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末福利 | 新形势下的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朱隽 等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2021-09-22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充分意识到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积极探索超主权货币和储备货币多元化的改革思路,取得明显进展。中国在促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同时,抓住机遇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但还要看到,目前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成色与美元等主要储备货币尚有明显差距。

新形势下,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从内部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对人民币国际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外部看,人民币国际化也面临“不进则退”的同行竞争压力。

2020年,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就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组织了重点课题进行研究,课题由CF40学术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司长朱隽主持。近日,基于课题成果的 《新形势下的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一书出版。作者系统梳理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了问题和不足,探讨了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需要重点发力的领域,并提出建议。

朱隽 等著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21年7月出版

本书提出两方面主要观点:

第一,新形势下的人民币国际化必须坚持市场主导、水到渠成。在此基础上,政府可通过完善支持体系,为市场作用的发挥创造更加便利的环境和条件。

第二,新形势下的人民币国际化要系统性地深化改革,协同推进金融服务业开放、资本项目可兑换、汇率市场化“三驾马车”。

新形势下的人民币国际化

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文 | 朱隽 等

图 / 摄图网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充分意识到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积极探索超主权货币和储备货币多元化的改革思路,取得明显进展。中国在本次改革中发挥了引领作用,在促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同时,抓住机遇,多措并举,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重大成绩。

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当年经常项目人民币结算金额25.6亿元,2020年达到6.8万亿元,增长了2644倍。目前,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储备货币。

2016年,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这既是储备货币多元化进程的重要一步,也标志着人民币的储备货币地位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

但也要看到,目前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成色与美元等主要储备货币尚有明显差距。

首先,人民币在中国与周边国家贸易中的使用仍落后于美元,美元仍是亚洲经济体之间贸易的主要计价结算币种。

其次,人民币在金融交易中的使用落后于主要储备货币,存在短板。而Alina Iancu等(2020)指出,金融交易中的使用对储备货币地位的作用已经高于贸易联系。

第三,人民币汇率对周边国家汇率的影响力低于美元。Kawai & Pontines(2014)等研究认为,近年来人民币区域影响力提升,更多体现为对日元地位的替代,人民币和日元的影响力仍明显低于美元。

新形势下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内部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对人民币国际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外部看,人民币国际化也面临“不进则退”的同行竞争压力。

基于此,《新形势下的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一书系统梳理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了问题和不足,探讨了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需要重点发力的领域,并提出建议。

本书主要有两个观点:

第一,新形势下的人民币国际化必须坚持市场主导、水到渠成。在此基础上,政府可通过完善支持体系,为市场作用的发挥创造更加便利的环境和条件。

从人民币货币互换看,2020年以来,由于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全球经济格局加速变迁,外界对人民币互换的需求上升,互换目的更趋多元化。我国应抓住外界对人民币需求上升的契机,继续完善双边本币互换机制,助力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升。

这一过程中,要避免两种认识上的误区:一是“激进”观点,认为应通过双边本币互换为难以如期偿债的国家提供优惠人民币资金,以实现债务重组;二是“保守”观点,即过度强调风险,反对进一步拓宽互换用途,并反对响应暂时面临经济风险的国家提出的签署或扩大双边本币互换的诉求。

从人民币跨境结算基础设施看,目前已发展出代理行、清算行、跨境支付系统三种模式,未来要加强统筹、形成合力——

一方面,重新定位人民币清算行的作用。从国际经验看,随着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的提高,跨境支付系统对清算行模式存在一定的替代性,但仍有很多机构仍偏好清算行模式,原因包括:自身业务规模较小,也没有参与跨境支付的长期需求,希望节约成本;交易对手方也主要位于境外,离岸结算更加便利;对境外的法律、语言、制度规则更加熟悉和适应等。未来,要准确把握并发挥人民币清算行的独特优势,与跨境支付系统互为补充,满足不同市场主体的支付需求。

另一方面,根据市场需求,统筹人民币清算行和CIPS系统的布局,提高人民币支付结算网络的覆盖性和便利程度。

第二,新形势下的人民币国际化要系统性地深化改革,协同推进金融服务业开放、资本项目可兑换、汇率市场化“三驾马车”。

金融服务业开放方面,我国金融开放的理念正从正面清单模式逐步转向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的开放模式。负面清单模式不仅有利于实现系统性制度性开放,提升金融开放的预见性,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也有助于监管资源的有效配置,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下一步要加快向负面清单模式的转变,实现更高水平的金融服务业开放,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更好的环境。

资本项目可兑换方面,我国近年来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体现在“两个反差”:

一是自评估与市场主体的感受之间仍存在反差,我国自评估认为大部分项目已实现可兑换或基本可兑换,但市场主体反映其在办理对外直接投资、跨境信贷、资本市场投资等业务时仍存在一些限制。

二是IMF、OECD等国际组织与国内有关部门及学术界对资本项目是否可兑换的认定标准存在差异,前者认为若资本项目存在较多管制就属于“不可兑换”,但后者认为只要不是完全管制就属于“可兑换”项目。在此,我们需要继续稳妥有序地推进资本项目开放,按照负面清单方式,在管道式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各类投资渠道,形成清晰、统一的开放框架。同时,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防范跨境资本流动的波动风险。

汇率市场化方面,增强汇率灵活性并最终实现人民币汇率“清洁浮动”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由之路。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一方面要增强汇率弹性,并进一步完善外汇衍生品市场,满足市场主体风险管理和套期保值的需求,使其能更好地适应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另一方面,增强政策沟通和透明度,有效引导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一带一路”是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有望取得突破的重点领域。以“一带一路”为主战场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需要贸易和投融资两方面共同发力,贷款、债券和股权形成合力,在岸与离岸市场协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和服务网络化布局的载体作用,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的优势,为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提供有力的支持。

朱隽 等著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21年7月出版

购买链接 ↓ ↓ ↓

作者简介

朱隽,现任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司长,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委员。毕业于北京大学,获经济学学士、硕士学位。1993年加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任职于政策研究室、办公厅和国际司。长期从事金融业开放、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国际金融合作与规则制定、国际经济金融研究等相关工作。2003年9月至2005年12月担任国际清算银行经济学家。

内容简介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充分意识到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积极探索超主权货币和储备货币多元化的改革思路,取得明显进展。中国在改革中发挥了引领作用,在促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同时,抓住机遇,多措并举,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重大成绩。目前,人民币已经初步具备国际货币的特征。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再出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从内部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对人民币国际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外部看,随着外部环境的日益复杂,人民币国际化也面临倒逼压力和“不进则退” 的同行竞争压力。基于此,本书系统梳理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了问题和不足,探讨了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需要重点发力的领域,并提出建议。

本书为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课题“新形势下的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研究成果。

赠书规则

您如何理解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与意义?您对本书的哪些章节最感兴趣?留言区告诉我们~

留言点赞数最高的前10位朋友,将获赠《新形势下的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一本!

点赞统计截止时间:2021年9月10日12时



责编: 宥朗 | 视觉:李盼 浩然
监制卜海森 李俊虎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