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多元赋能城市发展!专家共话城市美学无限可能


聚焦城市美学新实践

探索城市建设新思路

7月27日

2024深圳国际城市美学论坛

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及深圳书城中心城举行

论坛以“城市美学新实践”为主题

紧密结合深圳城市美学定位

联动国内外美学实践前沿城市

深入剖析并探讨

城市美学如何塑造城市影响力、

场景创新如何激发商业活力等核心议题

来自国内外的数十位专家学者齐聚福田

共同探索城市美学发展新路径

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美学动力

作为连续3年的支持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奖章”获得者、国家文化艺术智库特聘专家、福田区文化议事会总顾问王京生带来了“人工智能的文明意义与美学创造”的主题演讲。


京生


人工智能为美学创造

带来空前的机遇和挑战

他认为,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最终力量来自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


人工智能赋能各行各业,将实现效率、质量以及迭代升级等方面的跨越性发展。人工智能也将会极大地改变人类的价值观念,其广泛应用也将形成具有更加开放、包容、智慧、创新等特质的“智能文化”。同时,人工智能也会给人类文明带来科技伦理和社会伦理上的挑战,亟需达成世界共识。


此外,人工智能还将打破时空的限制和各个文明之间的壁垒,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创造广阔空间和高效途径,通过无限拓宽人们的想象边界,让“全民创意”真正实现。


  王京生认为人工智能也为美学创造带来空前的机遇和危机。他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发展,将会催生新的艺术门类,引发审美范式的变革,产生全新的审美体验。


  首先,改变美学创造主体。人机合作可能成为美学创造的主导模式;人工智能也可以独立进行美学“创造”,并创造出更多美学领域。


  其次,创新审美形式和效果。人工智能让万物互联,让美学从文学、艺术等层面更广泛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美学和创新创意层面,也让审美更加大众化。


  再次,增强美学发展驱动力。人工智能让“全民创意”更丰富地呈现,为每个人实现创意梦想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性,创造多元、开放、包容的审美风尚。


  最后,打破人类审美理性。人工智能有潜力创造出超乎想象的艺术形式,对不同的审美语境、审美习惯和审美价值观带来冲击。



呼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

持续推进“全民创意”

在王京生看来,福田区举办国际城市美学论坛以来,城市景观更加靓丽,艺术空间更加丰富和充满魅力,举办的“全民创意艺术月”“青少年美育系列活动”等活动让市民的创意热情更加澎湃,增强了社会活力。福田区是先行示范区中的首善之区,有着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等科技创新高地。面对新时代,他提出了三点建议:


1.带头拥抱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好“人工智能+”行动,主动引进人工智能研究者、创作者和场景应用团队,探索和开辟出“人工智能+文化”的新领域,将福田区打造成为“人工智能+文化”产业高地。


2.持续推进“全民创意”。要充分发挥艺术家和创意文化企业的引领作用,打造各类有影响力的创意平台,让千家万户不同年龄、职业群体的创意成果不断展示,促进文化创意和审美的交流。用好福田区嵌入式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吸引和带动更多市民参与全民创意和美学创造。


3.推动美学渗入更多领域。美学创造应当与科学、技术和工程等领域相互支持,福田区要加强各领域的整合能力。他呼吁福田区深入开展“人工智能+”行动,营造全民创意的浓厚氛围,加快生产蕴含“真善美”价值观的数据要素,持续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形成和高质量发展,积极创造城市文明的新形态。  



专家学者共绘城市美学新蓝图


在活动现场

专家学者们就城市美学

展开了激烈的思想交锋


大卫·毕加索

大卫毕加索设计首席执行官



围绕城市美学的多个维度及其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作出论断。


他认为,周边环境是城市美学的重要语境,建筑设计和社区改造需要与环境相融合,从而使所有建筑在同一个区域相得益彰。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设计师们应当“为未来而设计”。



 彭 锋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从“大视野”“运动”“气氛”三个维度,为城市美学的发展提出具体建议。


他表示,城市规划与设计应当注重整体的视觉效果、满足市民步行需求,并且通过光、色彩、声音、气味、文化来打造独特的城市气氛。





杭间

清华大学人文讲席教授

中国美术学院原副校长



他提出,美学不仅是城市文化的基础,也是推动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批判性工具。


他认为,城市建设应当充分考虑资本的双重影响,并利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制优势,打造环境友好、景观优美、社区高素质的城市。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福田文体中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