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金融稳定发展委:穿透监管迷雾,剑指影子银行
7月14日至15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宣布将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学术委员会主席、北大国发院副院长黄益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机制上看,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和补齐监管短板。尽管一行三会之间曾由央行牵头成立部际联席会议,但四个平行机构之间进行协调的实际工作效果仍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这一次,将监管协调机构放在国务院的层面,与一行三会存在上下级关系,监管协调起来比较容易。
可见,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是一个针对性极强的改革举措,剑指那些存在多头管理的监管模糊地带,对整个金融系统进行审视,提前发现风险。事实上,对于当下中国来说,当务之急或许就是将那些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金融产品及业态看清、摸透并纳入监管。
在近日由CF40旗下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主办的第四届金融科技外滩峰会上,黄益平直言,影子银行是当前监管最为缺失的领域之一,对于这种尚未看透的领域,其潜在金融风险是最大的。
CF40高级研究员、中投公司原副总经理谢平在其主持的CF40课题报告《中国金融改革的12个热点问题》(以下简称《报告》)中也给出了类似的看法。这份报告称,银行同业业务和理财产品是金融体系风险的重要方面 ,是当前金融体系复杂性加剧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由此产生的通道业务具备跨市场、跨机构、 跨产品的金融交叉特征,这对当前监管框架构成挑战,也是当前分业监管、分段管理的框架存在争议的原因。
该报告将九十年代以来的中国金融体系按照剥离银行坏账、股权分置改革和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金融事件,划分为三个时间节点,当前我们正处在第三个时间节点,主要特征就是金融体系规模的急剧扩张,其中银行业总资产规模近200万亿元,是同期美国银行体系资产规模的两倍,银行体系资产占GDP比例也从2009年的204%上升到2015年的294%。而随着银行体系快速膨胀产生的以银行同业业务和理财产品为代表的新金融业态,推动金融体系的复杂程度远远高于前两个阶段。
《报告》称,当前,银行资产结构发生变化,银行贷款占比从2007年的65%下降到2015年54%。同时,银行通过低风险资产扩张规模。银行同业和理财融资合计占(银行同业+理财+贷款+债券)比例从2007年的17%增长到2015年的37%。因此,贷款占资产比例逐年下降;理财和表外比重大于30%,银行同业非标债权资产透明度低,加剧银行体系的复杂程度。银行信贷投放从传统的贷款转变为现在包含贷款、同业和理财非标的广义信贷,这使得仅覆盖贷款的不良率指标(NPL)失真,已经不能准确衡量银行体系信用风险和资产质量,也已经影响了货币政策和监管措施的传导。
因此,银行同业业务和理财产品是金融体系风险的重要方面。在以银行占主导的金融体系下,居民和企业资金仍还主要是以存款形式存在,一部分银行存款沉淀下来成为银行用于调节流动性的同业资金;还有一部分银行存款被理财产品所替代,成为游离于表外的投融资体系。银行同业业务和理财产品融资比例从2007年的1%和16%已经增加到了2015年的11%和26%。
也就是说,银行体系已逐步演变为由银行存贷款、同业资产负债、理财产品等并行从事投融资业务的复杂体系。
同时,银行同业业务和理财产品都内嵌于银行体系,需要借助信托、证券、基金、保险和P2P等通道主体实现风险资产投放,由此催生带动了通道主体的发展。在以银行占主导的金融体系下,银行同业和理财产品仍是银行存款资金分流后不同表现形式,与之关联的通道主体是银行体系资金溢出后的承接载体,因此,当前中国的金融体系整体架构仍然可以用银行体系及其附属的通道主体来描述。
CF40学术委员、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在其最新公开演讲中也指出,2014年后,影子银行体系进一步扩张的最重要方法,就是借助于监管上的空白,通过委外、对接结构化产品、增加信用风险暴露和加杠杆等方式,将大量的资金转入债券、股票、私募股权等市场,从而减轻了实体融资类业务萎缩以后理财收益率的下行压力,进而实现了理财规模的进一步扩张。
例如,由于银行体系的人员配置和核心竞争力主要集中在放贷业务链条,这样,在进入股债资产市场时,委外便成为一种重要的模式,从而获得券商和基金公司等在股债资产投资领域的优势。又如,2015年“股灾”之前,理财资金对接大量两融收益权和结构化证券产品。这些创新产品对银行体系而言具有高收益低风险特征,虽然它催化和放大了股市泡沫,增加了整个金融体系所承担的风险。
总结而言,《报告》认为,银行同业业务和理财产品通过银信、银证、银基、银保等通道主体,实现跨机构、跨市场和跨产品运作,具有金融交叉特征,能够帮助银行实现以下方面的目标:
第一,突破分业监管要求,比如银行可以利用通道主体参与股票市场。
第二,规避审慎监管约束要求,比如流动性指标、资本约束指标等。
第三,为那些不满足银行信贷标准的主体融资,比如向过度负债的房地产企业提供资金。
第四,不受资本约束的快速扩张资产规模,比如银行资产规模的增速快于风险资产的增速。
通道业务涉及主体较多、链条较长、结构复杂,使得在出现外部冲击时风险损失向银行体系转移、存续债权资产不能展期,引发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影响单体金融机构稳定。
同时,通道业务的复杂性也会对整个金融体系稳定造成不确定影响,其金融交叉特征使得各类通道主体与银行体系交织关联,建立了资产负债表风险传染的路径,加剧了尾部风险积聚并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问题。
因此,银行同业业务和理财产品是当前金融体系复杂性加剧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由此产生的通道业务具备跨市场、跨机构、跨产品的金融交叉特征,这对当前监管框架构成挑战,也是当前分业监管、分段管理的框架存在争议的原因。
高善文指出,近几年影子银行活跃、资金“脱实向虚”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监管部门各自为政,竞争性地对监管套利、各种类型的加杠杆和金融创新持纵容和鼓励态度。而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正是通过提高金融监管层级,统筹并监督各相关监管部门,填补监管漏洞,实现监管对金融领域的全覆盖,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近期文章精选: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前瞻:金融监管体制怎么改?“一行三会”格局会否生变?
【聚焦】呼声最高的统一监管是否可行?哪些金融业态适用于统一归口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