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管涛:中国经济难言滞胀,货币政策框架亟需转型

2017-02-16 管涛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导读

自CPI步入“2时代”以来,关于我国经济进入滞胀的言论就时有出现。昨天(2月15日),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7年年会”上,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高级研究员管涛对这种看法进行了剖析。

管涛认为,判断中国经济出现滞胀需慎重。当前,滞胀一般是指经济停滞、通货膨胀,但中国现在还有百分之六七的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只有百分之二三,不符合“经济滞胀”的定义和表现。

就备受关注的货币政策走向问题,管涛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中国货币政策框架迫切需要转型,一是要尽早明确货币政策的锚,二是货币投放渠道的选择。管涛认为,现在央行通过很多定向工具如MLF、SLF等投放货币,很多是没有抵押品的,并不利于央行强化货币纪律,长此以往还会对央行的市场信用产生很大影响。


我讲两点。第一要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比如现在对经济形势的判断,我个人观察,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陷入了滞胀的状态。对此,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滞胀。从理论上讲,经济滞胀一般是指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其次要弄清楚滞胀是怎样一种情形。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受两次石油危机的影响,当时出现了经济低增长甚至负增长,伴随着两位数的通货膨胀,当时美国面临的就是典型的经济滞胀。中国现在还有百分之六七的经济增长速度,通胀水平只有百分之二三,这不符合“经济滞胀”的定义和表现。搞清楚这个基本的问题,不但有理论意义,也有现实指导作用。

第二个问题,中国货币政策的框架转型是非常迫切的。昨天,耶伦到国会就半年货币政策报告进行听证,她表示,如果就业和通胀情况符合预期,则加息等待太久是不合时宜的。这向市场传递出近期美联储加息可能性上升的信号。按照以往的经验,当加息预期上升时,美国金融市场通常会剧烈调整。但是,听证会以后,美国股市却出现了全面上涨,因为大家理解耶轮的表态,是对美国的经济前景有信心。

中国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要尽早明确货币政策的锚。中国的货币政策有很多目标,有些目标是相互冲突的。特别是考虑到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需要,如果不以汇率这个对外经济目标为锚,那就应该在经济增长、就业或者通胀中选择一个锚,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市场预期。如果缺乏明确的货币锚,货币政策就不可能充分享受汇率浮动带来的好处。

另外,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转型还涉及货币投放渠道的问题。过去,资本流入、储备增加的时代,央行主要通过外汇占款渠道投放货币。当时,我们讲中国的货币政策缺乏独立性,央行资产负债表上一度80%多的资产是外汇占款。近年来,资本外流、储备下降后,外汇占款的占比下降了约20个百分点,从积极的意义上讲,应该是增加了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当然,并不是说外汇储备下降没有负面影响。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是不是要回到资本大量流入之前的状况,即央行货币投放原来是通过再贷款渠道,纯信用投放的。现在我们通过很多定向工具如MLF、SLF等投放货币,很多是没有抵押品的。不利于央行强化货币纪律,长此以往,还会对央行的市场信用产生很大影响。

所以,不论是从短期还是从中长期来考虑,中国货币政策的转型都是非常迫切的。


近期文章精选:

当前的中国经济复苏可持续吗?

一组数据为你描绘中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的真实图景

三位学者眼中的汇率走势、外储下降和货币政策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是一家非官方、非营利性的专业智库,专注于经济金融领域的政策研究。论坛成立于2008年4月12日,由40位40岁上下的金融精锐组成,即“40×40俱乐部”。

       CF40定位为“平台+实体”新型智库,专注于经济金融领域的政策研究。在四十人论坛平台型智库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四十人和新金融两大实体型智库系列,分别包括四十人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四十人金融研究院、丝路规划研究中心和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北方新金融研究院、北大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浦山新金融基金会等机构。

       CF40平台集聚了来自政府机关、研究机构和商业机构的300余位金融领域精英人才;同时,CF40研究院专职研究员队伍也渐趋充实。CF40每年召开双周圆桌会议、金融四十人年会、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等百余场闭门研讨会,开展课题研究近30项,出版周报、月报、要报、《新金融评论》期刊以及金融类书籍共计100余册,受到决策层领导重视和经济金融界人士高度评价。

       

       关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请长按下方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