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广州,“刷脸”办事很方便!但有市民发出灵魂拷问…

信息时报 2021-02-21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渐成熟,

人脸识别技术

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上班打卡、打开门禁、购物支付,

甚上公厕取厕纸都可以“刷脸”了,

“刷脸”的确为大家的

工作生活提供了很多方便。


海珠湖公园公共厕所,一位市民通过人脸识别取得卫生纸。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摄


但是,在我们看不见的网络另一端,

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真的做到绝对安全吗?

一旦“丢脸”,

被不法分子利用了怎么办?


走访
公厕“刷脸”取纸,纸巾用量明显减少


“这样子就不会浪费,每次人脸识别只放出一段卷纸,按需取用。”海珠湖公厕清洁员表示,设置了人脸识别厕纸机后,对于厕纸的取用更加环保更加节约。近日,记者走访了位于海珠湖内的公厕,公园内四个公厕设置人脸识别厕纸机。记者发现,通过人脸识别厕纸机拿厕纸的人数并不算多。记者尝试取纸,机器大概放置高度在1.5米左右,人脸识别显示屏上方有一个摄像头,正脸对准摄像头,大约3秒钟就会通过人脸识别,然后通过机器下方可以拿到一截将近90厘米的厕纸。


海珠湖公园公共厕所设有人脸识别供纸器,提示市民注视3秒会自动出纸。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摄


记者尝试数次发现,同一张脸孔不能在10分钟内重复取纸;此外,通过扫码,无需通过人脸识别也可以获取厕纸。记者在取纸机显示器上看到,有一行红色的小字提醒:“此设备不存储任何人脸信息,临时记录特征定时删除,公安部安全检测报告:公安检第1916647号”。


在海珠湖出入公厕的市民表示,并不太担心人脸数据被盗用。带着孩子的王姨表示:“我倒不是特别担心,因为我们老人家很多数据也不连手机,所以没啥。”大部分市民表示不担心人脸识别被盗取信息。


海珠湖公园公共厕所,一位市民抱起小孩人脸识别取纸。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摄


除了海珠湖公园,记者走访位于海印桥脚的海印公园,同样发现公厕设置了人脸识别厕纸机。记者看到该机器与海珠湖公园的相仿,在该机器上显示取纸人数已经超过1万人,并且该公厕的男女厕中都已不另设取纸。市民表示,人脸识别厕纸机可以更好地节约用纸,但是对于一些不怎么会使用的老人等,这种机器的设置“不太友好”。


海印公园公共厕所设有人脸识别供纸器。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摄


记者采访了公厕清洁员,公厕清洁员均表示,如今纸巾的用量比以往明显减少,较少出现故意抽取过多纸巾的情况。


“刷脸”办政务,24小时“不打烊”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海珠区琶洲建设者之家的海珠政务服务驿站,这是全国首家“无人值守”智能政务服务驿站,创建于2019年4月。在这里,市民可以通过刷脸,一键注册登录相关系统,24小时自助办理粤港澳大湾区9大城市的民生、交通、住房、通关等约100项业务,以及广东政务服务网海珠区分厅、珠事通小程序上的政务服务事项。


海珠区琶洲建设者之家的海珠政务服务驿站,市民黄小姐“刷脸”使用智能导办机办理业务。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摄


刷脸后,市民的信息安全如何保障?海珠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高级工程师何悦胜介绍,该政务服务驿站对接的是“广东省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市民进入上述平台刷脸后,经过平台比对通过后,再进入政务办理页面。“广东省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的,也就是说,整个刷脸认证过程是在省政府主办平台完成的,公众用户身份认证的可信度与真实性充分得到保障。


海珠区琶洲建设者之家的海珠政务服务驿站,市民黄小姐“刷脸”使用智能导办机办理业务。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摄


事实上,“刷脸”认证平台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南沙“微警认证”平台(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是全国首个政务数据达“亿级”数量的平台,支撑了全国近1/4的认证量,被广东省认定为“数字政府”改革的基础性支撑平台,在多项指标上全国领先。在2020年10月,其服务的粤省事、穗康码等近650个政务应用程序就累计服务3.5亿人,认证总次数近20亿人次。


海珠区琶洲建设者之家的海珠政务服务驿站,掌上政务窗显示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权威认证,安全可信“。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摄


市场“刷脸”测温,最快1秒完成测量


海珠区素社街海联肉菜市场和蟠龙市场,分别设置了一台刷脸设备,市民进入市场前,需要通过该设备测温,体温正常后方可通过。


海珠区素社街海联肉菜市场,一位市民通过设备检测,显示体温正常。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摄


据素社市场监管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设备采用高灵敏度体温测量芯片和人脸识别程序,精确度比传统额温检测仪器提高20倍,市场进出人员只要像“照镜子”一样在检测处对准摄像头,检测仪器最快1秒内完成体温测量,实时显示体温。对体温超过37.3℃的人员,机器会亮出红灯,及时提醒工作人员做进一步处理。


海珠区素社街海联肉菜市场,工作人员提示市民通过设备测温。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摄


该负责人表示,该设备并没有连接网络,市民“刷脸”也只是为了进行体温测量,并不会对“刷脸”图片和个人信息进行储存或上传。


海珠区素社街海联肉菜市场,一位市民通过设备检测体温正常,其后进入市场。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摄


住在海联市场附近的街坊陈先生表示,这台设备应该只是一个升级了的测温设备,不过平时在一些商场和小区的刷脸设备就不太安全,“这些设施都是科技公司研发的,并没有官方背景,人脸识别后的信息被滥用也有可能。”


“刷脸”看病,自动识别是否享“一元钱看病”服务


白云区江高镇大石岗村中心卫生站里,村民看就诊付费前,总会到服务窗口站一站。原来,这是村民们是在使用人脸识别。


据悉,该卫生站引入智慧人脸识别技术,通过前期签约数据采集,村民只需站在识别区,系统能识别人脸判断村民是否为签约“一元钱看病”项目的村民并提供相应服务。


据了解,“一元钱看病”惠民项目明确,签约村民不出村就可以享受低价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卫生站在诊疗能力范围内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医保门诊报销后,个人自付部分直接减免。简单来说就是村民在卫生站看病开药仅需支付一元钱。


“我们觉得挺好的,前期工作人员帮忙我输入登记后,来这里刷刷脸就能享受服务了,很方便。”村民吴阿伯说道。


市民心声
人脸识别会不会泄露隐私?


当前,人脸识别系统越来越多融入到市民的生活当中,新技术为市民带来的不仅仅是便利,还有担忧和困惑,毕竟在当今社会,隐私一旦外泄,对个人会带来相当多的困扰。


去年4月份,白云区棠景街某小区张贴了一张通知,告知居民小区将开通人脸识别门禁。当时在此居住的陈姨觉得安装人脸识别门禁对于人员出入管理是有好处。她听邻居说,假如没有在办理期间内登记,会进不了小区,于是打电话通知儿子赶紧回来办理。


陈姨儿子成家后,搬离该小区。他不同意登记办理,他告诉陈姨,小区门口有一个小卖部,之前装了门禁卡,大家能从小卖部进出,即使装了人脸识别门禁,大家还是能通过小卖部进入小区。最让陈姨儿子担心的是,登记录入的信息会不会有泄露的风险,还有原来的门禁卡还能使用吗?陈姨将儿子的问题咨询小区管理处,得到的回复仅是“不会泄漏,放心使用。只能使用人脸识别门禁。”


同样的问题,在另一个小区得到回复。去年9月,荔湾区环市西苑社区的外围安装了人脸识别门禁,居民只需要将脸部对准机器的摄像头,通过认证后就可以进入小区。虽然人脸识别门禁为居民带来便利,但有居民担心隐私外泄,不愿意使用,小区为此提供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和原有的门禁刷卡系统同步使用。


在环市西苑社区,小区门口安排人脸识别系统。信息时报记者 陈文杰 摄


针对居民担心隐私外泄,记者拨打开发该小程序的广州科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电话,工作人员表示,用户信息在登记过程中会被加密处理,而且公司与公安部门签订保密协议,严格按照公安保密要求进行建设,不存在泄密风险。西村街来穗中心主任、西村街门禁办副主任龚女士告诉记者,负责审核信息的工作人员是无法看到全部具体的个人资料或导出的信息,居民可以放心使用。


在环市西苑社区,居民可通过人脸识别系统进入小区。信息时报记者 陈文杰 摄


“个人信息管理得到保障,应该由条例、法律去规制,不是谁说了安全就安全的。”陈姨听从了儿子的建议,没有办理登录录入信息,也“告别”了人脸识别门禁。


起初,她以为这会对她的出入造成影响,谁知真如儿子所料,小区还是能随意出入。小区大门旁有小卖部,人脸识别门禁就装在小卖部旁边。刚开始时,门闸关了,陈姨可以从小卖部进入小区。后来,门闸干脆随时开放,“人脸识别门禁好像成了摆设。只有到了晚上,小卖部关了,门闸也关闭了,人脸识别门禁才起作用。”


委员建言


民革广东省委会:

人脸识别应用应由公安部门审批与监管


记者了解到,民革广东省委会拟向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提交《关于规范人脸识别应用,防范伦理与法律风险,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提案指出,对人脸识别的强制使用屡屡成为热点事件,比如市民诉杭州野生动物园的“人脸识别第一案”,消费者戴头盔看房等事件引发公众对人脸识别技术滥用的忧虑。人脸识别生物信息具有唯一性、永久性,不可替换,终身无法修改,一旦泄露即终身泄露,即便维权成功也难以恢复原状。


民革广东省委会建议,要为技术应用设立行政管理职能,健全相应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建议由公安部门统一承担人脸识别应用的审批与监管职能,设立相应审批标准及程序,加强资源统筹、部门协作、信息共享。除道路、交通工具、银行等法律规定的安防应用以外,涉及对特定及非特定对象的处所在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前都应申报审批,公安部门依法审核其合法、正当和必要性。要监控数据安全,要求以必要安保措施限于最小范围使用。对于如小区管理等特定人群人脸识别应用,须以自愿为原则由个人信息主体进行必要性审查。物业应将其视作新增公共设施建设项目,交由业主按户数及面积2/3以上投票通过后方可申报审批,禁止非授权擅自使用人脸识别。


同时,省层面要组织专项立法。明确界定设备及数据主管部门职责、技术标准、数据使用、资质要求等。要引导相关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制定人工智能产业技术标准、行业自律规范,制定伦理规则,强化保护个人隐私责任。


海珠区琶洲建设者之家的海珠政务服务驿站,是全国首家“无人值守”智能政务服务驿站。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摄


致公党广东省委会:

广东应先行进行省内立法


今年,致公党广东省委会也提交了关于规范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提案。提案指出,目前的人脸识别精准度并不能达到100%,无法识别或识别错误的情况并不罕见。随着3D打印技术,AI换脸技术等盛行,人脸识别易被破解。同时,还存数据收集、保管环节不完善等问题。


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建议,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先行者需勇于担当积极探索,结合草案规定的原则精神和我省实际情况先行进行省内立法,使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内容更具有操作性,为国家进一步立法积累经验。在立法中对人脸识别的适用要遵循合法性、必要性、正当性的原则,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采用合法、正当的方式,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要求只有在具有特定目的和充分必要性的前提下,方可处理个人敏感信息,避免过度使用引发的风险。要对人脸识别的运用领域进行限定,防止大规模适用所导致弊大于利的不利后果。


市政协委员刘根生:

应尽快制定《生物信息保护条例》


市政协委员、广州中源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根生表示,为了规范人脸识别技术应用,防范伦理与法律风险,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发展,建议组织市级专项立法,完善人工智能法律法规。建议市人大尽快制定《生物信息保护条例》,明确界定设备及数据主管部门职责、技术标准、数据使用、管理权限、资质要求等。规范生物信息数据权属及机制,明确数据所有权、使用权及收益权,健全使用、交易、共享等机制。设置机构准入场景、准入条件、权限及程序。


同时,健全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深化广州市“放管服”改革,建议将人脸识别社会场景应用的审批与监管纳入市公安部门管理职能。除道路、交通工具、银行等法律规定的安防应用以外,单位、个人在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前应自主申报,由公安部门依法审批与监管。


海珠区素社街海联肉菜市场设置刷脸设备,市民佩戴口罩,通过该设备测温,提问正常后方可进入市场。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摄


统筹:信息时报记者 陈绵钦

撰文:信息时报记者 陈绵钦 吴瑕 黄骆 刘诗敏 郭展鹏 谭啟菊 何小敏

摄影:信息时报记者 郭柯堂 徐敏 陈文杰

编辑:Amily



往期精彩回顾

【信息时报微信视频号】又上新啦!

先赞一个再说


视频疯传!新冠患者医院电梯内强吻?官方回应
广州发布最新通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