要为农村电商发展当“智囊”
连结上下游产业,反向整合产业链,转型中的南方农村报定位为独特价值三农综合服务商,开创了打造“互联网+媒体+政府+龙头企业”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新模式。毫无疑问,南方农村报是广东这一轮农村电商发展热潮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农产品上行是南方农村报切入县域电商服务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南方农村报充分发挥深耕县域的优势,整合产业链上的各种资源,积极探索县域电商综合服务,与广州市海珠区、蕉岭、新会、四会等县(市、区)在县域电商顶层设计、农产品上行、人才培训、电商扶贫、农产品溯源等方面展开合作。南方农村报在蕉岭县开设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制定全县农村电商顶层设计,定期开展农村电商大讲堂,运营蕉岭馆;联手卜蜂莲花,在广州、上海、哈尔滨等市场推介从化荔枝;与新会区开展农村电商调研,充当区农村电商“智库”;联合广州海珠区、梅州大埔和苏宁易购开展消费扶贫节;整合终端销售资源,解决徐闻菠萝卖难问题……可以说,在农村电商生态圈的建立健全过程中,南方农村报扮演着各种资源链接器的角色。
“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指出,在“互联网+”成为国策、战略的大背景下,作为传统媒体的南方农村报以互联网思维积极打造新媒体平台,利用纸媒品牌影响力介入农业产业,并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载体,连结上下游产业,圈定特定的产品生产者群体、营销商群体、消费者群体,打造完整的生产和营销产业链,是实实在在“服务农村 造福农民”的大好事。 这不仅是作为农字类媒体的南方农村报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也是自身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来源:综合自南方日报
更多精彩内容推荐↓↓↓
1、邀请 | 广东省第二届十大名牌系列农产品评选推介活动之电商年货节正式启动!
2、机会来了!掘金8000亿农产品电商市场,我们带你一起飞!
点击“阅读原文”马上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