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Thaler,他演过《大空头》
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芝加哥大学金融和行为科学教授Richard H. Thaler,表彰其在行为经济学领域的贡献。
Richard H. Thaler
Thaler教授生于1945年,1974年获得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指导老师是Sherwin Rosen。主要研究领域是行为经济学、行为金融学与决策心理学。
在行为金融学方面,Thaler教授研究人的有限理性行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并作出了很多重要贡献,是行为金融学奠基者之一。Thaler曾客串出演《大空头》,在电影中,他在拉斯维加斯的一家赌场,向人解释什么是“担保债务凭证”。
其代表著作有《赢者的诅咒》和《准理性经济学》。另有和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卡斯·桑斯坦(Cass Sunstein )合著的行为经济学类书籍《助推》(Nudge)。
Thaler认为,完全理性的经济人不可能存在,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经济行为必然会受到各种“非理性”的影响。很多从传统经济学角度看来是“错误”的行为,经常被忽视,但往往正是这些行为导致了那些“看起来很美”的决策最终失效乃至酿成恶果。
比如,你会不会冒着大风雪去看球赛?按照传统经济学原理,看球赛的乐趣与大风雪的危险二者相比,理性的人都应该待在家里。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如果早已买了票,很多人都愿意冒着风雪去看球赛。这种与传统经济学原理相悖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相当普遍。
比如,我们都知道及时止损的重要性,但大部分股民都会犹豫不决、一拖再拖,甚至宁愿在“低位”追加投资以求摊平成本,以至于深套其中无力解脱。行为经济学提醒人们要学会忽略“沉没成本”(花出去的钱),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是交织在一起的,我们需要设立一个心理账户,一旦发现了一个行为问题,就可以采取另一种行为作为解决办法。
行为经济学非常重视“直觉”的相关研究,它注意到大众经常凭借直觉而不是理性来做决定。如果经济决策者将主体对象模式化,设定成大家都是理性人,这就可能使得决策出发点与实际效果大相径庭甚至背道而驰。
行为经济学家致力于自我控制问题的研究,同时认为,人类仍然需要帮助才能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和更好的决策。Thaler的《助推》主张自由家长制的做法,即允许国家和其他机构“推动”人们做决策。其中两点很重要:一是决策的科学性;第二点更重要,即选择的自由。要保证这两点,确实很难。传统经济学把人=理性人,这只是一个理想目标,不过希望每个人都能以较少的代价去无限靠近。
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发给了心理学家卡尼曼,他带给人们一个新的理论——“前景理论”。瑞典皇家科学院称,卡尼曼因为“将来自心理研究领域的综合洞察力应用在了经济学当中,尤其是在不确定情况下的人为判断和决策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201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对市场主体“配对”问题做研究的两位美国学者。评委会主席、新宏观经济学创始人克鲁赛尔(Per Krusell)评价:“此次经济学奖中,金钱不再是研究活动的主角,尽管其确与人息息相关,但并非生活的全部,而人成为了主体。”
科睿唯安“引文桂冠奖”被誉为“诺奖风向标”,自2002年首度颁布以来,已有共43位该奖项得主荣膺诺贝尔奖。此前,2017年引文桂冠奖经济学领域得主有:
加州理工学院的科林·凯莫勒(Colin Camerer)和卡耐基梅隆大学的乔治 罗文斯坦(George Loewenstein),两位学者在行为经济学和神经经济学领域取得了开创性研究成果。
斯坦福大学的罗伯特·霍尔(Robert Hall),他的代表性研究领域为劳动者生产率、经济衰退和失业。
哈佛大学的迈克尔·詹森(Michael Jensen)、麻省理工学院的斯特沃特·梅耶斯(Stewart Myers)以及芝加哥大学的拉格拉姆·拉扬(Raghuram Rajan)。三位学者在企业融资领域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拉格拉姆·拉扬还曾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以及印度央行行长。
科睿唯安还给出了未来可能获奖的经济学家,包括:
斯坦福大学的约翰·泰勒(John Taylor),他是研究货币政策的学者,有消息称特朗普可能考虑任命他为下一届美联储主席。
纽约大学的保罗·罗默(Paul Romer),此人主要研究经济增长问题,还是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
哈佛大学的马丁·费尔德斯坦(Martin Feldstein),他曾是里根政府的白宫经济委员会顾问,主要研究养老金、税收等公共财政问题。
耶鲁大学的威廉·诺德豪斯(William Nordhaus),主要研究气候变化。
哈佛大学的戴尔·乔根森(Dale Jorgenson),主要研究生产率问题。
此外,前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和前美国联邦法官理查德·波斯纳(Richard Posner)也出现在名单上。前者对美国经济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进行了长期的学术研究,而后者在法学和经济学交叉领域著作等身。
(本文综合自经济参考报赵青新《经济行为中的理性与非理性》、界面等)
近期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