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校友王鑫寄语本科新生:学习需要线面发展!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今天上午,四川大学2020级本科生开学典礼在江安校区二号体育场隆重举行。
典礼上,我校82级校友王鑫做了讲话,表达了对学校及老师的眷恋与感激。并以一个学长的身份鼓励同学们坚持不懈、锐意进取、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以下是讲话全文
↓↓↓
尊敬的王建国书记、李言荣校长,各位专家、老师,
大家好!
可爱的2020级新同学,你们好,祝贺你们加入川大这个大家庭!
我是本校机械专业82级学生,目前在中广核设计院从事核电的研发、设计工作。非常荣幸、衷心感谢母校邀请,让我有机会回到久别的校园,参加这次活动!走过曾经熟悉的角角落落,见到久未谋面的老师和同学,尤其是见到朝气蓬勃的年轻学子,猛然间如时光倒流,一下子穿越回自己刚来学校时的情景。
38年前,我和大家一样,满怀激动和期望,走进这所神圣的学府,开启了人生新的一页。在这里,我交到了朋友,学到了知识,开拓了眼界,找到了目标和梦想。母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校训,“严谨、勤奋、求是、创新”的治学精神,让我学会了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终生受益无穷。我至今还记得李沛然教授讲授的经典机械制图课程,哲学的思辨和精辟的讲解,把点、线、面的关系说的是那样的透彻,不但让我学会了用工程师的语言描绘世界;更懂得了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观察事物和问题,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更加丰富和全面。
38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回想自己学习、工作的经历和感受,让我认识到,大学不止是知识的传承,更是人生和事业的启蒙;老师不止教会了我们书本上的知识,更教会了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独立自主处理问题的方法。当年老师告诉我们机械是个“万金油”专业,未来的应用领域广泛;可我们当时只觉得学机械的前途就是进厂矿、修设备,终日与机床共舞;几十年过去,随着我们的同学逐渐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成为各个领域的技术专家、行业领袖、大拿,我才真正理解老师当年“万金油”的含义。学校里学到的只是基本的知识和方法,未来要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实现价值,更多取决于自身的努力、奋斗和持续学习。所以,同学们,希望你们在校期间,即能够学好自己的专业,“线性发展”成为自己领域的专家;也要充分利用宝贵时间拓展知识面,扩大自己的知识边界,勇于探索、敢于尝试,由“线”发展成“面”。
在学校学的是专业,就业从事的是职业,为之奋斗一生的是事业。学习需要拓展,职场需要解决问题的能力,事业需要坚持不懈的情怀。有时候专业、职业和事业并不总是能匹配的很好。我作为机械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一直从事核工业相关工作,应该说专业是有较大跨度的,不算太对口,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通过不断学习,最终成为了该领域的技术负责人。与此同时,还主动延伸自己的技术领域,到系统设计、布置设计等,逐步拓展到反应堆型号工程总体研发,成为国家重点型号工程的总设计师。一路走来,在不同角色的职业体验中,把挑战与问题当作成长的动力,坚守、专注、求实、创新。所以,同学们,我也希望你们在将来的学习中,或者未来走向职场后,能够尽快找到自己定位、方向、目标和梦想,坚持不懈,学习进取,最终一定能够有所成就、不负盛世。
我们这一代人,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大好时光,经历了现代化建设的大变革,赶上了报效祖国、实现自我价值的好时代。在核电领域,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到逐步实现国产化的艰难历程。尤其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技术改造、关键技术和核心设备自主攻关,逐渐实现了我国核电的批量化、自主化建设,培育了自主核电型号研发的能力,并最终研发出了华龙一号这样的国家品牌。目前,华龙一号已经实现了90%的国产化率,成为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通过这样的过程,也坚定了我们国家自主发展的信心和决心,那就是,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面向未来,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突破,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传统的工业领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机会,也是我国在包括核电在内的高技术领域,从技术跟随到技术引领的一个重大机遇。同学们,未来科技世界的大门已经为你们开启,更宏伟的发展蓝图需要你们去创造,希望你们眼有星辰大海、心有繁花似锦,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谢谢!
个人简介:
王鑫,1966年出生,1986年毕业于成都科技大学精密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现任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设计院总工程师,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总设计师、“华龙一号”示范项目总工程师,中国广核集团首席专家,从事核工程相关设计及研发工作30余年,牵头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为我国核电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作为专业带头人,他牵头多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主持国家、省市级等重点课题十余项,在核动力工程总体、系统与设备、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退役及乏燃料贮存与转运等领域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研发成果,不断为打破国外垄断、实现我国三代自主核电技术“走出去”创造条件。
近年来荣获国家部委级等重大奖项10余项,拥有知识产权7项,著有论文7篇,2019年获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大型栏目《人物·故事》专题报道。
往期回顾
编辑:刘蕊
责编:徐慧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