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趣闻丨兵马俑为何不戴头盔?一片竹简记录了原因,确实让人佩服!

2018-03-23 渔公子 渔歌晚唱艺术沙龙


秦国大军——兵马俑


去过西安兵马俑的都知道,秦始皇的兵马俑有一个令人迷惑不解的现象:


大量的士兵头上戴着一种小圆帽,考古人员证实,这是一种麻布做的头巾。军官模样的戴着牛皮做的板状帽子。更多的士兵则把长发盘在头上,挽成一个个发髻。无论是士兵还是军官,秦军一律不戴头盔。他们不仅不戴头盔,身上穿的铠甲也很简洁。


当年的七国之乱,秦朝军队有先进和强大的攻击武器,为何却不注重装甲?



被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却没戴头盔和铠甲?


1974年3月,我国科考队在陕西省临潼县的科考项目中的重大发现,使得秦始皇兵马俑,得以重见天日。


由于秦始皇兵马俑规模宏大,栩栩如生,因此,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考古学家在最近的科考过程中发现了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在秦始皇陵墓中的兵马俑中,有大量的士兵和军官都没有戴头盔和铠甲,有的甚至连一个甲片都没有。


根据史料记载,自从商鞅变法之后,秦国是当时,最富有的诸侯国,应该有能力为军队,配备足够的铠甲才是。


但是眼前这支秦国的军队确实让人感到意外。是什么原因使得这支军队中士兵和军官都没有戴头盔和铠甲呢?这一奇怪的现象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竹简中记录真相


秦国一个宪法法律的秘书,为这一个谜底提供了线索。他在竹简中记录了两起事件。


第一个事件是商鞅变法,中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杀敌人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爵位的晋升或者钱财的奖励!


士兵或者军官杀的敌人首级越多,所获得爵位就会越高,这就是传说中的著名的商鞅军功授爵制度。士兵和军官在这种制度的激励下,更加奋勇杀敌。



商鞅军功授爵制度规定,士兵或者军官在战场中获得的功勋可以传给儿子。商鞅军功授爵制度规定是一人获得功勋,全家都可以受益。一种说法是这种商鞅军功授爵制度,极大的鼓励士兵,在战场上奋勇杀敌。



由于笨重的头盔和铠甲,会影响战士们在战场的发挥,所以战士们,在战场上杀敌的时候,宁愿不穿铠甲和头盔。有的甚至直接是赤膊上阵。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秦国的士兵在战场上竟然袒胸赤膊,有的士兵甚至连铠甲也脱掉。


秦始皇兵马俑中的陶土战士,向向我们传递的是秦国人的尚武精神。历史上的秦国有先进的武器,却不注重铠甲,这是全军的规定,还是士兵自觉的行为?这是秦国人好战性格的上下共识吗?



秦国统一的中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但也同时是秦国灭亡的起点。那只曾经战无不胜的秦国军队,随着秦国的灭亡,而灰灰湮灭。秦国军队的战斗力量已俨然成为过去。


信念与进取精神,缔造顶峰时期


在中国的历史上,秦国士兵和军官有着开拓进取精神,他们相信可以用武力解决所有的问题。


也许正是这种信念,决定了他的崛起,同时也为他覆灭埋下了种子。秦始皇将这支英勇无比的军队,带到了顶峰辉煌时期。



但是,帝王超越了时代的野心,消耗尽了帝王的国力。在秦国灭亡的最后的时间里,秦国的社会秩序已经完全崩溃。士兵在战场上拼命杀敌,但是他们家中家人,却无人来养活。秦国覆灭的命运不可逆转。



秦始皇下葬的时候,这座陵墓仍然还没有完工。负责建设秦始皇陵的囚犯,还在忙碌善后的工作。而在这些陶人身上的人名字,就是他们劳动最好的见证!当时的起义军距离秦始皇陵还不到十公里的时候。秦二世赦免了这些囚犯,并且还命令他们拿起武器来帮助国家来镇压起义军。但是问题在于秦国的主力部队在哪里呢?


编辑 | 渔公子

图文 | 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更多相关内容,点击蓝字直达:

趣闻丨“跳槽”原是青楼女子行话,男人都爱逛!青楼女子究竟长什么样?

趣闻丨谁写的《脚气帖》,竟被苏东坡推为当朝第一?

趣闻丨古代的酒有多少度?武松喝的那十八碗酒,究竟喝了多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