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被胃癌、猝死击倒的年轻人,越来越多!4个日常坏习惯,他有的你多半也有

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 2019-07-28

 

年轻,意味着有精力、有时间去拼事业,给自己和家人更好的生活。但,前提是你必须有一个好的身体。

 

之前,有个栏目组对7个家庭进行了场特别的访谈。

 

其中有个问题,是问几个年轻人:“你有没有想过自己会生一场大病?”


图源/《爱,拒绝遗憾》

 

视频里的几个年轻人都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没有!”

 

图源/《爱,拒绝遗憾》

 

你呢,你的答案是什么?

 

以往,说起一些大病、重病、急病,总觉得离年轻人很远,可近几年的所呈现出来的情况,好像并不是很远,二三十岁的人,突然就得癌了、突然猝死了——

 

29岁小伙血液如豆腐渣,

医生:这些习惯不能有!

 

上个月,29岁的小宋感觉胸闷胸痛得厉害,到医院检查发现:心脏三大主血管两根完全堵塞,一根严重狭窄。

 

手术医生评价小宋的心脏血管状况:小鲜肉一样的年纪,豆腐渣一样的血管!一旦发生心梗,很可能会猝死!

 

罪魁祸首,是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小宋平时烟不离手、喜欢喝各种饮料,三餐不定时、睡眠不规律,还不喜欢运动。



表面上有一具年轻的身体,实际上心脑血管已经糟透了。


据统计,医院每天接诊的200~300例心脑血管疾病病人当中,20~40岁的人占10%。 


脑力劳动、精神紧张、饮食精细及高脂、频繁应酬、作息无常、运动不足等,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细数一下,对照自身,中青年把这些危险因素快占全了!

 

预防建议:

 

  • 控制体重,控制肥胖;


  • 适当运动,可加快血液流动,减少血脂升高;


  • 养成良好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做到低盐、低脂、低糖,戒烟限酒,多吃蔬菜、水果。

33岁相声演员得糖尿病,

这些年轻人易被糖尿病盯上!


上个月,德云社相声演员张鹤伦,发微博说自己得了糖尿病:


 

说起糖尿病,大家想到的都是老年人。现实情况是,越来越多年轻人也成了糖尿病潜在人群,被盯上了!


哪些年轻人容易被糖尿病盯上呢?


①直系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中有糖尿病患者;

②超重或肥胖者——体质指数指数(BMI)≥24;

③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和(或)高甘油三酯血症;

④高血压(血压≥140/90毫米汞柱);

⑤患有心脑血管病变,如常见的中风偏瘫等;

⑥年龄≥30岁的妊娠妇女,曾有妊娠糖尿病史者,曾分娩巨大儿(出生体重≥4公斤)者,患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妇女;

⑦习惯久坐者;


⑧使用某些特殊药物者,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



不管你在不在这个“危险名单”里,做点预防都是有必要的:

 

  • 关注自己的血糖,尤其是高危人群;

 

  • 适当运动,研究显示,每天都进行规律的体育运动,糖尿病发病的相对危险性下降15%~60%;

 

  • 饮食均衡,主食不要吃太精细,少吃快餐和加工食品;

 

  • 不要超重,判断算不算胖,可以参考:体质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²


才28岁就得胃癌,

父亲痛哭:这些坏习惯害了他!

 

28岁的小王,毕业不到5年就成为了公司部门负责人,却在今年被查出胃癌。

 

小王父亲痛哭:”他就是不爱惜身体,白天为了赶工作,从来不好好吃饭。”

 

工作忙、压力大,没有时间做饭,小王基本靠点外卖和吃快餐,甚至饥一顿饱一顿的。

 

还记得前阵子那个二胎爸爸刘凌峰吗?他37岁,被确诊为胃癌晚期。


生病之前,他超负荷工作、饮食作息无规律。生病后,他劝朋友们:烟酒少碰、在家吃饭、关注健康……



据中国抗癌协会统计,近年来胃癌发病的年龄呈年轻化趋势,19~35岁青年人的胃癌发病率明显上升。

 

这是个不容忽视的残酷的事实——胃癌越来越年轻化了


原来40~60岁才容易得的胃癌,已经提早到了19~35岁。唉,“阎府路上无老少”!



为何胃癌越来越年轻化?

 

总的来说,胃癌的发病与某些化学致癌物质、饮食习惯、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及微量元素等有关。同时,心理、情绪因素也有重要影响。

 

反观现在年轻人的状态,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经常吃烧烤、辛辣食物,嗜烟酒......


“年轻时拿命换钱,年老时拿钱换命",这是当代年轻人走不出的怪圈。房贷、车贷,每天睁开眼就是要还债,谁敢停下来?不敢!


但,没了身体,还有什么可能?一切都会成空。该注意的还是要注意,在自己能力所及之处,给大家几点防癌建议


  • 饮食作息要规律;


  •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 尽量减少盐腌食品的摄取;


  • 少吃烟熏、油炸和烘烤食物;


  • 坏情绪对胃的伤害很大,注意调节不良情绪。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兼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梁寒教授提醒年轻人:


一旦出现上腹部不适、隐痛、饱胀感,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经常呕吐隔夜宿食和胃液,以及出现黑色柏油样便等症状者,应及早就医,不可延误。



35岁老师猝死,

平时是运动达人,却常做这件事!

 

上个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师赵艳云,在华中科技大学听课时猝死。

 

据了解,赵燕云老师平时是个运动达人,在教职工马拉松跑步拿过前五,平时不吸烟不喝酒,身体素质非常好。

 

他的去世,令人惋惜又意外。

 

有人回忆,赵燕云老师在治学上勤奋刻苦,常常熬夜科研。

 

熬夜猝死,这不是第一次被提及了,年轻人熬夜猝死的新闻频频出现:


今年世界杯,28岁的杨先生,从开赛当天就守在电视机前看球,熬夜好几个晚上,在上班的时候猝死。

 

2017年6月,浙江邵逸夫医院,26岁的规培医生陈德灵通宵夜班后猝死。

 

2016年5月18日,28岁的网易女编辑过度劳累离世,生前曾劝人别熬夜。

 

……

 


 

所有人都知道熬夜的危害,然而真正放在心上的人却不多。

 

我们总以为自己年轻,但身体远没我们想象中那么强大!可以说,所有的猝死,都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计划”。

 

当你在熬夜放纵自己时,请看看这个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研究:

 

2017年,三位美国遗传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他们“解释了许多动植物和人类是如何让商务节律适应昼夜变换的”。

 

简单来说,就是如何控制生物钟转换对身体的影响。再说白一点就是4个字:不要熬夜!

 

说在最后的话


也许,在以前癌症、猝死离年轻人有点远;但现在,不能再这样认为了。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谁都算不准。

 

在疾病面前,只能说年轻人的幸运多一点。没有一个好身体,一切都无从谈起。

 

编辑:覃连秀

大家都在看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点个赞,为健康加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