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故宫连放2个大招!这个追了2年的“系列展”又出新,用96幅精品看懂古人生活

朵朵编辑部 耳朵里的博物馆 2023-01-25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耳朵里的博物馆

你好啊,我是朵朵~
 
刚刚看到最新消息,故宫明天有2个大展要开!
 
一个是历代人物画展的第三期:
 
众生百态——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
展览时间:8月30日-10月30日
展览地点:文华殿书画馆

 
另一个是之前已经预告过的中国书房展
 
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
展览时间:8月30日-10月23日
展览地点:午门展厅

 
两个展览都是免费参观(需购买故宫门票,以及分别单独预约两个展览),在秋高气爽的好天气,进宫看展真是再享受不过的事情啦。

今天就先和朵朵去看看
人物画展吧~



看什么?


😉😔😴

看古人生动有趣的日常生活

 96幅作品,保证你也看得懂 

 
这是故宫的人物画展的第三期,和前两期的「庙堂仪范」「林下风雅」不同,这一次展示的,不是名垂千古的帝王、文臣武将、巾帼英雄,也不是避世脱俗的逸民、高士。
 
画中的主人公和我们一样,是世界上最“普通”的人,过着最“普通”的生活。
 
没有人记得他们的名字,知晓他们的人生,只有在这些画里,我们才能看到,他们也曾鲜活的存在过。
 
正因为如此,在看到这些画时,我们会感到亲切,画面里有我们熟悉的东西,可以看懂。甚至不需要知道太多的典故和历史背景,也可以和画上的古人聊一会儿天~

南宋,李嵩《货郎图》卷(局部)

怎么看?


🤩😵😪

三大题材寻找和我们生活的关联

 农村、市肆和节令 


这一次展出的古代绘画,大多都是风俗画
 
啥是风俗画?它是以社会风气习俗为题材的绘画,通常以人物活动为主要内容。
 
提到风俗画,可不要觉得陌生哦。
 
大名鼎鼎的《清明上河图》就是风俗画。张择端把城市、商业、村庄以及人们的生活,通通画进了画里。

‍‍


故宫的这期展览,我们可以按照风俗画的三大题材:农村、市肆节令,分别来看!
 

农村


以农村为题材的画作,一直是风俗画的主流。山野、田园里,古人都在干嘛呢?
 
放牧。而且是雪中放牧!
 
大冷天的,放牛的牧童不容易,勤劳的水牛也不容易。仔细观察,画中的牧童在前面牵绳,绳子都拉直了,水牛还在原地反抗——就是不想走!哞!
 
南宋,夏圭《雪溪放牧图页》
 
男耕女织。
 
妇女一遍摇着纺车,一边哺乳着娃娃。身后还有一个发型很狂野的孩子,在玩一只青蛙,童年真美好(长大以后就是打工人)。
 
宋,王居正(传)《纺车图卷》
 
冷枚的这组《农家故事图册》,从不同角度,给我们再现了古人的生活场景。
 
有坐在葡萄架下吹牛的,有小孩端着果篮(篮子里也不知道是什么宝贝水果),地上还有两头半散养的猪。
 
清,冷枚《农家故事图册》
 
穷人家的孩子,早放牛。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有娃子在放牛,有娃子在打树上的枣,手舞足蹈,脸上写满了快乐。
 

画里,有农夫的“紧张”
 
夏天,一场大雨突然来临,披上蓑衣,带上斗笠,仓皇回家。
 
明,周臣《夏畦时泽图页》
 
画里,还有渔夫的“潇洒”
 
闲时,三五好友船上小聚,举杯畅饮,好不惬意~
 
明,张灵《渔乐图轴》
 
三个驼背老人,在路上遇见了,因为身形相似,彼此仿佛见到了好友,脸上笑容可掬!
 
明,李士达《三驼图轴》
 
老师睡着后,村童开始各显神通:给老师头上戴一朵鲜花;戴上自制面具和“武器”,“我们就是绿林好汉。”
 
清,华喦《桐屋闹学图轴》
 
教室一角,唯一没有远离课桌的橙衣小孩,脚已经踩在凳子上,心早已飞到了九霄云外。
 
这些闹学的场景,你一定不会感到陌生!
 

市肆


除了农村题材,市肆也是风俗画重点表达的内容。北宋时期,城市格局突破坊市的限制,市民经济得到充分发展。
 
货郎,是在农村和城市沿街叫卖杂货、食品、小玩意儿的流动商贩。
 
这幅《夏景货郎图轴》里,货架上的器皿、花木、水果都非常精美,条幅上写着“上林佳果玉壶冰水”,可知这位穿着华丽的货郎,买的是夏日冰镇饮料!
 
明人《夏景货郎图轴》
 
画面里,一女子双手承盘,货郎正拿着壶准备倾倒冰水,女子身后两个贵妇正在窃窃私语,场景感十足。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古代还有很多神奇的行业、职业,今天几乎已经消失了。
 
古人以铜为镜,铜镜用久了会氧化变黑,于是就出现了专门负责打磨铜镜的磨镜工匠
 
他们会提前用水银、锡粉调和成研磨粉,然后用来打磨镜面,使其恢复光洁。研磨粉有毒,是一项辛苦的工作。
 
明人《磨镜图页》
 
古代物资比较匮乏,瓷器稍有破损,锔好后仍然可以使用。于是,对应的锔缸工匠也就产生了。
 
明人《锔缸图页》
 
看手相,在古代又称“相手”,是指通过手掌纹路的形状、线条来判断个人的身体、运势。这个行当,现在还没失传!
 
明人《看手相图页》
 
市民经济发展,带动了市民文化的兴盛。杂剧开始出现在城市的勾栏瓦肆之中,观看杂剧成为宋元时期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
 
《卖眼药》又称为《眼药酸》,是一种杂剧剧目。故事大概是,卖眼药的因为言语不当,被买药的棍棒伺候,最后逃之夭夭。“酸”,是讽刺挖苦的意思。
 
这幅画中,两位杂剧“演员”表情到位,相当“投入”。
 
南宋人《卖眼药图页》
 
卖眼药身上的药代,画满了眼睛,视觉冲击力极强!可见古代的戏剧,已经开始注重服装、道具,对表演效果的塑造!
 
南宋人《卖眼药图页》
 
打花鼓,也是杂剧表演的场景。
 
南宋人《打花鼓图页》
 
唐代,斗鸡的游戏非常盛行,连皇帝都沉溺其中。
 
唐玄宗李隆基酷爱斗鸡,经常在长安举行规模盛大的斗鸡比赛。这幅画描绘的就是李隆基出行斗鸡,他坐在马上,身后的侍从怀抱着鸡。
 
前面有女官奏乐,右侧有官员进谏,形成鲜明的反差,实际上是对李隆基不务正业的讽刺。
 
明人《明皇斗鸡图》
 
唐玄宗时期,西凉人进献鹌鹑,能够随着金鼓的节奏争斗,于是斗鹌鹑的游戏出现了。
 
斗鹌鹑大多在秋末冬初进行,称为“冬兴”。这幅画表现的是明宣宗朱瞻基观看斗鹌鹑的场景。
 
明人《斗鹌鹑图轴》
 

节令


除了表现人们的日常生活,风俗画还重视时令、节候的表现。比较古代是农业社会,农业生产依靠对于天时、气候的认识。
 
北宋宫廷里的端午节怎么过?
 
那当然是在金明池上,举办一场盛大的皇家龙舟夺标赛
 
元人《龙舟夺标图卷》
 
画面中,一艘雕梁画栋、造型夸张的龙舟,在众多小船的“众星捧月”下浩荡前行。
 
在唐代,龙舟竞渡以终点夺取锦标裁定胜负,夺标也由此成为了获胜的代名词。
 

古人认为农历五月是恶月、毒月。五月阳气至盛,但阴气也开始生长,因此有很多去除不详的风俗:采草药、悬艾人、观竞渡等。
 
一些习俗传承至今,成为现代端午节的重要活动,比如赛龙舟和看龙舟。
 
清,徐扬《端阳故事图册》
 
比如,在家门口悬挂艾草和菖蒲,驱除蚊虫、净化空气。
 
清,徐扬《端阳故事图册》
 
再比如,包粽子(裹角黍)呀!
 
画面中,6人有3个是幼儿,大人带着小孩一起来包粽子,美好的传统就是要一代一代传下来。
 

五月花草繁盛,又到了斗草的季节。
 
斗草,分“文斗”和“武斗”。下面这帮娃娃正在文斗,文斗就是对花草名,以对仗的形式互报草名,谁采的草种多,对仗的水平高,谁就赢。
 
因此,玩这种游戏没点植物知识和文学修养是真不行。
 
清,金廷标《戏婴图轴》
 
武斗,就是双方先各自采摘具有韧性的草,然后相互交叉成“十”字并用劲拉扯,不断的为胜。下面这两个娃娃就在武斗,瞧瞧这认真劲,眼睛都斗鸡眼了!
 

冬季,万物萧条,山茶、梅花却凌寒盛开。对于小娃子来说,这是一个信号,放鞭炮的季节来咯!
 
明人《婴戏图轴》
 
大傩,是腊月举行的去除疫鬼和寒气的,画里展示的是娃娃戴着老人、老妪面具舞大傩的场面,装扮奇特,动作滑稽。
 
清,丁观鹏《大傩图轴》
 
是怎么看出来是娃娃的?因为这里“露馅”了!
 
推荐阅读


关注公众号

和娃去博物馆,不懂找我~

回复见面礼获取博物馆攻略 / 主题纪录片


我今天的快乐次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