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GDP增长新目标背后的四个关键数字

CF40研究部 连悦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2019-05-14

GDP增长6%~6.5%——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19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相比而言,2018年GDP增速达到6.6%,完成了年度“6.5%左右”的目标。

这一经济增长新目标背后有哪些关键点,你了解吗?

GDP突破90万亿大关 

900309亿元,这是2018年中国经济交出的成绩单。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90万亿元大关,也是自2016年突破70万亿元、2017年突破80万亿元后,再次攀上新台阶。

回望2000年,中国的GDP刚刚突破10万亿大关,而此后的不到二十年间,GDP一路增长到如今的90万亿元,写就了中国经济二十年的辉煌。

与国际相对照,90万亿又是个什么概念?

我们来看世界第一大国美国,2018年美国GDP为20.5万亿美元,而其增速仅为2.9%。中国的GDP按平均汇率折算,约为13.6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66%,继续稳居世界第二名。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的贡献率接近30%,持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者。

从数据来看的话,我国曾经的对手日本、德国、法国和英国已经无法跟随我国的脚步了。我国在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去年,日本的GDP为4.9亿美元,增速仅为0.7%,我国与日本之间的距离已经拉开,GDP总量相当于日本的2.7倍。而排名其后的德国、英国去年的GDP分别为3.7万亿美元、2.6万亿美元。

从以上GDP数据纵向与横向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综合国力的上升。虽然判断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不能简单地唯GDP论,但是如果没有GDP,一切都是空谈。而各国综合国力的变化,也将深刻影响着国际格局的演变,这也正是我国面临越来越复杂的国际环境的一个重要原因。

今年目标为什么是6.0%~6.5%?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8年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今年中国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复杂更严峻,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更多更大,要做好打硬仗的充分准备。因此,适当调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设定区间值,也是科学、合理的。

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设定为6%~6.5%,是继2016年设定6.5%~7%的目标区间后,我国GDP目标增速再次设定区间值。

“针对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设置区间目标可以增加弹性、留有余地。”CF40学术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分析,经济增速保持在6%至6.5%区间,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同时,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关键是要稳就业,从经济增长潜力和就业吸纳能力看,这一区间设置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去年6.6%的经济增速,尽管相比过去10%以上的增速下降了不少,是过去三十年来的几乎最低增速(1990年除外),然而由于中国经济体量越来越庞大,其含金量远非昔日所能相比。

据CF40学术顾问、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许宪春测算,现在一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速所产生的GDP增量,相当于2000年6个多百分点的经济增速所产生的GDP增量。

CF40学术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正在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从研究的角度看,今明两年经济增速还会保持在6%以上,即便较过去有所放缓,但所对应的增量规模仍然很大。

第三产业增速7.6%的背后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后,经济结构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产业结构、需求结构继续改善。

图1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从生产角度来看,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起到了主要的拉动作用。2018年GDP增速有接近六成是第三产业拉动的。如果分解来看,去年第一产业增速是3.5%,第二产业增速是5.8%,第三产业增速是7.6%,显然如果没有第三产业的增长,GDP增速肯定会在6%以下。

与此同时,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继续提高,2013年第一次超过第二产业,2015年超过GDP的50%,2016和2017年分别达到51.6%和51.9%,2018年达到52.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9.7%,比第二产业高23.6个百分点。

在第三产业中,哪些行业起到更大的带动作用呢?

许宪春介绍,整个第三产业中只有三个产业的增速超过7.6%:第一个行业是交通运输仓储,增速为8.1%,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电商和快递的迅速发展,对交通运输仓储起到了很大的拉动作用。第二个行业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这是一个完全的新经济行业,增速高达30.7%,一个行业达到30%多的增长,在历史上是很少见到的。第三个行业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速为8.9%,这也是新经济的战场。

许宪春介绍,过去几年,房地产和金融曾经对经济增长起过很大的拉动作用,但现在,金融业只有4.4%的增长,房地产业只有3.8%的增长。过去几年,中国金融业在GDP占比持续维持在8%左右,高于美国、英国等金融强国,更高于日本、德国等金融结构相似的经济体,但现在金融业增加值已经大大回落。还有房地产,过去一年增速从6.6%下降到了3.8%,回落的原因主要是商品房销售,2018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只有1.3%的增长,比上年回落了6个百分点。

从需求角度来看,消费起了主要拉动作用。居民和政府消费支出的增速比上年均有上升,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2018年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6.2%,比上年提高了18.6个百分点,比投资需求的贡献率高了43.8个百分点。

而与此同时,投资需求增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2.4%,比上年回落1.4个百分点。投资需求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和存货变动两部分,两者增速都是回落,决定了整个投资需求增速的回落。

从投资结构来看,2018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4.9%,增速比全部投资高9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6.1%,增速比全部制造业投资高6.6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2.9%,增速比全部服务业投资高7.4个百分点。

图2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率(%)

净出口则由上年的增长转为下降,货物出口增长7.1%,货物进口增长12.9%,出口增速明显低于进口增速,导致货物贸易的顺差下降了18.3%。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6%,而上年为8.6%。一正一负,变动幅度高达17.2%。

综合来看这三大需求对2018年经济增长的贡献,消费的贡献率为76.2%,投资的贡献率为32.4%,两者合计,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08.6%,经济增长靠内需拉动,特别是消费需求的贡献率接近八成,对经济增长起主要拉动作用。

新经济:不简单的15.7%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拥有足够的韧性、巨大的潜力和不断迸发的创新活力,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十分强烈。我们有战胜各种困难挑战的坚定意志和能力,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没有也不会改变。

那么,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在哪里?

我国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还有很大的潜力。而巨大的市场空间、对外开放的活力,这些都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然而,要让中国经济保持健康发展的态势,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动力,创新是必须放在首位的。

从统计数据来看,2017年我国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5.7%,(2015年为14.8%,2016年为15.3%)。我国的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部分新兴工业产品、网上零售额保持快速增长,新动能不断积累。

“尽管其15%左右的占比还不算很大,还不足以抵消传统经济下行带来的压力,但是如果没有新经济的对冲和拉动,经济增速回落会更快,经济增速一定不会保持在现在的6.6%。随着新经济、新动能占比的提高,将来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可能会越来越强。”许宪春表示。

我们可以从下面一组数据清晰看出我国新经济发展的现状。

2018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7%,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5.5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4.7%,医药制造业增长9.8%,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长8.9%。高技术制造业占比也在继续提高。2018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3.9%,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2.9%,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互联网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3.2%,高于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11.8个百分点。

2018年,工业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8.9%,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2.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4.6%,高于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3.2个百分点。

2018年,部分工业新兴产品增速较快,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40.1%,生物基化学纤维增长23.5%,智能电视增长18.7%,锂离子电池增长12.9%,集成电路增长9.7%。

2018年,全国网上零售额增长23.9%,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25.4%,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8.7%,分别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4.9、16.4和9.7个百分点。

许宪春介绍,新经济企业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资源消耗,减少了成本,同时也增加了就业岗位(特别是物流、运输领域),而且新经济企业创造出大量的新经济资产——数据资产,这是新经济企业区别于传统企业最重要的特征,也带来了新的财富。

“不过,新经济的发展也给政府统计带来严重的挑战,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分类、统计调查方法,劳动力统计、价值统计方法等许多方面。如果政府统计不能改革和发展,不能及时、客观地反映这些新经济发展,随着新经济的继续发展,体量不断增大,政府统计在反映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就会下降。”许宪春坦陈。

而这也正是许宪春及其团队现在正在做的事情。许宪春在2017年从统计局副局长任上退休之后,牵头成立了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对新经济开展了深入研究。他和他的研究团队已经调研了6个省市的18家新经济企业,并仍在持续开展调研,并研发与新经济相关的统计方法与指标,更好地反映我国新经济的发展。





责编:李俊虎 | 视觉:李盼 | 监制:卜海森 | 图源:摄图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