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不去看,它们只会越来越少”丨一篇文章带你认识中国古建

2017-07-12 朵朵 耳朵里的博物馆



朵朵说


中国建筑大师梁思成曾说:“别人都把自己的宝贝藏在家里,我的宝贝放在全国各地。” 这宝贝,就是古建筑。先生曾为古建的纪录和保护奔波了一生,但无论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能看到的古建筑只会越来越少。


这个假期,不正是去和古建之美相遇的最好时机?朵朵用9句话+10个推荐,带你走入美丽的中国古建。


「9句话带你走入中国古建」


1.为什么要了解古建?中国古代建筑秉承着“建筑与人共生”的思想。居住的房屋,祭拜的寺庙,都与人共同呼吸着空气,生存于同一片土地。了解古代的建筑,会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这片土地上的历史、艺术、生活和人。 


2.说到中国现存古建筑数量最多的省份,你一定想不到,那就是“煤炭之乡”山西,这里可以说是一座露天的“中国建筑博物馆”。很多“国宝级”的古建筑,你此生一定要去看,因为它们的保存非常艰难,比如应县木塔、悬空寺等。


悬空寺,恐高的小伙伴要慎重哦


3.古人多以木头搭建房子,为什么它却不容易塌呢?这就要说到让我们自豪的榫卯、斗拱了,不需要一丁一卯,就可以紧密牢固的连接,木结构之间的还因此拥有千变万化的创意,能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喜好需求。


斗拱富于变化,令古建非常美观                                          


4.中国的古建筑最害怕什么?木制材料+成片相连搭建,我们的建筑最怕的当然是火。比如故宫三大殿之一太和殿,就曾因为雷击或人为原因并引发火灾。


5.古时南方和北方搭建房子的方法就不同。史前时期,北方原始人从地面向下挖坑,地面搭起茅草作为房屋,我们称之为“井居”,比如西安的半坡遗址;南方原始人从地面上方甚至树木上搭建房屋,我们称之为“巢居”,在云南或森林植被茂密的地方就能见到。可以和孩子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6.注意到了吗,古建筑屋顶上总有漂亮的瓦当?瓦当在西周时期就出现了,最初是半圆的,有素面和带花纹的两种。在周朝,瓦当上的花纹一 般以动物纹和云纹为主。做什么用的呢?自然是为了挡住屋顶的瓦片向下滑落。


周朝的瓦当


7.中国传统屋顶的种类有很多,山西的单坡顶,河北的平顶,北京的硬山顶……其中最重要的是四种屋顶: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和硬山屋顶。就所有中国古建筑屋顶来看,再怎么复杂也是这四种的组合和变形。



8.在很多房顶两端都有鸱(chī)吻,它们是为了加固三条房梁的连接而出现的。而屋顶上的脊兽则是房屋等级的重要象征。比如只有太和殿就比中和殿、保和殿上的脊兽数量多,其他大殿上的脊兽更少。这些小兽各有寓意,并均被赋予了神奇的本领,有的能镇水避火,有的能降魔除障,有的能带来吉祥好运。


太和殿屋脊上的小兽你能认全吗?


9.古建上美美的彩画,除了装饰美观的作用,还可以保护木构件,防潮、防腐、防蛀。我们今天看到的建筑上的彩画以“和玺”、“旋子”和“苏式”三类为主,它们也分别代表了建筑的不同等级。

和玺彩画(双中括号)、玄子彩画(单括符)、苏式彩画(卷花草图案)


「看古建筑神器推荐」

01

纪录片:中国古建筑

朵朵推荐:用动画还原消失的建筑,用高清展示细节的魅力


首先推荐你一部高大全的纪录片《中国古建筑》。这是华润雪花策划制作,历时3年拍摄制作完成,最大的特点是那些已经看不到的建筑被还原,肉眼不易察觉的细节被放大,真正让我们直观的感受中国古建筑之“大势”。1~3集主要讲建筑起源发展,第4集讲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结构及构建(特别精彩),5~7集介绍了不同类别的建筑,第8集介绍了中国营造学社的历史。内容非常丰富,看后收获很大。

02

纪录片:消失的建筑

朵朵推荐:用消失的绝顶建筑讲述王朝的覆灭


中国历史上有过许多恢弘无比的建筑,然而今天已经难寻踪迹。这部《消失的建筑》通过8集纪录片,梳理了八个不同风格的建筑,分别是大明宫、咸阳宫、永宁寺塔、华清宫、临安城、雷峰塔、大报恩寺琉璃塔河圣尼古拉大教堂。建筑穿插历史,带着我们回到了过去,时代背景和建造故事一一展开。看过这部纪录片,去到西安、杭州、南京等古都,再看那些遗址遗迹,心绪一定不同。

03

纪录片:梁思成与林徽因

朵朵推荐:大时代背景下跌宕起伏的个人命运


走在中国的每一座古都,我们都会被独特的古建筑所吸引,如何对它们多一份亲近多一份理解呢?这部纪录片虽然着重于刻画建筑学家梁林夫妇的事业和生活(而这一部分也是很多人爱看的),但同时也渗透了中国古建的研究之初的坎坷道路。有人说,中国古建有何之美?在「耳朵里的博物馆」后台回复“古建”,朵朵想让你看林徽因先生的一篇文章。

04

纪录片:故宫100

朵朵推荐:立象以尽意,大美无言


看到题目,我想你可能已经知道了,这部纪录片一共由100集组成。但别被吓到,每集很短只有6分钟。从紫禁城到广场、午门、五凤楼等地方展开叙述,讲述了100座故宫建筑的命运,和其中发生的不为人知的皇家故事。而这100座建筑中的将近1/3,平时都不对外开放,一般游客也无法进入参观。它的画面之精致也是值得欣赏的,说它是一部建筑摄影的教科书,确实一点也不为过。

05

公开课:中华建筑的文化解码

朵朵推荐:跟着建科大教授了解中国古建筑中的文化


这是网易公开课上的建筑课资源,授课老师祁嘉华教授,也是建筑文化研究所所长。为什么要推荐它呢?在这里,比较少讲结构、营造等操作层面的知识,更多的是从审美理念来谈建筑。“立足建筑谈文化”,通过分析建筑来感悟中华民族的哲学观、社会观、审美观念等精神形态。

06

《穿墙透壁:剖视中国经典古建筑》

朵朵推荐:借你一双穿墙透壁的眼睛,把古建看得清

这本书非常精致漂亮,作者李乾朗是台湾人,受到梁思成先生影响,很早就开始在各地探访古建,并且用透视画来记录和表达,这里涵盖“神灵殿堂”、“帝王国度”、“众生居所”三个主要面向、十六大类建筑,深入探索五十一座经典个案。时间由秦汉至明清,空间遍布中华大地。书中还贴心的归纳了中国古建筑基本欣赏知识,让我们对古建有更深的了解。


(图书内页)

07

《博物馆里的中国:阅读最美的建筑》

朵朵推荐:每一座建筑都是一本史书

我能找到许多给孩子的现代建筑启蒙书,但是中国古建筑却很少,就用这本书作为爱上古建、探索古建的第一步吧!书中的语言非常通俗,配有丰富的照片和插画,尽量全面的把我们历史长河中不同功能、不同形态的建筑、园林介绍给孩子,还不乏和旅行联系紧密的各类民族建筑。

08

《中国古代建筑师》

朵朵推荐:用中国古代建筑师梳理古代建筑的脉络

中国的第一个建筑师是谁;中国为什么没有金字塔;谁是皇家用建筑师……这是一本角度很独特的建筑书,它从中国古代建筑的策划和设计师中挑选出了20多位最具有代表性的,用他们的故事和他们的作品,把中国古建的脉络梳理出来。这本书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在每一章节都有西方建筑的知识链接,让我们站在高处看世界。

09

《大家小书 中国建筑艺术》

朵朵推荐:建筑大师梁思成写给普通人的小书

建筑是什么?如何区分古建筑的类型?如何欣赏古建筑的特征?那些我们行走中最常遇见的问题,这本书中,梁思成先生亲自给你解答。纵观梁思成先生的一生,他写作一向兼顾学术性与普及性,文笔优美,深入浅出,在平实的叙述中表达学术观点,甚至可作散文读。对于我们普通读者来说,这本书真的是很合适的。

10

《大拙至美:梁思成最美的文字建筑》

朵朵推荐:40篇经典文章,走进梁思成的精神世界

这本精致的小书,如同梁思成先生的“建筑思想录”,简白而有深意,也适合非建筑专业人士阅读学习。全书共分五个部分,选录了先生五个方面的随笔文字:对中国古建“民族性”的探讨、考察古建的心路历程、保护/设计某些建筑的专业意见、建筑和城规设计的理念及梁公对学生的寄语。尤其是书中对于北京的几篇文章,让人感到醍醐灌顶。


*注: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重要提示:今天推荐的纪录片在「耳朵里的博物馆」公众号回复古建即可观看

观看推荐纪录片

长按关注「耳朵里的博物馆」二维码

在微信号内回复关键词「古建」


朵朵一问:


你去看过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古建筑?


在评论区留言吧!也许你就启发了我的下一次旅行~


这个暑假,大咖和你足不出户走入伟大的世界文明(点击阅读原文)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