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玻璃博物馆悲剧重演!熊孩子撞坏艺术品,做不到这10点,还是别去博物馆了
你好啊,我是朵朵~
前不久,又有“熊孩子”在博物馆闯祸了。
而且,“受伤的”又是上海玻璃博物馆。
馆内的梦幻城堡,因为俩孩子翻越展区围栏,并在追逐玩闹的过程中撞到展柜,导致城堡塔尖倒塌、破碎,而其余部件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错位、破损。
这座玻璃城堡是Arribas艺术家兄弟在上海玻璃博物馆五周年庆时,捐赠的一件艺术品。花费了500小时打造,至少有30000个部件嵌套拼接而成,重量超过60kg,最高处有110cm。
但由于疫情的原因,两位艺术家暂时无法赶来修复,城堡只能以破损的情况展出。闯祸的孩子家长态度很好,表示愿意配合博物馆解决后续事宜并承担后果。
看着破碎的玻璃城堡,真的很心痛,但这样的悲剧,去年才上演过。
2019年5月26日,香港拍卖行,清代著名画家任伯年的四条屏名画之《淡黄杨柳带栖鸦》正在展出。
一个猝不及防,这幅名画被小孩子连画带轴撕毁……直接撕掉了半截!!💔
任伯年《花鸟四屏》
被撕毁的名画,估值约合130万~220万元人民币
2015年8月,中国台湾,一个12岁的男孩不小心绊倒,将Paolo Porpora价值约150万美元的作品捅出一个拳头大小的窟窿。
名画被毁细节
2016年,上海玻璃博物馆一件漂亮的玻璃展品“天使在等待”,被熊孩子摇晃和拉扯至损坏,而这过程中,熊父母居然在旁边拍照……
最后,艺术家决定将玻璃制品改名为《折》继续展出,并在一旁配上损坏时的监控视频,提醒大家要文明看展。
我曾经就在国博古代中国的展厅里,看到一群孩子在奔跑做游戏,非常吵闹,而且差点撞倒展柜,立即上前制止了。
孩子在博物馆不能放飞自我吗?对,就是不能!
艺术家完成一件作品,花费了多少心血与时间,而破坏仅在一瞬间。
大家总说“熊孩子”,总觉得是“别人家的孩子”,但谁又能保证,意外总发生在别的孩子身上?成人就不会犯错吗?
我们的读者中父母占了绝大多数,朵朵希望大家多留心一些,多提醒几句。以下10点,来自朋朋哥哥十余年讲解中的感受与总结,欢迎分享给你身边的人💪。
1
「该不该拍照?」
请注意拍照的标识和要求
博物馆里,究竟能不能拍照?
最简单的,就是请先留意馆内的相关标识和要求。
壁画、织物、纸张等很多文物对光的感应是非常敏感的,它们很脆弱,因此很多博物馆对在展厅拍照有特殊的要求。如果不允许拍照,请大家理解,一些国外来华的展览,在这方面的要求更为严格。
在网上有很多偷拍的图片,甚至是偷拍经验的传授,一来图片的质量并不是很高,原来华美的色彩在镜头下的图片中全都变了味道;二来作为普通观众也要树立起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
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这样的开放资源国内外渐渐多起来
有些图片可以在该博物馆的官方网站上找到,每个展览后都会有精美的画册,很多细节都能很好地展现出来,尽管画册全彩印刷价格不会太低,但却实实在在是值得收藏的。
📸️如果允许拍照,也请家长和小朋友们在进入展厅前「将闪光灯调整到关闭状态」。不过,在我看来,有些美好的画面留在记忆里,比留在镜头里更重要。
2
「注意你的手!」
面对裸展文物请不要用手触摸
什么是裸展?
博物馆的很多文物为了让观众更好、更近距离地看到,会采用裸展,也就是没有一层玻璃的阻隔,你能清晰而真实地感受到古代的气息。
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陈列隋唐五代时期展示了著名的赵州桥石栏板,两侧已经隐隐被摸得起了反光,且不说对文物有多大的损伤,就连其他观众在欣赏起来恐怕也会觉得很“别扭”。
所以请家长们提醒自己,也提醒身边的孩子,不要因为好奇或者是其他的原因用手去触摸这些文物。
3
「记住我们身处哪里」
在使用公共空间时请注意礼仪
前面讲到的两点都是在展厅内的要求,对一些科技类、自然类的博物馆来说,为了更好地和观众互动,有很多动手体验的项目。
很多小朋友玩赢了,感觉很尽兴;玩输了,感觉很失望,都会过分用力地去使用这些设备设施,致使其中很多都无法再正常使用,我们自己高高兴兴走了,留给后面小朋友的就只有遗憾了,而留给工作人员的又是一轮维修。
除了展厅之外,博物馆中还有很大面积的公共空间,我们同样需要有文明的礼仪,这些是基本的要求。
比如长椅上不要躺卧,也给其他走累的观众一个休息的座位;比如吃完的食品袋、用完的餐巾纸都去它们该去的地方等等。
培养孩子在公共空间与人、与环境相处的意识,注重礼仪,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4
「怎么穿,重要吗?」
你可以美美哒,但也应注意这些细节
博物馆免费开放后,来的观众多了,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走进博物馆时,都穿着比较正式的衣服来。但说实话,我并不是很希望看到家长和小朋友们穿得很随意走进博物馆,这方面家长们应该为孩子们树立起一个榜样。
还是那句老话,带着一份尊重走进博物馆,这份尊重也体现在你以什么样的形象站在这些文物面前。
比如,博物馆是个不太适合穿高跟鞋去的地方,一来参观展览很辛苦,二来很容易在展厅造成很大的响声。试想在一个高挑空旷的展厅内,地面是深棕色的实木地板,你正在看着那件瓷器上的缠枝莲纹,忽然听到一个节奏感十足、响彻展厅的高跟鞋声哒哒哒钻进耳朵,多么痛苦啊!
5
「和孩子交流时」
尽可能用室内的声音去说话
一方面是陪伴和带领孩子在参观,为孩子讲解文物,和孩子分享交流时,请让这个声音仅仅局限在家长和孩子之间;
另一方面是孩子们都有好动的天性,面对一些行为,在制止他们时,家长们用正向的思路去引导他们,让孩子们自己去感觉到这样的行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光靠大嗓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6
「倾听的秩序」
请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讲解和对话
很多朋友去博物馆参观时,喜欢跟随专职讲解员或志愿讲解员,当他们在讲解和分享时,请不要轻易打断讲解和对话。
这不仅是对大朋友的要求,更是对小朋友的要求。身边有些年纪较大的志愿者老师,一个问题可能会打断他们完整的思路,对后面的讲解造成影响。轻易打断讲解员的讲解,不仅仅影响到的是讲解员,也是对队伍中的其他参观者的不尊重。
那是不是有问题就一直憋着呢,很多特别好问的小朋友总有问不完的小问题,我的建议是在展厅和展厅间、展柜和展柜间移动转换时借机来问,或者是在讲解结束之后单独来提问,这样自己听得明白,讲解员补充得也清楚。
7
「边吃边喝边参观?」
还是别了吧……
这样说,不仅是因为打扫的原因。总是有保洁阿姨要打扫的,这也是常规的工作,主要是出于对文物的保护。
比如国家博物馆的佛造像展厅,很多佛像有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年纪了,很多都是裸展,家长们端着水杯走到孩子跟前,保不齐后面有人推了一下,全泼在上面了,怎么办?
所以即使是馆里没有这样的规定,我也建议家长们了解这个基本的准则:
当孩子口渴时,可以带到展厅外面“补充水分和能量”,少听五分钟,少看五分钟,不影响整体参观。
8
「关于参观距离」
请不要站在别人和展柜的中间
这一条,也是提给家长的,那就是带着孩子在参观时,请您留意是不是有人站在你的身后,正在远远欣赏着这件文物,或者你身后是不是有个小孩子正在临摹眼前的这个文物,尊重别人在欣赏这个文物的权利。
但是很可惜的是,由于人流客流的关系,我们很难做到这一点,恨不得趴着这个柜子看个仔细,后面的观众也只能看到您美丽优雅的后脑勺了。
看来大家主要是「让手机先看」
9
「追跑打闹」
坚决不要!
我曾在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展》讲解中,尝试过为孩子们做一些互动活动:
讲解结束后,给分组的小朋友们每组一个文物的局部图片,或者是个耳朵,或者是条支腿,或者是个兽面纹,让孩子们在展厅内找到这个文物,然后在展厅外讲出来,分享给其他小组的成员们。
但后来这个环节取消了。
我发现我控制不了,即便是自开始就强调要在展厅内保持安静的步伐,但孩子们好动的天性也会让他们跑起来的。
所以家长们在跟随孩子走进博物馆时,尤其是低年级的小朋友,如果不是跟随团队参观,不是由老师带领下参观的话,一定要照顾好孩子们。
10
「不要触摸展柜」
尊重他人也是赢得尊重的方式
很多小朋友看到越是小的展柜,越想趴在上面看个仔细,这份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这样一来,后面的孩子怎样去看呢?我们同样要尊重他人参观博物馆,欣赏这件文物的权利。
另外,这也是尊重那些不停擦拭玻璃的保洁阿姨的劳动成果。其实很多文物站在较远的角度去远远欣赏,反倒能看到不一样的内容,比如青铜展厅里的那件象纹大铙,你只有站在远处才能将那个凸出的硕大的兽面纹看清楚。
这个社会本身就急功近利,希望你和孩子能在博物馆的展厅里找到一种“慢”的方式,找到一种“静”的方式,找到一种“美”的方式。
还有哪些博物馆参观礼仪?
欢迎补充在评论区
以我们每个人的影响力
让博物馆的环境更好一些
❤️
🎁
获取朋朋哥哥公益课程
《带份尊重走进博物馆》讲义+ppt
长按二维码,跳转至公众号后台
回复关键词「尊重」,立即获取
■暑假18个精选展览
太精彩了!精选全国18个重磅大展,这个暑假你和孩子千万别错过!
■敦煌壁画“撞脸”冯巩
■中国山水画的高峰
此生难得系列!3幅中国「山水画巅峰」将展出,到不了现场,50+高清大图带你看过瘾
在线上,也能“走进”博物
留下你的观展体验点击下图,进入小程序▼
你好,我是朋朋哥哥
青少年博物馆教育推广人,阅读推广人
我希望为更多家庭缔造一座“耳朵里的博物馆”
看展攻略 / 国宝故事 / 世界文明 / 艺术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