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第一部》,第一波观后感来了
2023年7月21日刊 | 总第3303期
7月20日18点,暑期档备受期待的《封神第一部》上映了。
作为乌尔善导演摩拳多年的大制作,它的最终质量究竟如何?能否通过观众和市场的考验?是否能担得起“十年磨一剑”的称号?
独舌小伙伴们第一时间对这部电影进行测评,以期为各位献上周到全面的评家解读,并提供理性讨论影片的空间。
第一部讲述商王殷寿(费翔 饰)与狐妖妲己(娜然 饰)勾结,暴虐无道,引发天谴。昆仑仙人姜子牙(黄渤 饰)携“封神榜”下山,寻找天下共主,以救苍生。西伯侯之子姬发(于适 饰)逐渐发现殷寿的本来面目,反出朝歌。
小作文
葵涌
无声有势,后发制人
「特效能打,可以让我忽略其他」
《封神》是部纯靠视效就能撑起来的电影。如果说《流浪地球》的特效给人的感觉是“惊艳”,那么《封神》的感觉就是“炸裂”。这一点,看IMAX场的观众应该深有感触。
玄幻电影的技术和故事很难被分开讨论,尤其《封神》这种世界观宏大、远景镜头极多的玄幻史诗,视效技术就是故事的一部分。
导演乌尔善为了《封神》专门成立了一家特效公司,影片除了昆仑山众神冥想对话那一段,背景略显粗糙,其余场景如冰雪王城、在丛林中奔跑的石狮像,以及长大后有点像金刚的雷震子,都做得非常细致,而且有创意。
乌尔善对镜头的娴熟运用,对视效的精益求精,覆盖了故事上的不足。《封神》第一部的故事内核是被拍过很多次的“弑父”。父与子之间的博弈创新不足,由于涉及人物过多,“质子团”成员的心理变化和成长都有些流于表面,有些配角工具属性明显,但好在整体的起承转合足够自然。
影片故事存在不足也可以理解,史诗巨制的开篇总是慢热的嘛。从结尾来看,第一部只能算作序曲,封神大战还看不到影子。但如果第二部、第三部还是只有特效能打,故事水平没有更上一层楼,愿意掏钱的观众可能会减少。
安然
安静看片,然后写作
「震耳欲聋中震撼我心」
抱着体验古装商业大片的感官刺激与生理震颤的愿望进的影院,《封神第一部》没让我失望。
影片以冀州大战开场,苍茫雪域,兵戈铁马。导演并不急于展现战争的磅礴场面,而是以冀州质子独跪城门劝说生父的压抑氛围,雪原上甲胄碰撞与沉沉脚步为情绪递进,再以生父拒不纳贡的万箭齐发为情感出口,一步步铺垫出大战前夕心理战的不同阶段。
随后,巨石砸城、箭雨倾盆、雪崩呼啸、蒙面战马腾跃火场等动态炸裂画面接踵而来,欲扬先抑的开场节奏与特效亮相已经让我沉浸片中。
不仅视听奇观,复杂的人性也是牵引我跟随剧情的精妙之笔。
影片围绕殷寿的“野心”和质子是否“弑父”的两维平行铺陈。殷寿在妲己妖术的加持下利欲熏心,究竟能做出何种无下限的过分之举,是我迫切想知道的。
后者面对殷寿的威逼利诱,在善恶间如何抉择,血缘与人伦间如何取舍,众多质子中谁将撬动商朝命运阀门,一念之间的偏差从何处起势反转,是我始终期待的。
作为这一系列的序幕,影片并未完整展现以上内容。从散场过道中观众七嘴八舌讨论第二部故事的可能性这一现象,能够看出该片算得上成功。
不过影片的票房,实属难测。开画前三天的口碑将决定票房走向。
马二
看到刷分就无能狂怒
「生不逢时的低武魔幻」
看片前,曾对《封神第一部》有过畅想。本以为会是一部“好炫”的高武神魔大片,没想到它走了一条最质朴的道路——低武魔幻。影片中几乎都是拳拳到肉的打斗,仙家手段除了昆仑山和金鳌岛外,几无可见。
电影拍得好不好?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最好的历史故事来自提炼,最妙的戏剧结构源于虚构。《封神演义》是三流小说,怎么改都不会比原著差。电影回归了商周之战最原始的主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影片将《封神演义》的格调拉回了人间,不讲天道只聊人伦:父与子——你是谁和你的父亲无关,而是由你要成为谁来决定。比起原著中动辄“重开地水火风”“换个世界”的写法,这种设定无疑更全球化、更契合当代观众的审美。
当然,也正是为了匹配当今观众的观影兴趣,电影对商纣、殷商以及奴隶社会的残暴有所虚化。商人的世界充满暴力、杀戮、掠夺和不安全,没有善恶观,视人命如草芥,将人祭虐杀视为仪式,甚至同类相食。这是题外话。
乌尔善已经做得足够好了,但电影的票房让人担忧。他筹备《封神》时,《寻龙诀》是成功范本。但2023年,中国影视已经来到了“狂飙”时代。不能产生情绪价值的作品,再优秀也很难产生群体代入。史诗片等于高票房的时代过去了。
《封神第一部》前有《长安三万里》,后有《热烈》,身边还有《超能一家人》,杀出重围的可能性有多大呢?我们拭目以待。