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宁德市校外培训机构设置管理规定(试行)出炉,设立条件、标准看这里!

宁德网 2019-06-10


日前,宁德市教育局、宁德市民政局、宁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宁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结合我市实际,联合制定宁德市校外培训机构设置管理规定(试行),引导和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维护校外培训机构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市校外培训事业健康发展。



《规定》具体有哪些内容?一起往下看



适用范围




本规定所称校外培训机构,是指由教育部门许可,在民政部门或市场监督管理(工商)部门登记,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中小学生举办实施与学校文化教育课程相关或者与升学、考试相关补习辅导的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以下简称校外培训机构)。


基本条件




申请设立校外培训机构,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有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要求的举办者;

(二)有党团组织设立及开展活动的工作方案;

(三)有合法的名称、规范的章程和必要的组织机构;

(四)有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等要求的内部管理制度;

(五)有符合任职条件的法定代表人、行政负责人及主要管理人员;

(六)有与培训类别、层次及规模相适应的教师队伍;

(七)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经费来源;

(八)有符合房屋质量和消防安全等要求,并与开办培训类别和规模相适应的办学场所及设施设备;

(九)有与所开办培训类别相对应的课程计划及教材;

(十)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设立标准




(一)举办者 

1.校外培训机构的举办者,应是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职公务人员不得参与举办培训机构。举办培训机构的社会组织,应具有法人资格。举办培训机构的个人,应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申请举办校外培训机构的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应当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应信用状况良好,未被列入社会组织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无不良记录,且其法定代表人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中国境内定居,品行良好,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3.公民个人申请举办培训机构,举办者应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信用状况良好,无犯罪记录,没有法律规定的禁止办学行为。 

4.两个以上举办者联合举办校外培训机构,应有联合办学协议,明确各自计入注册资本或开办资金的出资数额、方式以及比例,各自权利义务和争议解决办法等内容,并确定其中一方为主办者和管理者。


(二)机构名称

1.校外培训机构名称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性文件规定,名称中不得含有歧义或误导性词汇,不得有违公序良俗。校外培训机构只能使用一个名称,使用外文名称的,其外文名称应与中文名称语义一致,名称中不能使用“国际”“世界”“全球”“中华”“中国”“全国”“中央”等字样,新设立的实施与学校文化教育课程相关或者与升学、考试相关的补习辅导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在名称中使用大学、学院、中学、小学、幼儿园等字样。

2.申请设立非营利性校外培训机构的,名称应符合《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名称管理暂行规定》或《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规定。非营利性校外培训机构的名称,依次由行政区划名称、字号(两个以上汉字组成)、行(事)业或业务领域、组织形式四部分组成。

3.营利性校外培训机构名称应符合原工商总局制定的《企业名称禁限用规则》(工商企注字〔2017〕133号)《工商总局、教育部关于营利性民办学校名称登记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工商企注字〔2017〕156号)等规定。

4.本规定实施前经审批设立的校外培训机构,其名称可以继续沿用。


(三)章程

校外培训机构应依法制定章程,举办者根据章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参与办学和管理活动,章程应包含以下内容:

1.机构的名称、举办者、地址、法人属性;

2.举办者的权利义务,以及举办者变更的规则;

3.培训宗旨、发展定位、层次类型、规模、形式、业务范围等;

4.注册资金以及资产的来源、性质、资金管理等;

5.理(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产生办法、人员构成、任期、议事决策机制、管理制度等;

6.党组织负责人进入理(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程序;

7.法定代表人产生及罢免程序;

8.内设机构的组成及职责;

9.培训业务的保障条件和服务承诺,以及教职工、学员的权利义务和权益保障机制;

10.机构自行终止的事由,剩余资产处置的办法与程序;

11.章程修改的程序;

12.其他应记载的内容。

营利性培训机构的章程,还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关于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非营利性校外培训机构的章程,还应符合《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关于民办非企业单位章程的有关规定。


(四)办学投入

1.校外培训机构举办者应依法履行出资义务,将出资用于办学的土地、校舍和其他资产足额过户到培训机构名下。其中,非营利性校外培训机构举办者应根据相关非营利性法人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及时足额缴存开办资金;营利性校外培训机构举办者应在章程规定的期限内一次或分期缴纳所认缴的出资。

2.涉及联合办学的,举办者之间对办学投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国家对校外培训机构出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五)场地安全标准及设施要求

1.校外培训机构注册地必须和办学场所、办学章程中的地址相一致,校外培训机构在同一县域设立分支机构或培训点的,均须经过批准;跨县域设立分支机构或培训点的,需到分支机构或培训点所在地县级教育部门审批。中小学校不得举办或参与举办校外培训机构。

2.举办者应提供与培训类别和规模相适应的场所(含办公用房、教学培训用房和其他必备场地),但不得设立在地下、半地下建筑物内。校外培训机构其法人注册地实际使用的办学场所总建筑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其依法设立的分支机构或培训点实际使用的办学场所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建筑面积不少于办学场所总建筑面积的2/3,且同一培训时段内生均教学用房建筑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招收寄宿学员的校外培训机构,其宿舍场所应满足其培训类别、规模及不同年龄段学员对住宿条件的需求。以小学生为招生对象的培训场所所在楼层不得超过4层,以中学生为招生对象的培训场所所在楼层不得超过5层。

3.举办者以自有场所举办的,应提供办学场所的产权证明材料;以租用场所办学的,应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租赁合同(协议),租赁期限自申请办学之日起不得少于3年。

4.校外培训机构场所应符合建筑、消防、安全、卫生、环保、抗震等安全要求。要取得相应的消防安全证明和房屋质量安全证明,配备必要的安保人员和安防设施,建立“人防、物防、技防”三位制定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并定期开展应急处置演练。应当避开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和可能危及学生人身安全的场所,楼下或楼上不得是餐馆、仓库、企业等易燃易爆易污的场所。向学员提供餐饮服务的校外培训机构,必须取得相应的食品经营许可、服务人员健康证等相关证照,厨房应与培训场所完全分离。校外培训机构要通过为参训对象购买人身安全保险等必要方式,防范和化解安全事故风险。

5.校外培训机构应具有与培训类别、培训层次、培训项目和培训规模相适应的设施设备和图书资料等。


(六)组织机构

1.基层党组织。校外培训机构应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做到党的建设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同步设置、党的工作同步开展。凡有三名以上正式党员的培训机构,应按照党章规定建立党组织;党员人数不足三名的,应明确联合组建、挂靠组建的工作思路、方案和开展活动的计划。

2.决策机构。校外培训机构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设立理事会、董事会或其他形式的决策机构,决策机构成员由举办者或其代表、校长(行政负责人)、党组织负责人和教职工代表等组成;组成人数应为不少于5人的单数,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理事应当具有3年以上的培训教学经验。决策机构负责人应品行良好,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3.执行机构。校外培训机构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建立以校长(行政负责人)为主要负责人的执行机构,校长(行政负责人)依法行使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权。

4.监督机构。校外培训机构应依法建立相应的监督机构。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成员不得兼任或担任监事。


(七)管理制度

校外培训机构应依法依规制定并完善以下各项制度:

1.行政管理制度;

2.教学管理制度;

3.安全管理制度;

4.教师培训、考核制度以及员工管理制度;

5.学生(学员)管理制度;

6.收费、退费管理以及学杂费存取专用账户管理等财务管理制度;

7.场地及设施、设备等资产管理制度;

8.信息公开以及档案管理制度。


(八)法定代表人、行政负责人及主要管理人员

1.法定代表人与行政负责人。培训机构的法定代表人,由理(董)事长或行政负责人担任。校外培训机构应聘任行政负责人,行政负责人除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及教育教学规律外,还应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中国境内定居;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信用状况良好,身体健康,无刑事犯罪记录、无违法违规办学记录;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教师资格证,5年以上相关教育管理经验,且只能担任一家培训机构行政负责人。

2.主要管理人员。校外培训机构应按照相关规定,配备相应的专职教学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培训机构日常管理工作。有与办学层次、办学范围、办学规模相适应的专职管理人员,专职管理人员不少于3人,其他单位在职人员不得作为培训机构的专职管理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应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和3年以上相关工作经历;财务管理人员应具有从事会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的会计人员,且会计和出纳不得兼任;安全管理人员应履行安全监管职责,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九)师资队伍

1.校外培训机构应根据所开设培训项目及规模,配备结构合理、业务熟悉、数量充足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且专职教师数不得少于教师总数的1/4。培训机构应当与所聘用的人员依法签订聘用合同、劳动合同或劳务协议。 

2.从事与学校文化教育课程相关或者与升学、考试相关的补习辅导的校外培训机构不得聘请在职中小学教师(含教研人员)兼职、兼课,其聘用人员从事语文、数学、英语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培训的,应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

3.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长效机制,在学费收入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教师培训和业务进修活动,提高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素质。

4.校外培训机构聘请外籍人员作为教师或管理人员,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十)培训内容

1.校外培训机构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以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落脚点,应符合国家、省及我市有关规定,具有明确的办学宗旨及培养目标,不得违背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得开展违反国家及我省有关规定的培训。

2.校外培训机构应严格自律,科学制定与其培训项目相对应的培训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进度。面向普通中小学生开设的学科类培训,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以及我省有关学科教学管理要求。校外培训机构开展语文、数学、英语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培训的内容、班次、招生对象、进度、上课时间等要向所在地县级教育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布。

3.校外培训机构应选用与其培训课程及培训计划相匹配的教材,培训教材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取向,并报审批部门备案,且举办者必须对所使用教材的合法性、合规性以及自愿接受主管部门检查等作出书面承诺。涉及使用境外教材的,应严格遵守国家出版物进口管理的有关规定,不得违反宪法法律、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宣扬邪教迷信。

4.校外培训机构要履行社会责任,开展合规培训。不得有“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不得出现上文化课程、赶进度等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培训行为,不得组织举办中小学生学科类等级考试、竞赛及进行排名,不得将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不得进行各类虚假招生宣传。

5.校外培训机构不得超出批准的业务范围开展学科辅导、培训等,培训时间不得和当地中小学校教学时间相冲突,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不得留作业。


设立审批




(一)校外培训机构审批登记实行属地化管理。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设立审批,必须先经审批取得办学许可证,再登记取得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后才能开展培训。未经县级教育部门审批颁发办学许可证,任何校外培训机构不得以家教、咨询、文化传播等名义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培训业务。不得举办实施军事、警察、政治等特殊性质教育的校外培训机构。


(二)校外培训机构的审批程序。举办者可以自主选择设立非营利性或者营利性校外培训机构。申请举办校外培训机构,由举办者向属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办学申请,提交办学申请材料。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规定对申请设立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作出同意或不同意设立的决定。


(三)校外培训机构的分立、合并、终止以及变更项目的程序及处置办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办理。 


来源:宁德市教育局


[  这里是宁德网,感谢您的阅读 ]

宁德网移动端矩阵

 “你说我办”新闻报料热线:287679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