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自拍狂魔、业界标杆、命途多舛……伦勃朗身上标签太多,你不如去看原作

2017-06-17 朵朵 耳朵里的博物馆


朵朵说


不要羡慕我,我已经在预展中看了国博伦勃朗大展的现场。


只有一句话:原作


画作中的光简直让人眩晕,细密画的质感无与伦比……我词穷。尽管对于画作的解读可以有千千万,朵朵还是尝试为大家整理10个要点,让你在一篇文章中对伦勃朗认识多一些。




1.提起荷兰画家,你至少要想到3个名字:梵高、伦勃朗、维米尔。这次展览,2/3到来了。伦勃朗,欧洲巴洛克艺术的代表画家之一,也是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绘画的主要人物,在他巅峰时期,是荷兰艺术界的“扛把子”,几乎当时所有重要的荷兰画家都出自他的门下。


2.伦勃朗的一生可谓遍尝人情冷暖。出身,是荷兰莱顿一个磨坊主的小康人家。做肖像画起家,娶了一个富家小姐,一直过着顺风顺水的好日子。1642年对伦勃朗是转折的一年,妻子离世,业务开始衰落,尤其是后世推崇的《夜巡》更让他倒霉运(后面我们还会再讲)。1669年去世时,伦勃朗除了几件旧衣服和画具外,没有留下任何财产。


3.许多时尚大片,都会有一种静谧而高级的效果,摄影师会在人物斜前方45°打过来一束光,这种布光方法,被取名为“伦勃朗光”。伦勃朗最喜欢这种布光法,辨别方法也简单,就是在不受光的那半边脸颊上会出现一个倒三角。当然,如果模特的鼻梁比较低,也可能不会出现三角倒影。

穿金边斗篷的少女


4.伦勃朗的油画技法从意大利卡拉瓦乔的技法上发展而来,并改进和发展。人们形容他们的作品有“戏剧感”,你看一看原作立马能get。


卡拉瓦乔 《圣马太感召》


5.舞台剧中的灯光和布景技巧巧妙的融进伦勃朗的绘画。绘画的背景通常选用黑褐色或者深颜色,而光线集中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或者物体上,就仿佛人站在舞台上,一道强烈而炽热的灯光牢牢跟随着人物。


《杜普教授的解剖课》


6.伦勃朗的很多肖像画都像在讲故事,像是一场无声的电影,让观众自由发挥想象。就像这幅《智慧女神密涅瓦在书房》,女神并没有看书,放佛有人轻轻的叫她,她把头扭向一边,微微张开的嘴好像有话要说,很容易就把我们带进了画面。


智慧女神密涅瓦在书房


7.当时荷兰流行团体肖像画,订画的钱大家均摊。一般画家的套路就是画一个集体照,面面俱到没有分别,伦勃朗才不这么做。《夜巡》诞生了。但也正因为这幅作品,伦勃朗变的穷困潦倒。


夜巡


8.《夜巡》中每个人都盛装打扮,仿若参加节日庆典。伦勃朗捕捉到了队长下令出发的一瞬间,高举旗帜的少尉,击鼓的鼓手,奔跑的男孩,狂吠的猎狗,好像他自己目睹了这一场景般。伦勃朗并没有平均展现每个人,反而进一步发挥创意,只突出几个主角,还加入了几名“神秘人物”。比如,画面中那个显眼的女孩,她究竟是谁,至今没有答案。


9.据说《夜巡》这幅画起初并没有名字,而且原本描绘的也是白天,因为长期被烟熏,颜色变黑。而且这幅画后来被刀划过,被水泡过,被酸液泼过,真可谓命途多舛。对了,《夜巡》是荷兰国立博物馆镇馆之宝,不用问它来没来中国了,可能性几乎为零。


10.“自拍狂魔”的名号给伦勃朗一点不夸张。在他65岁的生命中,留下600多幅油画、300多幅蚀刻版画和200多幅素描,几乎画了100多幅自画像。他的自画像数量之多在历史上所有油画家中,找不到第二个。


「推荐延伸阅读」


《10幅伦勃朗自画像中读懂他的一生


《看展前,这几部关于伦勃朗、维米尔的纪录片看起来


《讲给孩子听的伦勃朗和他的时代:10个小故事》


「展览实用信息」



(海报设计/张子龙)


伦勃朗和他的时代:美国莱顿收藏馆藏品展

📍 北京丨国家博物馆 南8展厅

🕖 2017年6月17日—2017年9月3日

 🎫 50元(在展厅入口处购票)

这次展览是荷兰黄金时代画作在中国最大规模的展示,共展出来自美国“莱顿收藏”(The Leiden Collection)的70余件展品,分为肖像画、历史画及风俗画三大主题,其中包含欧洲17世纪最伟大画家之一的伦勃朗的11幅画作,以及天才艺术家维米尔首幅在北京展示的作品《坐在维金纳琴旁的年轻女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