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戏剧创新坊 | 「风筝计划」公开演读开始啦,优秀剧目享不停
2月24日
深圳市民们在
福田文体中心·戏剧主题馆
“享用”了一顿别开生面的元宵“盛宴”
——“风筝计划”(深圳站)原创剧本
公开演读
风筝计划公开演读(深圳站)
“风筝计划”旨在为深港两地的戏剧爱好者打开一扇窗,通过平台能够发现优秀的青年编剧,发现富有新意的创作选题,在“演读”实践中夯实剧作文本基础,探索舞台呈现方式,创作舞台雏形,也将持续建设舞台领域创作选题“种子库”。2023年,香港话剧团通过“风筝计划”从各地征集华文剧本投稿共300多份,并挑选出14份作品进行公开演读。
在元宵节这阖家团圆的日子里,香港话剧团和深圳市福田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共同合作,反转舞台任深圳站的统筹执行,拉开了“风筝计划”公开演读(深圳站)系列活动的序幕。
公开演读现场
深圳市福田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主任顾丹丹,香港话剧团艺术总监潘惠森,深圳市文化馆副馆长、深圳话剧院筹建负责人戴纪澜及来自香港、深圳两地的话剧圈嘉宾出席了该活动,并吸引了众多热爱话剧的深圳市民朋友来到现场深度感受戏剧艺术的魅力。
从左至右:福田文体中心·戏剧主题馆馆长吴晓红、香港话剧团艺术总监潘惠森、福田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主任顾丹丹、反转舞台创意总监王昊然
主持人:深圳站总统筹赵易阳
深港仅一河之隔,人员往来频繁,促进了两地旅游业、服务业、文化业的共同繁荣,也让我们看到了深港文化交流合作的巨大空间。深港两地山水相连、人文相亲,文化上同根同源,皆为源远流长的岭南文化开枝散叶、流传发展的结果。
从左至右:总导读潘惠森、编剧黄锐铄、导读何睿
首场演读作品
是来自编剧黄锐烁的《泥沙俱下》
这是一个现实主义题材的剧本
叙说一个寻找出路的故事
面对生命垂危的女儿,建筑工人陈三在无计可施之下生出奇思妙想——找工地写作爱好者李破晓捏造一个不存在的女儿形象,并借此撰写重病网络众筹文案;而与此同时,自认为怀才不遇的李破晓也苦恼于自己毫无结果的单恋……在生活的重压之下,二人要如何寻得生机?
编剧黄锐烁将故事聚焦于
那些我们或熟悉或陌生的小人物
在生活的压迫下
身处底层的小人物奋力自救
将积压在心中或悲或喜的情感倾泻而出
演员与观众演读后合影留念
演读过程中
不少观众的情绪
也随着情节变幻而上下起伏
时而微笑、时而皱眉、时而眼眶泛红
演出结束后
许多观众仍沉浸在剧情中未能回过神来
深圳市文化馆副馆长、深圳话剧院筹建负责人戴纪澜表示:
虽然是农历元宵节,但是并没有影响观众的热情,更没有影响到香港话剧团艺术总监潘惠森老师缩短活动时间,他扎扎实实地对入选的剧本给予了逐行的细致点评。
潘老师一再强调了剧本的文学性,强调剧作者应当给导演“留空”,给作曲以创作空间,给演员“活路”,他的意思是戏剧创作的各个环节应当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工作,才会有好的舞台呈现。
潘老师的点评让在场的我们内心震动,因为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缺乏跟稳定的、高水准的戏剧团体合作的机会,很多编剧都习惯把剧本“写到尽”,即尽可能清楚地写出舞台提示、导演手段和表演动作提示等涉及二、三度创作的内容,以便“钉牢”舞台效果,减少误差。而实际上这种做法的确难免会大大地削弱戏剧艺术以团队作战见长的优势,导致作品单薄、僵化;更加可惜的是让剧作本身失去了其可贵的文学和艺术价值,降级成了浅薄的舞台“演出说明书”。而这样似乎常识性的问题,却往往是“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编剧们意识不到的,潘老师的精准点拨让参与者都受益匪浅。
编剧吕莉表示:
有幸参与了“风筝计划”香港话剧团在戏剧主题馆举办的2024年开年第一场演读活动《泥沙俱下》。本次活动就像是一堂系统生动的剧本写作教学课,七十分钟的表演结束后,艺术总监潘惠森担任主讲人,带领观众互动分享分析剧本,令观众受益匪浅。
深圳观众们欣赏水平也都很高,提出的问题都非常精准到位。问与答之间,彰显出湾区明珠深圳日益肥沃的戏剧土壤和文化氛围。戏剧需要思辨,也需要百家争鸣,深圳的本土戏剧从业者与香港创作演出团队的碰撞,绽出了很多思想上的火花。期待更加精彩的下一堂“课”!
虽然剧本仍在初创阶段
但优秀原创剧本的魅力
依然让大家兴奋不已
让编剧在“演读”剧本过程中
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
也向普罗大众展示了戏剧的魅力
就像香港话剧团艺术总监潘惠森
提及发起风筝计划的初衷时说的那样
“当一个剧本被读出来的时候,它的生命脉搏便会开始跳动,被人感受到。”
第一场演读只是开始
后面还有六场不同题材的演读
一定会为大家带来
更加丰富多彩的戏剧体验!
更多观演信息及报名方式
敬请关注后续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