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月PPI超预期回升,我国输入性通胀风险有多大

CF40研究部瑟瑟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2021-05-27
4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3月份全国CPIPPI数据CPI环比由涨转降,同比由降转涨PPI环比和同比涨幅均有所扩大,其中同比上涨4.4%,走上28个月以来的新高。
由大宗商品涨价带来的影响得到高度关注,4月8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提出要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特别是关注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专家表示,在美国巨量财政刺激和经济复苏背景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或将再次上涨,要进一步关注输入性通胀风险。
输入性通胀风险到底有多大?在近日CF40联合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举办的中美青年圆桌会议上,专家认为,即使美国经济复苏带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再次上涨,中国面临的输入性通胀风险也相对可控。
对于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如何在保民生、稳就业的基础上稳定物价,同时防止输入型通胀风险?专家建议,可以通过创新直达工具来降低特定行业融资成本,对冲原材料成本上行对企业利润的挤压;财政进行配合,积极保供,匹配需求,必要时候可加大储备能源投放;同时进一步落实和优化结构性减税措施;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允许人民币适度升值。

 

核心CPI同比的拐点已经出现
数据显示,3月CPI同比增速出现了年内首次转正,由上月下降0.2%转为上涨0.4%。其中,食品价格下降影响CPI下降约0.12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影响CPI上涨约0.56个百分点。
非食品价格的上涨对于本月CPI同比转正起到了重要作用。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介绍,非食品中,工业消费品价格出现了近一年来同比首次上涨,主要是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11.9%和12.8%带动,同时服务价格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2%。
“从2016年经验来看,PPI蹿升对核心CPI有明显传导性。”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青年论坛会员,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钟正生撰文表示。3月份,PPI同比上涨4.4%,这是该指标自今年1月结束11个月连续同比增速处于负值区间后,第二个月出现跳增且增幅还在扩大,创下了2018年8月份以来的新高。
钟正生认为,核心CPI同比的拐点已经出现,参照2016年PPI蹿升期间的核心CPI环比进行预测,到2021年6月核心CPI同比会回到1%,年底回到1.5%附近(为疫情前水平)。
不过,猪肉价格依然是拖累项,环比看,猪肉价格下降10.9%,降幅比上月扩大7.8个百分点,同比看下降18.4%,降幅扩大3.5个百分点。因此,钟正生预测,CPI将受到猪肉价格同比低位vs原油价格同比高位两方拉扯,应不具备大幅上行空间,预计全年CPI同比为1.5%,和2020年的2.5%相比明显下降。

 

警惕:PPI连续两个月跳增且增幅扩大
相较而言,PPI连续两个月跳增且增幅扩大更值得关注。
董丽娟表示,生产资料价格和生活资料价格同比看均在上涨。主要行业中,价格涨幅扩大的有: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由降转涨的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的涨幅回落4.0个百分点。
PPI环比上涨1.6%,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董丽娟提出,这是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中,价格上涨的有30个,上涨面达75%,较上月进一步扩大。
值得注意的是,PPI滞后国际大宗价格约1个月。”CF40青年论坛会员、兴业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涵表示,从历史数据来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PPI 的影响约滞后1个月,这说明3月PPI超预期更多反映的是2月春节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的影响,而非3月的国际大宗价格走势。对比统计局公布的国内50种重要生产资料价格环比来看,PPI环比约滞后15-30天。
往后看,王涵预测PPI同比仍将继续上行,但环比或减慢——如上所述,PPI环比略滞后于统计局公布的50种重要生产资料价格环比,该指标在3月已出现下行,因此推测4月PPI环比也将出现下滑。另一方面,如果拆分原油和非原油分项对PPI的拉动来看,非原油分项对PPI的拉动其实自今年以来已出现衰弱。但未来在原油价格和去年低基数的支撑下,PPI同比或继续走高。
预计PPI的高点可能会在5、6月份。”CF40青年学者、红塔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表示,一来PPI翘尾因素在4、5月会出现明显上涨,直到6月才开始回落;二来全球经济复苏的共振,目前随着疫苗接种的加速,疫情会逐渐得到控制,而欧美主要经济体也仍未停下财政和货币刺激的步伐,在各国接力复苏的情况下,需求有望进一步回暖,而供给的恢复因为前期投资不足,会滞后于需求,这会推动大宗商品价格继续高位运行。

  

中国面临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可控
大宗商品涨价迅猛,使得物价的焦点转移到了PPI上。4月8日召开的国务院金融委第五十次会议指出,要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特别是关注大宗商品价格走势。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本月PPI和CPI剪刀差进一步扩大至4个百分点,体现了上游生产价格向下游消费价格传导中,还存在一定阻滞下一阶段,随着基数回落以及涨价因素向下游传导,CPI有望稳步回升。PPI受到基数回落、经济恢复需求回升、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多因素影响,仍有进一步上涨压力。“因此,要进一步关注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和输入型通胀。
在近日CF40联合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举办的中美青年圆桌会议上,中美经济学家就美国财政和货币政策等问题进行研讨,专家认为,即使美国经济复苏带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再次上涨,中国面临的输入性通胀风险也相对可控。
具体来看,在1.9万亿财政刺激的作用下,美国经济实现全面复苏是大概率事件,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已经出现明显上涨。中国是大宗商品的进口大国,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会给国内生产企业带来一定的成本压力。但是,大部分情况下,这部分生产成本增加可以被汇率变动、生产效率的提高、缩短流通环节和提高流动效率等因素逐步抵消。再加上终端消费品领域的竞争比较充分,企业很难通过提高商品价格向消费者转嫁生产成本,因此中国面临的输入性通胀风险并不大。
钟正生也认为,输入性通胀压力预计可控。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国内通胀的影响力度,主要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是居民收入增长和消费意愿的恢复。中国本轮政策刺激重在补贴企业,而不似美国是补贴居民,同时消费没有“补库存”的特质,因而预计终端消费起色的幅度不会太大。二是中游机械设备产品需求的保持。下半年中国出口动能转弱可能对中游PPI上行不利,国内房地产和基建投资难以提供强需求。因此,今年中国面临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可控。

 

货币政策如何平衡稳物价和稳就业?
面对PPI超预期上行,加上4月8日金稳会提出“要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特别是关注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以CPI为衡量通胀的核心目标的中国货币政策,下一阶段会如何调整?
CF40青年论坛会员、国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熊园认为,一方面,货币政策会适度从紧。央行Q1货币例会对经济形势更加乐观,并删除“不急转弯”;4月1日央行货政司司长孙国峰在央行发布会上明确指出“必须管好货币总闸门”,并提出“保持好宏观政策的领先态势,也乐见其它经济体回到正常货币政策”。由此看,随着经济修复,物价上行,货币政策基调可能边际收紧。
另一方面,目前货币政策难切实转向,短期加准加息概率较低。4.8金融会明确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宏观政策的首要目标是保就业和保市场主体;要注重‘放水养鱼’,助企纾困;大力支持民营和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这意味着当前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仍是稳就业稳经济,尚未切换到稳物价。央行Q1货币例会也再提“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这意味着货币政策仍将对制造业、小微企业、绿色(碳中和碳达峰)、新经济进行定向支持。而加准加息显然会削弱结构性支持效果,两者矛盾。
那么,货币政策如何在保民生的基础上稳定物价,还要防止输入型通胀风险?熊园建议:第一,通过创新直达工具(直达小微企业和绿色企业),来降低特定行业融资成本,对冲原材料成本上行对企业利润的挤压。第二,财政进行配合,积极保供,匹配需求,必要时候可加大储备能源投放;同时进一步落实和优化结构性减税措施。第三,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允许人民币适度升值。
熊园认为,下半年货币政策节奏需要关注美国财政刺激计划、全球复苏、流动性泛滥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以及以美联储为首的海外经济体货币政策演化情况。
CF40-PIIE中美青年圆桌会议成果显示,2021年美国经济复苏速度可能是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中最快的,并带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吸引资本回流美国和推动美元升值。保持足够的汇率弹性是应对外资流出,避免被美国“薅羊毛”的最佳方式。
具体来说,美国经济复苏加快会带动美元升值,吸引国际资本重回美国。在此情形下,如果前一阶段获利的外资大量从中国流出,就很可能导致国内资本市场动荡,资产价格显著下跌。而只要确保人民币汇率有充足的弹性,能在短时间内充分体现出美元价值的变化,外资继续流出就变得无利可图。因此,保持足够的汇率弹性,让汇率充分发挥稳定器的作用,是应对外资流出,避免被美国“薅羊毛”的最佳方式。



责编: 瑟瑟 视觉:李盼 东子
监制卜海森 李俊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