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有“丝绸之路”,印度有“棉花之路”!
去年10月,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组织了“CF40一带一路+环球访问计划”的第一期访问,走访了“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这是访问团考察笔记的第二篇,我们来聊聊印度眼中的“一带一路”。
在印度,CF40学术顾问、社科院世经政所研究员余永定、CF40学术委员、北京大学国发院副院长黄益平、CF40高级研究员管涛、CF40秘书长王海明一行访问了印度财政部、印度储备银行、基础设施发展金融公司、中国驻印大使馆以及中国在印度企业的分公司,并在印度国家应用经济研究院与来自印度财政部、发展中国家研究与信息系统的官员与智库专家进行座谈。本文由CF40研究部撰写,转载请注明出处。
印度不加人TPP的原因
在对外经贸合作中,印度一向抱有实用主义的态度。
以TPP为例,Dinesh Sharma认为,在贸易同盟方面,印度并没有参与到最近达成的TPP协定中。印度本来是可以参与的,但自动选择了放弃。因为印度在贸易方面的利益是防御性的而不是进攻性的,而TPP中签署的大多数协议会给印度带来贸易上的挑战,虽然政府内部也有人说印度不加入TPP的决定是错误的。
中印的同与不同
Dinesh Sharma指出,关于“一带一路”,印度并不是掌握着控制权的一方。印度各方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作出了很多解读,利害皆有分析,重点在于中印的异同。
中印都是地处亚洲的发展中大国,也都是人口大国,这些共同点让中印两国在目标上存在一致性,是把两国连接在一起的因素,“一带一路”就是这样的项目。
但中印之间也有很多不同之处:
中国更加统一而印度更具多样性;
在政治决策方面中国的集中程度大大超过印度;
历史上中国有闻名天下的古代丝绸之路,而印度只有仅限国人所知的大干道(Grand Trunk Road)。
Dinesh Sharma认为,这些不同之处也导致了中印两国行事风格的不同。出于共同的利益,印度对加入一带一路、AIIB、区域贸易协定很感兴趣,但印度也有自己的疑虑,需要谨慎考量才能做出决策,以防把所有鸡蛋都放到了一个篮子里面。
印度怎样看待“一带一路”
总部位于新德里的研究所发展中国家研究与信息系统(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System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RIS)主任 Sachin Chaturvedi认为,对于“一带一路”,有三个方面需要强调。
中国称“一带一路”的概念起源于中国,这种说法并不准确。
从历史上看,印度也在这条路线的成形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印度的“棉花之路”。这条路线在历史上相当活跃,是运送香料、丝绸、棉花等货物的必经之路。
有观点称“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倡议,中国是领头的,因此印度没必要掺和。这种观点是有违历史的,因为历史表明印度也是其中的参与者。虽然这条路线如今在很大程度上被中国主导,但印度没必要恐惧或担忧,而且印度也有自己的战略计划。
从其他国家参与“一带一路”的情况来看,的确出现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过分倚重。基础设施固然重要,但过分倚重会使这一计划显出局限性,即使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的长处。
中国需避免陷入从贫穷的周边国家汲取资源的发展模式,这样会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带来非工业化进程的挑战。
中国应该鼓励沿路国家的公司参与到“一带一路”项目中来。
印度最近也在积极参与和“一带一路”类似的战略计划,如孟加拉国-中国-印度-缅甸经济走廊(BCIM)、蓝色经济合作(Blue Economy)和泛非洲电子网络项目(PAN Africa eNetwork Project)等。
印度在这些项目中的弱点在于:过度倚重软件,不重视基础设施,如在泛非洲电子网络项目中就在基础设施融资方面遇到了问题,而且私人资本的参与程度偏低。
Sachin Chaturvedi认为,印度对待“一带一路”的态度是:
谨慎考虑,选择性参与;
虽然有了新的资金来源,但合作项目还是应该纳入世行、亚开行等传统多边金融机构,以充分利用他们的经验;
除了参与“一带一路”的项目,印度还应加快RCEP的谈判进程、印度欧盟自由贸易协定(India-EU FTA)谈判进程等。
可以看出,对于“一带一路”,印度有参与的需求,也有参与的意愿。但印度作为南亚乃至亚洲的大国,其外交传统一向是实用主义,有着大国自尊,不会为他国的战略站台。印度有自己的战略,不希望自身的发展思路被冲击。
但是,印度对于“一带一路”这样的倡议能做到不反对、有选择地参与,对中国而言就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了。中方应该在合作中尊重印度的态度。鉴于印度的国际地位、经济发展潜力以及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渴求,中印合作应避虚就实,合作仍有非常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