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卡片,关注耳朵里的博物馆
大家好啊,我是朵朵~
在大语文学习的时代背景下,古诗词学习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孩子来说有两个难点,一是如何赏析,二就是全文背诵。
去年有一部大型历史文化类纪录片——《千古风流人物》,专门讲述那些活跃在语文教科书里的古诗词“文化名人”,一经播出就在豆瓣拿到8.7高分。前段时间,它的第二季终于在千呼万唤中上线播出了,目前两季总共有十位人物登场,分别是:李白、李商隐、辛弃疾、柳永、杜甫、曹植、杜牧、陆游、陶渊明、李煜,全部都是语文课本中最最熟悉的面孔。至于大家期待的苏轼、白居易、李清照等等,相信也会在后续节目中陆续出现。今天就和朵朵一起宅家追片吧?如果说之前推荐的《中国》系列,是以令人惊艳的东方美学来引发大家对历史的兴趣,《千古风流人物》则更见长于对历史细节的全面把控,和对诗人情感的深入挖掘。它不仅叙事明了、内容扎实,还从专家解读、人物演绎、实景拍摄多个层面入手,力求还原历史上最真实的人物经历。为此节目组专门请来武汉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山东大学等多所高校的教授导师,以及各大文人研究协会的会长、研究员,以便能从更专业的视角,解读这些曾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文学巨擘们,昂扬多彩的生命轨迹。《千古风流人物》制作详实、涉猎极广,大到诗人的出生、死亡、重要的时代背景、历史转折,小至他们的每个人的兴趣爱好、行动轨迹、风流轶事,都无所不包。比如讲陆游时,就特别提到他酷爱养猫,不仅为自己的爱猫取了很多富于意趣的小名儿,像小老虎、雪儿、粉鼻,还会为它们专门写词。那句著名的“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就是其中之一。虽然这首小诗不如同名的另外一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出名,但如果没有它,我们大概很难想象,这个在南充射虎、一生苦于失地难收的大文豪,当起猫奴来是什么样子?除了讲解深入、细致扎实,片中的表演也可圈可点,虽然没有大牌演员参与,但很多处都看得人潸然泪下,并且演绎部分代入感极强,很容易就能感受到诗人的真实生活处境。好像在刻画大唐诗仙与诗圣的生命终点时,虽然都定格在一叶小舟上,但两位演员表现的,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命基调,一个是被半生羁旅折磨的困顿老者,一个是狂放不羁、来去成谜的酒中仙人,一如历史上的杜甫与李白。除此之外,节目组还走访了大量相关的古建圣地、名人故居,比如讲李白,就从陇西成纪、四川江油起,一路拍到他偶像谢朓所钟情的安徽当涂。有传言,李白就是在这里醉酒泛舟、入水抱月、骑鲸遨游而去。
至于说到手持金戈,足跨铁马大将军辛弃疾,自然少不了要去看看那个,被他“把栏杆拍遍”的南京建康赏心亭。同时,片中还出现了好几处文物佐证,比如:李太白的《上阳台帖》、杜牧的《张好好诗》,以及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和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四幅作品目前全部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其中前两幅,是两位大诗人各自流传下来的唯一真迹,第四幅是晋人顾恺之根据曹植《洛神赋》所绘,第三幅则与词帝李煜息息相关。片中对这四幅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来龙去脉,讲解地十分清晰到位,相信看过之后你一定会再多生出一个去故宫的理由。(当然,书画作品展出极为难得,大概率是看不到的……)关注教育的家长都知道,未来中小学应试教育,语文的占比会越来越高。而相比音乐、美术、舞蹈这些艺术门类,文学的“准入门槛”又可以说最低,因为它几乎不需要什么额外花销。所以学好语文既重要,又没什么经济成本,完全可以依靠生活中的点滴积累。类似这样的文化类纪录片,正是绝佳切入点。受限于课时,老师在学校几乎很难将每位作家的人生经历、喜乐悲苦都讲的面面俱到,但缺少这些细节,又很容易让孩子对某位作家,形成单一刻板的印象。好像杜甫并非总是“沉郁顿挫”,李白也有过“长风入短袂”的窘迫,“躬耕陇亩”的陶渊明,一样能够写出情思缠绵的《闲情赋》。比如提到杜牧,大家好像下意识就会想起他是个“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花花公子,然而刨除这点“污名”,他不仅对兵法见解极深,还能审时度势。在晚唐纷繁复杂的政治局势下,杜牧自知无力挽救江河日下的李唐王朝,便转而将目光投向建设地方,既然注定于国家社稷无益,那么能够造福一方百姓也是好的。与他相似,还有奉旨填词的风流浪子柳三变,大家可能都听过“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但恐怕不会想到:宋代八百多个词牌,有一百多都是柳永所创。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流连声色的白衣卿相,内心深处也藏着一颗勤政爱民的赤子之心。当他看到备受盘剥的煮海盐民时,向那个赞颂了一生的富饶国度,发出振聋发聩的质问:“煮海之民何苦辛,安得母富子不贫?”在遭遇安史之乱的战火以前,其实杜甫也曾有过畅快恣意的青年时期,幼年的他不仅见识过公孙大娘的剑器浑脱,还动辄出入岐王宅邸,25岁就已经立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豪情。那时的杜子美出身名门,所处中国历史上最笙歌鼎沸的开元时代,还有时任兖州司马的父亲豪气资助。即便后来屡遭磋磨、病苦交加,他也不时展现出自嘲的风趣与幽默。所以当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身处泥泞、挨饿受冻,却依旧将目光投向那些更加悲惨,甚至无力发出声响的底层百姓时,才显得更加有血有肉,可钦可佩!除此之外,《千古风流人物》对诗人创作的时代背景和时间线索也探寻入微。那句千古流传的悼亡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李商隐在结束一年公务,终于回到长安家中,却发现满心思念的妻子已经亡故,安葬过她的灵柩后所写。而朦胧之美已臻化境的《锦瑟》,其实是他死后,家人收拾床铺时才发现的。一句枉然,是李商隐对自己坎坷人生的遗憾与和解。至于安史之乱、甘露之变、牛李党争、靖康之难、淝水之战,这些改变国家格局的重大历史事件,一桩桩、一件件在《千古风流人物》中也都变得真实可感。可能很多人眼里,安史之乱只是一个大唐由盛转衰的节点,感叹最多的也许是贵妃赴死,也许是藩镇割据,于上位者而言,它更像一场搅动天下棋局的博弈。然而对那时身处战火的万千百姓来说,是丈夫、儿子的尸骨无人收埋,是被饥饿和寒冷磋磨的两千多个日夜,是离别过后就不敢再期待重逢的无望人生。少了这些对时代的感知和对诗人生存境遇的了解,即便《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样震铄古今的呐喊,可能也只会成为孩子们眼里拗口、难记的必背篇目。国内的历史类纪录片,大多遣词考究文案优美,《千古风流人物》在此基础上更多了一份回味悠长,34集十位文豪,在娓娓道来的旁白中,每个人物看完都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片子理智又不乏感性地描绘了那片属于中国人的精神沃土,它们始终如一地滋养着华夏子孙的情感与信仰。读懂它们,绝不仅仅只是为了求个好成绩,更重要的是,在未来,不论我们的人生处于何种境遇,都能够在前人的思索中,寻找到心灵的慰藉与共鸣。因为片子较长,没有时间全部看完的朋友,朵朵着重推荐辛弃疾和杜甫两部分,《金戈铁马》有最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有客子美》是最赤诚高尚的悲悯与博爱,都值得反复观看,不要错过!
推荐阅读
▼
关注公众号
和娃去博物馆,不懂找我~
回复“见面礼”获取博物馆攻略 / 主题纪录片
▼
我今天的快乐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