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加勒比5》聊到电影里消失的女人

2017-05-30 雅君 雅君的好用分享

Hi,这里有提升你幸福感的一切



01


前几天去看了迪斯尼出的《加勒比海盗5》。


我爱的杰克船长,还是那样没心没肺,疯疯癫癫,生死可以不顾,美色可以放手,但骨子里的自由浪荡劲,绝对不丢。



在他之外,我的目光更多落到了女主卡琳娜·史密斯的身上。这姑娘是个天文学家、计时学家、数学家,不仅有智商,爱科学,勇气也十分可嘉——虽然被愚昧大众和当局看成女巫逮捕,但她没有乖乖地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反抗自救。


既能打架越狱,也懂天文地理的她还能在关键时刻搭救男主,帮助大部队找到破解谜题的关键。


总之就是一个文武双全、有勇有谋的女主,而不再是以往好莱坞大片中,经常出现的那种花瓶女主设定。

我看完第二天发了个朋友圈,说这部《加5》在打破人们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在推动性别平等意识上,做得蛮不错。

发完后,我想了下,之前的4部《加勒比海盗》,其实我也有看过,但是为什么此前我从来没关注过影片中女性角色的设定,没思考过影片传递出的性别意识呢?


原因很简单,我是最近这两年才有意识地接触、学习性别平等方面的理念,才知道什么是性别歧视,什么是刻板印象,也因此才开始反思自己是否有性别歧视/刻板印象,才会留意自己日常接触到的那些书籍/电影/音乐……所表达的内容是否有性别歧视/刻板印象。


这并不稀奇。当你都不知道某件事的存在、某个现象的名字时,你很容易压根就看不见那件事,那个现象。即使这些事每天都在你身边发生。


比如我会写一些关于性骚扰/强奸 的科普文章,就会有女生在文章下留言说,“原来我之前遭遇那件事是性骚扰。我此前一直没意识到。”


02


接着聊回电影里的性别意识。


为了更好说明问题,接下来,我会给你介绍2个测试,都不大出名但蛮重要,我也希望能有更多人知道它们的存在。


第1个是The Bechdel Test ,“贝克德尔测试”,贝克德尔是一个漫画家,她在1985年画了一幅名为《规则》的漫画发表在连环画《Dykes to Watch Out For》里。

讲的是两个人准备去看一场电影,其中一位说,如果电影不满足这3个条件,她不想去看:


1, 电影中必须出现至少2名女性角色,而且得有名字。


2, 女性角色之间要有对话。


3,她们聊的话题和男性无关。


这就是“贝克德尔测试”的由来。听起来很简单对不对?


现在给你一个任务。


你想一下,你看过的,喜欢的电影里,有哪些可以通过这个测试?


发现问题了吗?


很多电影都通不过这个测试,包括那些我们很喜欢的电影,比如《魔戒》三部曲,《阿凡达》、《飞屋环游记》、《被解救的姜戈》、《哈利波特》系列中的《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和《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2》……


你会发现,并不是只有少数电影通不过而已。实际上,大多数大银幕上的片子都通不过。


这让我们意识到,负责为人们造梦的电影产业很少讲述女性故事。大多数电影都是关于男人的生活、感情、历险、事业,追逐的梦想。


女性在其中是花瓶、是点缀。女性之所以出现在电影中,往往只是为了丰富男性的故事线,交代男性的情感、家庭关系。女性角色的存在除了完善男主的人设之外,别无他用。



这个测试让我们意识到,日常看的电影中,普遍缺少对女性真实生活的展示。你会思考,现实中,绝对不止2个女性,女人们也会彼此交流,除了关心男性之外,她们也有自己的生活和追求,但为什么电影里很少展示这些呢?


最近这些年,“贝克德尔测试”逐渐引起了一些人的重视,他们会把是否通过这个测试作为评论电影的一个参考标准,也有相应的网站( http://bechdeltest.com ),你可以查到历年上映的电影是否通过这个测试。


当然这个测试的标准并不完善,比如像我在开头提到的《加5》这部片,虽然有明显的女权主义色彩(顺便科普下,女权主义就是平权主义,核心诉求是,男女平等。),但是因为只有一个女主,她并没有和其他女性角色对话交流过,也因此通不过“贝克德尔测试”。



03

好在,我们还有另一个针对这种情况的测试,叫Mako Mori测试


这个测试是一位tumblr网友在2013年提出的,和电影《环太平洋》里的女主Mako Mori有关,Mako Mori在《环太平洋》里是一个有自己鲜明个性和行为动机的亚裔女性角色,她有自己的痛楚要消化,有责任要承担,也有使命要完成。她不是片中任何一个男性的附属品。


可以说,Mako Mori的角色设定蛮女权主义的。但因为片中她是唯一的女性主角,所以这个有打破性别刻板印象作用的片子也通不过“贝克德尔测试”。


tumblr网友就此提出了“Mako Mori测试”标准。有3个前提:


1,电影里至少有一个女性角色;


2,有她自己的完整故事线。


3,这条故事线的存在不是为了支撑其他男性角色的故事线。


用“Mako Mori测试”标准去衡量,《环太平洋》也好,《加5》也好,都能够通过。


《地心引力》也是1部通不过“贝克德尔测试”但能通过“Mako Mori测试”的片子


当然无论是“Mako Mori测试”还是“贝克德尔测试”,都无法作为标准去判定一部电影的艺术成就高低,也无法准确检测出一部电影是加重了性别刻板印象,还是推进了性别平等。


有的片子虽然没有通过这2个测试,但依然是打破刻板印象的好片子,也有片子虽然通过了,但所讲述的内容和性别平等一点关系都没有。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一些女同性恋的色情片,能通过测试,但你能说这些片子和平权有什么关系吗?显然没有嘛。


04

看到这里,你可能要问了,既然这2个测试既不能检测一部片子是否女权,也不能说明片子水准高低,那为什么我们还需要它们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可以先做2个反向测试


所谓反向的“Mako Mori测试”,也就是说,片中至少有1个有名字的男性角色,并且他有自己的故事线,而且这条故事线不是为了支撑女性角色的故事线而设立的。


以及反向的“贝克德尔测试”,也就是,片中至少有两个有名字的男性角色,他们会交谈,聊的话题和女人无关。


你会发现,基本上,你能想到的大多数电影都通过了这2个反向测试。


发现没有,在电影世界里,男性的故事得到了广泛、普遍的讲述,男性角色之间也不缺少交流。他们的世界里,有很多话题可以聊,而不只是围绕女性。


这就是为什么反向的“Mako Mori测试”以及反向的“贝克德尔测试”没必要存在,因为男性没有被忽视、 被遗忘、被误解。


这也是为什么“Mako Mori测试”以及“贝克德尔测试”有必要存在,因为女性被制度性、结构性地忽视了。而这2个简单的测试让歧视显性化


是的,正因为绝大多数好莱坞电影讲述的都是男性中心,以男性主导的故事,以至于这成了一个行业惯例,它如此普遍,以至于很多人包括过去的我,从来都没有意识到过这个问题的存在。


我看过的一个youtube评论说,如果有一天,我们能看到的,女性视角的片子和男性视角的片子数目相近,那这两个测试就没必要存在了。但现在还不行。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科林·斯托克斯(Colin Stokes)在他的TED演讲《电影中的男性气概》里也提到了“贝克德尔测试”,以此指出电影里女性角色的缺席。


他还提到了另1个让人震惊的数字:在美国,每5个女性中就有1名遭遇过性侵犯。


他说:“听到这个统计数字的瞬间,我想到的是性骚扰者的数量竟然这么多? 他们是谁?他们怎么被教出来的? 他们漏学了什么? 他们是完全接受了电影里的情节吗?就是一个男性英雄用暴力打败坏人,然后获得奖励——一个没有朋友又不说话的女人? 我们是不是也接受了这种故事?”


他指出,他希望他的儿子能看到更多通过了“贝克德尔测试”、并讲述英勇女主人公的故事的电影,他希望他的儿子看完电影后会说 “我想加入她的队伍”, 因为他的儿子将来需要与女性合作。“他应该信任他的姐妹、尊重她们,想与她们为伍,一起对抗那些虐待女性的坏人。”他认为这才是男孩子们需要培养的男性气概,是尊重女性,平等相待,共同合作,而非把女性当成战斗战利品。


05

其实女性不是唯一被电影产业边缘化的群体。你也可以把上面两个测试里的女性替换成“有色人种”,把男性替换成“白人”,这就变成了种族版本的测试。


比如种族版本的“Mako Mori测试”就是有没有一个有色人种角色,在电影中有自己的故事线,并且这条故事线不是为了补充白人的故事线而存在。


能通过这个测试的电影也不多,而且有些通过此测试的电影,往往也是为了衬托白人的高大形象。用一个YouTube播主的话说,“即使是黑人解放主题的片子里,白人往往也是领导黑人解放的主角。”

所以,我们聊这些测试,也能让我们自己对性别,对种族,对各种隐性或显性的歧视/刻板印象更敏感,更能有意识地避免因为刻板印象而伤害他人和自己。


05


这些简单易做的测试也让我们意识到,我们共同忽视了什么?


我第一次知道这2个测试后的反应是:“哦,原来有这样的问题。但我过去一直都没有意识到。”


这两个测试,只是一个引子,重要的是它们引发的我们对性别平等的思考以及讨论和交流。


我们可以坐下来聊一聊:为什么那些片子里一个女性角色都没有呢?是因为故事发生的背景,不可能出现女性吗,比如在男监狱里?还是一个女性也会出现的场合?如果是后者,为什么明明应该有女性存在的环境里,女性却被抹掉了呢?我们可以聊,为什么片子里的女性从来不彼此聊天,为什么她们只和男性聊天,或者为什么即使她们交谈,谈话的内容还是围绕着男人呢?女性的真实生活就是这样的吗?


你会有意识地去思考、去鉴别电影传递给你的信息,你会意识到,其实不仅只有男性才能在电影中扮演英雄、冒险家,女性也应该有自己的英雄征途要走,有美好战役要打才对呀。


我作为一个会写故事的人,知道这2个测试之后,我在创作时,会自我对话:我所写的故事在推动性别平等上做得如何?


如果我写的故事里,没有女性出场,或者即便出场了也只是打个酱油,我会思考,我这么写,是因为我受男权社会的影响,有性别偏见,还是因为我的故事设定真的需要这么做,我有某些合理原因呢?


当我们知道了这2个测试设定的意义所在,我们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测试标准去测试一部电影是否存在性别刻板印象。


比如,我也可以自创一个简单的规则,姑且名为“雅君规则”:


1.电影里至少有一个有名字的女性角色。


2. 女性角色有除了爱情之外的追求,比如事业、智慧、德性上的追求。


能通过这个标准的电影,其实也不多。


因为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依然是男权社会。女性被歧视、被忽视,被要求必须回归家庭,必须做贤妻良母,被当成性欲、生育工具、被视为男性附属物的现象依然存在。


06

我很喜欢的电影《隐藏人物》,讲述黑人女科学家的故事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有人倡导说,希望电影行业从业者都能够更关注女性的生活,讲述更多聪明有力量、有社会责任感、有自我追求的女性的故事。


这个倡导当然很好,但是如何落实呢?


我觉得,需要更多的人去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去谈论、去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这需要更多的人去表达、去传播性别平等意识的思想。


可以和你分享一下,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会做的事情:


作为消费者,我会更愿意为那些打破性别刻板印象的电影/书籍 等艺术作品付费,我相信,每一分我花出去的钱,都是在为我想要的世界投票。


作为创造者,我会去写关于性别平等议题的文章,会去传播我觉得正确的价值观。我也会鼓励女性去讲述自己的故事,敢于发声,而不是完全指望男性性别意识觉醒,为自己代言。


我希望有越来越多女性,自己为自己发声。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以上。


《隐藏人物》的剧照


ios赞赏专用码


参考资料:

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H8JuizIXw8

2.http://tvtropes.org/pmwiki/pmwiki.php/UsefulNotes/TheBechdelTest?from=Main.TheBechdelTest

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iRFu1a143E

4. http://bechdeltest.com

5. https://www.ted.com/talks/colin_stokes_how_movies_teach_manhood

6. http://article.yeeyan.org/view/251617/387592/

7.https://www.douban.com/note/219437832/


猜你喜欢:

杀了你,是因为我太爱你 | 有多少家暴,正以爱之名

关于强奸,你所知道的一切可能都是错的 | 30个谎言和真相

我是如何从厌女症变成女权主义者的


合作/勾搭 请联系邮箱

yakicreator@foxmail.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