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起读书 | 一本关于低碳转型大格局的小书

王曲石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2022-10-29

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仍是一个需要不断摸索、路径和方式都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的伟大实践,不少问题尚缺少共识,恐怕也只能在反复尝试和讨论后才能找到共识。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尤其需要一些格局大、能够抓住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同时提供关键知识和必要分析框架又通俗易懂的书籍,来帮助我们认识、理解和思考中国乃至世界的低碳转型问题。但对于任何想要尝试写这样一本书的作者而言,这又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任务。

因为,解释复杂的问题,写得深入浅出要比写得高深莫测难很多;跟踪最新的发展,写得去芜存菁比写得面面俱到难很多;传递同样的信息,写得短小精悍要比写得洋洋洒洒难很多。

徐忠和曹媛媛两位博士的新著就是这样一本去芜存菁、深入浅出和短小精悍的好书。

—— 王曲石 中国金融四十人研究院

本文为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新著《低碳转型——绿色经济、转型金融与中国未来》的书评文章。

近两年来,随着中国向世界宣布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气候变化”、“双碳”目标、“绿色金融”、“转型金融”、“碳交易”、“碳税”、“新能源”等各种词汇和概念纷涌而出。

对于专业人士,这是一个新兴的横跨多个专业和学科的领域,如果没有及时补充其它领域的知识,多数人也很难全面理解。对于普通人,则可能或者觉得眼花缭乱,或者觉得不知所云。更何况,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仍是一个需要不断摸索、路径和方式都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的伟大实践,不少问题尚缺少共识,恐怕也只能在反复尝试和讨论后才能找到共识。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尤其需要一些格局大、能够抓住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同时提供关键知识和必要分析框架又通俗易懂的书籍,来帮助我们认识、理解和思考中国乃至世界的低碳转型问题。

但对于任何想要尝试写这样一本书的作者而言,这又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任务。因为,解释复杂的问题,写得深入浅出要比写得高深莫测难很多;跟踪最新的发展,写得去芜存菁比写得面面俱到难很多;传递同样的信息,写得短小精悍要比写得洋洋洒洒难很多。徐忠和曹媛媛两位博士的新著就是这样一本去芜存菁、深入浅出和短小精悍的好书。

虽然钱钟书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但了解作者背景,对于读者把握一本书的价值却是有益无害的。本书的两位作者就值得了解一下。他们有着难得的政策制定、学术研究和市场实践的职业经历,极为难得,也为他们驾驭低碳转型这样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学术框架、知识背景和实际经验。

读《低碳转型》的第一个印象就是这本书用区区六章、两百多页的篇幅,把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方方面面用一个非常清晰、明确、简单——而且我还要加上是实事求是的框架——展现在读者面前。

坦率地说,在对气候变化和低碳转型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曾经有不少似是而非的观点,有一些重要但是可能过于片面的视角。如果对相关问题的讨论是以这些视角和观点作为出发点,恐怕难以避免出现偏差。

书的第一章统揽全书,回答了可能所有人都会问的几个关键问题:为什么要低碳转型、中国是否应该坚持低碳转型、低碳转型中可能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和金融体系在低碳转型中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对这些问题如果没有清晰的认识和明确的答案,书中剩下的讨论就没有基础。事实上,如果放到十多年以前,国内主流观点对这些问题的答案很可能都相当模糊,直到今天,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仍然存在不少不一致和需要讨论的地方。

在第一章给出了肯定明确的答案后,第二章立刻就回答了一个非常自然的问题:怎么实现低碳转型?作者把事情的本质一语道破——低碳转型根本上是能源转型。因此,我国要实现低碳转型,必须充分认识自身的能源结构特点。

第三章在比较了碳税和碳市场的特点之后,重点讨论了如何利用好碳市场支持低碳转型的关键作用;第四章则在更广义的层面,讨论如何利用绿色金融来发挥杠杆作用,撬动金融体系支持低碳转型;第五章讨论了一个目前关注仍然有限但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转型金融。发展转型金融是金融业处理好“先立后破”关系,助力稳妥实现低碳转型的关键;第六章讨论了在低碳转型领域的全球博弈和中国应该采取的方法和策略。

读《低碳转型》的第二个印象就是其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的鲜明观点这里可以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就是作者对于选择碳税还是碳市场来作为主要的碳价格发现和碳排放分配机制的观点。碳税和碳市场是经济学界讨论的两种主要碳减排机制,也均有各自的实践。作者非常鲜明地提出,碳市场是最优的选择。坦率地说,从国际和国内碳市场运行的现状来看,下这个结论需要勇气。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足够的经验来证明碳市场理论上的好处得到了充分发挥。作者下了这个结论,事实上是有前提条件的,这些条件就是作者在书中提到的对碳市场亟需完善的几点建议。看似寥寥几句,实际上都是直达问题关键的重要建议。

第二个例子就是如何看待低碳转型的问题。现在仍然会听到一些非常流行的观点,比如说“减少碳排放是西方遏制中国发展的阴谋”,比如说“排放权就是发展权”,比如说“减排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这些观点当然也有各自的道理,但作者很显然没有接受这些流行观点。他们认为低碳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所必须的,是中国必须要坚定选择的方向,而且低碳转型过程中既有挑战也有机遇,低碳转型不仅和中国的发展没有矛盾,还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意。

读《低碳转型》的第三个印象作者敢于点出一些非常重要的视角。比如说,作者点出了,要高度重视低碳转型对中国宏观政策可能带来的挑战。这一视角在国内关于低碳转型的讨论中确实应该得到更多重视,也需要更多的研究。作者还点出了稳定预期的重要性。对于低碳转型这样一个时间跨度几十年的巨大工程,稳定预期事实上具有极端的重要性,也是未来政府出台政策时应该特别重视的方面。

作者还花了不少的篇幅阐明低碳转型对我国不同区域的差别化影响,这是很多关于低碳转型的讨论尚未太多关注的角度,但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国土辽阔、地区差异明显的国家而言,毫无疑问是无比重要的问题。

读《低碳转型》的第四个印象是作者对于转型金融的强调。在我国金融体系中,传统金融模式并不太多考虑融资的环境影响和碳排放,绿色金融则高度关注环境影响和碳排放,这就使得转型过程中一些过渡性的投资安排没有对应的融资安排,难免会出现金融机构简单“一刀切”的问题。而就低碳转型来说,最为困难和最容易出风险的恰恰是“转型”。去年以来有关部门反复强调的“先立后破”,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对前期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纠偏,也是转型风险的真实写照。

作者花了一整章来介绍转型金融,相当于把转型金融放到了与绿色金融同等重要的位置,具有高度的政策敏锐性和前瞻性。我国的转型金融尚在起步阶段,还需要引起更多的重视,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读《低碳转型》的第五个印象就是其对相关理论、国外实践、国内的现状和相关政策的全面掌握。对于这样一本兼顾理论性、政策性和操作性的书,里面涉及的每一个问题,一个有心的读者也许都会问,这件事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国外是怎么做的?国内现在是怎么做的?最新的政策是什么?应该怎么做?这一连串的问题对于一个读者而言问出来很自然,对于作者而言则是考验基本功的时刻。

读这本书,你会有这样一种印象,对于相关理论、国外的案例、国内的基本情况和相关实践以及最新的政策动向,作者都能信手拈来。虽然很多时候因为篇幅原因只是点到为止,但基本的信息已经具备,大的图景已经勾画出来,读者如果希望了解更多,可以按图索骥去查找相关资料。

低碳转型将是伴随中国经济几十年的一个长期过程,并且会深刻影响经济和社会的方方面面,会涉及到每个家庭的衣食住行,我们都有必要对低碳转型有所了解。当下,市面上关于低碳转型和相关金融问题的书已经出版了不少。读来读去,徐忠和曹媛媛两位博士的这本书虽然篇幅不长,但格局很大,而且对没有什么相关专业知识的读者也非常友好,不会因为艰涩的术语和复杂的概念而难以理解。

对于普通读者,如果想读一本容易上手,又比较全面的覆盖了关键问题,同时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就能读完的书,这本书当是首选。对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专业人士,这本书也是一本有用的手册,便于快速查找相关内容,了解有关知识,并可以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起点和文献的索引。这本书还包含很多扎根于中国实际的原创性研究和观点,并提出了不少重要的建议,对相关政策制定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对金融市场参与者设计金融产品,提供金融服务,完善金融市场安排也可以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因此,不同的读者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这是一本值得推荐读一读的书。

《低碳转型

——绿色经济、转型金融与中国未来》

徐忠 曹媛媛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22年9月

(扫码购书)



作者简介



徐忠 

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职于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曾先后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研究局、金融稳定局和金融市场司工作,并负责筹建了上海票据交易所。长期从事政策制定、金融改革、金融市场监督管理和金融研究工作。

曹媛媛

管理学博士,副研究员,现任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副秘书长,曾先后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债券交易管理处、黄金与外汇市场处、债券发行管理处从事金融市场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金融市场与绿色金融理论与实践经验,参与多项金融市场和绿色金融重大制度建设和产品创新。



内容简介



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是近几十年来的国内外热门话题,本书注重历史时空纵深和国际横向比较,从金融视角出发,结合可持续发展框架探讨了碳金融、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若干问题,深入浅出地描绘了一幅关于中国低碳转型发展历程、历史必然与未来愿景的清晰全景图。

具体来说:一是放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讨论碳中和,同时涵盖了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的内容;二是从金融视角探讨实现碳中和的路径,尤其探讨了碳市场在碳中和中的作用;三是讨论了在国际博弈中如何应对碳关税等热点问题;四是考虑到即使碳达峰,石化能源在中国能源结构中仍占相当大比重,因此研究了中国能源结构转型如何平衡好各种能源利用问题;五是鉴于中国和西方经济结构不一样,高碳行业在经济中还需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对转型金融进行了深入探讨,尤其研究了中国高碳行业如何平稳转型;六是从标准体系完善和ESG投资角度探讨了绿色金融发展。



推荐语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信贷市场和第二大绿色债券市场,未来也将在转型金融领域做出有引领性的创新。徐忠、曹媛媛所著《低碳转型》一书值得所有关心双碳事业和转型金融的人士一读。

——马骏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主任

《低碳转型》不但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中国要坚定推进低碳转型的主张,更令人信服地阐明了中国应努力引领绿色金融、探索转型金融的理由与途径。

——黄益平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今夏,全球高温炙烤,不仅干旱、火灾等伴生灾害接连不断,对能源和粮食的需求也因此飙升。市场不得不正视气候变化正逐渐演变为常态宏观经济背景的事实。恰逢此时出版的《低碳转型》一书,基于绿色可持续发展框架,采用历史时空纵深和国际横向比较的手法,从金融视角出发,重点探讨了碳金融、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等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为新形势下如何坚持低碳转型的长期发展战略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理论思考。

——张晓慧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资深研究员、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助理


章节简介



目录
代引言 金融业在应对气变和碳市场建设中的角色与潜能 

第一章  中国必须坚定推进低碳转型
人类社会对气候问题的认识是一个渐进过程 
中国对低碳转型的观念转变过程 
中国低碳转型要解决好的突出问题 
充分认识金融体系在低碳转型中的作用 
可持续金融:碳金融、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 

第二章  低碳转型必须充分认识中国能源结构特点
世界能源结构的历史演变 
中国能源结构及与美国比较 
中国低碳转型如何应对能源结构约束 
区域在低碳转型中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解决 

第三章  发挥好碳金融市场的关键作用
碳市场对于低碳转型至关重要 
国际上碳市场的建设经验 
中国如何建设有效的碳市场 

第四章  中国如何引领绿色金融的未来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与改革试点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金融激励机制 
培育适合绿色金融发展的生态体系 

第五章  中国要成为转型金融的积极探索者
转型金融对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尤为重要 
国际上转型金融的概念、界定标准及主要产品工具 
转型金融的欧盟实践 
中国转型金融的实践进展与下一步发展

第六章  积极参与低碳转型的国际博弈
全球气候治理演进就是一个博弈过程 
国际上碳减排的博弈现状 
国外碳边境调节机制的进展与我国的应对措施 
全球碳市场连通及我国的应对 

附  录
碳中和背后的经济学思考 
气候变化融资部分缩略语与专用术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版面编辑:潘潘|责任编辑:潘潘

视觉:李盼

监制李俊虎 潘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