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听一听江南最美的戏曲
点击上方蓝字“统计微讯”关注我们
【MARK】栏目又来带我们一起嗨了~
Memory,可以留下美好回忆的
Art,照片可以很文艺,排版很艺术
Report,是我们统计人的专长
Knowledge,传播统计文化和知识
下面是一个真命题↓↓↓
没有一个剧种像越剧一样
有那么多才子佳人
没有一个剧种像越剧一样
有那么多爱情故事
没有一个剧种像越剧一样
把浪漫作为气质赋予到每个演员
有实物为证↓↓↓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3998scxv6&width=500&height=375&auto=0
越剧对唱 《惜别离》(茅威涛、何赛飞)
相信大家都知道我们今天要讲什么呢~
浙江篇
情意绵绵,谁能甜过我越剧~
给越剧疯狂打CALL!!!
越|剧|诞|生|地
嵊州市东王村
越剧,从特色小镇说起
特色小镇是我们统计部门调研的重点对象。近年来,全国各地掀起了建设特色小镇的热潮,作为发源地的浙江省,涌现了以互联网技术、优势制造业、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的省级特色小镇。
在风光旖旎的江南水乡绍兴嵊州(原嵊县,古称剡县,就是李白《秋下荆门》中描写的“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之地),以女子越剧诞生地甘霖镇施家岙村为核心,正打造着一座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文化创意于一体的中国越剧特色小镇。
“中国越剧旅游目的地”规划面积有3.68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近40亿元。
△
(中国越剧特色小镇远景规划)
目前,越剧小镇已经开始热火朝天的建设,计划以3-5年的时间打造成为“中国戏曲第一镇”。
她将建起大大小小的剧院、戏剧工坊、工匠艺术村、戏曲博物馆乃至影视基地,并会拥有百亩花海果园。期许5年后,她能够实现人们“枕边山水近,戏里日月长”的梦想。
越剧之种种
大家应该对央视春晚的戏曲环节有印象:《红楼梦》的“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我家有个小九妹”,《碧玉簪》的“手心手背都是肉”……
这些脍炙人口的唱段,听起来婀娜委婉,唱起来琅琅上口,江南韵味和诗情画意皆在其中。
△
(左图为《红楼梦》剧照,右图为《梁祝》剧照)
1906年,越剧在嵊县甘霖镇东王村诞生,从“落地唱书”开始,经历了小歌班、绍兴文戏男班、绍兴文戏女班、女子越剧等几个阶段,从嵊县唱到了绍兴、宁波、杭州,走红于上海,并渐渐流行于全国,最终发展成著名的戏曲剧种。今年是越剧诞生111周年。
越剧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流派唱腔是她的生命力较强、表演范围较广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儿,小编暂给大家介绍诸多派系中的六大流派。
△
(越剧六大流派)
嵊州走出了不少越剧人才,“中国越剧十姐妹”(上世纪四十年代上海出现的越剧名角)中的袁雪芬、范瑞娟和傅全香等都是嵊州人。
△
(前排左起:徐天红、傅全香、袁雪芬、竺水招、范瑞娟、吴小楼;后排左起:张桂凤、筱丹桂、徐玉兰、尹桂芳。)
我的越剧情结
作为越剧之乡的80后,小编还依稀记得爷爷当时堪称宝贝的唱片机,专为闲暇时播放越剧唱片所用;也记得每日清晨,爷爷家大院里有一户人家的高音广播按时地播出柔美的越剧唱段;还记得当弄堂里搬来一位颇有气质的越剧团演员时引发一群小女孩的好奇。
能记得初中音乐教材中有《十八相送》和《化蝶》的内容,前者绵柔悠长,后者的旋律更是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主旋律;更记得高一元旦晚会,邻班其貌不扬的女生居然只是童年时熟听了广播而代表班级表演了越剧名段《葬花》,在很多同学心中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赴京求学前两年,也就是90年代末,我家小区的戏迷角建成并在入夏时节上演了好几场戏,但当时一心向学的我居然没有下楼观赏!!!
小编离乡求学工作多年,偶然会因别人对越剧的憧憬而骄傲一下,但其实离越剧一直很远。直到刚过去的一个月,小编才首次借着首都丰富的文化资源与越剧来了一次亲密接触。此外就是前些年,在姥姥和奶奶的葬礼上,家里请了两三人的戏班,我由此真切地看到了越剧戏服的扮相,听到了凄美的唱腔,感受到民间越剧艺人的专业和辛苦。
△
(小编观看的8月北京惠民演出《越剧戚毕艺术公益展演》)
△
(国家大剧院9月13日上演的越剧《红楼梦》)
眼看当下,包括越剧在内的传统戏剧遭遇着各种现代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极大冲击。尽管越剧在与流行文化的融合发展方面有了各种尝试,如2008年推出的越歌剧《简爱》、2013年推出的越剧《甄寰传》等。但是,在吸收新粉的路上,步履仍然艰辛。
△
(杭州剧院、杭州越剧院联合新编的越歌剧《简爱》)
△
(上海越剧院为纪念辛亥百年创排的剧目《秋色渐浓》)
△
(上海越剧团改编越剧《甄嬛传》)
越剧的美好规划
百年越剧累积很深,要长久发展,既要心怀过去,也要活在当下,还要面向未来。画家吴昌硕说“化我者生,破我者进,似我者死。”一切文化都是如此。
嵊州市明确提出要把越剧“作为事业来建设,作为产业来开发”,相应开展了大量工作。
嵊州市越剧团和越剧艺术学校是全国越剧艺术人才教育基地。创建于1951年的嵊州市越剧团有演职人员近80人,每年在省内外巡演100多场,并投资500万元先后创作排练了《蔡文姬》、《书圣王羲之》和《汉文皇后》等大型历史剧目,均在国家级、省级调演中获得大奖。
△
(嵊州市越剧团大型历史剧目《蔡文姬》)
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从1955年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创建的“越剧之家”发展而来,已先后向全国200多个专业文艺团体输送了1300多名优秀演员和演奏员,培养了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获得者黄美菊等优秀青年演员20多人。
△
(园林范的嵊州越剧艺术学校)
1990年10月,全国首家专业戏剧博物馆——越剧博物馆竣工开放,珍藏有越剧发展史各个节点的文物史料。越剧博物馆还会适时开展系列的越剧教育普及活动,向社会公众提供相关文化服务。
市政府借力旅游市场,用丰富的越剧文化元素打造甘霖镇的旅游项目,营造城乡互动、异地互动的氛围;创建“中国越剧”网站,提供越剧知识、表演活动等各类信息。特别是近年来,为激发观众对越剧演出的兴趣,引导各类越剧团创新剧目、优化舞美设计、应用科技手段。
△
(嵊州市越剧博物馆)
“振兴越剧从群众抓起”,兴建社区戏迷角、开通越剧大巴等推出惠民演出,每月27日作为越剧惠民演出日和越剧艺校开放日;开展“越剧大家唱”系列活动,即在中小学、幼儿园开设特色课,编写相关教材并发放到基层。
此外,2013年成立了嵊州市越剧戏迷联谊会;2016年在纪念越剧诞辰110周年活动中举办了首届全国越剧戏迷大会,此后每年会推出内容丰富的戏迷大会。全市有越剧戏迷村16个、戏迷角50多个。
△
(戏迷角剪影)
经过多年发展,嵊州黄泽镇已形成规模化的戏剧服装产业,服装、头饰、盔帽鞋靴、刀枪棍棒一应齐全,是越剧演出产业的装备基地,并成为全国戏剧服装制作中心。在全市戏剧服装行业协会的引导下,近年来全市戏剧服装和道具的行业年产值达亿元,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越剧史上成立的第一班乐队所用的三件乐器:和尚鼓、板胡、斗子
当前,嵊州民营剧团已形成集群态势,注册的民营越剧团有100多个,从业人员近5000人,全年演出30000场左右,年收入超1亿元。其中,群艺、新艺和越艺等民营越剧团名气较大。民营越剧团扎根于农村,还在台州、温州、杭州等地农村巡演。民营剧团的演员定期到市越剧艺校接受培训。
△
(福建省芳华越剧团历史剧《柳永》)
“越剧从娃娃抓起”,嵊州市建成了由1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共同参与的越剧教育网络,全市每年学唱越剧的学生达7000余人。在全市中小学开设越剧基础教育课;有条件的小学成立小小越剧团。早在1996年,城南小学开办“小小越剧团”,培养了20多位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奖,使嵊州成为全国获得小梅花奖最多的县市。
△
(最下图为1996年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范瑞娟亲临“小小越剧团”指导)
如今的越剧,已经声名远扬,小到镇乡的擂台赛,大到国家的挑战赛,办得有滋有味。百年越剧,正在散发着新的朝气。
尾声
嵊州越剧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产业效益不断显现,不仅成为嵊州文化产业中最具特色和优势的亮点,也促进了第三产业的稳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步增加。
随着以越剧、木雕、根雕、竹编等为代表的文化及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2015年,嵊州市文化及相关特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了5.4%。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嵊州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也成为嵊州近年来第三产业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
2006-2016年,嵊州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升了9.5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嵊州农民也得到了真切的实惠,2006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308元,到2016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24521元。
越剧和越剧之乡的介绍就到这里了。
希望小编的这次介绍,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传统文化和身边美好事物的关注,一起用统计的视角描绘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作者:小鱼)
(图片来自网络)
END
下面是重点↓↓↓
活泼泼的越剧爱情里,你钟情哪个故事?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本栏目长期接受各省投稿。栏目要求较高,上稿质量精细,欢迎各地同仁留言先报选题。多一点精心,早一点被mark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