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抗美援朝中的川大人|难忘的记忆:我曾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光荣战士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陈绳祖

原四川大学1951级中文系学生

中国农业银行成都分行金融研究所所长

高级经济师


回忆我过去大半辈子的经历,可以用八个字概括:求学、参军、转业、退休。从1955年参军到1963年转业,再到1994年退休这四十年中,还是在部队生活的那些年最令人难忘。跨过鸭绿江,保家卫国,与朝鲜人民并肩共同战斗;凯旋而归,人生听取党安排,也是我一生中值得骄傲的一段记忆。因为,我曾是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是部队的光荣传统,铁的纪律,优良作风陶冶了我,培养了我,锻炼了我,使我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人民战士,这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1955年我从四川大学中文系毕业。组织分配到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报到。那时,部队很重视大学生,要我去辽宁省普兰店炮兵第二文化速成中学当主任教员。(后来这所学校迁至营口市)所谓主任教员相当于地方中学的教研组长。一个23岁刚从学校大门出来的学生娃,从无任何工作经验,一去就委以重任,实在是不知如何才好,但是,组织安排只有硬着头皮去了。原来当主任教员除了教学外,还要对教研室其他教员的教案进行审批,未经主任教员审阅签字,是不许上课堂教学的。可见部队要求之严格,绝对不允许备课马马虎虎甚至教学内容出现原则性错误。主任教员的责任也很大,如果教员上课出了问题要追究主任教员的责任。还不止此,主任教员还要抽出时间去听课,检查教员临场教学情况。听完课还要当场签字,在听课记录本上写下评语。听课是非常严肃的,主任教员一进教室,全体学员不论职务高低均起立致敬。上课教员立即报告主讲内容是什么,待主任教员还礼后,学员方能坐下听讲,课完要让主任教员先离开教室。这样的尊师重教规矩,实在令人惊叹!此外,还要组织教学效果好的教员,在教研室内做示范讲课,交流教学心得,提高教学质量。对有的教员还要进行预讲,大家帮助提出建议,修改补充,以确保教学质量。这样做没有谁不高兴,或认为丢了面子,好像觉得这是天经地义应该做的事。

我们的教学对象,主要是炮兵系统的营、团级干部,这些同志都是工农出身,为了帮助他们将来进一步深造,学习炮兵军事科学,没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是不行的。所以,这个速成中学非常正规、标准,语文、数学、历史、地理、化学、物理等样样齐全,要求学习少而精,以最短的时间,达到最好的效果。如果学习上不去,就有可能转业或干其他的工作。因此,教学目标非常明确,不论是教员还是学员,大家非常勤奋刻苦。现在看来,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部队办速成中学是很有远见的,它是我军进行现代化军事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在速成中学期间,通过教学实践,我学到很多东西,提高很大。从审阅别人教案中,博采众长,丰富自己,从听别人讲课中,学习别人好的教学方法,从组织教学活动中,锻炼了组织能力。在二十来个教员中,只有我是从正规大学本科毕业的,我同他们朝夕相处,团结互助,相互学习,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形成一个非常和谐的集体。当我奉调要离开速中时,战友们依依不舍,合影送别,至今我还珍藏着那张集体照片。

1957年夏,组织决定调我到沈阳高级炮校政治部,除给工农学员上文化课外,协助校报编辑部组稿写稿、校对等工作。高级炮校学院大多是师、团级干部,可以说都是革命战争中的英雄,有刘胡兰的未婚夫、有朱德过草地时的通讯员等,都是战功赫赫对革命有很大贡献的功臣。他们的忠诚、奉献精神,潜移默化的教育着我,影响着我。在政治部工作,有机会常见到校长孔丛周同志,后来才知道,他是毛主席的亲家。有一次学校举办艰苦奋斗思想教育展览,要求全体学员,发扬我军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反对享乐腐化、铺张浪费。校长要我随同他一起去视察展览。有位学员忆苦思甜,现场以身说法,很沉痛的说,自己原是个贫苦农民出身的人,现在忘本了,羡慕城里人生活,去买了一条比较贵的料子裤,贪图享受,实在不应该。还有位红军学员,流着泪说,和自己哥哥过雪山草地时,由于严重缺粮,哥哥活活饿死在长征路上,连一副棺材也没得到,而他现在什么都有了,还不满足,实在愧对先烈。校长听了后鼓励说:艰苦奋斗是我军光荣传统,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他回过身对我说:“小陈,你代我把这句话写在留言簿上。”这件事对我思想震动很大,至今仍深深地铭刻在我心中,甚至影响我的一生。以艰苦朴素为荣,以浪费奢侈、享乐腐化为耻的信念,成为我日后生活工作的准则。事后我还写了一篇通讯,专门报道展览中发生的典型事例,发表在校报上。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一个高级干部买了一条料子裤就觉得奢侈浪费,自觉地自我批判,现在有的年轻人可能不理解。其实,即使我们国家将来国强民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艰苦朴素的美德,也应该世世代代永远保持下去。

1958年我国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民志愿军从朝鲜撤军。那年高级炮校机关干部抽调两批人下放到连队锻炼,一批人赴福建前线(后来他们参加了炮击金门战役),一批人到朝鲜。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我没机会去,志愿军要回来了,组织上却让我赶上末班车,像当年志愿军那样“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去当志愿军,非常激动。那时抗美援朝战争已经停战五年了,志愿军在朝鲜除了搞好军事训练,时刻警惕敌人来犯外,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恢复生产。我被下放到炮兵33师直属炮兵团下的一个连队,从一个中尉军官变成一名上等兵当二炮手。部队驻地离三八线很近,我们是反坦克炮团。在连队我和战士们打成一片,同吃、同住、同训练、同劳动,站岗放哨、擦枪擦炮、实弹演练行军、下地种菜样样都来。我帮战士们学文化、写家信,教他们唱歌等,都说我这个大学生军官没架子,相处融洽,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连队生活是紧张的,战士们很辛苦,成天几乎没有一分钟是属于自己的,但是连队生活又是愉快而充实的。在连队学到不少东西,特别是锻炼了我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由于在各项活动中表现好,在一次冲锋枪打靶射击中,又打了个优秀,还受到一次通令嘉奖。

我们在日常的军训外,农忙时还去帮驻地附近朝鲜老百姓抢种抢收。由于战争,男劳力很少,往往是妇女下地干活,我们便去帮忙。满山坡的玉米黄熟了,一时没法收割完,夜里还去山上敲锣,点火把野兽吓走。我们还帮老百姓修水库、上山伐木、盖住房等。伐木看似简单,却是一件危险的事。在战争期间,美国鬼子用飞机抛撒了很多“风雷”,这东西实际是个小型炸弹,在路边草丛里或树林中、树枝上到处都是,防不胜防。当地老百姓一不小心碰着,重则丧命,轻则伤残。虽然停战已久,也清除了不少,难免仍有遗漏。可以说是冒着生命危险去的。老百姓看在眼里,非常感动,他们出自内心的感谢,常给志愿军送来瓜果蔬菜等进行慰问。

为了给撤军划上一个圆满句号,给朝鲜人民留下好印象,在撤军前部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上级指示,除武器和人以外,所有营房、设备统统完整无缺的移交,无偿赠给朝鲜人民。我们把营房打扫得干干净净,对营房周边环境进行美化,发动战士去江边拾彩色小石子,这些白的、红的、青的、黑的小石子,在花圃里嵌成一幅幅美丽的图案。连长要我在这些图案边添上两条标语。我全用白色石子,嵌了“中朝友谊万岁”、“保卫世界和平”十二个大字,在阳光照耀下,远远就能看到,非常醒目壮观。

上级要求撤军前要做好老百姓工作,凡借用过老百姓的物品,要认真清点归还,如有遗失损坏,照价赔偿。我根据小报上一则送还水罐的动人故事,创作了一个独幕剧,在与当地群众联欢时演出,反应热烈,后在《炮兵文艺》上发表。剧名就叫《水罐》。

还要求无论官兵每个人必须学会跳朝鲜舞,会唱一首朝鲜歌,专门教练。每天午后全体官兵出动,在训练场练一小时。一到下午五点,你就会听到“嗡嗨呀……”的歌声在山沟里回响。为什么要学会唱朝鲜歌、跳朝鲜舞呢?原来大有用场。后来撤军时,我们从沙里浣坐火车回国,每经过朝鲜的一个车站,志愿军都要下车,同当地欢送的人群一起联欢,手拉手的唱歌跳舞,朝鲜人民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为了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你必须和他们一样。朝鲜姑娘又非常热情大方,总是主动地拉你的手一起唱呀、跳呀,有的战士还不好意思,如果事先不学会,到时多尴尬呀!

时间过得很快,撤军时间到了。记得入朝时,正是满山的金达莱花盛开的季节,非常漂亮,好像是专门欢迎我们而开放。如今层林尽染,枫叶红遍,又仿佛是为了欢送我们,在秋风里摇曳挥手。要离别曾经日夜厮守过的驻地,那灰白色的营房掩映在山边翠绿里,让人望了又望,不忍离去。路边早已排满手拿枫叶的朝鲜乡亲们,他们不分男女老幼,全村出动,一拥而上,人人都拉着志愿军战士的手不放,他们是特来送行的。由于语言不通,一个个只是默默地流着泪,那种纯朴的真挚感情流露,尽在不言中,至今仍历历在目。就这样手拉手,边送边哭边走,此情此景,战士们也忍不住哭起来,人人泪流满面哭成一片,队列不成队列了,军民混成一体,哭声越来越大,终于爆发式的大家嚎啕大哭起来。真可谓感天动地,扣人心扉。不知走了多久,大概走了七八里路才到公路边,朝鲜乡亲们目送我们上车后仍依依不舍的站在那里不走。这就是后来一位权威作家魏巍同志写的一篇有名的通讯《依依惜别的深情》里描写的真实情景。我亲身经历,见证了这段历史。在朝鲜短暂的大半年里,深切的感受到什么是伟大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受到一次深刻的国际主义教育,同时,也切实体会到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是何等地深厚,真心希望这种友谊能世世代代保持下去,万古长青。

回国后,1959年我又奉命调南京炮兵预备学校。校址就在美丽的中山陵脚下的卫桥。为了强化国防建设,部队要求学苏军,每个军官要具有大学文化水平,这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战略措施。部队急需能教大学课程的教员,于是把一些水平较高的教员集中起来,在预备学校办了一个大学师资培训队。组织上把我调去就是给这些教员上大学课。这所预备学校很正规,文科、理科与地方的大专不相上下。如我们文科开有汉语语法、文艺理论、逻辑学、哲学、政论文写作等课。由于学员对象不同,又是有一些水平的成年人,为了活跃课堂气氛,避免填鸭式灌输,我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先把教材发给学员自学预习,启发提问,鼓励大家踊跃讨论,然后我再综合归纳。这样效果较好,受到学员欢迎。采用这种方法,备课要相当充分,善于引导,抓住核心议题,对不同观点,反应要快,及时归纳,得出正确结论。由于教学相长,我的业务水平,分析概括能力,也得到很大提高。

这期间正值我国历史上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不少地方出现饿死人的情况。部队主动减少口粮支援地方,早晨停止出操,减少体力消耗,每餐米饭用饭盆定量供应。饭量大的同志根本吃不饱,有的出现浮肿。在这种困境下,从未有你争我抢只顾自己多吃一点的现象,大家很自觉地舀一小碗,匆匆而去,往往每桌还要剩下许多米饭。在和平年代,在利益面前,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时刻为他人着想的高尚情操,在我们那个战斗集体里,处处都能体现,这就是革命军人的本色。为什么在战争年代,会涌现出那么多的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护战友的英雄人物,绝不是偶然的。这是党教育的结果。

正当大家在这样艰苦形势下,克服一切困难,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一心为部队现代化军事建设贡献一切的时候,突然宣布炮兵预备学校解散,从校长到炊事员,一锅端,通通转业。这是国防部长彭德怀换下后,林彪上台干的一大罪恶。林彪把好多军事院校砍掉,对我军现代化建设破坏之大,难以估量,令人痛心疾首。1963年中央决定二十万军队干部支商,充实到地方财贸部门工作,我们也包括在内。规定很严,第一必须一律支商,无任何例外,第二转业不能进大城市,只能到县以下工作。突然之间要离开心爱的部队,丢掉自己熟悉的专业,在感情上难以接受。但是服从组织是军人天职,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二话没说,也不问到什么地方干什么,什么职务之类,说走就走,毫无怨言,愉快地服从分配。当时我在机关黑板报上表决心,留下一首打油诗:

“中央号角传四方,脱我戎装去支商。

算盘珠儿滴答响,十指弹唱新乐章”

非常痛惜的是,我们学校许多优秀教员,被迫改行,分配到供销社、食品公司、糖酒公司、土产公司、服务公司、五金公司、粮食局等部门工作。而我则是到人事部门报到时才知道到崇庆县人民银行,组织上说考虑到家属在大学教书,县上又没有大学,所以安排一个离成都市近一点的崇庆县。我在营口市时,爱人在大连工学院教书,调南京时,她在南京师范学院教书,现在由于我的关系,她不得不调回成都。调来调去,受很大影响,最后还落得个两地分居十多年,孩子又小,全靠她母亲帮忙料理。她为了支持我转业,付出牺牲是很多的,这样的军嫂在我军何止千万。

离开部队时,部队首长教导说,同志们不要忘记,曾经是一个革命军人,要永远保持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任何时候不受外界不良诱惑,要经得起历史和时间的考验。我牢记首长的教导,转业到地方银行工作几十年年,勤勤恳恳,清清白白做人。作为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大学生,作为一个转业军人,自问没有辜负母校四川大学的培养,没有辜负部队领导的教导。在政治上多次评为优秀党员、先进党务工作者;在工作中努力创新,首创农行系统第一家信息咨询公司,创办《经济信息咨询》半月刊,在省内外发行,受到总行的肯定和表彰;在业务上坚持原则,遵纪守法,经过我审批的贷款没有一分钱的呆账,从未向企业伸手要过什么,清廉一生,保持晚节。我从基层干起,努力钻研银行业务,通读《资本论》,从外行变内行,在担任中国农业银行成都市分行农村金融研究所所长期间,发表金融研究方面论文30余篇,成为农业银行的一名高级经济师,也是全省农行系统高级职称评委。这些都是和母校四川大学的培养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这座大熔炉对我的锤炼、铸造分不开的。我的一生虽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来,没有丰功伟绩、没有著书立说,但我觉得这辈子问心无愧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没有虚度年华,活得有价值、有意义。



往期回顾


抗美援朝中的川大人|艰苦奋斗 戎马一生 ——回忆离开母校的光荣岁月

抗美援朝中的川大人|报千秋伟业,捍世界和平

四川大学学生校友联络协会干部培训大会暨与西南交通大学交流联谊会顺利举行

跑在华西坝——川大健儿获高校百英里接力赛成都站冠军

1:0战胜成体学院贵州校友队 四川大学贵州校友会足球队荣获“恒霸杯” 第二届贵州高校校友联赛冠军!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86级塑料工程专业本科生开展毕业三十周年再聚母校活动



作者:陈绳祖

编辑:刘蕊

责编:徐慧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