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盘龙江上,“桥”昆明古今!

微观盘龙 2023-08-21


翠湖、滇池、大观楼、瀑布公园……昆明的景点,似乎多少都与“水”有关。追溯历史,“城际滇池,三面皆水”,老昆明城傍滇池而建,水网纵横交错,曾是一座真正的水城。有水必有桥,古往今来,昆明修建了上千座桥,也因此与桥结下了不解之缘。


岁月几经变迁,留存至今的古桥凝聚着古人的智慧和匠心,更承载着春城的历史往昔,已然成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走一座桥,看一处风景。一座座古桥,就如人间彩虹,连接着古今。




一条盘龙江 串起数座桥




清雍正年间,云南粮储水利道官员黄士杰编纂了《云南省城六河图说》。从书中地图上可以看出,整个昆明就是一个河网之地,在60多条河沟上可以找到50多座有名可查的桥梁。昆明本土历史学者庄国祥说:“旧时,昆明有很多木桥,但木头易腐朽,随着建桥技术发展,石桥就出现了。之后,为了方便水运船只通过,石拱桥渐渐成为古桥技艺主流。昆明现存很多古桥也大多都是石拱桥。”


据统计,昆明共有桥梁文物(含一般不可移动文物)171项。从建桥材料来分,有石桥、土桥和砖桥;从造桥构造技术来分,有拱桥、梁桥和索桥;从桥梁体量来分,有单拱桥、双拱桥、三拱桥和多拱桥;从历史文化上来看,有纪念康熙年间平定吴三桂的“得胜桥”,有纪念云南护国战争胜利的“护国桥”,更有作为红军长征战斗遗址的铁索桥……各式各样的古桥承载着昆明浓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气息。


说到昆明的桥,就不得不提盘龙江,它是流入滇池最长、最大的一条河,由北向南纵穿昆明城,千百年来流淌不息。据记载,在古时的昆明城,水运是重要的交通方式,因为盘龙江穿城而过,使其成为主要船运通道。据《云南省城六河图说》记载,盘龙江及其支流上的大小桥就有30余座,霖雨桥、龙川桥、登龙桥、五桂桥、白鹤桥、云津桥、双龙桥、迎仙桥……


如今,盘龙江已成为昆明的一条美丽风景带。




一河穿春城 众桥越古今




沿着盘龙江由北向南,

一座座古桥,

在岁月斑驳中,

见证着时代更迭,

留下了城市发展的岁月痕迹,

激荡一抹浓浓的传承情怀。


01
龙川桥700余岁的“盘龙江第一桥”盘龙江上游盘龙区龙泉街道办事处上坝村东段



在盘龙江上游盘龙区龙泉街道办事处上坝村东段,有一座南北横跨盘龙江上游的“盘龙江第一桥”——龙川桥,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3—1278年),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重修。桥之北有“滚龙坝”,坝高河低,洪水直泻如“滚龙”分三股穿桥而过,故名龙川桥。



龙川桥是一座三孔石拱桥,长45米、宽10.3米,中孔高5米、其他两孔各高3.2米,桥身用长方形黄砂石砌成,桥面两侧有石条护栏,因年代久远,早就残存无几,如今已修葺一新。


龙川桥之功用在于分盘龙江水入金汁河,以扩大北郊农田灌溉面积,是研究古代盘龙江流域水利设施重要例证,迄今已有700多年历史。


2020年2月,龙川桥被公布为昆明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02
霖雨桥昆明古桥建筑的佳作盘龙江上游霖雨路与江东花园北路区间段



在盘龙江上游霖雨路与江东花园北路区间段,有一座盘龙江上最长的古桥——霖雨桥,始建于明代,清嘉庆四十九年(1710年)重修,现保存状况基本完好。


霖雨桥为三孔圆拱石桥,长45米、宽10米、高10余米,造型古朴、坡度平缓、孔拱匀称,桥面两侧原以较大石板为护栏,桥身桥拱皆用“五面平”长方形石条砌筑,拱分两层,下层用楔形石条铺砌,上层则以长方形石条铺砌,桥面用石大小不一,是昆明古桥建筑的佳作。2005年修缮时,桥面用规整的青石铺装,两侧建有人行道。桥之中孔南面顶端砌有石雕龙头,用以吐泻桥面下泄之水,北面则砌有石雕的龙尾作对称装饰。桥墩迎水一端砌成三角形,以减少水流对桥墩的冲击。



霖雨桥的名字来历与求雨有关。在古代,每次遭遇旱灾,官府大员都要到龙泉观(今黑龙潭)祭龙求雨,而霖雨桥就是必经之地。据说,过此桥求雨,有求则必应。昆明坊间传说,清道光年间,时任云贵总督遇昆明大旱,前往黑龙潭求雨。起轿回府时,轿前骄阳似火,轿后却乌云翻滚。登上此桥,更是雷雨交加、大雨倾盆,轿前的抬夫还在暴晒之下、大汗淋漓,轿后的抬夫却暴雨浇头、全身湿透。众人称奇不已,称此桥为“霖雨桥”,有“久旱逢甘霖”之意。



霖雨桥老桥现只供行人通行,老桥以北新建的霖雨桥可供车辆、行人通行。


03
南太桥见证治水兴城的重要遗迹盘龙江东风路段



南太桥位于盘龙江东风路段,是昆明城市交通网中一座极其重要的桥梁,其建成维系着东风路、护国路、北京路、青年路的交通网络,不仅见证了城市发展变迁,也留下了许多物件与传说,位于南太桥旁的“铜犴”就是其一。

铜犴形似牛而实非牛,顶具独角,铸造于盘龙江边,目的在于镇压水患和预警水患。传说,铜犴底座下方有口水井,井壁上有孔通盘龙江,当盘龙江水涨到井孔时,空气便从铜犴背孔排出,发出翁鸣声报警。这便是民谚所说的“铜犴叫三声,水淹东大门”。如今已不需要它来预警,铜犴变成保护文物,成为记录昆明人治水兴城的一处历史见证。
冬去春来,移时换景,今日的南太桥成为人们健身锻炼、旅游打卡的好去处,冬天更成为红嘴鸥的常驻地,在喧闹的城市中呈现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佳景。


04
护国桥见证护国起义的遗迹桥盘龙江护国路与东风路交叉口段



护国桥架于盘龙江护国路与东风路交叉口段,是由白鹤桥于1919年修整后改称的,是为纪念1915年云南首义讨伐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运动而得名。
护国桥长23米、宽17.5米,是一座中西合璧、古朴典雅的双拱石桥。桥面东西两侧各嵌石雕龙头,桥拱穹顶上镌刻有“护国桥民国八年孟夏月建造”字迹。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在蔡锷、唐继尧、李烈钧等人领导下,云南于同年12月25日通电全国反对袁世凯复辟称帝,宣布云南起义,成立军都督府,编组护国军出师讨伐。云南敢为天下先的义举震撼全国,在南方各省响应下,迫使袁世凯下台,取得护国运动的胜利。
护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云南发起,进而影响全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彻底粉碎封建帝制的延续阴谋,挽救民族于危难之中。护国桥的存在,向世人展示着护国起义的历史勋绩。
随着城市的发展变迁,护国桥逐渐废弃,被掩埋地下,直至1999年才重见天日,并进行修缮,又以崭新风貌回到世人面前,于2003年12月18日被公布为云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05
得胜桥云南最早修筑的石拱桥盘龙江拓东路与金碧路段



横跨盘龙江的得胜桥,东连拓东路、西接金碧路,始建于元大德元年(1297年),原名大德桥,元末毁于兵燹。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西平侯沐春重修,因该桥地处云南战略要道,特将其改名“云津桥”。清初,因纪念清将赵良栋在此平定吴三桂之功,其改名得胜桥。
民国时期,桥西两侧有桥楼,桥为石质三孔拱桥,长33.5米、宽16米、高7米,最大过水流量每秒125立方米。据介绍,这是云南最早修筑的石拱桥,算是开了云南桥梁建筑史的先河。
这里旧时是昆明的水陆交通要道,商贾云集、市井繁荣,自古有“一桥飞贯日之虹”的美誉,元人王升赞叹“千艘蚁聚于云津,万舶峰屯于城根;致川陆之百物,富昆明之众尾”,昆明八景之一的“云津夜市”指的就是这里。

20世纪初,滇越铁路通车,终点火车站就在得胜桥旁,当局自请开放商埠,又选中得胜桥旁边的金碧路、拓东路一带,以得胜桥为中心繁盛了一阵子;抗日战争时期,得胜桥成为火车站和京滇公路的要冲,人力车、马车、汽车、行人往来,经常造成交通堵塞,每天中午以后常遇“过桥难”。数百年来,作为昆明历史的见证,得胜桥发生了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


64岁的李伟曾在得胜桥附近生活40多年。回忆起与桥的故事,他说:“从我有印象起,盘龙江就看不见货船,但有一些人会把小木船当成交通工具,从北边沿河划船过来。桥旁边的河堤还有下到河水边的石阶,方便人们步行上下。那时的水非常清,我经常看到有人下去捞鱼捕虾、洗衣洗菜……”


1987年,为改善城区交通状况、提升盘龙江排水防洪能力,旧桥被拆除,重建新桥。新得胜桥于翌年11月开工,1989年4月竣工。2004年,由于昆明市区规划调整,得胜桥成为盘龙、五华、官渡、西山4个区的分界点。


这是一个地理交汇点,也是一个历史交汇点。站在桥上,一面是追随城市化进程的车水马龙,另一面是为历史沉淀留出空间的缓缓水流。


06
双龙桥繁华都市的交通枢纽盘龙江塘双路段



在盘龙江塘双路段有一座双龙桥,于清代始建时为三孔桥,1957年因河水上涨,后扩建一孔。清初,桥东有白龙庙,桥西有黄龙庙,另还有一座双龙寺,且两桥墩上各雕有石龙一条,故名双龙桥。
双龙桥长32.6米,为石砌四孔拱桥。近在咫尺的一段江面上,分别架有两座石桥,一座连接巡津街和塘双路,是双龙桥;一座连接贯通环城南路,为环南桥。双龙桥和环南桥起着极为重要的城市交通连接作用,是昆明市知名度很高的两座石砌桥梁。在双龙桥和环南桥近旁,曾是昆明商品批发市场的起源地之一,螺蛳湾批发市场、双龙商场就曾位于这一区域。

时过境迁,从批发市场到大悦城购物中心,双龙桥默默见证着螺蛳湾的兴盛与发展,守护着城市的更新迭代。    


昆明还有很多座桥,昆明经开区的安流桥、螳螂川上的永安桥、石林县的大砂石桥、宜良县的马蹄河桥、嵩明县的龙济桥……都拥有岁月抚过而留下的痕迹。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跨河而建的古桥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仅留下零星几座散落于城市角落,成为昆明文化历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以前,大大小小的河流有很多,水多桥多。很多石板桥、石拱桥连护栏都没有,非常古朴简单。通过这一座座小桥,我们可以再现昆明曾经‘水城’的模样。”庄国祥说,那时的水很清,他们经常捞河蚌回家用刀撬开清洗炒吃。“看见这些桥,就会想起儿时的很多快乐时光。”希望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对这些历史文化载体的保护力度,让像古桥一类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有效利用中成为城市的特色标识和公众的时代记忆,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从而更好地助力昆明文旅产业发展、兴盛。




推荐阅读

2023“市民看盘龙” | 东华新迎农贸市场里的人间烟火(有礼品可领)

少年好榜样!盘龙这名同学获评2023年“新时代云南好少年”


隔着屏幕都感觉到了凉爽 快来昆明瀑布公园感受清凉

“鼓”足干劲 打出招商引资“组合拳”

聚力攻坚北京路 提升联盟楼宇经济 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示范区

一『7』一遇 “盘”出非遗新花样 | 以火为墨 落笔成形——烙画

省、市、区联动促成批量招引 力图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来源:“昆报头条”微信公众号

  ▼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