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键时刻中央再开会,中国经济如何战“疫”

CF40研究部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2020-02-13

2月3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听取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和有关部门关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的汇报,研究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这是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十天来就同一主题召开的第二次会议,频率实属罕见。

但在这个关键时刻召开这种高级别的会议,也在意料之中。之所以说是关键时刻,是因为接下来两周不仅是疫情可能发生转折的时间窗口,同时也是多地复工的时间段,防控工作叠加返工人流,可以说,接下来两周全中国都在打一场“硬仗”,进一步考验着我国的治理体系和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政治局会议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继续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而努力”,明确提出“疫情严重的地区要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其他地区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要密切监测经济运行状况,聚焦疫情对经济运行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围绕做好“六稳”工作,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可以看出,接下来的一个更艰巨任务,就是如何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有序恢复生产、保障民生。

春节假期期间,西贝老板“求救”的新闻刷屏,随后,海底捞、外婆家等也发声呼吁政策扶持。餐饮巨头尚如此困窘,更多中小企业可能来不及反应就在这场疫情冲击中倒下。当然,一些中小商户可以选择暂时关闭以止损,但其支撑周期有限,如果两三个月后消费反弹不及预期、政策支持没有到位,很多商户的结局可能依然是关停。

“我们对困难的估计要尽可能地充分一些,高估困难不是坏事,就怕低估了困难。”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成员、海通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告诉CF40研究部,当前宏观政策的首要目标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解决民生问题,要出台针对中小企业的保生存政策,也要补贴那些无法及时复工的中低收入人群

复盘鼠年前两个交易日

跌或涨都不意外

今天的一个好消息,就是A股打了一场漂亮的反击战。

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2783.29点,上涨1.34%;深证成指报10089.67点,上涨3.17%;创业板指报1882.69点,上涨4.84%。创业板50大涨5.33%,离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点位仅有1%多一点的距离。

实际上,已有多个迹象表明A股大概率会走出修复行情。首先是央行,在2月3日创纪录单日公开市场操作投放1.2万亿元之后,2月4日人民银行继续充足供应流动性,当日公开市场操作逆回购投放资金5000亿元,两日投放流动性累计达1.7万亿元,在提振市场信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上资金也现大手笔买入,昨日合计净流入181.91亿元,今天早盘净流入达62.49亿元,也为后市企稳提供重要支撑。

我们在鼠年开市前一天2月2日题为《疫情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和应对建议》的CF40要报中指出,从A股的影子指标来看,开市补跌6-8%属于意料之中。春节期间,香港恒生指数累计下跌5.72%,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累计下跌7.5%。其中A50指数代表了内地A股30%的市值,是境外投资者对冲A股风险的重要交易工具。另外,春节期间,美国市场上的中国ETF波动率指数从21.6上升至28.9。在2019年4月中旬至5月初,VIX指数处于类似波动区间,将其作为参照对象,当时上证股指从高点到低点回调幅度约11%。而在春节前,上证综指已较1月中旬高点回调4.5%,因此静态来看6.5%左右的回调空间也属于正常范围。从离岸人民币汇率市场来看,也支持前述判断。

CF40研究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徐奇渊在今日开市前表示,2月3日的A股下跌,其主要成分属于补跌。从富时中国A50指数来看,2月3日跌幅仅为1.6%,而当日夜盘则收涨0.80%。

换句话说,无论是昨日的跌还是今天的涨,其实都在意料之中。

谨防金融市场羊群效应

短期冲击不改长期向好趋势

对于后续市场走势,长江证券首席策略研究员包承超在接受CF40研究部采访时表示,股票市场的中期逻辑与金融市场流动性环境之间的关联度相对较高,往后看,一方面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很重要,另外一方面,疫情对于经济和股市的影响是短期的,从总量来看,金融市场流动性环境应该会保持稳定偏宽裕的状态,以及即便受到疫情影响,全年经济的韧性依然还在。

因此,“短期股市调整主要反映投资者对疫情的悲观情绪,但中期角度看,金融市场流动性环境稳健偏宽裕将对股票市场估值中枢起到支撑及提振作用。”他说。

不过,徐奇渊也提醒,市场后期走势仍有不确定性,这主要取决于疫情的进一步发展是否超出市场预期。

他认为,要考虑最坏的情况、稳定预期,谨防金融市场的羊群效应。目前疫情仍在发展当中,综合国内金融机构的近期研究,在最悲观的情况下,如果疫情持续半年,则全年GDP增速将可能降至5%左右,甚至更低。在这种情况下,疫情、经济基本面、市场预期将产生联动效应,互相影响并产生恶性循环。此时,除了有效控制疫情,经济金融政策也需要果断进行干预,打破负面的市场预期。

总体来说,业内的一个普遍共识是,疫情会对市场形成短期冲击,但并不会改变经济长期向好运行趋势。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后,经济和市场都会重新回升。

CF40成员、上海重阳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庆告诉CF40研究部,历史经验表明,此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不会改变一个成熟经济体中期的经济和资本市场走势。2020年影响国内资本市场的主要是一内(改革)一外(中美关系)。当前,国内改革稳步推进、中美贸易战趋于缓和,内外关系的良性互动为中国经济企稳向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此外,A股目前的估值水平也已经再次回到了历史估值的底部区间。

在上述CF40要报中我们也曾指出,目前市场的恐慌程度要低于贸易战时期的峰值水平。从经济发展阶段、外部环境、经济结构以及疫情爆发时间这四个不同维度来看,本次疫情的经济、金融冲击,预计或将大于2003年“非典”时期。但随着疫情防治情况好转,经济活动会反弹,重回正常运行轨道,对资本市场的长期冲击也可以忽略。该疫情不会改变中国经济的长期趋势和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上升地位。但考虑到当前中国经济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很多结构性变化,表明经济增长与风险防控面临的压力要大于2003年非典时期(复习传送门明日开市,疫情如何影响金融市场?)。

货币政策不可大水漫灌

赤字率可考虑破3

昨天的政治局会议一句潜台词就是,在全力防控疫情的同时,现在也到了该操心经济的时候了。对此,孙明春建议,防控疫情、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仍是当前的首要任务,此外,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也要分清主次,首先是要保民生,尤其要关注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企业的生存问题,以及无法及时复工的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问题,其次才是影响GDP几个点的问题。

王庆认为,不能忽略一个事实,即此次疫情发生的背景是经济去杠杆下半场的宏观政策放松周期,本次疫情的爆发很可能会加快这一进程。

从政策层面来看,货币政策确有稳步放松迹象。目前,央行等五部委已经在2月1日下发30条举措,从市场流动性、银行服务保障、资本市场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减少疫情对企业居民带来的负面影响。除了今日逆回购利率下降之外,央行此前还提供了3000亿元再贷款,并鼓励银行通过定向下调利率的方式支持受灾企业和相关保障企业。

过去货币政策大幅宽松带来的负面作用时常被市场诟病。当前,不少人也呼吁货币政策不能“大水漫灌”。

孙明春认为,货币政策可以在流动性方面灵活一些,目的是保证金融市场有序运行,以及不让企业因为疫情冲击而出现流动性危机,但切勿放水。

CF40成员、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部负责人梁红建议,货币政策可以有所放松,以稳定增长通胀预期、缓解企业部门现金流压力。货币政策可以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加大流动性投放力度、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等方式有效放松金融条件,尤其针对受疫情影响的行业、地区和群体。

疫情冲击下,要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财政政策更要积极发力。

孙明春认为,财政政策当前有三个紧急目标:第一,保障疫区部门尤其是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第二,补贴中低收入家庭,保障基本生活;第三,支持中小企业,出台中小企业保生存的政策。

具体而言,在减收方面,在疫情爆发初期,财政有必要对那些受到明显负面影响的行业和地区减免税收,帮助相关企业渡过难关,尤其是对一些中小企业而言,更要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它们的生存发展。

CF40学术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指出,许多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本来已经岌岌可危,这次受到疫情的影响,也许会让相当一部分餐饮、交通、旅游、零售、制造等领域的中小企业更加难过,甚至一些大型企业也可能遭遇很大的财务困难。政府应该考虑采取一些措施缓解所有这些企业的困境,比如大规模地减免它们的税收。

在增支方面,财政有必要针对性地增加开支,为抗疫措施提供财力支持。CF40成员、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近日撰文指出,专项债发行或超原有预期(原有预期为3万亿),不排除发行特别建设国债的可能性,城投债和政策性银行债等“准财政”行为预计也会加大力度。

而在财政增支和减收压力都加大的时候,财政赤字必然需要扩张。多位专家表示,此时没有必要拘泥于3%的赤字率,可以让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超过3%

疫情主要是供给冲击

需要对症下药

上述CF40要报指出,当前疫情主要是供给冲击,需要对症下药。相比需求端,疫情的供给冲击影响更为广泛:物流阻断、复工时间推迟、外地返工人员隔离等等,这些对企业用工、订单交付、库存调整、生产运转等方面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孙明春也强调,当前政策不能刺激需求端,如果需求增长过快而供给无法满足的话,反而可能出现通胀。

下一步,如何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恢复生产的衔接工作?徐奇渊建议,首先稳住资金流,尽早恢复物流,然后视疫情改善情况恢复人流,同时恢复生产活动。

首先,稳住资金流。

私营工业企业的资金链条已经普遍处于紧绷状态。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的数据:2019年11月,私营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金额达到5.025万亿元,同比增速32.3%,这也是2007年以来的最高同比增速。同时,私营工业企业的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达到44.6天,较2019年峰值有所缓解,但仍处于历史高位。可见,私营工业企业资金链原本就处于紧张状态。再加上租金、贷款利息等固定支出不变,疫情带来的额外开支、复工推迟、订单交付延误,以及疫情防控期复产的防护成本提高,这些原本处于困境的企业将面临雪上加霜的处境。

为此,应实施有针对性的税收减免、临时性短期融资,为疫情冲击较大行业的困难企业提供周转资金。尤其是对于因疫情冲击而陷入困境的民营企业,要帮助其稳住资金链条、渡过暂时的难关。

其次,尽早恢复物流。

为了控制疫情,有必要在高速公路进行通道管控和体温检测工作,不过也有一些地方封闭、阻断道路,甚至有挖断公路的做法。某地县政府还下令封闭国、省、县、乡道路的县际进出口。另一方面,受运输公司延长放假影响(何时复工也多未定),物流运力也受到了影响。

这些情况导致市场供求矛盾突出、过剩与短缺同时并存。在此背景下,政策不宜做总量刺激,应以“疏通”供求关系为主。而打通供求的关键一环,即物流畅通。为此,应制定明确的标准,保障交通基础设施畅通。同时,高度重视物流运输行业的关键作用,在坚持防控疫情标准的情况下,物流运输业应尽早复工、恢复正常运转。另外,在疫情完全得到控制、物流瓶颈完全打通之前,不宜大规模实施总量刺激

再次,恢复人流和生产活动。

政府应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互相了解,稳定企业复工预期。尤其是政府多了解企业的困难,针对各地情况、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采取应对措施。

由于疫情尚在发展,有的地区还无法确定具体复工时间,但可以给出一定的技术标准,根据当地新增病例数、人口流动数量、企业防疫情况等,给出明确的、可量化的复工条件,给企业恢复生产提供参考预期。在疫情尚未完全解除的情况下,地方政府还应明确复产后的防护措施。在疫情未完全解除的情况下,政府应指导企业对员工进行必要的防护,并为企业提供防护用品充足市场供给。



责编:李俊虎 视觉:李盼 东子
监制卜海森 李俊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