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抗美援朝中的川大人|报千秋伟业,捍世界和平

小友 四川大学校友总会 2022-10-07

点击蓝字

2020

关注我们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70年前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四川大学“抗美援朝”参军校友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毅然投笔从戎,准备跨过鸭绿江,奔赴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做好为国牺牲的一切准备。在深入动员、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经过政审和体检,四川大学“抗美援朝”参军,先后被批准的共有近400名校友。这些校友也成立了四川大学“抗美援朝”参军校友校友会,许多校友通过撰写回忆性文章集结成了一本回忆录。在此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时候,我们特此陆续刊发曾经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战斗过的校友的故事,以此致敬那些在祖国最需要时刻挺身而出的川大人。


报千秋伟业,捍世界和平

——写于抗美援朝60周年 

戴廷柏 原人民解放军空军后勤学院师级副院长


国强民富迎盛世,军威显赫保和平

在抗美援朝60周年之际,回首往事感慨万千。

首先,必须提到的是300多位川大抗美援朝的同学,他们已有多人牺牲在抗美援朝前线,用青春和生命书写了气壮山河的凯歌!还有近百人积劳成疾离开了人世,他们为军队建设作出的贡献功不可没!幸存的同学在我军不同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军队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不可替代的历史功勋!我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这些同学相比,我的贡献是极其微小的。下面把我抗美援朝参军及简况汇报如下:

保和平,为祖国,投笔从戎

1950年秋,我是一个18岁的学生,从边远的洪雅县城考上川大航空工程系,我的理想是成为祖国第一代飞机设计师,每天埋头念书。但抗美援朝的战火已蔓延到我东北边境,美军已逼近鸭绿江,1951年美军飞机几乎每天都要侵入我东北丹东等地,有时深入到我国最大的钢铁基地鞍钢和最大的丰满水电站上空……川大学子纷纷参军,我当时是川大工学院学生会秘书长,心情起伏,面临两种选择:一是继续完成学业。1951年高校院系调整,川大航空系合并到清华航空系,四年学业三年完成,毕业后跟苏联专家学习搞飞机设计,我已上完第一年,即将去清华上学;二是选择参军。国家的安全、人民的胜利果实受到严重的威胁。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安全,为了人民的利益,我未告知家人毅然决定参军。记得那天下着大雨,我和几名同学冒雨渡江到校本部报名参军。被录取参加人民空军的川大学子共九名,除我以外尚有张泰华、李成铭、陈传泽、方智能、鲁志伟、徐泽荣、周建羽等(一年后才知道我们是预选的飞行员)。记得在欢送川大第二批抗美援朝参军的大会上,团委书记黄桂芳主持大会,校长谢文炳强调了抗美援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肯定了参军同学的爱国热忱,鼓励大家为祖国而战,为人民建功立业,母校等待你们捷报频传……我代表川大第二批参军同学发言,“感谢党和母校对我们的培养教育,一定要发扬川大的革命传统,不怕牺牲为祖国而战,积极投身抗美援朝和军队建设,建功立业!为祖国争辉,为母校争光!”我们都戴着大红花和校领导合影,每人得到母校赠送的笔记本,上有校、系领导和老师签名,我至今珍藏保存。

忠于祖国 接受考验

1951年8月我们被接到成都西南空军预科总队学习,记得开始从西南及全国各地集中的学子在操场集合,衣着五花八门,大部分穿学生装,但也有少数穿长衫,个别还拣来国民党钢盔戴上,现在看十分可笑。如何把我们这些只有爱国热情的学子培养成一个合格的军人,完成从老百姓到军人的转变,这是必修的课题。一年中,总队对我们进行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了排除外界干扰,记得领导动员我们尽量少上街少对外联系,我们都很单纯也很听话,我一年内不仅未上街,连营门都未出过,也未对外写过一封信。参军半年家里见我音信沓无,到川大找我才知道我参军了。在部队见到我,家人鼓励我参军报国。当时预总的领导基本都是红军干部,大队中队干部也基本是三八式老干部,相当一部分还是功臣英雄。记得我们炊事班长和两名炊事员,节日胸前戴满军功章、纪念章才知道他们是做了几十年饭的老红军,他们几十年在平凡的岗位上出生入死不为名利,不怕牺牲的高尚品质给我以深刻的教育。当时基本是上午政治教育下午军事训练,政治教育比较切合实际有系统理论有战争实例、传统教育;军事训练严格,记得在炎热的练兵场上汗流浃背,如厕要统一去,擦汗都要统一擦,军事动作必须一丝不苟,现在看来为了克服散漫习气养成高度组织性纪律性还是必需的。当时的干部既严格又爱兵,记得我们邻近一学员队有个14岁的学生,孩子气十足,经常尿坑还喊妈,队长指导员轮流给他洗被褥,这不仅温暖了他,也温暖了大家,这种革命传统也极大的教育了我,使我知道今后如何带好兵。

经过一年学习,我们的政治、军事、身体素质都打下了一定基础,上千名学员陆续分批转到飞行、地勤、政治、文化等学校学习,但没想到的是经三个月适应训练后复查仅有两名学员身体合格转入飞行航校学领航。我们七人均改为地面工作,我被分到黑龙江边陲一东北空军文化学校当教员,这时确实要过两关,一是思想关:满心是想学航空技术,不能飞行也要维护飞机抗美援朝,现在援朝去不了,航空技术学不了,却调我去边远地区教文化,难免思想有波动,但又想当时全军文化水平整体较低,特别是大批工农干部难以满足现代化战争和建设的要求,这是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号召。我还是大学文化,普及部队文化这一历史重任责无旁贷,再想到那些炊事员老红军的牺牲精神,自己应甘为人梯,为军队文化普及运动作出微小贡献,自己愉快地服从了组织分配,只身背行李去报到。

二是生活关:这所学校在黑龙江距省齐齐哈尔市上百里的榆树屯,它是日本为对付苏联修的一个已废旧机场,虽靠铁路,但方圆百里,基本都是沙漠草原、人烟罕见,周围无水,条件十分恶劣,人们说:“榆树屯有三宝,风沙、狼群、蚊子咬”。一刮风沙尘遮天蔽日,野狼出没,一次警察以马车送犯人经附近草原被狼群全部吃掉。草原蚊子大,不打死它就不走。住的是日本的简易兵营,多年失修四面漏风,九月份气温已是零下,滴水成冰,冬天气温达零下42度,积雪一米多,穿的皮大衣很多是日本仓库缴获掉皮脱线的。用水极为困难,早晨要手拿一瓶开水穿进一里曲曲弯弯的隧道把机井上冰块融化掉才摇得出井水,特别是吃的更不习惯,刚到东北吃的是飞行灶,一下降为大灶,而且基本的主食就是高粱米,陈年玉米,没有蔬菜,冬天几个月基本都吃咸菜,刚去一个多月基本是吃什么拉什么。这对一个来自四川的青年学生无疑是个考验。但是我和入朝的战友们比,我们又感到吃这点苦应该算不了什么,很快就适应了。当时的老校长姓黄,是个老红军,带着我们劳动建校。上午上课,早晨下午劳动,砍掉周围及一人深杂草、打扫修补破旧漏风的教室宿舍、平整操场……当时我真是在零下穿个单衣拼命干,出了大汗,忘了这不是在南方,用凉水擦身,发烧到40多度,数日不退,药品欠缺,卫生所认为我是什么不治之症,把我送到一个废弃的仓库里。第一天吃了一碗面条病号饭,以后就是高果米,一瓶开水,经常晕迷,差点死去,我一个人孤独地想:“要奋斗就要有牺牲,可惜我还没有为祖国为空军作什么贡献。如果就死了,实在是遗憾。”当时老红军校长告诉卫生所长:“这孩子参军时表现不错,你要想办法弄好药救他。”所长到齐齐哈尔市一家苏联友谊医院给我找回两针青霉素,这药当时刚问世,很欠缺,给我打后病况迅速好转,我提前出院,决心要以第二次生命来报答党。出院后积极投入建校工作,又担任训练助理,参与培训了大批从抗美援朝返回的工农干部。他们多次立功,还有一些是英雄模范,文化提高后为空军建设发挥了骨干作用。年终总结我还立了三等功。1953年东北空军从基层选调了一批年轻干部,我被调到东北空军政治部宣传部作干事。那时都快停战了,但美军仍每天有数百架飞机侵入丹东等地,我年轻的志愿军空军基本都是刚出航校仅飞一二百小时的新飞行员,但他们英勇无畏不怕牺牲,敢于同数量和架龄数十倍于我军的美军战斗,打破了敌人的空中优势,有力地保卫了祖国领空,保卫了三八线以北的运输畅通。我曾几次出差去前线机场,曾击落击伤敌机29架的王海英雄大队、第一个打下敌机的英雄飞行员李汉,仅有17岁,飞行不到200小时,击落敌在二战中飞行2000小时的王牌飞行员韩德彩,击落击伤敌机九架的空军英雄赵宝桐以及空军英雄林虎、刘玉堤、张积慧、李永泰、侯书军、孙生禄……我都曾瞻仰其风采、聆听其教诲,他们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深深地教育了我,激励着我。特别是东北空军领导及二级部长们许多都是老红军,对我们这些青年知识分子干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严格要求,生活上体贴照顾。随首长们出差,他们经常给我们讲述一些战争经历,给我以极大的教育。如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黄玉昆(后调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红军过大小金山时,他仅13岁又患了雪盲,什么也看不见,但他年幼志坚硬是牵着马尾巴过了雪山草地,彭德怀军团长给他眼药得以复明,英勇杀敌。平津战役时他是军前线指挥员,一直靠前指挥,率部解放了天津并受到军委和四野总部嘉奖……我在军区空军工作五年,在党的关怀和同志们的帮助下入了党(解放前我参加地下共青团)。多次获嘉奖,并出席了东北军区模范青年代表大会。

向科技进军,为空军培训高素质人才

1958年国防部长彭德怀同志向全军发出号召,青年军官要向科技进军,为我军现代化建功立业!我被保送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学制六年,由于入院文化复试我的考分较高,免去一年预科训练直接进入本科,分配到空军工程系学习。军事工程学院是由志愿军代司令员陈赓大将回国后向中央军委建议,并由毛主席、周总理亲自找他谈话,委任他亲自创建的,毛主席要求陈赓要把哈军工建成中国的第二个黄埔军校,世界一流的军事工程院校,并亲笔写了数百字的训词,亲自修改办学宗旨、培训目标及教学计划,这在我军建军史上是罕见的。陈赓院长经常勉励我们:“我国国防科技力量最弱,必须有自己的军事工程专家,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你们是国家的栋梁,国家的财富,一定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他特别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记得在国家经济还处于困难时期,他倡议修了教授宿舍楼,而他却住在澡堂附近一所平房里。当时有个老教授在旧社会为了谋生,有一些复杂社会关系,又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经查清后他和保卫部长亲自作介绍人使这名老教授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由此激发了老教授们的爱国热情。记得哈军工成立三十周年,我作为空军工程系三名学员代表回去参加大会,当刘居英院长提到陈赓院长时,老教授们擦泪,一片唏嘘怀念声……

哈军工办学严谨要求严格,五年期间过得十分紧张,但也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那时苏联派了一个专家顾问团,各级都有技术专家在传帮带,有的专家就是武器的设计师,从他们身上也学习了不少东西。中央军委首长朱总司令、彭德怀、陈毅、贺龙元帅、罗瑞卿大将、各军兵种,各大军区领导均先后来视察工作,给大家训话,给我们极大的教育。记得在1962年国家困难时期,贺龙、罗瑞卿带领一些军兵种司令员来院视察,到了我们食堂,看到学员们自愿捐口粮从月45斤减至20斤支援地方,并自己种菜时,贺龙向院领导交待,这是我军队急需的科技人才,口粮一斤都不能减,一定保证他们吃饱,并指示总后专门到草原为我们打野羊,到黑龙江捕大马哈鱼,我们伙食立即大变,党和人民的关心激励我们更好地向军事科学进军!

1988年11月我院视察工作的中央军委副秘书长洪学智汇报工作

1963年我们胜利完成五年学业,约有20多名分配回空军,空军刘亚楼司令员指示,要抽调相当一部分哈军工学员加强院校,作老母鸡下蛋,培养人才。二十七年我先后在空军两所业务技术院校工作,做教员、教研室主任、训练部长、主管训练和科研的副院长直至1990年组织照顾我调回成都军区空军机关工作至退休。

1988年8月陪同空军于振武司令员检查我院实验室

二十七年院校工作,也是我生命中最繁忙最充实最有意义的年华,因为我把自己的知识和才华都奉献给空军的现代化建设。空军是一个高技术军种、从装备的更新、操作、维修、管理等最需要有高素质的科技人才。记得我刚分到某航空技术院校时,苏联先于美国研制成某型空空导弹,但它只有简单的说明书,部队基层干部却无法掌握,我没有参加改装学习,由于我在哈军工时学过这种导弹,就根据实物和说明书编写成教材,有原理有构造有操作规程,有常迁故障分析和排除等,使这一装备普及部队。我曾先后编写过十多部新装备教材,在军内外发表过近二十篇学术论文,多次参加军内外航空武器设计论证或成果验收(五次以专家组长身份参加)。两次获空军科技进步奖,一次发明专利,获三等功两次,嘉奖七次。特别是调江苏某军事院校后,由于该校基础差,教员少、教材缺、设备及实验实习场奇缺,培训任务重,我几乎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以上,十多年没有休过假,创办了第一个本科班和研究生班,亲自培训教员,组建新的实验实习场所,组织编写教材,组织学术项目和技术攻关……现该校已成为我军一所高等军事院校。我虽然十分劳累,费尽心血,但这都是义不容辞的,仅作出了微小的贡献!

在学院领导岗位上我还积极参加地方公益助民活动,如在徐州曾经带领上千人清掏了百年来未清理的死水河——护城河;率部参与修建徐运新河,使护城河又通了活水,有了通向京杭运河的水码头,参与疏通了大沙河,减轻了水害;参与修建了南郊公园,使数十万南郊居民多了一个休闲的天地;经常带领学员到火车站汽车站和一些大的公共场所打扫卫生,在全市数十个点为民作好事等等,这既发扬了我军的光荣传统,又密切了军民关系。

回想抗美援朝六十年来走过的道路,既有顺利也有波折的时候,如1956年出差去大连某机场,一人步行数十里到车站途中遇到数十年罕见的暴风雪,看不见路,从桥上掉入冰河险被冻死;率部修防空洞险被塌方压死;文革中因思想保守被下放酒厂作酒,到北大荒农场劳动等,我都凭着对党对人民的忠诚得到了磨练。当然和祖国和母校的要求还相距很远,很远。抗美援朝六十年,我们把青春和年华奉献给国家奉献给人民,现在都已成为老人,但为了国家的兴旺、民族的富强,寄语后代,不管何时何地我们都要发扬五种精神:

一是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是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三是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四是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

五是为了人类和平和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我觉得不管是战争环境还是和平建设中,我们都应把它作为一种精神财富,继承发扬五种精神,为国强民富、为祖国安宁、人民幸福、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最后作诗一首以作纪念

抗美援朝六十年 投笔从戎赋新篇

富国强军震环宇 社会和谐勇争冠

沥胆披肝为革命 迎来盛世暖心田

前仆后继齐努力 千秋伟业磐石坚!


戴廷柏简介

拍摄于1952年12月

戴廷柏,男,1933年1月生,四川洪雅县人,中共党员。1950年秋考入川大工学院航空工程系,51年8月参加人民空军,58年保送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学习,63年秋毕业,参军后历任学员、文化教员、训练助理、东北军空军政治干事、空军航空技术学院、空军后勤学院教员、教研室主任、训练队长、副院长、教授。立三等功两次,嘉奖八次,评当模范党员一次,曾编写过各种航空技术教材11本(约100多万字),获空军科技进步二等奖两次,开创科技发明专利已列入国家知识产权局编写的《当代发明专利》一书中。


往期回顾


跑在华西坝——川大健儿获高校百英里接力赛成都站冠军

1:0战胜成体学院贵州校友队 四川大学贵州校友会足球队荣获“恒霸杯” 第二届贵州高校校友联赛冠军!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86级塑料工程专业本科生开展毕业三十周年再聚母校活动

我和我的猫都想你了

祝贺|三位川大人获2020年度何梁何利奖!

2020四川大学湖北校友会第二届理事会换届联谊会圆满成功




图文来源:戴廷柏

编辑:刘芳

责编:徐慧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