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我们对资本充足率看得太重
文/巴曙松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特邀成员、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无论是美国的次贷危机还是去年股灾,或是今年英国脱欧引发的金融市场的动荡,我们都可以看出金融危机一般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评估损失,第二阶段为压力测试,第三阶段为规则重构。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已在规则重构阶段,而目前英国脱欧仍表现为处于评估损失阶段。
为什么规则很重要?因为建构规则与一个国家在金融行业的影响力相关。中国要提升影响力,不是靠空喊,而是要靠了解各种金融规则,利用规则提升自己;甚至参与规则,在规则中体现中国声音,进行规则谈判。
资本市场的记忆都是短暂的,脱欧带来的短期波动没有超过三天,股市跌了两天之后,市场就忘了,英国股市在上周五已创近日新高。英国脱欧之所以有影响,是因为英国市场的动荡对世界产生的影响重要,在伦敦交易的英镑走势重要,在伦敦交易的大宗商品重要,在伦敦交易的人民币和美元走势重要。英国市场上形成的交易规则动荡对世界市场的影响远远超过英国这一经济体本身动荡的影响。脱欧真正值得重视的是深层次的规则变化,以及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博弈和斗争。
金融危机暴露的金融体系的缺陷,第一是监管指标的单一,过分看重资本充足率。因此金融危机出现后,就促使各国改变资本充足率。现在我们监测国家资本竞争力的主要指标就是资本充足率,很多银行家与银行机构不断地调整资本充足率的公式。
第二,过于侧重微观监管理念的缺陷,这也是我们国家股灾中暴露出的缺陷,微观的叠加产生的宏观效果预计不足。国家利用微观调控的政策、理念调整各项监管,而从宏观层面出台的政策叠加效应给我们的金融机构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
第三,基于事后监管方法的不足。
第四,监管协调不足。机构与机构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都存在这种问题。
第五,监管的顺周期性,在上升周期放大收益,低估风险。比如房地产市场在往上走的时候,你就发现,虽然贷款不良率高,但由于地价上涨,利润空间仍可偿还银行贷款,这就是顺周期效应。反之则是逆周期。
第六,救助机制不健全。好多年不出现金融危机,但当市场一旦出现问题,救助机制就无法产生作用。为什么英国脱欧对市场的影响那么大,就是因为市场对这一事件都认为是说说而已,但真出了问题才发现,市场对这一事件的预后不足。但另一方面来说,中央银行的救助必须是不确定的,摇摆的。因为一旦确定,则会激励银行铤而走险。在美国爆发金融危机时,小的金融机构救助了,大家就以为雷曼也会救助。但雷曼没有出手,这就引发了市场的大量波动与冲击,甚至出现阴谋论解释。
8%的资本充足率够不够?实际上爆发危机的银行,资本充足率都非常高,都在11%以上。因此这一指标并不那么可靠。那么资本与风险是否有必然联系?这一问题有不同解答。
有人认为是正相关,认为在管制压力下以及代理关系下,资本与风险应呈现正相关。但也有人认为是负相关。从分子来看资本充足率的失效,一方面是一级资本,包括永久性股东利益,以及一级与二级资本之间的其他核心资本,如混合型权益,还有二级资本与三级资本。
从分母来看资本充足率也有失效的可能性,比如表外业务风险改善了表内资本质量;另一方面监管漏洞下出现的资产证券化业务,为了逃避监管,变成了发起一笔业务然后销售,这时候商业银行已经失去了控制这些资产证券的兴趣,而投资银行则把接手的资产进行结构化设计,再加上评级机构的评级,最后各类基金公司加杠杆进行销售,因此最后买到这些资产的买家根本不知道这些资产对应的价值是什么。在这一资本链中,没有一个机构愿意进行主动的风险控制。
这些风险叠加之后就造成了系统性风险的监管缺失。银行在资本约束下的信贷行为引起了银行的顺周期性。同时羊群效应或行动的同质化扩大了系统性风险。而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业务增加了风险的相关性和复杂性。最后金融一体化再次扩大了系统性风险。金融市场一体化的进展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并远远快于市场经济及监管体制建立。
因此最近几次金融危机都是从某个银行机构的危机开始,比如法国银行的还款不利产生了次贷危机;雷曼危机也是开始由小型金融机构出现的偿贷危机开始。这也是巴塞尔协议产生的基础。
打一个比方,中国的交易量有多大,比如,中国放长假后伦敦金属交易所的交易量下降多少?30%左右。这就是中国市场的交易量。因此某一单一的交易市场发生了波动为什么会出现世界影响?因为其中有30%左右的交易量来自外部市场。
金融危机中出现的流动性风险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很多机构出现的风险并不是因为有呆坏账,而是出现了流动性危机。
同时在金融的创新方面,由于监管层无法理解金融创新的内容而导致危机,这也是很容易出现问题的方面。因此,监管如何跟上市场创新的节奏,这是永恒的难题。
其中金融创新目前主要出现在资产证券化领域、金融一体化领域,交易账户的监管套利以及表外业务的监管套利。如何改变?就是要做前瞻性监管的尝试,比如评估方面的及时更新等。
实际上,如果说英国脱欧市场为什么会产生巨大影响,主要是区域监管一直在追踪现代国际市场,反而对自身市场的问题出现监管不足。
另外跨境监管也容易出现问题,比如母国与东道国的法律冲突;缺乏具有足够约束力的全球统一监管标准;区域及全球性监管机构的作用有待提高;以及跨境金融机构破产管理相对空白。
同时,监管要考虑顺周期性的市场规律。经济处于上升周期的时候,借款人的财务状况改善,抵押品价值上升,银行通常会扩张信贷。当经济步入下行周期时,借款人的财务状况恶化,抵押品价值缩水,银行则收缩信贷,进一步延长和加剧经济衰退。
金融监管改革的趋势和方向是什么?从微观审慎到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结合;从事后处理走向事前预防和前瞻性监管;从定量分析到定量与定性分析结合;同时,从重视金融监管与经济波动周期的协调,实现从机构监管到功能监管的过度,并从过程监管走向原则监管,重视对消费者的保护。
欧洲金融监管的目标是什么?是建立一个更有效的金融监管框架。但欧洲金融监管局是在英国伦敦,这次英国脱欧之后,监管局也需要外迁,以伦敦为核心的金融监管体系也将做出改变,这些内容是这次英国脱欧对欧洲金融体系造成的规则上的改变。
巴塞尔Ⅲ我认为重点就在于资本对分子的管理,这一协议在应对危机的风险吸收方面,容易形成更稳健、多层次监管框架。
中国对资本监管的沿革也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一直到2013年我们的管理法发布,中国从一个滞后的金融体系逐渐成为巴塞尔协议下的先进体系,在国际上逐渐活跃起来,走到台前。
目前中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主要是流动性风险缺乏监管指标,在内部评级方面出现各种数据问题,数据不足、数据偏差、大量垃圾数据,在市场风险的定性与定量上都出现了各类挑战。在资本推动下,中国的金融机构不断转变,体现出从规模导向向价值导向转变,从账面利润向经济利润转变,从以大论优向以质论优转变,以及从控制风险向管理风险转变。
近期文章精选:
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新经济致GDP增速被低估 正研究新统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