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1月25日,除天津外,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为2022年设定了经济增速目标。其中,北京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在5%以上,上海、山东、广东等8地将增速设定在5.5%左右或以上,其余大部分中西部省市将目标设定在6%-7%,海南目标定得最高,为9%。各地公布的2022年经济增速目标为观察中国今年经济走势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从去年来看,在2020年低基数效应影响下,2021年中国GDP同比增速高达8.1%,远超6%的目标。但随着低基数效应的消退,市场普遍预期2022年中国经济增速大概在5.5%左右。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学术顾问、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撰文指出,只要不存在通货膨胀失控的危险,只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我们就应该把经济增速定的尽可能高一些。”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稳增长”目标,余永定认为,在目前的语境下,“稳增长”应该是遏制经济增速的进一步下跌。对于如何保持宏观经济大盘稳定,余永定认为,在经济持续下行、预期不振的情况下,推动经济增长只能主要依赖基础设施投资,通过基础设施投资增速的提高创造“挤入”效应,带动制造业投资,并通过对经济增长的刺激带动消费需求的增长。从2021年来看,基础设施投资仅增长0.4%,远低于新冠疫情前3.8%的年增速,甚至不及2020年0.9%的增长。在“政策发力要适当靠前”要求下,提高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余永定认为,必须解决融资问题。发国债可能是中国解决目前经济困难的不二法门。发行国债导致利息率上升等问题是完全可以解决的。同时,扩大国债发行量对于发展中国资本市场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从宏观政策的层面上看,余永定指出,2022年我国应该明显提高财政政策的扩张力度。同时执行更具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加强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他指出,虽然我们有采取更具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的余地,可以实现较高的经济增速。但是也有必要强调实行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是要有条件的。一是是否有足够的项目储备,二是地方政府是否做好了思想、组织上的准备。总结2008年“四万亿”的经验教训,不能操之过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