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金融委的这一重要会议,关乎每一位投资者
12月20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下称金融委)聚焦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召开了座谈会。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这意味着资本市场改革进入新阶段,接下来具体的改革措施值得期待。
会议由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刘国强主持,部分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机构、信托公司、基金公司负责人围绕着提升资本市场战略地位、完善资本市场制度、培育资本市场投资群体等方面提出了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具体建议。
会议认为,当前资本市场风险得到较为充分的释放,已经具备长期投资价值,改革面临比较好的有利时机。资本市场改革已经形成高度共识,即将进入一砖一瓦的实施阶段,将加快推进。
金融委在会上明确,下一步资本市场改革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资本市场改革要更加注重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强化上市公司治理,严格退市制度。要强化信息披露制度,切实做好投资者保护。要坚决落实市场化原则,减少对交易的行政干预。要借鉴国际上通行做法,积极培育中长期投资者,畅通各类资管产品规范进入资本市场的渠道。监管部门要加强与市场沟通,积极倾听市场声音。
提升资本市场战略地位
10月20日,金融委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第十次专题会议上首次提出“三角形支撑框架”的概念:在实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和发挥好资本市场功能三者之间,形成三角形支撑框架,促进国民经济整体良性循环。
会议还对资本市场给出了“枢纽”定位,指出资本市场关联度高,对市场预期影响大,资本市场对稳经济、稳金融、稳预期发挥着关键作用。上述表述在中央层面厘清了资本市场的功能和目标,也更加凸显了稳定市场的急迫性。
近两个月来,资本市场在完善并购重组规则、释放市场活力,启动上市公司股份回购、拓宽回购资金来源等方面下大工夫。不仅如此,证监会在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方面持续发力。此次在金融委的层面提出资本市场改革进一步推进,与证监会10月底发布的“三个声明”一脉相承。
“三点声明”提出,证监会正围绕资本市场改革,加快推动三方面工作:一是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加强上市公司治理,规范信息披露和提高透明度,创造条件鼓励上市公司开展回购和并购重组。二是优化交易监管。减少交易阻力,增强市场流动性。减少对交易环节的不必要干预,让市场对监管有明确预期,让投资者有公平交易的机会。三是鼓励价值投资。发挥保险、社保、各类证券投资基金和资管产品等机构投资者的作用,引导更多增量中长期资金进入市场。
有机构将这一声明直接理解为证监会公开喊话,让市场明确未来的监管预期。还有市场人士直言,其中第二点“优化交易监管”堪比万亿资金。
11月6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完善上市公司股票停复牌制度的指导意见》。该意见的核心内容为:一是确立了上市公司股票停复牌的基本原则,最大限度保障交易机会。二是压缩了股票停牌期限,增强市场流动性。三是强化了股票停复牌信息披露要求,明确市场预期。四是加强制度建设,明确了相应配套工作安排。
该指导意见被市场称为“史上最严停复牌制度”,对停牌期限、信息披露、配套机制都做了规范。有声音称,这也是监管层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优化交易监管,减少交易阻力,增强市场流动性的一个大招。
另一方面,随着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纾困的资金逐步落实,前期股权质押风险得到较为妥善的处理,这也有助于资本市场进一步改革发展。但股权质押风险不是一天形成的,短期的风险有所缓解后,下一步资本市场改革之路如何走,还需要进一步明确。
有媒体指出,此次金融委会议既是倾听市场声音,让监管规则更加符合市场所需,又是对下一阶段资本市场改革方向的部署,意义非常。
完善资本市场制度
培育资本市场投资群体
具体而言,本次金融委会议明确,下一步资本市场改革将从五个方面开展。
► 第一,资本市场改革要更加注重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强化上市公司治理,严格退市制度。
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曾用珍珠项链比喻资本市场,认为上市公司“数量要够,质量要高”。同时,要想上市公司质量高,就要让不好的上市公司退出资本市场。因此,退市制度十分关键。
7月27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的决定》,要求进一步完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主要情形,强化证券交易所的退市制度实施主体责任。
此后,11月16日沪深交易所发布修订后的退市规则,随即深交所就开启了对长生生物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机制。有专家表示,监管层对于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明确的表态是A股市场退市制度改革的关键一步,也标志着A股退市制度进入全覆盖的新阶段。
此次座谈会再次强调“资本市场改革要更加注重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强化上市公司治理,严格退市制度”,表现出监管层对有效改善资本市场环境的坚定决心,良币驱赶劣币的氛围可期。
► 第二,要强化信息披露制度,切实做好投资者保护。
当前,我国信息披露问题仍是资本市场的重大问题,资本市场信息披露不完善、上市公司不诚信是导致当前市场偏于短期化、赌博化的重要原因。上市公司“董监高”的行为需要加强监管,尤其应打击股价操纵,同时完善公益诉讼制度,从而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
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出版的《泡沫的终结:透视中国股市异动》一书中,CF40高级研究员管涛,CF40特邀研究员、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与中国建设银行资深研究员韩会师提出,改革信息披露制度,就要研究增设重大事项公告前董监高持股禁售期,扩大对董监高减持行为的监管范围,降低信息披露门槛。要研究增设重大事项公告前董监高持股禁售期,要求上市公司董监高减持前披露减持计划,要求减持事前披露财务报告等。
► 第三,要坚决落实市场化原则,减少对交易的行政干预。
CF40近期发布的《2018·径山报告》指出,“市场化取向”一方面是发展资本市场以及与资本市场发展休戚与共的机构投资者,另一方面、甚至是更加基础性的一面就是改革政府主导的金融资源配置机制,发挥市场在配置金融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具体而言,市场化取向要求金融服务的需求者能够获得平等待遇,需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九大报告的精神切实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需要加快财政体制改革,建立中央和地方事权、财权明确的公共财政体制;金融监管当局要以市场导向、法治化的监管来取代当前运动式的行政管理模式。
在证监会对停牌问题进行了严格限制之后,此次金融委再提“减少交易的行政干预”,让投资者对后续监管层的政策改革抱有更大期待。
► 第四,要借鉴国际上通行做法,积极培育中长期投资者,畅通各类资管产品规范进入资本市场的渠道。
与成熟资本市场相比,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特点就是散户较多,投机性较强,容易大起大落。因此,鼓励更多成熟的机构投资者入市是一个方向。
《泡沫的终结:透视中国股市异动》一书提出,机构投资者是成熟资本市场的中流砥柱,我国仍应坚持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的市场发展目标,或可改善当前散户化、赌博化严重的资本市场现状。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可从扩容机构投资者范畴、政策扶持养老基金、增强机构投资者监管、加强投资者教育和保护四方面着手。
值得一提的是,市场方面表示,“畅通各类资管产品规范进入资本市场的渠道”的说法足够让人兴奋。事实上,今年以来由于资管新规的逐步落地,各类金融机构资金入市较为谨慎。银保监会此前发布的理财新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允许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股市。而此次金融委明确要求“畅通各类资管产品规范进入资本市场的渠道”,给市场对增量资金入市提供了更大想象空间。
► 第五,监管部门要加强与市场沟通,积极倾听市场声音。
在我国以散户为主的资本市场,有效地向市场沟通政策意图十分重要,对市场预期的管理工作也十分关键。在预期管理上的不当行为,往往可能影响政策的执行效果,甚至产生严重后果。
今年以来,A股市场暴跌、信用债违约频发、P2P爆雷潮等风险事件接二连三,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股市、汇市、债市上的悲观情绪相互蔓延,触发联动风险,而政策的不明朗和不确定则加剧了风险的扩散。
9月时,金融委曾召集一众专家学者及机构高层,专门开会研究金融市场预期管理,并将“金融委办公室建立与金融市场的有效沟通机制”列为金融委加强预期管理工作的第一项(传送门:金融委请周小川等十几位学者专门开会研究的这个问题,到底有多重要?)。预计,今后监管层将更加积极组织和投资者、金融机构等市场主体相关的座谈会,就市场关心的热点问题以及改革相关问题进行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