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剑波:东北国企改革可借鉴山东和四大行“汇金模式”

2016-08-29 陈剑波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近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三年滚动实施方案》,明确2016年至2018年拟出台的重大任务和拟开工建设的重大工程项目,引发各方关注。

连续出台“振兴”方案,充分显示国家对“共和国长子”的宠爱;但十多年间需要连续“振兴”,也说明过去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当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在各省经济结构占据越来越大比例之时,东北的转身显得迟缓。

不久前,中国农业银行非执行董事陈剑波在第二届中国金融四十人“长白山论坛”闭门研讨会“供给侧改革与新一轮东北振兴”上发表主题演讲,认为东北经济同时存在着结构性问题和周期性问题,并叠加了城镇化、工业化转型的发展阶段,因而造成了东北经济的困局。但是东北振兴战略是成功的。东北国有企业的改革虽然困难,但是要有决心,应思考合适的模式,把“减”放在首位。金融环境虽然复杂,但是金融部门应该为不同主体提供不同的融资方式。

以下为陈剑波演讲实录:

追赶与转型:吉林经济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01
东北的赶超是成功的

中国经济增长的问题是周期性还是结构性的,一直有争论。东北经济也同样存在这样的争论。我认为,东北经济同时存在两种问题,而且,东北经济正好进入城镇化、工业化转型的发展阶段,造成了目前的困局。吉林的经济增长已经追平了全国水平,这很不容易。

东北振兴战略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这也是最近讨论较多的一个问题。发改委秘书长非常明确表态“是成功的,没有失败”。由于上海和吉林的人口差不多,都是2千多万,所以我们将吉林和上海进行对比。如图1所示,从2004年开始,吉林的GDP增长超过上海。这说明,在1995年—2014年这20年期间,吉林的赶超是成功的。

图1  吉林与上海GDP增速对比

再看看具体的数据。从人口数据来看,20年间,上海增长了70%,吉林增长了6%,但是吉林的面积是上海的30倍,这说明上海的人口集聚程度非常高,物资流、资金流、人流高度聚集,所以会有较高的人均生产率。从人均GDP来看,吉林增长了10多倍,上海是4倍;从投资来看,吉林增长了30多倍,上海增长了2倍多,所以说,吉林的赶超是非常成功的。

表1  吉林与上海具体数据对比

从经济结构来看,吉林2014年制造业占比比上海1995年略低一点,但是上海2014年制造业的比例已经远远小于吉林2014年的水平。可以看出,吉林和上海的差距在于第三产业。目前吉林第三产业的占比和上海1995年的水平差不多,和上海的差距大约为20年。


图2  吉林与上海经济结构对比

02
国企改革要有决心

我同意大家的观点“目前转型非常困难”,许多同志都认为“80年代把好改革的都改了,剩下的都是不好改的”,我觉得也不尽然。比如90年代纺织业的改革。当年压锭现象也十分严重,形势很严峻。虽然现在纺织业的境况也不太好,但并不在产能过剩的行业里。原因就是改革让纺织业基本上变成了民营企业主导。又如上世纪90年代初的“粮食统购统销改革”,当时“军工教”人员的粮食供给保障也是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政府从80年代中后期就一直在进行研究、试点探索,但却因为各种原因一直下不了决心去改革,但90年代初期下定决心取消粮票,推进改革一举成功。这说明,改革需要在充分把握风险的前提下,认准方向,下定决心,大力推进。

从吉林目前的转型来看,我认为光靠增量来进行国企改革还是太慢,另外吉林的国有经济以大的装备制造企业和能源企业为主体,不把国有企业改革好,光靠增量来补,是不行的。

最近《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提到山东国企改革的经验:职业经理人+政府管资本。吉林也可以借鉴,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治理结构的问题。四大行的改革堪称国企改革的经典。汇金模式不仅解决了四大行不良的问题,还能让国际市场认可,我觉得很了不起。

国企改革要解决好“加减法”的问题,我觉得需要首先考虑“减”的问题,减资产、减债务。否则,等到资产负债表收缩,明斯基时刻来临,会有更大的麻烦。

我们要推动债务缩减,推动追赶战略和制度转型,但是该如何去融资?如何把外边的资金引进来?蒋超良省长说吉林目前“不够开放”。我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管制方面的问题,可能市场开放度不够,包容性不够,环境有问题。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第二点,即我们的市场吸引力不够,还是没有让外边的资本感受到我们的资源优势、资产优势。


03
为不同主体提供不同融资方式

目前,金融部门面临的环境非常复杂。我国一季度M1、M2存在着剪刀差,大量的M2增长和信贷的增长也存在剪刀差,大量银行的资金转移到了非银行的金融机构,资管市场、债券市场火爆(包括股灾之前的债权市场),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却如李伏安董事长所讲,“找不到好的信贷资产去投”。

在经济下行之际,银行的行为是逆周期的,经济越是下行的时候,银行越审慎,越审慎便越不容易找到信贷资产投资,所以,传统的依靠贷款的模式去融资受到了很大制约。因此,在存在风险且波动较大的金融市场,如何募集资金,实现赶超和转型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要为各种类型的主体提供不同的融资方式。

国有企业的改革可以通过债务重组、资产证券化、并购重组。通过对美国重组的研究,我发现,卖资产对于陷入财务困境的企业来说是一个有效的手段,即把不盈利、少盈利的资产,或是跟主业不相关的资产卖掉,现在可以借助很多金融工具去实现。吉林省目前已经在做这件事情,比如吉林省股权基金投资有限公司,它是一个特色产业基金。目前已经募集了两期的基金,我认为这种模式很好。

地方债为政府支持经济发展开了一道口。预算法的修订使地方债成为支持经济发展的又一个合法手段,应加大募集力度。过去靠融资平台、土地抵押的方式已经不可持续,靠土地财政推动城镇化建设也很困难。地方债成了地方政府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一个合法的渠道,同时也使政府的行为发生很大的转变。

宝能集团能在短时间内筹集资金举牌万科,说明市场上的资金是充沛的,投资的积极性也非常高,问题是如何将其吸引过来。房地产企业目前也在朝轻型化方向转型。我最近看到一个案例,万达正在和几家机构合作,这几家机构看重的是收益权的证券化。

我们农行的投行部,目前推出的证券化产品大概是10个,有资产证券化的产品,有公益事业收益权,也有绿色能源,品种繁多。银行不要一双眼睛只盯着信贷。一个堪称颠覆性的案例是华夏幸福,它是一家房地产企业,大约采取了16种融资手段,且完全在市场上融资,四年来成功融资3千亿。

现在的金融市场发展很快,金融工具越来越多,金融产品也越来越多。过去银行只与信贷市场打交道,除了货币市场之外,银行和其他金融市场都是隔绝的。现在,银行通过理财、和资管渠道,可以直接和金融市场打通。虽然监管层还在研究监管改革以应对银行业可能出现的风险,但是,这为传统的商业银行创造更多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来服务于实体经济提供了很大机会。


中国金融四十人“长白山论坛”文章精选:

打开经济增长新空间,东北供给侧改革之路可以这么走

CF40长白山论坛:新一轮东北振兴大棋如何下?

CF40成员为金融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建言献策

以金融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是一家非官方、非营利性的专业智库,专注于经济金融领域的政策研究。论坛成立于2008年4月12日,由40位40岁上下的金融精锐组成,即“40×40俱乐部”。   本智库的宗旨是:以前瞻视野和探索精神,致力于夯实中国金融学术基础,研究金融领域前沿课题,推动中国金融业改革与发展。

  关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请长按下方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