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电科院学长魏巍的科研成长秘诀:行动就是绝招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四川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Author 综合媒体中心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青年的关键词,不过“奋斗”二字,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自四川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走出的青年们,也将青春的根牢牢扎在基层一线的土壤中,不断思考勇于创新……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彰显电气青年人的蓬勃力量,不惧风雨,让青春在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电气工程学院特别制作《青春榜样》系列专访,邀请优秀青年校友分享他们的岗位成长故事,与同学们和校友们共勉。
魏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四川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四川省政府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2019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四川省电力公司优秀专家人才、四川省电力公司首届杰出青年岗位能手。从业以来,先后参加“4·20”芦山地震电网抢修、藏中联网工程等一线工作,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3篇,EI收录8篇,授权专利7项。2014年获中国博士后论文大赛一等奖,201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还多次获得省市级奖项。
在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电科院)见到魏巍时,他才从外地出差回来,第二天又要外出参加会议。工程建设、现场调试、事故处理和会议交流等工作是他工作中常见的场景,所以,他总是在路上、在现场、在行动。采访中,当谈到最引以为傲的成果和专利时,魏巍说的最多的是解决了实际问题的项目,而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全都源于魏巍的行动。
“我刚进大学时没想到自己会以科研为职业。”当谈到自己为什么走上科研这条路时,魏巍笑了起来,坦言道,“我开始只是想当个成绩优秀的好学生,但是后来却对电力越来越感兴趣,越来越觉得做科研很有意思。”
对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这个专业的喜欢,魏巍是在学习和实践中一步步领悟到的,而这些实践机会得益于他下的苦功夫。
刚进入大学的魏巍一直保持着高中刻苦学习的习惯,并在适应大学课程的过程中逐渐摸索到自主学习的方法。
“从大二开始我逐渐有意识地超前学习一些东西。”微积分、线性代数等课程考试让许多学生望而却步,甚至挂科、重修。但魏巍却对这些基础科学理论非常重视,并经常到图书馆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甚至主动到数学学院旁听一些额外的课程。
为了准备研究生考试,魏巍寒假开始就在图书馆找到了自己的“考研专座”,将资料书反复做了好几遍。他的勤奋刻苦连图书馆的其他同学也看在眼里,“当时在图书馆很多同学都会来问我问题,因为他们知道我每天都在图书馆,早出晚归。”魏巍笑了笑,语气中带着自信。
功夫不负有心人,获得保研机会让魏巍继续留在了川大,也让他开始真正喜欢上自己的专业,感受到这个专业的独特魅力。“我大四的时候,除了完成毕业设计,基本上就是在实验室。”魏巍开玩笑地表示自己完成的是六年的硕博连读项目。从大四就开始参与简单的项目,学习分析软件和成熟的方法,再到跟随导师李兴源教授“开眼界”——参加学术会议、认识国内知名专家、学习了解前沿技术,魏巍一步步获得积累,从实践中获得与本专业的共鸣,对自己专业领域的兴趣也愈加浓厚。
毕业以后,魏巍进入电科院工作,成为了一名电力科研工作者。与一般人所理解的“科研就是整日在实验室”的状态不同的是,魏巍还经常奔波在电网建设、生产、维护的一线。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震区的电力设施被破坏的情况十分严重,参与工作不到一年的魏巍就主动请缨,进入灾区参与电网重构。“震区没电是会影响抢险和重建工作的。”面对随时会发生的余震等危险,魏巍更多想到的是恢复供电的紧迫性,“那个时候晚上也不觉得困,大家都很紧张,好几天也没怎么睡觉,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想着尽快给灾区恢复供电。”
来到重要站点实地勘测,收集重要数据并进行分析,魏巍和他的搭档们在二十多天里完成了整个雅安灾区的电网重构策略的制定,为雅安电网供电的及时恢复和整个抗震抢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面对高海拔、高寒、缺氧的藏区电网建设,魏巍也总是冲在第一线。藏中联网工程是国家“十二五”支持西藏的重大建设项目,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贯彻落实中央西藏工作战略部署的重点项目。整个联网工程全长接近1300km,而西藏最小供电负荷小于500MW,国内外均缺乏此类超远距离弱联系工程的设计和运行经验。
为了保证藏中联网工程的电网安全,魏巍和他的大电网攻关队友们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西藏奋战了近3个月。早上驱车近六十公里山路赶到山上,晚上调试到一、两点已是常态,有时甚至会干到三点以后,第二天六七点又需起床,日复一日。
每日的忙碌甚至让魏巍忽略了自己的头痛、恶心等高原反应,“我当时很害怕生病。”魏巍回想起来只记得自己发过一段时间烧,然后吃了很多抗生素,其实他当时患了轻度肺炎,但是他自己并未在意。参与此项工程之前,魏巍的体检报告显示他的双肺情况良好,但完成工作后再次体检,医生告知魏巍他的双肺上发现了很多炎性灶,也钙化了很多。
尽管如此,魏巍表示自己很愿意参加这些一线工程,“我很赞同常晓青副院长曾告诉我的:‘当你快退休时,你回顾自己的人生,发过的文章、完成的科技项目可能不会记得太清楚,但是参加重大工程的经历会对你整个人生的成长有所帮助,而你也会清清楚楚记得一辈子。”
魏巍参与一线工作的经历,让他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能够真正联系实际,去解决电网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在电科院工作的6年半时间里,魏巍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3篇,EI收录8篇,授权专利7项。2014年的“全国电气工程博士后学术论坛”,他从全国数百家博士后流动站及工作站的众多优秀论文脱颖而出,摘走全国唯一的一等奖。2018年,他作为子课题负责人申报的项目“交直流电力系统连锁故障主动防御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取得了突破。
在电科院,魏巍不仅是一名电网科研工作者,还主动申请成为了研究生工作站的企业导师。迄今为止,他已经顺利指导7名硕士研究生和2名博士研究生完成科研实习任务。
从学校实验室到电科院,都是在做研究,但到底有所不同,用魏巍的话来说,就是“一个点与一条线甚至是一个面的区别。”到了电科院,自己就不再只是项目中的某一环节,而是需要参与到项目的始终并考虑全局。适应这些改变,魏巍的绝招依旧是“行动”。
指导同学们时,魏巍也总是希望大家能够行动起来,并愿意给其试错的机会。“一方面我们自己要做一些研究,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锻炼,让他们跟着我们一起来做。只要他们主动思考过、努力过、碰壁过,就算最后这个课题没有完成,那也是一段很合格的实习。”
虽然身为导师,魏巍从未停下过学习的步伐,“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工科思维就能启发的,有时还需要从其他领域获取灵感和动力去解决问题。”时常害怕自己“跟不上趟”的魏巍认为只有不断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自己的师弟师妹,魏巍有着同样的期待与嘱托:希望大家在提高自己专业能力的同时,能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扩大自己专业的融合度和包容性,这样才会拥有更多的机会。
作为一名科研领域的创新者、一线工作的积极参与者和为同学们提供帮助的导师,魏巍始终用行动在说话,本次疫情期间,身在省公司重要技术支撑部门的魏巍,为维护电网安全工作,过年后立刻就回到了工作岗位上,这时许多人还处于宅家初期,而魏巍开始了每天在岗的工作。
未来,魏巍作为一名年轻的电力工作者,将怀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用科技的力量为电网建设和运行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用实际行动为人民造福,并以实干创业绩、以创新铸辉煌,充分践行一个青年电力工作者创先争优的承诺。
往期回顾
预告|2019-2020学年第四期“校友沙龙交流会” ——薪火相传,砥砺前行
四川大学—成都高新区智汇百川·2020四川大学校友企业空中实习季邀请函
稿件来源:电气工程学院
编辑:刘芳
责编: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